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樓主: 雜食小子

[喇叭] 轉載: FRANCO SERBLIN Ktema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4-5-20 07:37:52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5-20 11:48:2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雜食小子 於 2014-5-20 11:53 編輯

測試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喇叭設計的領域當中,Franco Serblin是不折不扣的傳奇人物,年逾七十,一輩子幾乎都在設計喇叭,而他所設計的許多喇叭至今仍然為音響迷所津津樂道。當我第一次真實看到Ktema時,心裡面只想著:「Franco真的實踐了音響藝術品這個理念!」精緻的尺寸與獨特的外觀設計,每一處都有著細膩的質感,Ktema用獨特的設計美感告訴我們,喇叭就該長得這麼漂亮精緻,而Ktema的聲音更實踐了美麗與真實的交會。我要說,這輩子聆聽Ktema可能就這麼一次機會,的確也是難以忘懷的美妙經驗。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只有這麼一次機會聽到Ktema?

何說這輩子大概就只有這麼一次機會聽到Ktema?Franco Serblin花了許多年時間琢磨出Ktema,但卻只做了50對,其中還有一對留在盲歌手波伽利(Andrea Bocelli)家中,因為Franco在設計Ktema的過程中,委請波伽利幫忙試聽並提出意見,波伽利非常喜歡Franco的新作品,幫忙試聽過後自己也留了一對,但Franco並不是把作客波伽利家裡那對Ktema留下來,而是請波伽利簽名,然後另外送了一對全新的Ktema過去,而那對有波伽利簽名的Ktema,自然成為Franco最好的收藏品。少了這兩對,本來就已經超級限量生產50對的Ktema,現在只剩下48對可以讓世人收藏,這簡直比超級跑車的數量還要少。可是Franco雖然只做出數量極少的Ktema,卻沒有賣超級跑車的價錢,它的售價比起很多量產的Hi End喇叭還要便宜,這般數量極度稀少的珍品,站在收藏的角度來看,不必再讀這篇聆聽報告,馬上就該去買一對回來,如此稀有的手工喇叭未來理當有增值的想像空間。也因為Ktema的數量那麼地稀少,我才覺得這次來巴洛克聆聽Ktema,恐怕是一輩子唯一的機會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當然,從過去玩音響的經驗來看,喇叭能增值的機會很小,但如果單單考究過去Franco Serblin所設計的Sonus Faber喇叭,就算沒有增值,二手品大約也和當年的價格相當,等於聽一、二十年都沒有花錢,像是Extrema、Electa Amator,現在都是二手市場上極為搶手的喇叭,價格絕對不比當年低,而那些產品本來都是Sonus Faber旗下的暢銷品,量產型的喇叭都能保值了,Franco這次做出僅有48對在外流通的Ktema,肯定很快就有增值的可能性。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顛覆了傳統的喇叭設計觀念

Ktema的體型不大,作為一款全新問世的旗艦喇叭,Ktema的實際尺寸比起我從照片中看到的想像還要小一些,身高110.5公分的Ktema少了些威猛煞氣,卻多了些輕鬆優雅。從喇叭設計的觀點來看,Ktema的造型相當特殊,它有著細瘦的前障版,但喇叭背板則面積大得多,與時下流行的水滴造型相比較,Ktema好像是把水滴造型反過來設計的,這一點顛覆了傳統的喇叭設計觀念。傳統上為了讓單體背波的影響降到最低,都盡量讓喇叭前寬後窄,消除單體背波的能量,但Ktema不僅前窄後寬,低音單體竟然還擺在背後,這樣的設計實在耐人尋味。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喇叭設計的活傳奇

Franco Serblin確實是一位喇叭設計的活傳奇,而Ktema則可說是他引導喇叭設計思維的全新創作。還記得1983年初問世的Snell喇叭?2.1的設計在他的手上變成了蹺蹺板,漂亮的木作工藝讓人怎麼看都覺得漂亮,此後的Extrema、Electa Amator與Minima可算是Franco設計喇叭早期的完整作品系列。此後他將小提琴工藝進一步與喇叭設計結合,推出Stradivari三部曲,至今依然是Sonus Faber旗下最受矚目的產品。2006年Franco退休,參與Yter公司推出線材與擴散板,但他依然沒有忘情喇叭設計,而Ktema的出現可說是Franco再一次的創新,把喇叭設計推向另一個嶄新的境界。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表現出真實音樂廳的聆聽感受

在代理商提供的手繪稿當中,我們大致可以理解Ktema特殊單體配置設計的原因。Franco希望喇叭可以表現出真實音樂廳的聆聽感受,而在音樂廳當中,交響樂團的配置並不是「排排站」,而是弦樂在前、銅管在後,打擊樂更是在最後一排,因此Ktema的中高音單體一如傳統,一樣擺放在喇叭前方,但低音單體則在喇叭背後,外增加一塊反射板,把低音從兩側向外擴散。這樣的設計想法講起來很合理,就是模仿音樂廳的聲響與配置,但實際上卻很困難,大部分喇叭會讓高、中、低音單體排成一列,就是為了讓各頻段的聲響達到一致的時間相位,當我們把低音單體擺在喇叭後方的時候,如何讓低頻與中高頻達到一致的時間相位,就成了新的難題。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嶄新的喇叭藝術呈現

我相信Franco在為Ktema選擇特殊的背波擴散低音設計時,早已胸有成竹,這類設計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喇叭當中,低頻可以很自然地擴散,表現出開闊的音場與輕鬆的量感延伸,但遇上快速激烈的音樂場面時,往往會有速度比較慢的問題。Franco理當瞭解設計本身的限制,也想好如何解決這樣的難題,箇中技術細節我手上資料不夠多,無法詳細為讀者們介紹,但背後藏著2只特別訂做的9吋低音單體,加上兩側板上面特殊的弧形開口,處處都是Ktema設計的玄機,單講技術名詞或許顯得生硬,我們不妨把這些細部的處理看做是Franco Serblin數十年經驗的累積,融合為嶄新的喇叭藝術呈現。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試聽Ktema

在巴洛克試聽Ktema,搭配選擇全套Electrocompaniet,包括EMC 1UP CD唱盤、EC 4.8前級、AW400單聲道後級,以大功率驅動Ktema。從原廠數據92dB的效率來看,Ktema應當不是太難推的喇叭,搭配400瓦的AW400可說是綽綽有餘,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音質音色的表現,而不需要擔心功率夠不夠的問題。簡單地用Ayre測試片檢查一下頻率響應與聲音相位,我就開始正式試聽了,畢竟Ktema在巴洛克這裡已經唱了一陣子,而我又只有這麼一個下午的時間可以和Ktema相處,自然要把時間盡可能擺在音樂上面。


音樂會現場的真實感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熟悉Franco過去作品的朋友,大多為其甜美高貴的中高頻表現所迷醉,Ktema也不例外。譬如女高音弗萊明演唱的「The Beautiful Voice」,播放第四軌德弗札克的「媽媽教我的歌」,弦樂與木管帶出工整而輕柔的旋律,接著是弗萊明輕柔甜美的歌聲,Ktema展現出均衡而真實的樂器質感,而且帶著獨特的高貴感,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聲音光澤,音樂中帶有明亮舒適的光采,舞台空間感開闊而深遠,室內樂團與女高音的合奏有著聲響上的親暱感,樂團的位置略在後方,弗萊明的歌聲則凝聚而浮凸,嗓音厚實而有密度,有著非常漂亮的均衡感,可以感受到女高音咬字清晰的些許唇齒音,同時把演唱時的胸腔共鳴表現得很好,這些豐富的音樂細節,配合著開闊的舞台音場,Ktema不僅有音樂會現場的真實感,同時把很難表現的音樂美感一起帶了出來。我幾乎忘了我是來工作的,是來試聽Ktema的,一路就讓CD播放了下去,連聽好幾首歌。


展現深刻的音樂表情


室內樂的表現這麼迷人,我在拿出Carol Rosenberger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us 57「熱情」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但Delos這張錄音精彩地把貝森朵夫鋼琴的龐大動態收錄下來,成為音響迷非常好的試金石。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Ktema上面,Rosenberger的演奏更顯深刻,「熱情」的開始很輕,彷彿一連串的問句,卻找不到真正的答句,隨之而來的強奏似乎有了回答,卻又不是全然工整的句子,就在輕與重之間,「熱情」的音樂展現出深刻的份量,Ktema表現鋼琴的輕,帶著適當的黏滯感,因為演奏者要輕輕地彈,所以琴槌不是一下子快速敲打下去的,而是稍慢一點,而Ktema表現鋼琴的重更是精彩,不僅有用力敲擊下去的爽朗乾脆,延音踏板的變化也沒有放過,呈現出演奏時生動的音樂表情。這張Rosenberger是我非常熟悉的唱片,在Ktema上面播放卻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鋼琴的表現依然剛勁雄渾,但並不是猛爆的走向,豐富的音樂細節與獨特的殘響延伸,卻讓人聽到更深刻的音樂表情,這樣的音樂表現很真實,卻更難得地把音樂的情緒用很美的方式呈現出來。


真實與美感之間取得高度的平衡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我又選了一張貝多芬,那是歐陽伶宜與廖皎含合作的「貝多芬大提琴與鋼琴作品全集」,這是一張很精彩的雙CD錄音,一開始的F大調「魔笛」主題變奏曲是很容易討人喜愛的作品,旋律取材自莫札特,很難得地在貝多芬的作品中展現輕盈的性格,大提琴與鋼琴對稱而均衡地把主題演奏出來,那是捕鳥人歡樂吟唱的旋律,接著就是輕快雀躍的變奏。在Ktema身上,大提琴的共鳴帶著些許的濃郁感,但卻不會過於厚重,聲音的密度與份量都很好,與鋼琴愉快地相互應答。在聆聽弗萊明的「The Beautiful Voice」時,我提到Ktema表現音場舞台的深度與寬度非常好,但在聆聽「貝多芬大提琴與鋼琴作品全集」時,那舞台空間感就小了一些,這一點表現出Ktema再現音樂的功力了,歐陽伶宜與廖皎含錄音的亞門古典音樂錄音室,並不是很大的錄音間,Ktema很巧妙地錄音的空間感表現出來,也把音樂的親暱感表現得很好,在真實與美感之間取得高度的平衡。


寬大深遠的音場


除了弗萊明、歐陽伶宜與廖皎含,我還聽了布拉姆斯的鋼琴三重奏、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馬勒第六號交響曲……,Ktema擁有很高的唱片鑑別力,錄音的取向是寬鬆濃郁,或是沈穩厚重,或是開闊寬廣,Ktema都很能把箇中旨趣輕鬆地表現。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但最讓我之迷醉的唱片,要算是伊凡費雪指揮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演出的「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這首交響曲有著龐大厚重的展開,一路用很沈很重的份量向前邁進,我本來只想試一下Ktema能不能撐開一連串龐大的氣勢,沒想到結果卻讓人驚喜,我第一次聽到這麼寬大深遠的音場,樂團Tutti一連16個小節緊張的旋律,伴隨著重重的定音鼓,在Ktema的音場表現中,音樂本身雖然帶著重量與緊張感,但寬闊深遠的舞台卻拉開的壯闊的氣勢,彷彿是坐在音樂廳最前面幾排,音樂的聲浪一波又一波很有份量地襲面而來,但自然的聲響不帶壓力,而是讓人聽得興奮暢快。

我沒把第一樂章聽完,因為我沒時間把整首交響曲都在Ktema身上好好享受,直接切換到第四樂章,等待那令人興奮的銅管,那段音樂曾經出現在布拉姆斯寫給克拉拉的信,一段五線譜的音符下面寫著:「從高山到深谷,我獻上最深的祝福。」在一段厚重翻騰的導奏之後,法國號吹出了這段旋律,由高而低彷彿聖詠一般,接著是長笛演奏同樣的旋律,Ktema深邃寬闊的音場,把「從高山到深谷」的祝福描寫得淋漓盡致,布拉姆斯擅長應用銅管的厚實呈現音樂的份量,在Ktema一樣用足夠的聲音密度予以回應,即使用很大的音量聆聽,那音樂還是帶著應有的輕鬆感。我真的忘了自己是來試聽Ktema的,奢侈地把第四樂章一路聽下去,完全不想理會音響評論這件事,這第四樂章有多長?16分56秒,而我就這麼一直聽下去,直到樂曲結束,深深地吐了口氣,心想,這真是精彩的布拉姆斯啊!


融合真實與美感的高度均衡


關於Ktema,我很難用單純音響的描述來形容,如果要說Ktema哪一項音響特性比較突出,我認為在音場深度、寬度與高度的描繪上,Ktema獨具巧妙。但其他的音響特性呢?我不覺得我可以把Ktema的聲音表現拆開來描述,Ktema的聲音個性有很高的整體性,那是一種融合真實與美感的高度均衡,而且可以很清楚地鑑別錄音的內涵。從聲音的藝術表現來看,Ktema無疑地邁入了藝術的境界,在表現音樂真實與美感這兩個看似衝突的觀念中,Ktema擁有自己的詮釋方式,而且是非常具有權威性的詮釋。在聆聽Ktema的過程中,我有更多時間在享受音樂,我想這也是Franco想要帶給聆聽者的感受吧!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HK$ 466,000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5-20 11:49:25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5-20 12:09:27 | 顯示全部樓層
兩隻四吋單音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5-20 12:10:09 | 顯示全部樓層
藝術品咁嘅外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5-20 12:19:34 | 顯示全部樓層
schmid9394 發表於 2014-5-20 12:09
兩隻四吋單音

屁股都有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5-20 12:20:19 | 顯示全部樓層
lomei 發表於 2014-5-20 12:10
藝術品咁嘅外型

真係巧靚下,可惜無機會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5-20 12:25:52 | 顯示全部樓層
a piece of art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5-20 12:31:04 | 顯示全部樓層
貴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5-20 12:40:38 | 顯示全部樓層
嘩....件件都係藝術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5-20 13:02:27 | 顯示全部樓層

義大利喇叭設計大師 Franco Serblin 最新力作 Ktema 的推出,是近年 Hi End 界最受矚目的大事之一。Franco Serblin 不但一手創建 Sonus Faber喇叭王國,在 Hi End 領域享有崇高地位,更是將義大利 Hi End 產業推向國際市場的重要推手,在義大利 Hi End 界堪稱教父級人物。他在 1983 到 2005 年掌舵 Sonus Faber 期間所設計的喇叭,幾乎無一不是音響迷爭相蒐藏的經典。2006 年退休之後,雖然另創 Yter 品牌,轉攻音響線材與調音擴散板領域,但私底下其實並未忘情喇叭研發,Ktema 就是他潛沈四年之後的心血結晶。
1.jpg

喇叭設計大師 Franco Serblin

當被問到設計 Ktema 的靈感何來,他這樣回答 : " 靈感來自於我對於音樂廳的觀察,現場演奏時,主奏者通常位於樂團前方,樂團伴奏則環繞在獨奏者後方。樂團低音部必須要為主奏者奠定穩固的基礎,它不能遮蔽或干擾到主奏者的演出,但同時卻也不應該淪為配角,在整體演奏中,樂團的地位應該與主奏者同等重要。這個想法其實非常單純,而且是樂團演奏的基本要求,但是對喇叭重播來說,要確實達成這個目標卻不容易。我希望Ktema 的重播也能模仿現場音樂演奏的狀態,所以在設計上,我利用向前發射的高、中音單體代表樂團中的主奏者或演唱者;向喇叭背板發射的低音單體則模擬伴奏的管弦樂團。
事實上,這種設計架構並非我所獨創,在以往 Allison 與 Berkovitz 的論文中就曾提及類似概念,Klipsh 與 Snell 也曾推出過類似產品。可惜當時那些產品的完成度不夠,沒有真正引起市場注意。這次我耗費四年研究,為了完美整合前方高、中音單體與後方低音單體,歷經無數試作實驗,希望實現這種設計概念的真正優點。"
2.jpg

Ktema的體積不大,但是藉由獨特的低頻壓縮技術,卻能再生出非常正確的低頻量感。

3.jpg

Ktema 的兩只九吋低音單體位於箱體背板的後方,面向這塊背板發聲,讓低頻隨著箱體兩側開口擴散,構成獨特的低頻壓縮技術,背板上那幾條細長的縫隙,就是為了控制低頻壓縮而設置。
4.jpg

Franco 這次首度在 Ktema 的箱體設計中運用了金屬材質,目的是增加整體質量,以控制箱體共振頻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5-20 13:22:30 | 顯示全部樓層
柒喜 發表於 2014-5-20 12:20
真係巧靚下,可惜無機會聽

香港無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5-20 13:33:25 | 顯示全部樓層

全球五十對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5-20 13:36:55 | 顯示全部樓層

咁香港有無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5-20 13:55:30 | 顯示全部樓層
雜食小子 發表於 2014-5-20 11:49
Thank you for watching

odd design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5-20 14:02:58 | 顯示全部樓層

唔知別超有無擺出黎,但家陣有時間都吃囡先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5-20 14:08:23 | 顯示全部樓層
柒喜 發表於 2014-5-20 14:02
唔知別超有無擺出黎,但家陣有時間都吃囡先

今日又去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5-20 14: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去i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5-20 14:15:11 | 顯示全部樓層
combining art and acoustic together... beautifu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5-20 14:49:55 | 顯示全部樓層
Audio Show 2013, Franco Serblin Ktema Speakers , Jadis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Franco Serblin's Ktema speakers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5 00: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