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背景
西漢末年,政治腐敗,土地兼併嚴重,自然災害頻發,瘟疫橫行,民不聊生,外戚王莽篡位,建立新朝,進行一系列水土不服的改革,使得民怨更勝,各地農民起義軍不停湧現。
事件經過
在琅邪郡海曲縣有一戶呂姓人家,家境富裕,兒子呂育在縣衙當一個維護治安的小兵,犯了點小錯,卻被縣令屈打致死。
呂育的母親為呂育收屍,得知前因後果後對縣令非常怨恨,暗下決心,一定讓縣令血債血償。
呂母起義呂母回去後開了一間酒館,有窮苦人來喝酒就給賒帳,從不催還,看人衣服破舊了,還免費送人衣服。通過這些做法,很快結識了一批窮苦青壯年,同時,暗中購買兵器,藏於家中。
幾年後,呂母結識的窮苦青壯年有了100多人,於是呂母將這些人召集起來,將兒子的遭遇以及自己希望找縣令報仇的想法告訴眾人,眾人紛紛表示支持。
由於人員太少,呂母又帶領這些人出海,拉攏一批亡命之徒,周邊有人聽說呂母舉義,也紛紛投奔而來,人數很快發展到數千人。
呂母起義
呂母築高台宣誓起義,自領將軍,史稱呂母起義。起義軍很快攻破海曲縣城,斬殺了縣令,取其頭顱放到兒子墳前,終於為子報仇。
後續發展
呂母攻破海曲縣城後,馬上撤回海中,與官軍激戰數次,大敗官軍,聲勢更大,周邊農民紛紛投靠,起義軍人數很快發展到數萬人。
王莽開始重視,派軍鎮壓,卻屢次被呂母擊敗。不久後,呂母病死,但她拉起來的起義軍還在堅持戰鬥。後來大部分併入了赤眉軍,繼續為推翻王莽統治作鬥爭。
寫在最後
呂母因為兒子冤死,散盡家財,發動起義,終於得報大仇,作為一個母親的心願已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聚攏到自己身邊,呂母的目標已經由為子報仇,轉變為為民請命,開始為反抗王莽殘酷統治而戰鬥。呂母無愧「巾幗英雄」稱號。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