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08-8-8 10:25:12
|
顯示全部樓層
自從八十年代以來,主辦奧運會已成主辦城市的城市發展催化劑,它促致本來可能需要耗時數十年才完成但在七年來便竟全功的基本建設,德國古登堡大學運動及體育管理學教授普魯士在《主辦奧運經濟學》(H. Preuss:《The Economics of Staging the Olympics》,Edward Elgar, 2004)一書,對奧運基建與主辦國經濟發展的關係,作了詳盡的剖析。一句話,基建的規模應與主辦國的經濟體積配合,基建才不致在奧運過後因過剩而閒置導致重大經濟損耗……。一如昨文指出,中國主辦奧運的財政預算毋須經議會審查通過,它究竟用了多少錢(許多與奧運有關的項目可以撥入有關部門開支),外人是無從知曉的,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北京因奧運而換新顏。筆者相信這些硬體設施在奧運後可派上用場,因此京奧對促進北京經濟增長以至「人文面貌」絕對有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