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希臘歷史非常輝煌,被稱作西方文明的搖籃。比起古典時期的古希臘、中世紀的拜占庭帝國,如今的希臘共和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明顯黯淡了不少。然而,希臘共和國也曾經有一個大國夢,並為之奮鬥了上百年。
一、追求獨立
希臘人的大國夢與一座城市密不可分,它就是君士坦丁堡,即今日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遷都君士坦丁堡,羅馬帝國的行政中心就此轉向東方,開啟了拜占庭帝國的歷史。近千年來,君士坦丁堡的狄奧多西城牆屹立不倒,守護著這座城市和整個帝國。然而,隨著世界局勢的風雲變幻,這座城市還是在奧斯曼人的炮火之下屈服了。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就此滅亡,希臘人也成為了被統治的民族。
在奧斯曼帝國時期實行的米勒特製度下,人口是根據宗教而不是語言或種族來劃分的。東正教希臘人被視為「羅馬社區」的一部分,該社區包括所有東正教基督徒,除了希臘人,還包括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瓦拉幾人、斯拉夫人、喬治亞人、羅馬尼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在中世紀和奧斯曼帝國時期,講希臘語的基督徒認為自己是羅馬人,並認為自己是羅馬帝國(包括中世紀的東羅馬帝國)的後裔,因此「羅馬人」一度被認為是「基督徒」的同義詞。18世紀80年代末,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和奧地利的約瑟夫二世共同提出了一項希臘計劃,即收回拜占庭遺產,並恢復希臘的國家地位。
在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希臘的民族意識逐漸覺醒,在希臘有識之士的倡導下,希臘人開始奮起反抗奧斯曼帝國的壓迫。1821年,希臘獨立戰爭爆發了,直到1829年才宣告結束。在英、法、俄等國的幫助下,一個新的希臘國家在巴爾幹南部建立起來,這個新生的國家版圖是由西方列強設計的,他們雖然樂於幫助希臘人取得獨立,但並不希望出現一個強大的取代奧斯曼帝國的希臘國家。
二、偉大理想
希臘人雖然取得了獨立,建立了國家,但並未就此滿足,他們心中仍懷著一個「偉大理想」(Megali idea),那就是新生的希臘國家的版圖應該涵蓋伊庇魯斯、色薩利、色雷斯、愛琴海諸島嶼等地區,以及最重要的城市——君士坦丁堡,這就是相當於要光復曾經的拜占庭帝國。當丹麥王子喬治於1863年被推舉為希臘國王時,希臘國會並沒有稱他為「希臘國王」,而是「希臘人的國王」,這也暗示了希臘人認為自己國家的版圖並不僅限於當時的樣子,而應該囊括所有希臘人的聚居區。愛奧尼亞群島和色薩利分別於1864年和1878年併入了希臘王國,這對於後者來講無疑是個好的開始。
希臘的獨立激起了奧斯曼帝國境內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奧斯曼帝國發生了多次起義,其中當屬1897年的克里特島危機影響最大。1897年1月,克里特島的暴力和騷亂不斷升級,導致在哈尼亞和雷西姆諾發生了對基督徒的大屠殺。希臘政府在公眾輿論、頑固的政治分子、極端民族主義團體以及大國不願干預的壓力下,決定派遣軍艦和人員協助克里特島。1897年2月1日,一支1500人的希臘軍隊在科林巴里登陸,其指揮官蒂莫萊恩·瓦索斯上校,以希臘國王的名義接管該島,並宣布克里特島與希臘合併,這導致起義立即蔓延到整個島嶼。英國等列強最終決定出兵登陸該島並阻止希臘軍隊接近哈尼亞。與此同時,他們的艦隊封鎖了克里特島,阻止希臘人和土耳其人將更多軍隊帶到島上。
奧斯曼帝國為了應對克里特島的叛亂和希臘提供的援助,將其在巴爾幹地區的大部分軍隊重新部署到色薩利北部,靠近希臘的邊界。作為回應,希臘加強了其在色薩利的邊境防禦。然而,非正規希臘軍隊和偉大理想的追隨者們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採取行動,襲擊了土耳其的前哨,這導致奧斯曼帝國向希臘宣戰,第一次希土戰爭就此爆發。由於在馮·德·戈爾茨男爵領導下的德國使團進行的改革,土耳其軍隊的人數遠遠超過希臘軍隊,也做好了更好的準備,希臘軍隊只得撤退。其他大國隨後進行了干預,並於1897年5月簽署了停戰協定。
希臘在希土戰爭中的軍事失敗,造成其在色薩利北部邊界線沿線的幾個面積不大但戰略位置很重的地區被割讓給了土耳其,並且要承擔巨額經濟賠償,這對希臘經濟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同時克里特島問題也沒有得到妥善解決。以英、法為首的歐洲列強為了防止未來發生衝突並試圖避免在希臘製造復仇主義氣氛,提出了這樣的解決方案:克里特島被宣布自治,由英、法、俄、意四個國家接管。
在韋尼澤洛斯的領導下,希臘領土在1912年的巴爾幹戰爭中翻了一番。韋尼澤洛斯出生並成長於克里特島,1909年,他已經是克里特島的一位傑出人物,並在希臘大陸上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因此在1909年政變後,他被邀請擔任希臘總理。作為「偉大理想」的支持者,韋尼澤洛斯在社會、軍事和行政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幫助希臘在巴爾幹戰爭期間實現了目標。而此時,希臘也迎來了一個收復君士坦丁堡,將土耳其人趕出歐洲的絕佳機會,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三、夢醒時分
隨著希臘在巴爾幹戰爭中取勝,奧斯曼帝國開始迫害居住在帝國內的希臘人,並發動了針對希臘人的種族清洗,這種迫害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期間,奧斯曼帝國在1914年底宣布支持同盟國。希臘起初保持中立,然後在1917年加入協約國。奧斯曼帝國對希臘人的暴行,以及協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似乎預示著偉大理想將要實現。希臘通過士麥那在小亞細亞獲得了立足點,希臘還獲得了因布羅斯島和特內多斯島,色雷斯的東部邊界也向君士坦丁堡的方向推進了幾英里。一戰結束後,成為戰敗國的奧斯曼帝國簽訂了《色佛爾條約》,根據條約,奧斯曼帝國將被瓜分。
一戰的失敗和《色佛爾條約》的簽訂,激化了奧斯曼帝國內部的矛盾,土耳其革命爆發了,凱末爾政權拒絕承認《色佛爾條約》。就這樣,希臘和土耳其再次爆發了戰爭,在1919—1922年間的希土戰爭中,土耳其人最終獲勝並將希臘人驅逐出安納托利亞。戰爭以《洛桑條約》結束,希臘失去了東色雷斯、因布羅斯島和特尼多斯島,而且被逐出了小亞細亞。為了避免進一步的領土主張,希臘和土耳其進行了「人口交換」,眾多居住在土耳其的希臘人被送回了希臘,而居住在希臘的土耳其人也回到了土耳其。這意味著希臘錯失了一個實現自己「偉大理想」的良機。自從獨立戰爭勝利以來為之奮鬥百年的目標,到頭來仍是一場夢。
文史君說:
收復君士坦丁堡,重建拜占庭帝國,是希臘獨立以來一直心心念念的願望。如今希臘已獨立近200年,這個「希臘夢」目前來看已經是幻滅了。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偉大理想」對希臘來講太過遙遠,過於執著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沉重的負擔。再者,一直想要實現「偉大理想」,還會讓國家在外交上失去靈活性,這也不利於希臘發展。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希臘從夢中清醒過來並非壞事。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