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破產危機,泰國國際航空公司積極重整業務,計劃出售42架飛行器、精簡1/3人力,雙管齊下削減營運成本,降低財務赤字。
路透報導,泰航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前,公司財務狀況就已出現困難,目前處於破產保護階段,進行財務重組。從2012年至今,泰航幾乎年年通報虧損。
負責監督泰航執行業務重整計畫小組成員之一,披亞瓦提(Piyasvasti Amranand)1日在泰航業務復甦進度記者會中說明,泰航出售的飛行器屬於老舊、非節能機型,且另有16架租用的噴射客機也將歸還原單位。
此外,政府從本月1日起重啟國門,允許完整接種過新冠疫苗的旅客入境泰國免隔離。披亞瓦提說,隨著航空交通逐漸恢復,泰航預計接下來幾個月將執飛更多航班,尤其是來往歐洲的航班。
出售作業完成後,將為泰航帶入約80億銖現金,屆時機隊將只剩4種機型、58架飛機。至於人事瘦身方面,披亞瓦提則說到2022年12月前,該公司將持續縮減人力,由目前的2萬1300名員工,調整至1萬4500人。
值得欣慰的是,在削減營運開支後,泰航今年1至6月的營收有111億銖,相比去年同期則是虧損280億銖,公司預估2023年總收入將可轉虧為盈。
曼谷郵報報導,披亞瓦提表示,自中央破產法院核准泰航業務重整措施後,過去1年多的時間裡,該公司陸續開展多項計畫,嚴格控製成本及開支,同時提升勞動力和營運效能。
披亞瓦提進一步說明,透過業務重整計畫,泰航已執行超過400個項目,今年以來營運成本大減448億銖,達計畫目標的77%。
今年4月至10月,也就是國內與第3波疫情對抗期間,泰航透過貨物運輸賺進逾百億銖收入,另有48億銖來自於為80間航空公司乘客提供服務,也計劃從麵包店、空廚的特許經營權來提升營收。
披亞瓦提還提到,為解決金流問題,泰航積極籌募多達500億銖的資本,以利國門重啟後擴大航班營運。 該公司將在明年前與金融機構達成一項250億銖的信貸協議,同時也正與政府就另外250億銖貸款進行談判。
披亞瓦提表示,業務重組目標就是要增加收入,同步修正企業願景,保持優質空中服務,發揮泰國文化主體精神,持續串聯世界。針對重整工作該公司已制定優先事項,維持競爭力,持續做商業航空業界的領導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