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3月29日,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德国期间,在柏林邀请10位德国汉学家,交流中国文化发展和中国核心价值观诸问题,阿克曼先生作为三个发言嘉宾之一,此文为当时的发言稿。阿克曼曾任德国歌德学院(大中华区)总院长(2006-2011),现任中国孔子学院总部的特聘专家和德国墨卡托基金会中国代表。2012年曾以“中国梦践行者”称号被南方周末致敬。 (作者供图/图)
我在接受邀请的同时也收到了三个题目:中国传统价值与当代形象传播;中国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中国梦。
组织方请我们每人从这三个题目选择一个发言。但是我觉得很难选择,因为按照我的理解,这三个题目实际上围绕着同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中国如何理解自己以及外国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的问题。
在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可能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经历了无数重大而急速的变化:先是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军事侵略,以及随之而来的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入侵;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政治和行政制度轰然倒地,价值体系土崩瓦解;接下来,中国经历了连年内战和日本人的血腥侵略;
1949年以后,中国彻底重建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但是又经历了“大跃进”的失败和“文化大革命”的梦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再次重新确定方向,整个社会全方位地急速发展变化;目前,中国已经以火箭般的速度崛起成为世界大国……
我们看到,中国在三到四代人的时间内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起大落,这当然会影响到中国的自我认识。如果借用文化社会学的术语,就是中国面临如何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文化认同”的挑战。
无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状况保持稳定,民众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这本身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在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坚持批评立场的同时,也必须看到这一切成就都与中国领导人的理性和高效不无关系。
当代的中国也在文化的意义上寻找自我,寻找社会的、道德的、知识的和审美的价值标准。这也是在寻找自己的根,去重新发现自己的传统和文化价值观念,而这些观念曾经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受到了否定和批判。
同时我们要看到,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不同于政治和经济,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甚至可能经历很多徒劳无功的过程。文化和思想是无法按计划施行的,再精巧的五年计划也计划不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计划不出达·芬奇和爱因斯坦。
如果条条框框太多,就会制约多元开放和创造性的思维,从而制约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于中国的文化自我寻找来说,政治框架和行政规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它不能代替文化本身的诉求。经济的发展确实有利于文化,但是钱解决不了所有的政治问题,更解决不了文化问题。
当代的中国拥有惊人的能量和巨大的文化潜力。我认为,文化的自我寻找既包括重新发现和重新定义文化遗产,也应该包括有创造性地研究和表述当下的状态,虽然两者有时会引起矛盾和争论。
中国吸引我们西方人的,不仅仅是传统和当代文化的某些具体内容,比如武术、书法、中餐和张艺谋的电影,这些只是我们对于中国认识的一部分。我们也不认为某一位艺术家就是中国当代文化的代表,虽然我们的媒体有时可能会造成这种印象。
中国吸引我们的,恰恰是它激动人心的文化自我寻找过程,以及从中表现出来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令我们好奇,使我们对中国充满亲切感,也减少了好多西方人对中国的恐惧感。
我们看到,中国的声音多元并存,甚至针锋相对;传统的中国博大精深,有别于西方;当代的中国活力四射,有时超出我们的理解。中国文化的强大之处和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发挥这些力量,而不是宣传某种固定的“中国形象”。这才是中国真正的“软实力”。
我在歌德学院工作三十多年,做中德文化交流工作也接近二十年。大家都知道,德国目前在世界上形象还不错,这里面有歌德学院的一份功劳。但是我们并没有刻意去宣传什么完美无缺的德国形象,而且也不仅仅展现德国自古至今的优秀文化。
德国这方面之所以获得成功,并且令人信赖,是因为我们把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法西斯统治之后所经历的自我寻找坦诚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种文化和道德上的自我寻找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在这方面,德国政府对我们的工作也常有意见,但最后还是认可。
如今,中国政府在国外建立孔子学院,是一个非常具有智慧的举措,非常有勇气,同时,也非常成功。孔子学院首先在国外传播中国语言,而中国语言是更好理解中国文化的钥匙,也使得我们的交流更为畅通。
不仅如此,中国按照与所在国直接合办的原则建立孔子学院,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别的国家迟早会学习中国的做法。我认为,孔子学院下一步应该发展成为中国和世界进行文化交往的重要舞台。
我是一个生活在中国,爱中国的德国人。允许我贡献一点自己的认识,我想说的是:目前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主要在经济方面,而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原因之一是政府只在必要的范围内控制和监督经济活动,比如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或为了保护环境。
尽管文化和经济不是一码事,各有各的规律,我觉得,借鉴政治对经济的原则来发展文化大概会非常有效。制造一个同样的为发展文化的空间,这样做,对中国自己文化认同有好处,对我们外国人认知中国有好处,对中国软实力的发展也有好处。
谢谢你们聆听我的发言。
http://cul.sohu.com/20140609/n400582734.shtml cul.sohu.com false 南方周末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231 report 2816 2014年3月29日,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德国期间,在柏林邀请10位德国汉学家,交流中国文化发展和中国核心价值观诸问题,阿克曼先生作为三个发言嘉宾之一,此文为当时的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