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宋樂信來說,1982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那一年,宋樂信研製出的雙瓮漏斗式廁所,獲得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獎,省衛生廳科技成果一等獎。而且,雙瓮漏斗式廁所正在河南普及,並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時間回到1953年,29歲的宋樂信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衛生防疫站的一名西醫內科醫生。為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組織上決定讓他擔任專職防疫醫生。同行中有人認為做防疫工作沒出息,勸他別去。宋樂信卻想: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黨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從此,他風裡來雨里去,全身心投入衛生防疫工作。
當時,農村環境普遍不清潔,人畜共同生活在一個院子裡,牲畜糞便堆在院內。旱廁所臭味大、蠅聲響,一進廁所,一股惡臭,蒼蠅撲面飛出,蛆蟲到處爬,昆蟲病媒多、細菌多。露天糞坑、糞便暴露、蠅蛆亂飛亂爬的現象,致使農村井水受到污染,痢疾、傷寒等腸道傳染病高發,蛔蟲病更普遍。
以霍亂為例,宋樂信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人得病了最主要的症狀是上吐下瀉,脫水以後血液黏稠,氧氣供給不足,患者最後心臟衰竭死亡。霍亂大流行的時候,群眾都害怕得這種病。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清早他埋人,下午人埋他』。」
「病從廁生。廁所不改變,病就不會消滅。所以我想辦法改廁所。」宋樂信說。
20世紀60年代,全國愛衛辦在農村地區開展了以管水、管糞、改水井、改廁所、改畜圈、改爐灶、改造環境為主要內容的「兩管五改」。80年代,又發起推動了改水、改廁、健康教育「三位一體」愛國衛生運動,並以籌備亞運會為契機,拉開了「廁所革命」的序幕。
公開報導顯示,從1984年到1989年,北京共新建、改建公廁1300多座,改建通下水道的溢流糞井1000個,擴大公廁面積1.6萬平方米,增加坑位3300個,6000多座公廁基本上實現了水沖。全國很多地方緊跟北京步伐,積極推行符合當地環境的衛生廁所,其中就包括宋樂信研發的雙瓮漏斗式廁所。
提起雙瓮漏斗式廁所的研發過程,宋樂信頗為感慨:「4次失敗,第5次才成功。」前幾次由於瓦罐經不起嚴寒的考驗、衛生效果不理想、群眾不滿意廁所沒蓋、單瓮不能徹底達到無害化等原因而失敗。宋樂信不甘心,依然潛心研究,反覆探索。「我搞廁所比較堅決,這是除害滅病的治本措施。」
終於,在河南省環境衛生學專家徐國雄指導下,宋樂信成功研製出雙瓮漏斗式廁所。他介紹,雙瓮漏斗式廁所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防蠅、防蛆、殺菌、滅卵,相對衛生清潔且能夠無害化處理糞便,減少病菌傳播,又有利於積肥保肥。
據河南省有關技術人員於1983-1990年的研究顯示:應用雙瓮漏斗式廁所可有效減輕糞便對地下飲用水源以及土壤的污染。據應用該種廁所觀察區的調查,農村學齡兒童及居民蛔蟲發病率比對照區分別減少29.2%和42.7%。使用該種廁所的村莊,蒼蠅密度可降低77.13%,使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下降76.5%,並有明顯的防臭效果。
隨著時代發展,「廁所革命」的內容在不斷豐富——遼寧和貴陽的智能控制可移動馬桶能有效解決農村上廁所難、建廁所難、管廁所難等問題,實現節水、方便、實用、耐寒、無異味;河北省提升廁所智慧化管理水平,引入「網際網路+廁所」信息技術,鼓勵建立具備顯示地理位置、開放時間、使用狀態等功能的大數據平台,解決廁所難找等問題;今年5月,河南財政下發資金1.5億元,用於支持農村戶用廁所改造,糞污收集、儲存、運輸、資源化利用和後期管護維護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廁所狀況……各地因地制宜建造環保廁所,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居民幸福感,在新時代跑出突破性發展的加速度。
廁所雖小,卻濃縮了民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農村「廁所革命」是一項關係農村居民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衡量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要充分發揮農村「廁所革命」衛生防病與環境改善的作用。農村改廁等環境衛生設施改善與健康教育的同步實施,改變了農村的面貌,使農村居民遠離了惡臭與蚊蠅,遠離了「髒亂差」的環境,解決了他們的「煩心事」。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