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亞地區在中國大眾市場長期主導的情況下,近年來疏於開發其他市場,旅遊業也因此在疫情中陷入危機。部分東南亞目的地雖提出一些應變計劃,但仍難以彌補中國市場空白造成的損失。
中國在過去幾年一直是東南亞地區的巨大客源市場,因此少了中國客人,東南亞多個國家的旅遊市場從量和比例來看都遭遇了巨大損失。據OAG的數據顯示,泰國在疫情前高達23%的入境游客來自中國,從遊客絕對數量和遊客總數比例方面都極易受到中國出境市場變化的影響;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中國遊客數量約同,都佔遊客總量約11-13%;而柬埔寨則是最為依賴中國遊客的國家,幾乎32%的航空入境游客都來自中國。
OAG資深分析師John Grant指出,中國出境市場至少要到明年中以後才有可能開放,而中國的航空公司又大舉投入運營國內航班,對其他市場造成了許多連鎖反應。比如泰國每四位遊客當中就有一位來自中國,因此泰國對中國客源依賴性非常強;而像柬埔寨這種市場更小的國家,每三位入境游客就有一位來自中國,卻在未來12個月都鬚麵對市場空白,旅遊業處於巨大危機當中。
少了中國客源,東南亞國家是否開始往其他客源市場發展?Pear Aderson諮詢公司創始合夥人Hannah Pearson說道,東南亞旅遊業對於中國市場仍抱存不太切實際的希望。如柬埔寨即將於本月於西哈努克省推出「沙盒計劃」,入境游客只要在沙盒目的地進行五天的軟隔離,即可前往其他目的地;西哈努克省正是以中國遊客為主的目的地,其他國家客源較少。有意思的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等國政府開始把目光投向「高質」遊客,也就是高消費遊客,而非背包客;這主要就是為了彌補少了中國遊客所造成的損失。但旅遊產品可以說變就變,一下從背包客品質轉向奢華定位嗎?Hannah Pearson指出,很多市場長期以來都圍繞著背包客做生意;除非政府投注大量資源扶持小型旅遊企業轉型,不然這些目的地的旅遊公司將會一個一個倒下去。
Check-in Asia 總監Gary Bowerman同意道,目前來看,東南亞目的地把目標轉移到高質遊客,多數只是說說而已。反倒是日本、韓國、俄羅斯和印度,將成東南亞的重要新目標。可是問題是,由於中國市場在過去六、七年來佔據了主導地位,多數東南亞國家並沒有印度直飛航線,而就算有,也非常有限。與此同時,John Grant補充,冬季期間日本、韓國客人按理說應是香餑餑,然而,日本、韓國客人就算能出境,要回國卻非常困難,因此市場基本都仍處於封閉狀態,故而航線兩端國家的旅遊政策互惠性仍是待處理的癥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