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航 MH17空難調查報告披露墜毀前最後對話
今年7月17日,馬航MH17客機在從阿姆斯特丹飛往吉隆坡時,於烏克蘭上空墜毀,
機上298人全部罹難。這是今年馬航發生的第二起特大空難,
同時更是21世紀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空難(不計“9·11”事件)。
誰該為這298個亡魂負責?近兩個月後的今天,荷蘭安全委員會拿出了事故
初步調查報告。
“被大量高能物體從外部擊穿導致墜毀”,這是該報告的結論。
地面殘骸顯示,飛機在空中業已解體成多塊。報告由此暗示飛機為導彈所擊落,
但並未正式提及這一結論。
起航時,MH17一切性能正常。報告稱至今並無相關證據,證明是因技術故障或人為因素
造成了飛機墜毀。墜毀前,駕駛艙也未曾發出警告信號或緊急求助消息。
報告也未指出誰應為此次空難負責。
報告披露大量細節
1、飛機前端在距離最後記錄位置最近的地方被找到。
調查人員據此指出,這一部分應是最先脫離機身的。
中段與後部墜落在向東八公里的地方。
2、地面塔台與MH17最後一次無線電通訊的內容顯示:機上人員對即將臨頭的大難一無所知。
直至飛機突然結束與地面空管的通訊聯絡前,完全未提出過緊急救援要求。
當日發生事故前,MH17正在俄羅斯第聶伯空管中心(DNP)的雷達監測下。
羅斯托夫空管中心(RST)也接入了通訊。
下午13時08分,MH17作出報告:“呼叫 第聶伯,這裡是MH17,飛行高度330(約10000米)。”
第聶伯回复:“MH17,這裡是第聶伯,你好,雷達已接入。”
(13時19分21秒)
MH17對第聶伯:“好的。”
羅斯托夫對第聶伯:“第聶伯,這裡是羅斯托夫。是否可告知我方,馬航飛機從羅斯托夫
飛往RND報告點的路線(注:鑑於海上沒有雷達站,民航客機在離岸飛行一段時間後,
會在航線上的各個報告點通過無線電向地面報平安,包括各項飛行參數)?
我們在那邊要觀察三架飛機。”
第聶伯對羅斯托夫:“馬航MH17?”
羅斯托夫對第聶伯:“是的,我們會再將其引向TIKNA報告點。”
第聶伯對羅斯托夫:“好的。”
羅斯托夫對第聶伯:“謝謝。”
(13時19分49秒)
第聶伯對MH17:“馬航MH17,下一個報告點為RND。”
(13時19分56秒)
MH17對第聶伯:“RND收到。這裡是MH17。”
(13時20分)
第聶伯向MH17發出無線電消息,MH17沒有回應。第聶伯繼續向MH17發出多條消息。
(13時20分3秒)
MH17的黑匣子、飛行數據記錄器和錄音器停止工作。
(13時22分)
羅斯托夫詢問第聶伯是否能觀察到MH17,第聶伯回复:“不能,飛機好像散架了一樣。”
很快再次回复:“是的,它消失了。”
3、殘骸散落分佈在50平方公里的地域內,主要包括飛機碎片、殘肢、貨物和行李。
駕駛艙、前艙的大部分、一扇貨艙門以及駕駛艙側壁在烏克蘭羅斯普納(Rossipne)
村南端被發現,距飛機最後記錄位置2.3公里。
駕駛艙一部分艙頂及機窗墜落在該位置向北1.7公里的地方。
主要的墜機現場(機翼、兩台發動機、底盤等)距該記錄位置8.5公里。
4、駕駛艙頂的洞顯示有物體從外部撞擊了該處,且這些洞絕不可能由已知的飛機技術
或系統故障造成。
驚天慘劇誰來負責?
烏克蘭政府和整個西方世界都相信,MH17是被親蘇分裂分子擊落的。
俄羅斯則將責任推向基輔政府。
英國航空安全專家耶茨(Christopher Yates)稱,這份報告已經“明確傾向於空難由導彈造成,
事實很簡單,衝擊力擺在那裡。”
“要造成這樣的傷害,衝擊速度一定是非常高的。還要達到這個高度,並擊落飛機,
那隻能是導彈。很可能是山毛櫸導彈。”報告並未指出,導彈究竟是經由地面
還是另一架飛機發射。
耶茨偏向於地面發射,因為並沒有證據顯示,災難發生時該空域有軍用飛機出沒。
幾個星期以來,專家們一直在推測究竟何種武器系統可以造成MH17機身殘骸上的彈孔。
最符合特徵的,是蘇制山毛櫸M1或M2導彈系統。在一套複雜的地面操作系統支持下,
該導彈對空射程可達20公里,命中率達到90%。
山毛櫸導彈彈頭重達70公斤,飛濺的彈片擊中鋁製機身後,可以輕鬆穿透再從背面飛出
—— 這也正是專家們在MH17機身殘骸上確認的痕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