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是什麼?對沒去過的人而言,它是異域風情,是樓蘭姑娘,是羅布泊的傳說、喀納斯的湖怪;對旅行者而言,它是冰川映照的湖水、古樸的土瓦人、幽深的原始森林……但對生活在那裡的人而言,新疆,或許並無“特殊”——百姓的生存之地,靈魂的棲居之所。
多年以來,新疆被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家書寫,從王蒙到劉亮程,從周濤到張承志……日常點滴、人性美好,盡在筆端。變的是作家描摹的面孔,不變的是同一種省察:民族絕無高下之分,少數異己分子不等同於一個族群。
民族絕無高下之分少數異己分子不等同於一個族群
不同“民族”之間,差異天然就有,但絕無高下之分。人們常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善惡,有是非,有黑白……”但所謂的好與壞、是與非,多為個體差異,用來界定人性,都會有不成立的時候,若用來界定一個群體的善與惡、黑與白,就更荒謬了。
在新疆題材的文學書寫之中,你或可清晰地觸摸到這一點。
李娟的“民族相處之道”
生於新疆的漢族作家李娟的文字來源於她的生活感悟:養雞、賣雜貨、做裁縫、種葵花、剪羊毛、去森林采木耳,以及哈薩克形形色色有趣的人物。在李娟的作品中,她講述了很多她與媽媽跟當地哈薩克牧民的交流中遇到的瑣事和趣事。比如媽媽教哈薩克族人把木耳叫“喀拉(黑色)蘑菇,教來買香煙的小伙子把“相思鳥”念成“小鳥牌”,管孔雀叫“大尾巴漂亮鳥”,比如一個姑娘來買“砰砰”,其實那是白酒。
李娟平實地描述了漢語和哈語之間有趣的學習和溝通,信手拈來。其書寫助於我們意識到,不同“民族”和諧相處,用生活智慧即可抵達——差異是自然的,但沒有高下之分。
張承志:它是不問方向、不論對錯、自由自在的存在
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穆斯林作家、學者張承誌曾經在新疆生活過一段時間,在其唯一的長篇小說《金牧場》(寫於1986-1989年)中用生動的文字寫下瞭如下關於新疆的點滴,這些交錯繁複的記憶片段構成了一個對他來說完整而又豐富的新疆:
“新疆是什麼?新疆是阿勒泰、天山和崑崙三條壯美的大山脈。新疆是準格爾和塔里木兩塊戈壁沙漠千里不毛的大盆地,新疆是濃綠耀眼的一串串長滿葡萄的綠洲,是伊利三區和巴音布魯克的肥美草原。新疆是負一百五十四米的吐魯番低地和海拔七千米的汗騰格里雪峰之間的、那永遠相互心許永永遠不能如願的愛戀。新疆是前浪已經死滅後浪又洶湧過來的英勇自絕的葉爾羌河,是不問方向、不論對錯,自由自在地由東流向西方神秘消失了的鐵色額爾齊斯河。”
“新疆是那膚色黢黑鷹眼陰沉的哈薩克嚼著一塊羊腿,他的粗大下巴像一頭狼,他凶狠地坐在那裡沒有人敢靠近他;這時廣播裡響起了一支音樂,那是《Xexem》,那是唱母親的歌;他突然娃娃嚎啕大哭起來!他不管那飯館有多少人,不管有多少人、不管那些人正盯著他,他像狼吼一樣哇哇大哭!”
“新疆是那漂亮的小女孩,她可能只有兩歲半,她生著白瓷般的脖頸,蔚藍色的大眼睛、淡黃的捲發。他跪在地上玩沙土,周圍站著一個個默默的人群;她太美了,你看見他時,你想起了童話?你相信真有一種小天使!你戀戀不捨地走開時,她轉過頭來調皮地朝你擠了擠藍眼睛,你立即暈了!你甚至覺得得到了一生的安慰,你覺得你在這一瞬間昇華了、純淨了,你想立刻換一種態度生活……”
不同“民族”之間,差異天然就有,但絕無高下之分。
不同“民族”之間,差異天然就有,但絕無高下之分。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