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rsty Dragon: China’s Lust for Bordeaux and the Threat to the World's Best Wines》是近年探討強國紅酒瘋最到肉的紀實作品,作者Suzanne Mustacich是雜誌《Wine Spectator》的特約編輯,也為法新社報道波爾多紅酒貿易,她自耶魯畢業後,在波爾多大學取得地質學文憑。這本書雖然以紅酒投機炒賣為主角,但不認識紅酒的一般讀者想了解強國投機對全球影響亦可一讀,從中了解龐大資金忽然湧入奢侈品投資市場的教訓,背後涉及的文化衝突,種種混亂瘋狂及對世界商業遊戲規則的破壞,這都是特佳的案例分析。
這場波爾多紅酒瘋始於十年前,強國人以飲一級酒莊如Lafite為身份象徵,不但熱烈追捧,也大舉進軍佳釀期貨,更進一步殺人波爾多收購酒莊,數目超過100個,趙薇有自己的酒莊、劉嘉玲有自己品牌的法國紅酒。原來波爾多頂級靚酒三分一是出口到中國及香港,在花碌碌人仔下,法國釀酒業多年傳統、商業流程、規矩統統為強國人讓路。
■《Thirsty Dragon: China’s Lust for Bordeaux and the Threat to the World’s Best Wines》一書作者對金錢淹沒二百多年釀酒工藝傳統感到痛心。
衝擊波爾多體制
波爾多佳釀所以冠絕全球,是因為背後一套嚴謹、源於十九世紀中期的評級體制、融資、生產、分銷,並以長期合作為基礎的三層架構,這模式叫作“La Place de Bordeaux”,第一層是酒莊或合作社,可稱為生產商;第二層是負責包銷的酒商(negociant),全波爾多約有400個,其中25個佔了九成市場;第三層是經紀(courtier),他們是生產商及酒商之間的中介,抽取佣金。一般有評級的酒莊,很少直接供貨予零售商,另外當地佳釀是以期貨方式進行交易,即賣酒花。
作者分析強國豪客殺到,不單搶高佳釀期貨價格,也令其他二三線紅酒暴升。波爾多酒定價不同於一般商品分銷制度,一般商品供應商在出貨價外,也會有指定零售價,分銷商則可按市場情況調整,若市道欠佳則盡快劈價,定價會低於指定售價。但波爾多酒商negociant的定價只可高於建議零售價,不可以低過此價錢,而且是包銷無退貨。好市時,整個遊戲規則會令紅酒紛紛漲價,而中國買家則越貴越追捧。因為大陸根本欠缺成熟的波爾多佳釀用家市場,其搶購動力是源於投機及送禮行賄。結果五大酒莊及二級酒莊價格急升,摧毀美國、歐洲及香港長期顧客信心,他們認為酒莊定價已沒理性可言。過去紅酒一直存在炒賣情況,但不會去到炒家全面取代傳統分銷商及用家市場。由於市場太瘋狂,酒商察覺有危機,寧願自己唔賺也希望盡快出貨,在2011年開始出現分銷商劈價。二線頭酒莊最先受衝擊。而更甚者強國投機者見市場轉勢,原本大手投資佳釀期貨的紛紛抵賴,不理規矩用各種荒謬理由「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