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6-7-16 18:58:16
|
顯示全部樓層
毛主席也有句诗: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焚书坑儒这个事,站在历史的角度,大政治家的立场,还是应当冷静审视的。秦始皇、李斯的本义,不可能是为了找骂吧,他们肯定也是为了巩固统治,只是路子不对。因为,最终推翻秦朝统治的人,根本就不读书嘛。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唐朝章碣
(图)陈继儒,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刘邦、项羽根本不读书。你说,你烧书有什么用呢。
那么,刘邦、项羽,还有他们前面的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起来推翻秦朝统治呢?
这个问题的根子,确实是在秦始皇这儿。虽然,那时候他已经死了--他活着的时候,诺大的帝国,一次动乱也没出现过,他镇得住。他死之后,就不行了,很快就压不住了,天下大乱。
为什么呢?
钱穆讲:
秦代政治的失败,最主要的在其役使民力之逾量。--《国史大纲》
把老百姓用得太狠了。开疆辟土,打仗,几十万人;打完仗,还得修长城防守,又是几十万人。更要命的是修陵墓、修阿房宫,搭上的人更多,其实就是阴阳宅嘛,中国人有点钱就往这上面造,秦始皇算是带了个坏头,他在这上面玩得比谁都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还有直道啊、驰道啊,大量的政府工程,用的人很多都是徒役,都是犯了法的。哪那么多犯法呢?这就看法律严到什么程度了。重轻罪嘛,《韩非子》里就说,商朝也用重法,有一条是“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把锅灰倒在大街上,这个罪,就得把手剁了。吐口痰,就劳教你三年。所以,犯人太多了,都去给国家白干活,而且那活就更艰苦了呗。当良民都不容易,当了刑徒还有好吗,好多人都累死。
最后,老百姓们受不了,要么战死,要么累死,要么被苛政逼死,索性造反吧。
所以,秦始皇的问题,究其根本,还是贾谊说的那句话: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打天下与守天下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守天下,得讲仁义啊,得仁爱啊。
秦始皇呢?恰恰就没有仁爱之心,冷酷无情,对于死人没感觉。他这种性格适合去推动战争,有句话叫“慈不掌兵”嘛,打仗就得死人,讲不得爱心。也适合搞法家,讲法不讲情。或者说,这也是法治的局限,长期在这种讲法不讲情的文化中,就得人情冷漠呗。
秦始皇的冷漠、冷酷无情,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有一次,他发现,丞相李斯的随从好多人啊,这规格也太高了,太排场。他就挺不高兴了,可也没说,没跟李斯说。
结果呢,转过天来,再看李斯,后面没人了,随从都撤了。
噢,秦始皇就想了,闹了半天李斯在我身边有眼线啊,有点什么事就给他通风报信。查!看看到底是谁报的信。结果,谁都死活不承认。最后怎么办?就把那天在他身边的,知道他那天不高兴的人全部杀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