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世菩薩出生於缽摩國,當時身為梵誌,名字叫儒童。他拜老師勤求學問,能仰觀天文,鑽研圖懺等眾多典籍,凡見到、聽到的知識都能融會貫通。他堅守真理,崇尚孝道,國內的讀書人都很欽佩他。
一天,老師對他說:“你的道行已具備,技藝豐足,為什麼不去遊曆,教化那些初發心的人呢?”
儒童答道:“我家貧窮,缺乏財物,無法來報答您的培育之恩,故而不敢離開。加上我母親被疾病所困,無錢請醫抓藥。乞求讓我出外當傭人,賺些錢好給母親作醫藥費。”
老師說:“很好!”
他向老師稽首後,退出了書房。
他走到一個鄰近的國家,見到五百梵誌正在集會,講堂上設置高座,並有美女一人、銀錢五百。升坐高座者,座下眾儒生隨意問難、質疑。看到有學識淵博、道德高尚者,就以美女、銀錢獎賞。菩薩臨場參觀,見這些人才智淺薄,對難題就理屈辭窮,就對眾儒生說:“我也是梵誌的後代,可以參加議論嗎?”
大家說:“可以!”
他就升上了高座,眾儒生提的問題淺顯,而他解答的道理卻很弘深,提的問題狹窄,而他解釋的意義很寬廣。
諸儒生都說:“道德高、義理明,可以做我們的導師了。”眾人都下座向他稽首,菩薩卻向眾人辭退。
眾儒生議論說:“他雖然有高深的學問,然而他是別的國家的人,不應該娶我國女子為妻,就多送些銀錢贈送給他吧!”
菩薩說:“學識高深的人,依靠道德作源泉。我追求無欲的道德,這是道德的珍寶。我是以學識傳授道德精神,以道德宣揚聖賢,神聖相互傳頌,形影永遠不朽,可以說是後繼有人了!你們想堵塞正道的源泉,挖去仁德的根本,可以稱作後繼無人。”他說完就離開了。
眾儒生聽了他的話,既慚愧又感到羞恥。
那個女子說:“這位高尚之士,才是我要找的夫君呀!”她提著衣裳,徒步尋找他的蹤跡,長途跋涉,經曆了許多國家,走得精疲力盡,腳上也磨出了血泡,就坐在道路旁休息。
她走到了缽摩國,國王名叫製勝,當他巡遊國境時,見到女子疲憊不堪,休息路邊,就問道:“你是什麼人,為何在道旁休息呢?”女子如實陳述了原因。
大王很讚賞她的意誌,非常同情她,就對她說:“你跟我回宮,我收你為義女。”
女子說:“我與大王不同姓氏,怎麼能白吃您的飯呢?希望能給我一個職務,我就跟從大王進宮。”
大王說:“你每天為我采摘鮮花,供給宮中作裝飾用吧!”
女子就恭敬地答應下來,跟從大王進宮。她每日采摘鮮花,供給大王選用。
儒童回國時,他一路上見許多人忙忙碌碌地在平填道路,掃除地面上的汙垢,就問行人道:“人們這樣高興,難道有什麼喜慶嗎?”
民眾答道:“定光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道法禦天人師將要到此地教化眾生,故而眾人都很歡欣呀!”
儒童心中欣喜,寂靜而入禪定,頓時內心清淨無垢,觀見佛將到來。他在路上遇到了以前的女子,她正拿著一瓶子的鮮花,他向女子乞討鮮花,女子給了他五朵鮮花。
王後和庶民一起在整治道路,菩薩請求分一部分土地讓他整治,民眾說:“留下一條小溪,但是水流非常湍急,土和石頭都留不住。”
菩薩說:“我以禪定神力,使星星落下來填滿它,可以嗎?”又想道,“供養的儀式,應以四大之力、親自苦幹為最好啊!”隨即,他放棄了用星星當石頭的念頭,而是自己拉著車子、搬運石頭,用來填沒小溪。由於禪定之力止住了水流,隻有少量的水淹溢到溪邊上。這時候佛來了,他解下身上的鹿皮衣鋪在潮濕的地面上,將乞求來的五朵鮮花散向佛,鮮花整齊地羅列在佛頂上空,好像親手布種,根植大地生長一樣。
佛告訴他說:“再經曆九十一劫,你當成就佛果,名號為能仁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道法禦天人師。那個時代世間顛倒,父子為仇,苛政傷民,猶如下刀刃之雨,民眾雖然到處躲避,也是難免受害。你應當及時拯濟眾生,那時能得到你救度的人一定難以計數。”
儒童聽佛授記,心中無限歡喜,以神通力跳入虛空,離地有五十六尺,自空中下來,以頭發展鋪地面讓佛踏著走過。世尊走過以後,回頭對眾比丘說:“莫要踏這塊土地,為什麼呢?授記成佛的地方,它是尊貴無上的。有智慧的人會在這裏建造寺廟,這與授記得佛有相同的功德。”
諸天齊聲說:“我們自當建造寺廟!”
當時有一位長者的兒子,名字叫賢乾,以少量柴草插在地上說:“我造的寺廟已經建成了!”
諸天相互望著說:“這平凡的童子,竟然有上聖的智慧呀!”隨即贈送他許多寶物,幫他在這塊土地上創建佛寺。
賢乾向佛稽首說:“願望我得佛時,教化如同今日。如今我建立寺廟,福報應該怎樣呢?”
世尊說:“儒童作佛的時候,你應當授記,成佛了!”
……
佛告訴舍利弗:“儒童就是我的過去身,賣花女就是如今的耶輸陀羅,長者的兒子賢乾是如今在坐的非羅餘比丘呀!”
非羅餘隨即到佛足前稽首。
佛為他授記道:“以後當成佛,號快見如來。”
佛說此經完畢,諸四眾弟子、天人龍鬼,莫不歡喜,稽首退去。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