|
三國歷史長卷中,蜀漢後主劉禪的形象常被描繪為無能和軟弱。然而,在他的生命故事中,有一段被後世傳頌的智慧片段,那就是他在投降後寫了3個字,這3個字不僅保全了他的性命,還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那麼,這3個字是什麼呢?
西元263年,蜀漢與曹魏開戰,正當戰事陷入膠著之時,魏將鄧艾偷渡陰平道,兵臨成都城下。劉禪在文武官員的哄動下,選擇開城投降,建立43年的蜀漢就此滅亡了。
劉禪投降後,魏國實權人司馬昭沒有殺他,封他為安樂公,此舉讓許多魏國大臣不解。原來劉禪投降時寫下的一個「中山寨」字牌,成為他逃過一劫的關鍵。
投降之時,劉禪已經做好了被誅殺的準備。身為亡國君主,他明白自己的結局往往很淒慘。但出人意料的是,司馬昭沒有加害他,反而禮遇有加。這讓一些魏國大臣感到匪夷所思,紛紛勸司馬昭處死劉禪,防止其捲土重來。司馬昭卻不為所動。
後人得知,劉禪投降後在宅邸大門上掛了一個「中山寨」的牌匾,正是這三個大字成為他苟延殘喘的關鍵。當魏臣們不解其意時,司馬昭要大家將這三字倒過來念,他們才恍然大悟──「在山中」。原來這是劉禪向司馬昭傳達自己歸隱深山,無心政治權力的訊息,希望司馬昭放他一馬。
這招正中司馬昭下懷。身為政治家,司馬昭更看重對手是否對權力構成威脅。劉禪這番舉動正顯示自己早已心死江山社稷,對權力不再眷戀,從而消除了司馬昭的疑慮。
再加上劉禪一系列自貶舉動,終於讓司馬昭對他卸下戒心,從而保住性命。否則以司馬昭狠辣的手段,斷無會放過這個隱患。從這點來看,劉禪當時的保命之舉可以說大智若愚,既體現政治手腕,又彰顯生存智慧。
劉禪身為亡國君主,能保全一命實屬不易。他深諳大勢已去,為百姓打開城門,自己則吞下投降的羞辱,不計前嫌,全力討好司馬昭。他也明白,想要活命就不能有任何政治野心,所以一連串自謙到盡頭的舉動,成功說服司馬昭放他一馬。
劉禪在洛陽的餘生相對平靜,他被封為“安樂公”,雖然失去了帝王的尊嚴,但至少保全了性命。「中山寨」這3個字,表達了他已經歸隱山林、無心政治的決心。這個舉動讓司馬昭對他放下了戒心,成為他逃過魏國政治仇殺的關鍵。
他接手了劉備留下的蜀漢,面對著內部動盪、外部威脅的嚴峻局勢。然而,他並沒有被這些困難擊倒,而是盡力穩定蜀漢的局勢,使國家能夠持續發展。在諸葛亮去世後,他能夠聽取諸葛亮的建議,重用蔣琬、費禕等人,確保了蜀漢的穩定。
這些行為充分說明,劉禪並非人們眼中那般無能軟弱,他才擁有驚人的政治智慧與求生能力。也正因他的不竭鬥志,我們才有機會目睹這一段離奇史實。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評分
-
參與人數 2 | 魄力 +11 |
錢 +200 |
魅力 +13 |
黃金 0 |
收起
理由
|
馬甸尼
| + 1 |
+ 100 |
+ 3 |
0 |
唔講唔知, 原來如此 |
LasCases
| + 10 |
+ 100 |
+ 10 |
0 |
多謝分享,小小獎賞,以示鼓勵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