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Linn Akurate是音樂系統,實際上這是兩部器材搭配起來的組合,一部Akurate DSM,加上Akubarik主動喇叭,就成了一套極簡的High End音響系統。您當然可以分開買,可是如果您把這兩部器材配成對,那不僅是天造地設,還是您一輩子可以信賴的音樂夥伴。
高瞻遠矚的DS系列
Linn從2007年開始就投入DS系列的設計,DS指的就是Digital Streaming,代表數位串流,我們現在來看DS的觀念,感覺好像一點都不新穎,甚至還覺得有些普通,用手機來聽音樂、看影片,不是捷運上每天都看得到的景象嗎?來,讓我們回憶一下2007年,時間回到2007年1月9日,蘋果電腦CEO賈伯斯才正式發表iPhone智慧型手機,同年6月29日正式發售,掀起了智慧型手機的新頁。再來,我們熟悉的iPad呢?要等到2010年才推出。您看,Linn在2007年主打DS,是不是高瞻遠矚呢?
Linn Akurate音樂系統由Akurate DSM串流撥放機加上Akubarik主動喇叭所組成,圖中是Akurate DSM。
Akurate DSM具備串流播放功能,也提供類比輸入與各種數位輸入功能,甚至包括HDMI輸入與輸出。
電源全部收納在左邊的長條形密閉機殼內,提供完全的隔離功能。
也因為Linn的高瞻遠矚,DS系列走在時代的前端,到目前為止,Hi End音響廠商所設計的數位串流裝置,或許在規格上可以和Linn相提並論,互論英雄,可是要講起軟體,Linn絕對是目前整合得最好的產品。我試聽的Akurate DSM,已經算是DS的第二代產品了,講數位串流,免不了需要使用NAS網路硬碟,有些人聽到這些電腦相關產品,就視為畏途。確實,有些網路播放機送來U-Audio編輯部,我們也得搞半天,弄得天怒人怨,所以辦公室絕對不敢放鐵錘,怕編輯搞不定,一怒之下拿起鐵錘砸了。
Akurate DSM呢?一點都不麻煩!把網路線插上去,Akurate DSM馬上找到試聽室裏面那部Synology NAS,我知道那是UPnP協定,讓這兩部器材馬上「互相認識」,可是我也用過許多器材,明明都支援UPnP,可是怎麼連都像陌生人,尤其是電腦跳出來:「請輸入指定裝置之IP。」時,那真的會想拿起鐵錘砸機器,我哪知道AP指定哪一個IP給連網的機器啊。
Akubarik是主動式喇叭,採平衡輸入,單體結構為6單體5音路設計,低音部分採等壓式設計,擴大機可提供600瓦輸出功率。
各種軟體齊備
經過七、八年時間的研發,Akurate DSM不僅連線有「智慧」,一點都不麻煩,他們還有Kinsky遙控軟體,外加Songcast與Songboox支援音樂資料庫,PC、MAC通吃,連平板也都齊備,您不需要侷限使用傳統的遙控器,手機、平板加電腦,全部都能送入Akurate DSM,也能控制Akurate DSM。這樣的使用者經驗,說實在的,在這麼多標榜數位串流的產品當中,Linn絕對是目前做得最好的。除了我拆箱把機器拿出來的時間不算,幾乎是三、五分鐘就把所有網路相關的設定全部弄好。這樣設定的速度很快嗎?很快,事實上我從來都沒這麼快搞定一部數位串流播放器。
Akurate DSM還有一點特殊之處,就是輸入/輸出端子特別豐富。一般數位串流播放器,至少要具備乙太網路端子,外加S/PDIF數位端子,大概就合格了。可是Linn可不這麼想,他們還加上了HDMI,還有HDMI Pass Thru,這樣您就可以把電視的聲音訊號和Akurate DSM連起來了。還有,Akurate DSM不光有豐富數位輸入,甚至連類比輸入都裝了,還有MM/MC唱頭放大。這Linn的唱頭放大一直很有名,價格也不便宜,加裝在Akurate DSM上面,肯定是超值選配。
在S/PDIF之外,外加HDMI端子,Linn算是獨家了,可是HDMI很重要嗎?是的,第一、HDMI可以讓Akurate DSM搭上電視,這樣電視的聲音訊號就能透過Linn的DAC與聲頻處理,大幅提升音質。第二、HDMI可以傳送DSD訊號,而S/PDIF不行,這代表您可以用支援SACD的BD,直接傳送DSD訊號給Akurate DSM,兩聲道格式沒問題,多聲道格式則會自動轉換為兩聲道DSD。
Akubarik的專屬底座可將喇叭架高,好讓等壓式低音單體可以往下發揮功能。
畫面中是Linn提供的專屬工具,當喇叭的平衡調準之後,可轉動金屬轉盤將內部的角錐固定住。
採Isobaric等壓式低音設計
與Akurate DSM搭配成雙的好夥伴,則是Akubarik主動式喇叭。Akubarik上市之時,剛好是Linn創立40週年,不過原廠並沒有冠上紀念型號,賣比較貴的價錢。Linn是一家喜歡玩弄英文的公司,Akubarik其實是兩個字湊起來的,Accurate與Isobaric,前一個字簡單,就是標榜喇叭精確,又和Acurate DSM順道配成對。後面Isobaric講的是等壓式低音設計,這是Akubarik可以設計得精巧的關鍵之一。
什麼是Isobaric低音?就是用兩個低音單體,夾起來成為密閉的箱體,低音單體工作的時候,內部的氣壓恆定,而這個氣壓可以協助單體的機械動作更快速、更精準,達到低頻量感提升的效果。如果不用Isobaric設計,當然也能創造足夠的低頻延伸與量感,可是Isobaric的效果可以減少箱體所需要的空氣容積,這樣我們就不需要很大的音箱,所以Akubarik的音箱尺寸不算大,卻能達到28Hz的低頻延伸。
這個Isobarik低音藏在哪裡?就在Akubarik的底部。您如果趴在地上看,Akubarik的底座由四個金屬管架高,支撐在厚重的金屬底座上,這裡就是要為Isobaric低音留下空間宣泄。好,我們說Isobaric等壓式低音設計,可以有效減少音箱容積,重現足夠的低頻,為什麼市面上很少看到Isobaric低音的喇叭?這不是很奇怪嗎?是的,Isobaric設計真的不多,不是沒有原因的。第一、Isobaric要把兩個低音單體反向「貼」在一起,還要密合,這樣才能「等壓」,製作相對困難,成本也比較高。第二個原因則是Isobaric低音很難驅動,非要出動蠻力擴大機不可,可是擴大幾有了蠻力,中高音又經常顯得粗糙,一樣不好聽。
還沒裝上金屬底座時,可以清楚看到Akubarik的等壓式單體,有2顆裝在底部,並透過4支粗壯的實心金屬圓柱將喇叭架高。
這是喇叭剛拆封時,底部鎖上一塊MDF檔板,用以保護裡面的等壓式低音單體。須先把MDF拆掉,才能安裝金屬底座。Linn的包裝做得真好。
在精巧喇叭箱體內重現全頻段重播
既然Isobaric低音設計有這些難題,Linn怎麼會用呢?因為Linn希望Akubarik能重現全頻段的頻率響應,同時維持相對精巧的喇叭箱體,所以採用Isobaric,可是難題依然要解決。Linn怎麼做?答案是「5路電子分音」!全主動的Akubarik,背後全部是擴大機模組,總共有多少部?六部!Linn真是大方,一對主動式喇叭,單一聲道用6部擴大機,可別光看Akubarik的定價不低,Linn給的不僅是喇叭,還有12個Chakra後級功率模組,而且每一個功率模組都有100瓦啊。
咦?有讀者想說,總編的數學是不是怪怪的,5路電子分音,怎麼會用6部後級功率模組?多出來那一部難道要推空氣?別急,我沒說錯,您也沒讀錯,從Akubarik正面看過去,您可以看到整合起來的3K array中高音模組,外加一個6吋中低音單體,這4個單體加起來就是4音路,每一個單體用100瓦的功率模組伺候。第5音路呢?就是藏在Akubarik底下的Isobaric低音,由兩個8吋低音單體組成,因為難推,所以Linn裝了2個100瓦的功率模組,橋接之後變成200瓦,專門伺候Isobaric低音。
Akubarik還有一項Linn獨家的設計,就是3K array中高音單體模組,很容易看得到,就是喇叭正面倒著排列的超高音、高音與中音單體,這三個單體是不可分割的「總成」,負責318Hz~20kHz,這裡也是中高頻最關鍵的頻段,也是人耳最敏感的頻段。Linn的設計回歸點音源的基本原理,既要「分頻」,同時要讓這三個單體靠得很近,這樣才能有準確的音源「點」,同時利用模組化的設計,強化單體框架的結構,消除振動產生的失真。而正面另一個6吋中低音負責的是110Hz~318Hz的頻段,至於110Hz以下,那就交給雙8吋的Isobaric低音了。
Akubarik為類比輸入的主動式喇叭,但僅提供平衡輸入。
每聲道提供 600瓦輸出功率
一口氣單一聲道主動喇叭裝6部後級,Akubarik用起來會不會燙?放心,即使每聲道600瓦的後級模組,加起來1,200瓦,Akubarik還是不會燙,因為他們使用了獨門供電,叫做Linn Dynamik Power Supply,簡單講就是Linn自家設計的交換式電源。這不是一般的交換式電源,而是超低噪訊的高品質交換式電源,不僅用在Akubarik上面,連Akurate DSM用的也是Dynamik電源供應。
安裝Akurate DSM很輕鬆,可是把Akubarik拆箱組裝起來,卻是很費力。Linn的包裝設計得很好,可是Akubarik一來就是三個紙箱,每一聲道喇叭各一箱,底座再加一箱,把Akubarik拆開來,要先把喇叭倒著放,然後裝上四根金屬圓柱,再把實心金屬底座裝上去。金屬底座配備四個腳釘,方便調整喇叭水平及高度,調整的方式很輕鬆,Linn隨附一個長得像夾子的工具,用它轉動腳釘的固定座,就能調整腳釘高低,有專用工具輔助,調整起來一點都不費力。
雖然裝好Akubarik費了一番功夫,還好Akurate DSM的設定很簡單,馬上搞定,平衡線一接上Akubarik,開機就能聽音樂。我毫不猶豫選擇24/176.4格式的高解析音樂母帶,那是Linn最強的特色,熟悉的柴可夫斯基「Mazeppa-Hopak舞曲」,聽來卻是饒富新鮮感。哪裡新鮮?弦樂群開始的Mazeppa舞曲,Akurate DSM與Akubarik把層次感鋪陳的很好,不僅音場深遠,而且樂團的3D立體感絕佳,那種樂團彷彿就在眼前的感受,真的只有很少數、很少數的音響系統可以表現出來,隨後節慶一般的氣氛,在打擊樂器加入顯得更為熱烈,Akubarik的低頻不僅厚實有力,而且乾淨通透,還有細部表情層次的分別。
深、高、寬全部都有
別看我寫起來好像只有「層次分明」這樣輕鬆簡單,我在聽Akurate DSM與Akubarik的時候,心情是非常激動的。像這麼豐富的音樂層次,就算天天都在寫音響評論、聽音響系統,能遇上這樣的器材,真的是非常稀有。兩聲道音響講究2C3D,這3D的音場呈現,要深、要高、要寬,這三項Akurate DSM與Akubarik全部都有,而且我一開始聽還沒有仔細擺位,只是大略擺上習慣的位置,就有很好的音場。
我一邊聽Mazeppa,一邊移動喇叭的左右間距,讓音像更凝聚、更準確。就這樣,當我調整到認為適當的位置時,那種交響樂團的層次感越強烈,Mazeppa舞曲的弦樂群,簡直可以聽見第一小提琴與第二小提琴互相飆音的聲浪線條,與強烈的打擊樂相互交融,推升節慶的音樂氣氛,定音鼓猛力敲打之時,Akubarik呈現出強悍又有重量感的低音。還有,因為Isobaric低音是向下發射,Akubarik的低頻表現很有意思。在Mazeppa舞曲有許多強奏的高潮,Akubarik轟出來的定音鼓,並不是強悍生硬的敲擊,而是輕鬆帶有Q度的低頻聲浪,即便音量開得很大,一樣輕鬆自在,絲毫沒有壓迫感。
不過Akurate DSM與Akubarik搭配起來,音量的設定有些耐人尋味。不管我聽柴可夫斯基的「Mazeppa」,或是林姆斯基高沙可夫「Dance of Tumblers」,音量大約都開到90,而Akurate DSM的音量最大只到100,這代表我幾乎把前級快要催到底了。能不能用100來聽?很好奇,就放膽試了。沒問題,Akurate DSM與Akubarik真的是天作之合,就算用100的音量,把系統催到極限,一樣不會有失真產生,這套系統的設定確實是「成對」的,您不用擔心會操出問題。
剛剛提到Linn的包裝做得很好,這是另一個例子。出廠時,Akubarik的超高音、高音與中音單體有保護蓋罩著,以免運輸或安裝時損壞。
Akubarik採5音路設計,圖中是其超高音、高音與中音單體,組裝在一整塊模組上。
音量催到底還是輕鬆自在
我在U-Audio編輯部的試聽空間,因為是二十多坪的開放空間,所以就算把Akurate DSM與Akubarik音量催到底,系統還是輕鬆自在,細節超豐富,還有,Linn這套系統組合在一起,還有Linn獨特的音樂風格。我試著用Akurate DSM當作訊源,連接其他擴大機與喇叭,那種Linn全套的寫意自在,就略微減損。我想主要的原因是Akurate DSM本身不僅具備DAC,還帶有前級功能,所以增益較大,搭配其他擴大機的時候,阻抗匹配要注意,以免Akurate DSM較大的增益「過度驅動」(Overdrive)後端的擴大機,造成失真。可是當Akurate DSM與Akubarik配在一起的時候,原廠早就讓兩者匹配在最佳狀態,您一點都不需要傷腦筋。
全套Linn的搭配,風格就像經典的LP12一樣,聲音舒爽怡人,一點都不帶壓力,但這不代表音樂軟綿綿的缺乏勁道,而是維持柔韌有勁的陰柔美感。譬如聽RR Sampler當中的「莫札特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弦樂群輕輕柔柔的,但是上揚的尾韻與光澤,Akurate DSM與Akubarik一點也沒有少,管樂群與弦樂群相互呼應,那木管群的濃郁,對應弦樂群的輕柔,交融出漂亮的管弦色彩,隨後出來的鋼琴通透輕盈,那不是Akurate DSM與Akubarik表現鋼琴分量不夠,而是恰如其分地表現鋼琴家演奏的表情,是啊,這是莫札特,音樂就該是如此天真爛漫,活潑跳動,鋼琴躍動的像是孩子玩耍一般跑跳,而管弦樂團則輕盈地呵護陪伴,這樣聽莫札特,Akurate DSM與Akubarik可真的把音樂的表情全都展現了。
均衡寬鬆播什麼音樂都好聽
說實在的,像Linn這般均衡寬鬆的音響系統,播什麼音樂都好聽,而且不限於高解析度音樂母帶,就算是44.1的CD格式,Akurate DAC還會自動升頻,不過這沒辦法比較升頻與否的差異,因為Linn為了讓簡單好用,絕大多數設定都是自動,這似乎是在告訴我們:「專心聽音樂就好,不用浪費時間來設定音響,音響的問題讓Linn的專家搞定就可以。」在聽Akurate DSM與Akubarik的過程,除了與NAS連接需要一點點時間設定,其他真的沒有太多需要調整的地方。可是如果發燒友真的想要「進階」調整呢?沒問題,Akubarik喇叭有5路電子分音,藏在背後的擴大機模組,都有可以調整的旋鈕,基本上是為了配合空間,讓用家可以調整EQ,可是我沒有調整,因為原廠設定又均衡、又好聽,不需要我傷腦筋調整了。
除了舒爽怡人,絲毫不帶壓力,Akurate DSM與Akubarik聽什麼就像什麼。像是Bryan Adams的「Waking up Neighborhood」,那是道地的搖滾樂,電吉他的嘶吼加上爵士鼓的重節奏,配上Bryan Adams嘶吼的嗓音,Akurate DSM與Akubarik一樣滿滿是搖滾味,只是質地柔軟些,聽起來更輕鬆。聽「2014高雄音響展紀念唱片」,播88.2kHz的音樂母帶來聽「蓋希文:藍色狂想曲」,音樂動態對比真好,木管從小聲到大聲的對比,拉高了聆聽的情緒,心情也跟著搖擺起來。用BD播放「老虎魚DMM-CD/SACD Vol.1」,讓BD傳輸DSD給Akurate DSM,Christ Jones的「No Sanctuary Here」強悍的低頻,在Akubarik上面播起來,一點都不勉強,放心把Akurate DSM的音量催大,開到95,就算是龐大的音量,Akurate DSM與Akubarik聽起來一點都不緊繃,而是自在地重現龐大又輕鬆的音樂,不僅耳朵專注在音樂上,連身體的每一寸皮膚,也都跟著感受Akurate DSM與Akubarik傳達過來的音樂聲浪,彷彿最頂級的聲波按摩。
簡單卻完整
聆聽Akurate DSM與Akubarik的過程,無疑是一連串的享受,而設定Akurate DSM與Akubarik更是輕鬆自在。寫完評論,我還在回味著Linn全套系統那種寬鬆、自在、層次感清晰豐富的音樂表情,讓人無入而不自得,聽什麼音樂都舒服愉快。可是,Akurate DSM與Akubarik還不是Linn的旗艦啊!上面應該還有Klimax,這次聽Akurate DSM與Akubarik已經這麼好了,我已經不敢想像那Klimax會到什麼樣的程度。而Akurate DSM與Akubarik搭配起來,大約百萬身價,我也很難估算,如果用同樣的預算,搭配其他喇叭與前後級,有沒有辦法達到Akurate DSM與Akubarik一樣的效果。是的,您不妨把Akurate DSM與Akubarik看作「不可分割的系統」,如果您嚮往寬鬆、柔美、自在舒服的Linn之聲,不妨配成一套,就能了解什麼叫做「輕鬆搭配出好聲」了。
FINISH
器材規格
Akurate DSM
形式:串流撥放機
支援取樣率:24bit/192kHz
支援檔案格式:FLAC, Apple Lossless (ALAC), WAV, MP3, WMA (except lossless), AIFF, AAC, OGG
類比輸入:RCA,XLR
數位輸入:HDMI,S/PDIF RCA,TOSLINK,RJ45
數位輸出:HDMI,S/PDIF RCA,TOSLINK
尺寸:38.1×8×35.5 cm(W×H×D)
重量:5.8 kg
建議售價:378,000元(台幣)
Akubarik
形式:6單體5音路等壓式低音主動落地喇叭
使用單體:13mm超高音×1,25mm高音×1,75mm中音×1,150mm中低音×1,200mm等壓式低音×2
頻率響應:28Hz - 20kHz
內建擴大機功率:4×100瓦/4歐姆,1×200瓦/4歐姆
尺寸:105×35.1×45 cm(H×W×D)含底座
重量:46 kg
建議售價:880,000元(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