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9月1日起,電信企業在通過各類實體行銷管道銷售手機卡時,將要求用戶出示本人身份證件,並當場在第二代身份證讀卡器上進行驗證。這將為電話實名制增加技術和設備保障。
實名登記|四種非實名使用者需要補辦手續
根據運營商介紹,目前市場上現存的非實名制手機卡用戶一般可分為四種,即機主姓名為“臨時帳戶”,用戶名一項中顯示為“某某代辦”等臨時卡;再有就是手機卡登記資訊不完整的;第三種是機主姓名與實際使用者資訊不匹配;還有一種是“集團卡”,機主姓名為單位、經辦人姓名的。按要求,上述四種情況的非實名制手機卡用戶都必須重新進行登記,而其中前兩種的情況比較多。
針對實名制補充登記問題,記者也專門諮詢了各運營商,發現不同運營商辦理手機卡實名登記手續是有差別的。其中有一項要求是統一的,就是手機卡實際使用者辦理實名登記時必須到場,並攜帶本人身份證。之後,像有的運營商,需要使用者提供手機服務密碼及近期從手機撥出的5個通話記錄,才能重新辦理實名。有的則需列印出近三個月繳費單和提供手機服務密碼。
全面實行|不實名手機或被“停機”
記者在聯通營業廳諮詢如不進行實名登記會怎麼辦?雖然這家營業廳門口沒有張貼“公告”,但這裡的工作人員表示,按照國家相關部門和公司的要求,從本月開始,還沒有辦理電話卡實名登記的用戶,辦理資費調整、業務查詢等都將受到限制,而且不排除“停機”處理可能。
除此之外,記者還電話諮詢了中國電信,對方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公司暫時沒有下發“公告”,但對沒有進行實名登記的用戶,已經採取了措施,“不辦理更換套餐、補換卡、辦理新卡等業務。”工作人員說。
之後,記者又嘗試到路邊商販和手機專營店,嘗試非實名辦卡,同樣也吃了閉門羹。
打擊詐騙|“手機實名制”給詐騙念緊箍咒
一些長期關注民事詐騙的律師指出,銀行對個人或機構帳戶的異動可以進行明確的監控,在電信詐騙事件中,資金轉入和轉出都是多批次的,並且都體現為單次性資金流向,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監控難度和成本。如果銀行都願意花大力氣嚴格監控這些帳戶異動,可以對電信詐騙起到防範作用。
“推行手機實名制,這只是打擊電信詐騙的第一步。”不少網友表示,期待運營商與銀行共同加強行業監管,加大對電信詐騙的識別與打擊力度,真正讓電信詐騙絕跡。
黑卡盛行|中國未辦理實名制手機SIM卡超1.3億張
據中國移動綜合部副總經理葛頎說,截至目前,中國移動仍有近16%的用戶沒有辦理身份實名認證,總量接近1.3億戶,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有少量用戶未實名。這意味著中國手機“黑卡”數量超過1.3億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