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08-7-30 17:47:42
|
顯示全部樓層
可是,物價漲升,加上消費物品愈來愈多(此中包括日新月異的科網和電訊產品),且服務如旅遊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雙工」家庭的收入遂無法滿足消費意欲,在這種情形下,很多受薪者不得不延長工作時數以增加收入,向來予人以「最富裕」和最懂享受的美國人,如今平均每年工作時數比歐洲人平均工時多約三百五十小時(雖然歐洲人工時少的部分原因是稅制所造成。見〈高稅率令經合組織國家工時下降〉,刊二○○七年五月NBER文摘),在一般人心目中最「歎世界」的美國受薪者的有薪年假只有十四天(和「福利最差」的本港同;法國三十七天、英國二十六天),為了消費美國人已成為「工作狂」;可是,工作時數不能無限伸延,美國人不可能藉延長工時(甚至兼職)增加入息以滿足其無厭的消費胃口,至此,不少美國人便靠借貸花費,而把自住物業一按再按,確是「生財」之道,尤其是在九十年代以至二○○二至○六年間的樓價暴利期;經濟數據顯示,在這些年頭,美國消費市場非常旺盛,物業有價的「財富效應」促使業主(這不是準確的名詞,因為物業按揭後真正業主是貸款機構)盡情消費,而一按不足便再按三按。眾所周知,這種方式的物業按揭有其極限,當樓價不升反跌時,一切便改觀─「業主」無法再借而貸款機構亦因隨樓價下挫信貸收縮而無銀可借;與此同時,信用卡負債纍纍,情況危殆,銀行只好「收傘」─銀行這樣做並非針對客戶而是為了自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