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漢開國重臣行列中,名位僅次於「三傑」卻多受詬病的謀臣陳平,不僅被時人以「盜嫂昧金」詆毀,而且在後世人們心目中亦聲望不高。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卻以三朝元老身份,追隨高祖創業護國、親歷呂后專權亂政、施以韜晦之計扶危安漢,聯合太尉周勃擁立代王劉恆登上了九五之尊的皇帝寶座,最終以丞相高位和社稷之臣名留青史。司馬遷稱讚,「定宗廟、以榮名終、稱賢相」,並感慨地說:「非智謀孰能當此者乎!」 讓我們以史為鏡,走近這位傳奇的大漢名相陳平。
一、窮而篤學,不墜凌雲之志
據史記載:「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與兄伯居。伯常耕田,縱平使遊學。平為人長大美色。人或謂陳平曰:`貧何食而肥若是?' 其嫂嫉平之不視家生產,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無有。'伯聞之,逐其婦而棄之。」 (《史記•陳丞相世家》)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岀,素以敘事喻理見長的司馬遷,在陳丞相世家開篇,便以洗鍊的筆觸,生動形象的記述刻畫了陳平的家世及性格特徵。作為生長於戰國末年魏國戶牖邑(今河南蘭考縣)的少年陳平,儘管家境貧寒,他卻喜歡讀書,尤其喜好黃老之學。陳平與兄長陳伯,日常居住在一起,家有農田三十畝,兄長見他喜歡交遊,便承擔了家中全部農活,任由他外出遊學。陳平相貌高大英俊瀟灑,曾有人問他:「你家裡窮困,怎麼還吃得這麼壯碩啊?」
陳平的嫂子厭惡他不事生產勞作,便回答道:「也就吃些糟糠爛菜葉子罷了,有這樣的小叔子,還不如沒有。」 試想,在農耕時代,生產力非常低下,人們生活極度困苦,一個家庭主婦有這樣的抱怨,似乎亦是人之常情。但重情好義而袒護弟弟的陳伯,得知此事後,卻一氣之下把妻子趕岀了家門。
隨著時間的推移,長大成人的陳平到了談婚的年齡,富人家沒有誰肯把女兒嫁給這位一無所有的少年,而娶窮人家的孩子為妻,陳平又感到羞恥。過了好長時間,戶牖縣有位名叫張負的富翁,他的孫女出嫁了五次,丈夫都被剋死了,沒有人再敢娶她為妻。史書記載:「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肯與者,貧者平亦恥之。久之,戶牖富人有張負,張負女孫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史記•陳丞相世家》)在萬般無奈之下,陳平卻想娶這位寡婦為妻。
由於家境貧寒,凡鄉里有人辦理喪事,陳平總是去幫忙料理,靠著早去晚歸多得些報酬,以貼補家用。 張負在喪家見到陳平後,便相中了這位英俊少年;陳平亦察覺到張富翁對己有好感,更加勤勉,處處留心做事,很晚才離開喪家。一次,張負跟隨陳平來到陳家,看到他家居住在靠近城牆的偏僻小巷裡,院門用一頂破蓆子遮擋著,但門外卻有貴人留下的車輪印跡。張負回家對兒子張仲講:「我打算把孫女嫁給陳平。」 兒子聽後吃驚地問:「陳平窮困又不事勞作,鄉里人都恥笑他,為什麼偏把女兒嫁給他呢?」
張負開導說:「你想想,哪有儀表堂堂像陳平這樣的人,會長久的貧寒卑賤呢?!」 最終決定將孫女嫁給陳平。考慮到陳家很窮,張負就借錢給他作聘禮,還送了陳家置辦酒宴的錢,以作為娶親費用。張負告誡孫女:「不要因為陳家窮的緣故,侍奉人家就不用心。對待兄長陳伯要像侍奉父親一樣,親附嫂嫂要像侍奉母親一樣。 」 陳平娶了張家女子以後,資財日益寬裕,交遊也逾加廣泛。
有一年,正逢鄉里社祭,人們推舉陳平為社廟裡的社宰,主持祭拜社神,為大家分肉。陳平把肉一塊塊分得十分均勻。為此,父老鄉親們紛紛讚揚說:「陳平這孩子分祭肉,分得真好,太稱職了!」 他卻感慨地說:「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史記•陳丞相世家》)就是說,倘若我陳平能有機會主宰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樣恰當稱職啊!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