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耳機市場風潮日益興盛,耳機品牌琳琅滿目,有些講究好看,有些則追求好聲,而這次試聽的Meze 11 Deco耳內耳機,則是少數好看又好聽的耳機,而我剛聽的時候只覺得聲音頗有水準,等聽到編輯部回報參考售價僅738元時,我只能說11 Deco真是具備物超所值的聲音表現。
之前我接觸Meze,主要是Classic系列,他們在傳統的耳機架構當中,加入了原木木紋作為設計元素,不管是耳罩式耳機,或是耳內耳機,Meze總是能透過設計,把木頭和耳機融合出獨特的氣質。就Meze自己的說法,他們希望自家產品具備「經典」的特性,而原木裝飾就是歷久不衰的經典設計元素。到了11 Deco,與Classic系列一樣都還是使用木紋裝飾,但色澤不同了,Classic用色澤較深的黑檀木紋,而Deco則換上了淺色調的山毛櫸,搭配銀色金屬外框,耳塞順勢換成透明白色,加上白色耳機線,整體淺色調的走向,完全迎合白色家電的風潮,
11 Deco的包裝精巧,小小的紙盒包裝,打開之後耳機裝在白色圓形攜行盒當中,長相就好像女孩子隨身攜帶的粉餅盒,而且是迷你尺寸的粉餅盒。當然,我知道可能有男性同胞會覺得帶著白色小粉餅盒的耳機,感覺有些娘娘腔,但我相信11 Deco這樣的包裝肯定受到許多女性朋友歡迎。不過11 Deco使用白色的耳機線,雖然很漂亮,但是比較不耐髒,我沒能把11 Deco留在身邊玩個三、五個月,無法推測Meze是不是有耐髒設計,但至少我那幾個iPhone隨機耳機,大概用個三、四個月就會變色,這11 Deco的白色線雖好看,卻怕有不耐髒的問題。相較之下,Meze自家另一款耳塞11 Classic用黑色耳機線,那就不怕髒污變色了。
以尺寸與重量來說,11 Deco在攜帶式耳塞耳機當中,算是非常輕薄好戴,與我平常帶在身上使用的Atomic Floyd Super Dart比較起來,11 Deco真的是輕量級的耳塞耳機,戴在耳朵上幾乎可以忘記它的重量存在,佩戴感舒適。原廠附上三個尺寸的耳塞,任君選擇,這大概也是目前耳塞式耳機共同的標準配備。拆箱時原廠裝的是中型耳塞,戴上去剛剛好,所以大與小兩個尺寸的耳塞,我就沒拿起來用了。
11 Deco的聲底帶著溫潤的個性,沒有刺激突出的高頻,整體表現柔柔嫩嫩,聽起弦樂特別甜美。我聽穆特的「柏林音樂會」,是她與老搭檔歐齊斯的現場錄音,播放法朗克的小提琴奏鳴曲,鋼琴厚實而溫暖,琴鍵顆粒飽滿,質地頗軟,表現出浪漫時期的迷濛風情,小提琴隨後跟上,穆特的琴音一樣溫暖綿密,細微之處的琴弦揉動,11 Deco也能清楚地呈現,把我們和音樂會的距離拉得更近。如果以精確犀利表現錄音細節來說,11 Deco相對而言是偏向溫暖潤澤,而非犀利解析,這樣的個性來聽法朗克,感覺更顯浪漫。
以低頻的量感來說,11 Deco可說是低頻量感豐富的類型,而它的低頻屬於鬆軟舒服走向。譬如聽田志仁的「呼喚黎明,第一軌的「Baba Yetu」有豐富的打擊樂襯底,不管是非洲手鼓,或是電子樂器營造的低沈鼓點,11 Deco都能把豐沛的低頻量感呈現,而且帶著柔軟的力道。對於偏好鑑聽性格的耳機玩家來說,11 Deco似乎偏向柔美,少了犀利,不過我想這可能是山毛櫸耳機外殼,加上Meze設計了低頻宣泄開口,讓11 Deco的低頻有豐沛量感,同時兼顧柔軟舒適。總之,這11 Deco是舒服取向的聲音表現,它有的是輕鬆自在,而不強調犀利解析。
柔美的聲音取向,讓11 Deco聽起人聲格外有魅力。譬如聽「悲慘世界」電影原聲帶,由安海瑟薇唱的「I Dream a Dream」,安海瑟薇的歌聲就顯得非常近,樂團距離相對較遠,這代表11 Deco在柔美走向之外,還是具備相當程度的解析力,因為這張唱片歌唱與樂團是分開錄製,完全靠錄音室在後製時「調配」,所以歌聲會顯得很近,而樂團則寬闊且距離遠。聽Samantha Barks演唱的「On My Own」,歌聲一樣距離很近,您同時可以掌握電影場景裡面的細微雨聲,伴隨著Samantha Barks的歌聲,而Samantha Barks專業的唱功,也透過11 Deco清楚地呈現,歌聲中帶著豐富的表情,把音樂都唱活了。
從文字當中您可以感受到11 Deco是一款柔美的耳機,是聽來很舒服的耳機,並不是走高度解析的設計取向。可是它在表現柔美的能力,卻遠超過我對3,100元耳機的想像。我不禁要想,這是不是山毛櫸耳機殼的影響?軟質的木頭賦予11 Deco耳內耳機柔軟的音樂質地?無論如何,11 Deco確實有其聲音魅力,那不是追求絕對精準與忠實,而是具備獨特溫柔美感的魅力之聲。
器材規格
型式:動態封閉式耳道耳機
單體:8mm釹磁鐵全音域單體
頻率響應:17Hz~25kHz
效率:101dB(+/-2dB@1kHz/1mW)
阻抗:14歐姆
額定輸入功率:3mW
端子:3.5mm鍍金接頭
實售價:HK$ 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