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5-5-11 21:20:36
|
顯示全部樓層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易解: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隨環境的影響而改 變,所謂先入為主,不可不慎!至於教育方法,應注重在使孩子專心,有定 力。課業的選擇,要以專精為主,不要希求廣博。(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兒 童與青少年心智的發展,十三歲以前著重在記憶,之後理解力逐漸成長,故十 三歲以前應注重記憶念誦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易解:古時候孟子的母親,為了尋找一個對孟子有益的教育環境,不辭辛 勞搬了三次家。(從墳場附近搬到市場邊,再三遷至學校旁。)有一次孟子不 用功,逃學回家,孟母當著他的面將織了一半的布匹剪 斷,並且告誡他說: 「求學的道理,就像織布一樣,必須將紗線一條一條織上去,經過持續不斷的 努力,積絲才能成寸,積寸才能成尺,最後才能織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讀書 也是一樣,要努力用功,並且持之以恆,經過長時間的累積,才能有成就。否 則就像織布半途而廢一樣,一旦前功盡棄就毫無用處了。
五代時,有一位竇禹鈞(又稱竇燕山),遵照聖賢教誨的義理來教育子 女,因此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門。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易解:生育子女,若只知道養活他們,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職。 老師教導學生,不只是知識、技藝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教導學生做人處世的道 理,使學生能夠與人相處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義。因此對於 學生的要求一定要認真嚴格,不能偷懶怠惰,才能教出好學生。(嚴師出高 徒,嚴是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要教出好孩子,必須父母與老師雙方面配 合,也就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共同努力。)
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學習,是不對的!年紀小的時候,不肯努力、用功學 習,等到年紀大了,還能有什麼作為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