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宋夏戰爭斷斷續續,依照北宋在位皇帝的順序,將仁宗時期與西夏的戰爭歸為第一次宋夏戰爭,英宗時期為第二次宋夏戰爭,神宗時期為第三次宋夏戰爭,哲宗時期為第四次宋夏戰爭,宋徽宗時期為第五次宋夏戰爭 。
其中,第一次宋夏戰爭期間,相繼發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三次大規模戰役,都以宋軍失敗而告終。
公元1040年,三川口之戰,宋師敗績,損兵萬餘。
公元1041年,好水川之戰,宋師再敗,損兵萬餘。
繼山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獲勝後,西夏軍氣勢如虹,頻頻攻掠北宋西北邊地。北宋也被迫調整對西夏的軍事策略,宋仁宗下令把陝西劃分為鄜延、環慶、涇原、秦鳳四路,以范仲淹知慶州,韓琦知秦州,龐籍知延州,王沿知渭州,分區守防各負其職,走上了持重防禦的道路。
而此時,李元昊的日子也不好過,自李元昊脫宋稱帝,宋仁宗興兵討伐開始,宋朝停止了對西夏大宗銀、絹、錢的「歲賜」;關閉了邊境榷場,禁止西夏所產青白鹽入境,使西夏不僅失去了直接的經濟實惠,境內的糧食、絹帛、布匹、茶葉及其他生活日用品奇缺,物價昂貴。再加上連年征戰,西夏國內民怨四起,國庫空虛。
另外,此時遼國皇帝耶律宗真的親姐姐,李元昊的皇后興平公主病故,遼國皇帝也趁機興師問罪,大有宋遼聯手教訓西夏之意。李元昊只好拿出大批的珠寶送給遼國,向遼皇賠禮道歉。同時,宋朝這邊也小動作不斷,范仲淹不斷地在西北邊境廣築城寨,蠶食被西夏掠奪的土地。
在此情形下,急於擺脫困境的李元昊於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經過短暫休整後又一次發動了對宋的大規模作戰。具體策略是:
西夏軍隊繞過延州,猛攻宋夏山西交界處;
待宋軍關注山西後,西夏主力取道涇原路;
在打穿涇原路之後,直入關中、占領長安。
李元昊的戰略目的很明顯:通過聲東擊西的軍事策略徹底把陝西關中之地從北宋版圖劃出並據為己有。
李元昊深知宋廷劃分的陝西四路中,涇原平坦遼闊,無險可守,是最為薄弱的地域。選擇涇原作為突破點,除了地形有利外,渭州知州王沿既不熟悉邊事,也是一個不具備指揮才能的人。
知州王沿得悉西夏軍從天都山大舉出動,忙派涇原路經略安撫招討副使——葛懷敏率兵據瓦亭寨攔擊夏軍。
葛懷敏的父親葛霸是宋太宗的府邸舊臣,深受皇帝的器重,做到了節度使的位置,後來還掌管天雄軍。葛懷敏雖出身將門世家,卻是典型的官二代,從未經受過戰爭的洗禮。朝廷讓葛懷敏做了滄州知縣,讓他到前線歷練歷練,準備以後重用。臨行前,宋仁宗趙禎賜予他一件軍中聖物。那是從來沒有任何人得到過的榮耀,是西北戰場上戰無不勝,號稱党項、吐蕃兩族克星的名將曹瑋留下的鎧甲。
此時皇上的意思就很清楚了——願你能像曹武穆一樣威震西北,震懾西夏,擊敗李元昊!
然而,理想總歸是美好的,現實卻比理想殘酷萬倍!
得知李元昊來襲,渭州知州王延命葛懷敏前去迎敵,並一再告知要小心謹慎,切勿孤軍深入。
葛懷敏對此告誡當然不上心,這大概都是紈絝子弟的通病。宋軍到達瓦亭寨,葛懷敏命令周圍各將領向他集結,史料記載「與知鎮戎軍曹英及涇原路都監李知和王保王文、鎮戎軍都監李岳、西路都巡檢使趙璘等會兵。」集結完畢宋軍兵力大概7萬,跟西夏的10萬部隊有了一戰之力。
按照王沿的部署,葛懷敏將在第背城安營紮寨,誘敵深入,伺機出擊。然而,葛懷敏率領緣邊都巡檢使向進、劉湛幾名部將行至瓦亭寨時,沒有遭遇夏兵,於是擅作主張,領兵向養馬城進發。與此同時,鎮戎軍統領曹英、涇原路都監李知和、王保、王文、鎮戎軍都監李岳、西路都巡檢使趙璘等也都領兵前來會合。
此時諜報元昊軍已進入鎮戎軍界,部將建議葛懷敏說:「敵人遠來,利於速戰速決,他們人數眾多,勢不可擋。現在的辦法,應當以奇計制之,應該依靠馬欄城布置柵欄,切斷敵人退路,固守鎮戎城,來保障糧餉通道,等到敵銳氣衰竭了再去進攻,才能取得勝利。不然的話,必定會打敗仗。」葛懷敏沒有採納。並下令兵分四路——向進、劉湛出西水口,曹英、李知和出劉璠堡,涇原路都監趙珣出蓮花堡(今甘肅隆德西),葛懷敏自己率軍進擊定西堡,四路並進,會師於定川寨。
定川寨在鎮戎軍西北面,「西控六盤山一帶,太平興國中置,東至州四十里,西趙林寨二十里,西南儀州制勝關三十里,北至山寨五十里」,地勢十分險峻,是宋廷得以拒險的重要關隘。
葛懷敏並不擅長軍事指揮,他的這種部署正中元昊心意:為了誘敵深入,元昊早已在定川寨做好一切準備,只等葛懷敏的主力到來。為了能全殲宋軍,元昊還下令燒毀定川寨後面定川河上的木橋,斷絕宋軍退路;又派人切斷流經定川寨的水道,使宋軍無水可飲。
葛懷敏一到達定川寨,立即陷入埋伏,遭夏兵迎頭痛擊。
李元昊親率精銳部隊,將葛軍重重包圍,分割圍剿。混戰之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會合於定川寨的幾路宋軍亂作一團,紛紛向西南寨內逃亡。葛懷敏的軍隊也爭相強擠奔入寨,元昊趁亂率軍掩殺,宋兵自相踐踏,死傷無數,葛懷敏被踩踏得昏死過去,幸好這時趙珣的騎兵趕到,擊退夏軍,葛懷敏等才得以逃入瓮城之內。
夜晚,葛懷敏與諸將商議向外突圍。
葛懷敏引軍退到長城邊,發現道路已被夏兵截斷。宋軍再次陷入夏兵的重圍之中。元昊率軍四面夾擊。葛懷敏、曹英等十餘人全部戰死。宋兵殘部、馬匹全部納入元昊囊中,成為戰利品。
定川寨之戰,西夏又一次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並趁勢揮師直搗渭州、攻城略地,曾公開揚言:「聯今親臨渭水,直據長安」的李元昊也明白直取長安畢竟不靠譜,經歷了三年多戰爭,北宋雖然屢屢戰敗,但有強大的國力支撐,並未傷筋動骨,反倒是西夏雖屢屢取勝,但其通過戰爭所得卻抵償不住戰爭中的消耗,國內也是民生凋敝,不得已也只好見好就收,以戰促和。
定川寨之戰後,疲憊不堪的宋朝與西夏在1044年簽訂了《慶曆和議》,也叫「宋夏和議」,和議規定:
西夏向宋稱臣並取消帝號,元昊接受宋的封號,稱夏國主;宋夏戰爭中雙方所擄掠的將校、士兵、民戶部再歸還對方;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5萬兩,絹13萬匹,茶葉2萬斤;另外,每年還要在各種節假日賜給西夏銀2.2萬兩,絹2.3萬匹,茶1萬斤。
至此,長達3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戰爭全面結束。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