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816|回覆: 3

彩禮起源於“賣女兒”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8-20 19:39: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彩禮從“大雁”變成“現金”

周朝時,男方娶親時送的吉祥物是大雁,寓意夫妻恩愛,相互遵守誓言。唐宋以來,男方向女方送現金作為彩禮的較為普遍,具體數額據家庭情況而定。

封建社會有個觀念問題,認為將女兒辛苦養大,卻成了別人家的人。女方到男方家,相當於多了一個勞動力。這需要男方支付女方家屬一定數額的費用,其實如同“賣女兒”。宋代以後,“賣女兒”現像越來越普遍。當下婚禮中,動輒數萬甚至幾十萬上百萬的“彩禮”錢,其實起源於“賣女兒”。

古人婚禮中,親友是否也送“份子錢”?

周朝以來,也起源於有“份子錢”,但更多的是送實物,達官貴族一般送一些首飾、絲綢,坊間一般送老母雞、狩獵獵物,表達美好祝願。

周代到上世紀中期,並沒有飯館承載婚宴,有身份的人往往在家裡設宴,普通人家則在露天大街上擺流水席。建國後到“文革”末期二十多年時間,婚慶中的《周禮》被徹底廢除,婚禮極度簡化。新人結婚時穿上洗干淨的衣服即可,新郎一般借輛自行車,戴著大紅花接走新娘。兩人共同置辦一些家具,單位同事來家祝賀一下,也沒有份子錢,親友間相互通知一下即可,不需要吃婚宴,也不需要彩禮。

“文革”結束時,迎來改革開放浪潮,婚禮及相關儀式慢慢復興。親友、同事之間,小範圍地吃個飯。親友送一些茶壺、糖罐、被單等作為“份子錢”。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慢慢由實物到錢,親友間給新人十塊二十塊作為份子錢,男方則給女方數百元甚至千元作為禮金。不過這個時候的婚宴標准多在50元一桌。真正的婚禮攀比之風是在新世紀以來的十多年裡。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富起來的人則帶頭“一輩子只辦一次婚事”,逐步開始辦奢華婚禮。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4-8-21 20:32:46 | 顯示全部樓層
现在结婚好悲惨啊。。。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8-21 21:43:09 | 顯示全部樓層
現在內地的幾個大城市,很多年輕人都不擺酒席了,
因酒席好貴,又要找司儀和車隊等等,費用很高,
雖然收份子錢,但是一般家庭認識的朋友份子錢可能也就和婚禮開銷差不多,還非常的累

個人歪理:份子錢的出現是因為房子小,沒地方擺禮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8-22 20:19:25 | 顯示全部樓層
同而家有乜吾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9-22 23: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