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631|回覆: 0

意识细心、极细心还是意识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7-26 16:26: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意识心不管多麼细腻都是意识范畴,因為 佛陀在圣教经典上就说过:「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也就是「根、尘、触」而生,都是所生法,有生则必定会灭故,所以是无常。《杂阿含经》卷9也说:【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识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CBETA, T02, no. 99, p. 57, c17-22)所以说,眼根与色尘接触為因缘,而出生了眼识……,乃至意根与法尘接触的因缘而出生意识,所有各种各类的意识,包含细意识、极细意识等,都是以意根与法尘接触為因缘而出生的。《大宝积经》卷73〈25 界差别品〉说:「如是,若知声、若知香、若知味、若知触、若知法,或知六根所缘、所知,是名意识界。」(CBETA, T11, no. 310, p. 417, a8-9)所以经论清楚明白说明,生活中之色、声、香、味、触、法等所缘、所知,都是意识界范畴。

意识细心如何生起?

在大乘佛教唯识宗,有一首有名的偈:「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在家把帐开。」

这首偈的意思告诉我们:每个有情身中各自拥有一个常住的、能出生万法的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第八识如来藏含藏其他七个识的种子以及善恶业种。由於有情眾生从久远以来就一直执著於自我的存在,就从如来藏的种子中出生第七识意根;之后遇到适当的助缘,其他六个识就会现起,第八识与所含藏的这七个识不ㄧ不异地和合运作,形成可爱不可爱种种生灭的境界相。因此说八个兄弟共ㄧ胎。其中第七识意根从久远劫以来就一直存在,擅长作主、最為伶俐喜爱攀缘一切法,不会思索分析计划,是有覆无记性,因此称為伶俐。

第八识如来藏不会六尘、不贪不厌、不计算分别,无覆无记性因而称之為呆。五个门前作买卖,五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因為随同意识运作所以就通有覆有记性,必须透过五根门头接触五尘才有办法作买卖,(成就造作善恶业因或偿还善恶果报)。再经由五识收集来的资讯,(五识只能了别粗相) ,尔后一个(第六识)在家把帐开,有覆有记性,就像军师能了别细相;擅长思惟、整理、分别、归纳后,再呈报给第七识有覆无记性的意根做决定(以如来藏中所含藏习气种子对法尘做反应)。也就是说七识心是待缘生起的(其中第七识意根因為眾生的执著性而一直存在),如果遇到触缘,则会从如来藏中显现出六识的功能作用,伴随著善恶业种现行,每天每时每刻剎那剎那生住异灭的呈现在吾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舞台中。

经由上述偈意,即可得知,意识心是依於(五根、五尘、意根、五识、法尘) 诸法為缘所生起的,意识心它是如来藏所辗转出生的法,而能够清楚明白了知的意识心,不仅无法常住於每个当下(於可爱或不可爱境界时),念念变异。有一个简单的现观可以对照,就是我们每天在睡觉时意识心不就断灭了吗?醒来时又生起了。证明意识心绝对是生灭的法,更遑论能够带到未来世。

极细心还是意识

《舍利弗阿毘曇论》卷3〈问分〉解释:「云何麁识?若识欲界繫,是名麁识;云何细识?若识色界繫、无色界繫,若不繫,是名细识。」(CBETA, T28, no. 1548, p. 545, b29-c2) 意识界中,无论於三界中的麤、细、极细意识都是意根与法尘相触之后而有的无常生灭境界之法。

《楞严经》卷1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為法尘分别影事, 」(CBETA, T19, no. 945, p. 109, a10-11)
意识心是缘於【五根、五尘、意根、法尘】,是如来藏所辗转出生的法,而能够清楚明白了知,即使灭一切见闻觉知(离五根、五尘),乃至极细意识心(在四禪八定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定中不反观自己的觉知心),内守幽闲,犹為法尘分别影事(定中的一念不生,但仍然还有对法尘的少许分别),都仍然是在意识心的范畴裡面。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根、尘、识三位都是同一个虚妄性,六根是无明生死结缚的本源。意识心无法到达无漏、真净、实有,意根触缘起遍计执性,业惑由生自取轮迴枉入诸趣。

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如《般若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照见根、尘、识三同一虚妄,唯一圆成清净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才是符合本自涅槃无漏真净啊。

意识心不是证悟的标的

《马祖道一禪师广录(四家语录卷一)》卷1:「唐开元中,习定於衡岳传法院,遇让和尚,知是法器。问曰:『大德坐禪图什麼?』师曰:『图作佛。』让乃取一砖,於彼菴前磨。师曰:『磨砖作麼?』让曰:『磨作镜。』师曰:『磨砖岂得成镜?』让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禪岂得成佛耶?』」(CBETA, X69, no. 1321, p. 2, a11-15 // Z 2:24, p. 405, c5-9 // R119, p. 810, a5-9)

唐朝开元年间,马祖道ㄧ於衡岳传法院习定时,遇到怀让禪师,怀让禪师知道马祖道ㄧ是个法器,因而想摄受他,於是就问:大德您坐禪是為了什麼呢? 马祖答:「為了作佛啊」!於是,怀让禪师便去取一块砖,来到庵前磨此砖,马祖问:「您磨砖作什麼」? 禪师答:「我磨砖作镜」,马祖说:「磨砖岂能成镜」,禪师说:「磨砖既然不能成镜,那麼坐禪岂能成佛呢?

打坐到一念不生的时候清清楚楚,这仍然是意识啊!因為没有离开欲界,仍然触知欲界五尘,所以它还是意识心。意识心是被出生的法,佛菩提道所要亲证的实相心是本来自在的,不是与五尘境界相所相应的见闻觉知心,诚如《维摩詰所说经》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第八识自心弥陀是不与六尘觉知心相应的,因此打坐所得定境显然与成佛无关。
修诸外道犹未能证得解脱

《瑜伽师地论》卷90:「何以故?彼诸外道,虽得定心乃至极远证得非想非非想定。然犹未能於六触处以其五转,如实了知。心正离欲,证得解脱。」(CBETA, T30, no. 1579, p. 809, b28-c2) 。

圣教论述為何这样呢?像那些外道以禪定之意识细心修得ㄧ念不生,乃至证得非想非非想定。然犹不及声闻人一样,於六触处以其五尘相转,因為心正离五尘欲,因此能够証得解脱果。

《优婆塞戒经》卷1〈4 解脱品〉:「善男子!诸外道等获得非想非非想定寿无量劫,若不能得解脱分法,当观是人為地狱人。」(CBETA, T24, no. 1488, p. 1037, b1-3)

《优婆塞戒经》解说:善男子,像那些外道以意识细心修得ㄧ念不生乃至证得非想非非想定寿命无量劫,倘若不能证得解脱分法,去取证解脱果的话,那麼可以知道此人是个地狱人。

结论

不管是清清楚楚,能够分别善恶的意识心,打坐到一念不生、无念的离念灵知细意识心或者是极细意识的非想非非想定中境界,都仍然是在意识识阴范畴裡面,跟大乘佛法所证菩提根本是风马牛毫无不相干。大乘所证的菩提心第八识如来藏,祂是本来离念、诸入不会的,本来自性清净的,不是透过修行才离念,第八识祂是不用修行的,不是用意识心去修来才能证得的。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4 02: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