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659|回覆: 6

《排華法案》:首次立法禁止一個種族進入美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3-20 12:07: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翻開美國知名作家馬克·吐溫的短篇小說集,會發現一篇「很中國」的作品:《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全篇由一個天真老實的華工艾頌喜的四封家書組成,串聯起一個「美國夢」幻滅的全過程。

  華工艾頌喜正是聽信在美國這個「人間天堂」裏,「人人平等、不知憂愁」,於是漂洋過海,應募來美尋找幸福。但他剛到達港口,就遭到警察的痛打,隨之經歷一系列不平等的痛苦折磨,最後甚至被送進監獄,這一切只因為他是個中國人。馬克·吐溫懷着同情塑造的這一形象,正是那個時代華工在美國的典型遭遇。

  「美利堅是上帝的熔爐」,這個國度一貫被認為是民族融合的樂園,但其大門似乎只是有選擇性的開放,一百多年前對華人更是緊緊關閉。2011年10月7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一項決議,就1882年通過的《排華法案》向全美華人正式道歉。美國於1988年就二戰時迫害日裔作過公開道歉;2008年因為歷史上在奴隸制下迫害黑奴而進行道歉,這一次是美國的第三次「國家道歉」。百年屈辱如今終於迎來一聲遲到的「對不起」。

  美國歡迎你?

  19世紀30年代,去美國的少數華人,大多在劇團或馬戲團裏表演節目,那時美國人眼中的華人就像是「動物中的稀有品種」。1848年,美國的加州發現了金礦,幾乎全世界都掀起了到美國淘金的浪潮,華工大批湧入美國。「淘金熱」的發展急需大量勞動力,而此時中國經過鴉片戰爭的打擊,自然經濟正在解體,尤其在東南沿海各省,「黃金財富像磁石一樣吸引着破產的中國農民」。大批中國人為了一個遙遠的「美國夢」背井離鄉,遠渡重洋。

  到美國的外來勞工中,以愛爾蘭人與中國人為最多。淘金者們最初相安無事,但隨着表層金被開採殆盡,工作機會逐漸減少,華工「價廉物美」的優勢就充分顯露出來,備受雇主們青睞。這自然引起了以愛爾蘭工人為主體的白人勞工的嫉妒和仇恨。雖然他們在市場上不佔優勢,但大多數人已入籍美國,在這個「民主社會」,手中的那張選票能代替他們表達不滿。 加州政府在白人勞工的政治壓力下屈服,州議會立法向非美籍礦工征收高額「執照稅」,州最高法院也判定,華人無權在法庭上對涉及白人的案件作證,等同於被剝奪了法律自衛權,有冤也無法申辯。攻擊華人的案件時有發生。1856年12月18日,舊金山《沙斯塔共和報》報道記錄:「在過去的五年中,華人被殺者,不下數百人,傷害華人事件幾乎每日都發生」轉而進入其他行業的華工們,一樣遭到反彈。

  「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華工屍骨」

  雖然勞工階層的對立普遍存在,但此時還未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19世紀60年代,美國大力興建橫跨美洲大陸的鐵路,「多快好省」的華工自然成為建設的急需力量。1868年7月《蒲安臣條約》的簽訂,正是為了保障美國在中國招募華工的合法化。該條約規定中美兩國政府允許對方的人民在本國境內自由居住,對移民「須照相待最優國之人民一體優待」。該條約打開了華工蜂擁入美的閘門,每年都有上萬名華工獲準進入美國。他們大多數都投身鐵路工地,填補了勞動力的嚴重不足。

  據統計,「1865—1869年,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所雇的近萬名築路工人中,華工十居其九。」而且華工贏得了美國企業主階層的廣泛歡迎。太平洋鐵路工程的一名承包商,日後在國會作證時便說,他一開始「對中國人也抱有偏見」,人手不夠只好雇傭華工試試,結果令他十分滿意。華工們不僅能保質保量地完成本土勞工們的任何工作,而且日工資只要求1美元,且食宿自理,本土勞工卻要求1.5美元的日薪,並且另行提供食宿費用。這位承包商明確表示,今後他一定繼續雇傭中國人。

  在今日美國人稱之為「內華達山上的中國長城」的鐵路路段,人們從當地沙漠中挖出近一噸重的華工屍骨,「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華工屍骨」的血淚描述令人心碎。而美國勞工組織卻認為華工拉低了勞工階層的工資,加劇社會的貧富分化,對美國窮人產生了巨大壓力。

      華工成為「階級鬥爭」的第一靶子

  等到1870年美國「橫貫大陸鐵路」甫一修建完畢,為北美近代化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華工群體,就成為美國「階級鬥爭」的第一靶子。

  1873年,美國爆發了經濟危機,一片蕭條之中,極能吃苦忍耐的華工,通過不斷壓低工資,仍能保留工作崗位。在這種情況下,找不到工作的白人勞工對華工的仇視更加刻骨銘心,理由也很簡單,搶人飯碗不就是奪人生計?那些因種種原因無法雇傭廉價華工的企業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打擊下,也開始加入排華的大合唱中。

  同時,排華潮流與美國兩黨間的鬥爭也密不可分。共和黨在南北戰爭後威信一落千丈,民主黨的勢力逐漸恢複,至1876年大選前夕與共和黨力量勢均力敵。兩大黨都意識到入主白宮的關鍵在於誰能擁有多數工人的選票,均相信「利用華人問題做文章是政治上取得成功的捷徑」,於是競相排華以撈取工人選票。據不完全統計,從1852年到1882年,地方性的反華立法及司法決定就有二十多個,華人問題「不再是一個加州問題,而是整個美國問題」。

  1879年,在排華勢力的推動下,美國國會通過了《十五旅客法案》。該法案規定,任何抵達美國的船只,每次所載的中國旅客不得超過15 名。當時的清政府向白宮提交了嚴重抗議。白宮也認為此法案不利於美中貿易及美中關係,最終,總統海斯以違反美國憲法和《蒲安臣條約》為由否決了此項法案。

  盡管這次排華立法被政府壓制下去,但各地的排華局勢卻越演越烈。針對華人的暴力事件頻頻發生,尤其是舊金山,幾乎成為「熱戰戰場」。白人持械圍攻唐人街,局勢發展到政府不得不召集警察,動員「民團」以供自衛,甚至還派遣了海軍軍艦才將騷亂強行鎮壓。

  面對如此洶湧的民意,圍繞華工的政治分歧令白宮如坐針氈。政治是一場搏鬥和妥協的遊戲,海斯總統設法通過外交努力,以修改《蒲安臣條約》的方式,企圖在雙方的訴求中達成一種平衡。1880 年11 月17日《安吉爾條約》應運而生。清政府做出重大讓步,「同意美國政府對中國移民進行規範、限制或暫緩引進」,這一條約實際上也為美國立法排華掃清了道路。

  《安吉爾條約》是一個強烈的信號:聯邦政府的排華立法已被撕開一個豁口,提前嗅出風向的美國工業界趕在國門關閉之前大力吸納華工。這也是為什麼在排華法案正式通過的1882年,華人入境人數竟達到了創紀錄的3.95萬人。

  第一次立法禁止一個種族進入美國

  經過兩年多的政治博弈,1882年,美國國會受理了共和黨參議員約翰·米勒提交的排華法案,為此國會也作了激烈辯論。

  主張排華者的主要依據是:華人有諸多的惡習和偏見,在生活上不可能美國化,也不可能接受美國建立在基督教基礎之上的倫理道德標準;華工的大量湧入,造成了同美國工人搶飯碗的緊張態勢,且華人往往把錢和金子寄回家鄉,不會留在美國。反對排華者的理由則是:排華違背了中美《蒲安臣條約》中的自由移民政策,而且違背了美利堅合眾國「自由平等」的立國原則。最終,雙方拉鋸戰的結果是,排華主義獲得了國會多數票的支持,於當年5月6日通過了兩院的表決。

  這份排華法案的主要內容概括起來是: 一、10年內禁止華工進入美國。如私運華工入境,每私運一人,船主將被處以最高500美元的罰款和1年監禁;二、非勞工的華人入境,須持有經美國駐華領事查驗和簽名蓋章的英文護照。但美國稅關人員有權在海關檢查並拒絕持證人入境;三、不準中國人取得美國國籍;四、非法入境的中國人驅逐出境。

  這份法案直接創造了兩項美國紀錄:第一次立法禁止一個種族進入美國,第一次立法排斥一個種族加入美國國籍。中國人成為不能向美國自由移民的惟一民族群體。就這樣,美國排華始於民間,而最後成於政府,堪稱美國歷史上黑暗的一頁。

  當排華法案提交給美國國會時,李鴻章聞訊,立即派遣鄭藻如到美國遞交抗議書,認為這一法案嚴重違背了《安吉爾條約》。但弱國無外交,抗議無效,最終只是法案的有效期,由最初的20年改為10年,中方提出的其他意見均未被採納。1884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一項修正案,這份《排華法案》的升級版,進一步加強了對法案生效前入境華工的驅逐,並將《排華法案》推行適用於一切華人、包括已經獲得第三國國籍的華人。

    潘多拉的盒子就此打開

  《排華法案》的頒布如同打開了一個巨大的潘多拉盒子,針對華工的暴力行為日益增多,甚至失控。法案生效後,在3年時間內就有超過5萬多華工被迫離開加州或被迫害致死。1885年,美國懷俄明州的石泉煤礦就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血腥屠殺,是排華史上最為殘暴的事件。

  華工大約十年前進入石泉礦區,與本地礦工同工同酬,並沒有以「低價」搶奪白人的飯碗。1883年,當時美國最大的工人組織「勞工騎士團」開始在這一礦區大力招募會員,不少白人都紛紛加入,但本分的華工們絕少響應。當「勞工騎士團」開始組織罷工時,華工們拒絕參加,資方自然大喜,用華人頂替了那些罷工者以照常生產,令「勞工騎士團」的訴求泡湯,極為不滿。

  1885 年9 月2 日上午,兩名白人與同一礦坑的華工發生糾紛,本是正常的小糾紛,他們把兩名華工痛打一頓。毫發無損的二人返回住所,高呼「白種人集合」,150多名白人聚集起來,其中半數攜帶槍支,他們包圍了唐人街,不由分說就開始燒殺搶掠。華工們四散奔逃,有28人被殺、15人重傷,財產損失高達14.7萬美元,震驚全美。這是一起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暴行,警方隨即逮捕了16名嫌疑人,但因華人不能出庭作證,最後16人全部無罪釋放。

  這不算完,「勞工騎士團」又在周邊各地遊說政府,勒令華人在限期內離開。在西雅圖這樣的大城市,他們甚至自行武裝押解華人們到碼頭。西雅圖警方予以阻止,護衛華工返回唐人街時遭到暴徒攻擊,華盛頓州立即宣布戒嚴,隨後調派軍隊入駐。不過華工們最後還是被全部轉移。

  反華暴行蔓延到美國各個角落。1886年1月至4月,加州35個居民區的華人被驅逐出去。1887年,31個華人礦工被殺害在華盛頓州東部的斯內克河上。美國政府的排華政策也激起了大洋彼岸中國人民的憤怒,1905年發端於上海、而後演變為全國大規模的抵制美貨運動,正是肇始於此。

  《排華法案》此後又被多次延長,原定的十年成為紙上空談。法案執行期間,華人不得入籍,不得和白人通婚,華人的妻兒甚至不得進入美國團聚。許多華人因此幾十年間不敢回中國探親,無法與父母妻兒團聚,多少人一葉飄零,客死他鄉難歸故裏。

  60多年後《排華法案》終被廢止

  二戰時中國已成為美國的盟國,《排華法案》的存在早已不合時宜。1943年,美國國會通過《麥諾森法案》,廢除了《排華法案》。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簽署該法案時表示:「國會和個人一樣,也會犯錯誤。我們要有足夠的勇氣承認過去的錯誤,通過廢除《排華法案》,我們就可以改正一項曆史性錯誤,以糾正過去對我們朋友不公正的行為。」但實際上每年華人從世界任何地區申請移居美國的名額,只有少得可憐的105個。實質性的轉變要等到1965年美國移民法修訂後,華人才得以和其他各洲的居民一樣平等地移民美國。

  晚清著名詩人黃遵憲,就在《排華法案》頒布的1882年,赴任清政府駐舊金山的第一任總領事。正值排華風潮甚囂塵上,他恪盡職守與當地排華勢力周旋保護華人,留下大量美談。針對《排華法案》這一事件,他曾寫下長詩《逐客篇》,感慨家國滄桑,詩中「嗚呼民何辜,值此國運剝!」的感歎至今仍振聾發聵。

  直到今天,種族平等仍然是美國政治文化生活中動輒得咎的敏感話題。此次道歉是美國參議院所作,在美華人團體仍在為爭取眾議院的道歉而努力,爭取歷史尊嚴的維權之路剛剛邁出第一步。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4-3-20 15:41:21 | 顯示全部樓層
Similar fate for the Chinese in Australia, the "New Gold Mountain" in Victoria also had lots of Chinese labourers.

Australia had the "White Australia" policy for a long time.

The irony is that now our strong nation cousins is flooding all these countries and buying properties with cash...

In Sydney now there are lots of Asians. Even lots of Australian eat a bowl of noodles with chopsticks now in the food court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3-21 16:40:16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3-21 22:21:57 | 顯示全部樓層
噤慘, ! 留在中國啦,  同光中興噃!  晚清盛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4-4 00:39:58 | 顯示全部樓層
還不是這麼多人要去。。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4-4 01:07:36 | 顯示全部樓層
美國...最人面獸心國家..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4-7 14:35: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有白人既地方, 尤其是英国人,  就有D甘咁冇人性既事發生, 非洲的黑人一樣咁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9-23 05: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