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沈陽海哥 於 2020-12-22 13:23 編輯
日本「隼鳥2號」成功帶回小行星沙粒
日本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周二 (12月15日) 在線召開記者會,宣布探測器
「隼鳥2號 / Hayabusa 2」送回地球的密封艙內,確認了直徑數毫米肉眼可見的
大量黑色沙粒。
2020年12月6日凌晨,樣本容器成功分離並降落在澳州南澳洲 北部的沙漠的伍默拉
(Woomera)試驗場,2小時後被找到和回收。就在這批珍貴樣本著陸前13個小時,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衛星專家進行了著陸密封艙與太空探測器
的分離操作。在分離彈射點,「隼鳥2號」距離地球約22萬公裡 — 僅僅是月球
距離地球的一半多一點。
該機構稱,包括此前在密封艙內檢出的氣體在內,前述樣本確實在小行星“龍宮 / Ryugu”
採集,已成功從太空帶回樣本。
採集小行星岩石樣品是一項艱難的任務。
2019年2月22日,「隼鳥2號」探測器首次降落在小行星「龍宮」上,並松動了它的塵埃
和岩石。2019年4月,該探測器向「龍宮」地表發射了一枚銅彈,制造了一個人造隕石坑,
以獲得更多的塵埃樣本。
2019年7月11日,「隼鳥2號」第二次降落在這顆小行星上收集樣本。當時,該探測器距離
地球約3億公裡。該探測器成功收集樣本後,繞著這顆小行星轉了一圈,進行了測量工作,
並用遙感儀器收集了更多數據,直到11月13日 — 此時,由於星座的軌道有利於返回,
「隼鳥2號」終於開始回鄉之旅。
據分析,僅迄今確認的部分就已遠超0.1克的目標。JAXA團隊在記者會稱,“裝入的數量很多”。
第一代 “隼鳥” 2005年採集的小行星 “絲川 / Itokawa” 樣本為肉眼不可見的微粒子,至今僅
找到約1,500粒。
被收納在密封艙的樣本容器,有用於採集沙石等的3個獨立空間。其中對保管去年2月
第一次著陸中,對採集樣本的“A室”開封,確認黑色沙粒。除了獨立空間外,容器底部
也發現了樣本。
“C室” 保管去年7月第2次著陸中採集的地下樣本,預計明年初以後開封。
關於太陽系如何形成的研究迄今採用飛抵地球的隕石,但存在混有地球上的物質等,
性質出現變化的擔憂。若能採用保留遠古太陽系情況的小行星樣本,相關研究有望取得
巨大進步。
團隊成員、名古屋大學教授 渡邊誠一郎 積極地表示:“可能裝有(含碳)有機物等。
數量也很多,可以進行各種解析。”
從密封艙內檢出的氣體也與地球大氣成分不同,從連續檢出同樣氣體等認為來自小行星樣本。
負責分析的東京大學教授橘省吾期待地表示:“這或許告訴我們太陽系最初的狀態。”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