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4-3-16 15:29:21
|
顯示全部樓層
兼具紮實與寬鬆
今次試聽先後進行了兩次,頭一遭以一條由主編DIY的瑞士專業用Gotham平衡線連接Medea +解碼器至前級,第 二次則改用Telos Audio的Black Reference平衡線代替,提高耐聽性及低頻量感。Gotham訊號線一向以低音染、準確少味精見稱、正好可以忠實反映Jason & Medea +這對Weiss 旗艦孖寶音源的個性。另外由於資試過程中只以AES-EBU數 碼線及由廠方提供的ST玻璃光纖線連接。
論真個性,筆者聽到的是一個低音非常乾淨結實,線條感特別好,高音充滿光澤,力度強勁十足的衝擊感,中頻走的並非如Audio Note般的溫暖色調•而是強調爽朗直接的官能快成,不两弄音染或任何人工音色,動態強弱音反差大,瞬變斬釘截鐵,快人快語,諧波及泛音多,音質粗柔兼備, 但音色卻非絕對中性,亦非「有碗話碗、有碟話碟」的鑑聽性格,如本刊參考級emmLabs組合般,帶有一股模擬味的 analog sound ! 反之Weiss Jason & Medea+這套旗艦組合 不論播放任何音樂,總帶有濃濃的剛陽力度,能量威驚人,不論任何樂器及人聲,均帶有一股難以言喻的光澤美感,擦得閃閃發光,任何濕碎聲及微弱變化都垂手可得,音色準確度一流,看來Daniel Weiss那股專業用家的烙印非常深刻, 拿Weiss Jason & Medea+這套組合,來做錄音製版或作混音鑑聽工具絕對是遊刃有餘!這是筆者上月首次以Gotham 訊號線連接Medea+解碼器與前級之間所作的評語。
第二次試聽是因為主編及筆者都逬得Weiss Jason & Medea+這套旗艦組合絕非熱血憒青,雖說播放Rock、Jazz及電子音樂等音效均非常吸引(據Weiss Asia負責人Kent Poon被露,原來Daniel Weiss習慣聽一隊名叫YALLO的德國電子組合的電音及搖滾音樂來校聲,難怪矣!),正所謂 「聲似主人形」,雖則勁度十足,硬朗結赏,彷如李小龍的截拳道般「快、狠、準」,但中頻略欠一點柔順的美感,中低頻的量感欠缺一些寬厚雄渾的量感,有見及此,主編安排以Telos Audio的Black Reference平衡線行頭,第二次試聽的 音色平衡度大為改善。中頻的厚度及質感明顯加強了,中低頻的量感更盈康溢麗,超低的伸延感更延綿不盡、高音依然 保存着光澤感,但更柔順耐聽,音樂的起承轉合更順暢,韻律感人,而非一味硬橋硬馬。返來了!返來了!這款聲音才是正常的瑞士美聲嘛!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近年SACD/ DSD制式的軟硬件方興未艾,不少美曰歐 Hi-End廠依然堅守DSD陣地,出品不少質優但高個的SACD 機,奈何世界各大錄音室佔90%主流仍採用多比特PCM作 多軌錄音、混音、製版及後期處理,就箄DSD己進化至DXD (容許最多8聲道DSD多軌同步混音,而混音師無需將DSD 訊號轉換至PCM訊號方可進行多軌DSD錄音及同步混音)• 而聲音的品質亦趨近Hi-End發燒友口中的LP模擬聲;筆者友儕中亦有數位既玩CD亦玩LP而皆出好聲的資深發燒友, 他們一致認為SACD翻製舊analogue錄音均非常好聲,但新 DSD錄音卻缺乏骨架,偏向陰柔滑溜,大爆棚的管弦樂錄音 缺乏PCM的臨門一腳,主次難分,低音的衝轚力欠缺PCM制 式般的實淨戚及有血有肉的形體感,筆者雖非100%同意,但有幾次同場A/B比較同一DSD及PCM (24bit 96-192kHz) 所做的HKPO現場錄音,卻不得不讓筆者認同他們對某些 DSD新SACD錄音之貶評:「各種樂器爭住做主角!主次不分也!」
筆者曾深思:「難道聰慧如Daniel Weiss亦認為PCM的聲音依然優秀過DSD錄音,而拒絕跟隨其他歐美曰Hi-End廠家推出SACD機,過去10年僅推出Jason CD轉盤及Medea + 解碼器乎?」君不見市面上真正使用DSD解碼DAC晶片播放DSD新錄音的SACD機其實寥寥寥可數(本刊參考emmLabs 組合乃貨真價實的SACD機之一 !),而是將DSD轉換至 PCM訊號再解碼的SACD機卻多如恆沙,試問又有多少發燒 友知道呢?
層次分明實感驚人
第二次試聽的結果更讓筆者明白接線對終極聲音不單止 有陳惡揚善的作用,而且更能透過EQ更好發揮Weiss這套 CD組合的潛質,最明顯是播放Evgeny Svetlanov指揮的柴可夫斯基《胡桃夾子》Disc 2第10軌,大爆棚的強弱音對比非常懸殊,若CD的電源不足及Jitter處理不當,不是腳軟, 就是整個音場散亂,透明感瞬即大打折扣,曾在某些曰製Hi-End 品牌的中價位 SACD 機試播,結果不忍卒聽,拮耳兼難聽死啦,道碟可謂萬試萬靈也!但經Weiss播放卻完全是相反的結果,樂團精神抖擻,弦樂、木管及銅管的對答此起彼落,主次有序,層次分明,各就其位,透明度像被擦亮了的玻璃般,顯得既有光澤,銅管的金屣味非常傳神,非常有實感,音場既闊又有深度。筆者覺得「生猛、形神俱備、有血 有肉」等形容詞已不足以形容這種略為傾前up-front兼觸手可 及的活生成,那種爽朗、直截了當、無降礙阻隔的快感已經 很久沒有感受過了!
低音彈性足弱音細節多
之前播放Uncommon Ritual -總迸得倍低音提琴 (Double Bass)過於凝聚結實,木頭味寡了一點,雖則Edgar Meyer支牛筋的高低把位非常潘晰伶俐,極多弱音細節。運弓撥弦均有板有眼,動態及瞬變分析力一流,曼陀林的質感非常到喉兼到肺,但表情變化略為生硬,低音的諧波及量感卻有欠豐滿的綿密味道,俗語話:「支牛筋縮埋一瞎 兼脫水!」真至第二次試聽換上Telos Audio的PCOCC單晶器純銅接線,那種豐滿延綿的低音諧波才再次重現!
第一及第二次試聽均有採用Denis Matsuev的鋼琴錄音,分別是紐約卡奈基獨奏會現場錄音及史特汶斯基的《彼 德魯卡》,欠缺彈性的低音及木頭味便不是鋼琴聲了,難道你以為琴音鏗鏘便夠了嗎?真正靚的鋼琴聲是有豐盈的諧波作墊底,否則便不是味兒了 ! Jason & Medea+這套組合有彈性十足的中低頻,伸延力好,若隠若現的超低更在播放 Grieg : 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一軌中表露無遺,由 ppp到fff的轟鳴炫技段落絕非交行貨,就箄筆者將音量減少 6-1 OdB,每一個音均依然是清清楚楚,粒粒皆清,沒有一絲猶豫、拖泥帶水及混沌感,音像亦不會完全失縱,試問現今市面上有多少SACD及CD機播得出來呢?老實說,非常非常少!
再播放試音電影原聲帶《天地英雄》內,第6軌的响馬對決,鼓皮味重,由鼓棍敲落鼓眼,由內向外擴散的那股力 度及強弱對比,老實說,這是筆者過去2年內聽過播得最接近實感的其中一次,筆者將Medea +的字長選至24bit •取樣頻率升頻至176.4kHz時,大師黃安源的二胡獨奏從未如此真實兼令人震撼,猶如坐在你面前運弓自如,三套鼓被敲擊時,速度極快,連鼓眼向外擴散至鼓皮外圍的張力及幅度,亦一清二楚,本刊參考組合emmLabs則播得較為自然樸質, 沒有Weiss般來得更刺激肉緊,老實說,若你用滿清十大酷刑要我表態,無疑Weiss那股令人血脈賁張的音效更令筆者覺得過癮,直逼於錄音室中聽多軌高清無壓縮同步重播,不要說幾層紗被揭開了,筆者覺得Weiss這套組合令用家更能直搗黃龍,但前提是一定要是靚錄音,衰聲錄音卻無面俾!
高音覬絕中音準確
Red Book CD過去30年不斷演進,音色及動態總算可以 令人接受,但不少Hi-End發燒友卻斷言CD制式將22.5KHZ以上不可聞之高頻泛音斬首,乃罪大惡極之舉,又曰這才是LP 黑膠比CD可聰到更自然更佳的高頻伸延,亦是CD始終於音樂成上敗下陣來;但筆者認為世事無絕對,從Dithering (又 謂數碼整容術,將高頻噪音插補到原有的CD訊號,提升分析力及更接近原音)到upsampling升頻處理,筆者認為優質的CD機絕對具有分析力及音樂性,悅耳程度絕不下於LP黑 膠,一般老生常談謂,用CD播小提琴絕對比不上LP黑膠,因LP黑膠的拾音及物埋特性與弦樂拉奏相似,但真的永遠比不上嗎?
透過Jason & Medea+試聽Jascha Heifetz拉奏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由Fritz Reiner指揮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伴奏,RCA Living Stereo的錄音,但我試聽的CD 卻不是什麼美版SACD、金碟版CD,而是由日本著名歷史錄音品牌GRAND SLAM再版師平林直哉,以傳真度更高的捲 盤式磁帶作訊源,有別於SONY/BMG依靠早已受磁粉脫落及氧化的原裝母帶,論音質效果,筆者認為這個獨特再版更能忠實重現Heifetz脫顆而出、響度十足的琴音。
高音甜而不腻,暖烘烘的音色,不毛躁,不起菱角,不 論是Heifetz獨特的發音、揉音、滑音,笛音、甚至是跳弓, 加上令人難以挑剔的音準,Jason & Medea+播起來均有十足的說服力,知否重播Hi-Fi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嗎?那便是令 你不知不覺進入音樂之中,而非留意那些評論Hi-Fi硬件的參數,那股油然而生的諧波泛音,餘音梟梟的空氣感,一切 自然而生,沒有以前有口痕友所講的生硬感、Heifetz感情泠洌,有無攪錯呀?我聽到的是示範級的演奏,Heifetz兼備傲視群雄的體操技巧及感人肺腑的表達技巧,此天籟只應天上 有,難道Jason & Medea+真的美化了這個一向被人批得體 無完虜的舊錄音嗎?反正我不信就是了,說到底Weiss乃造 專業器材起家,豈能與音染及味精沾上邊呀!
改播另外2隻爵士樂試音碟,一隻是雲集爵士女聲的天碟((Best Audiophile Voice》,另一隻是Manhattan Jazz Quintet的《Live at Pit Inn》,筆者對Jason & Medea + 的 感覺是彷如飲用一碗無味精的清雞湯,不論是Stacey Kent 的 “So Nice”,Jane Monheit的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絕無整色整水的嬌嫩欲滴,反之是有血有肉, 原汁原味的野性誘惑。伴奏的樂器更非常養耳;Live at Pit Inn內的現場感被Jason & Medea+滴水不漏地重現,狂野咬人的Rosario (T7) ,爵士鼓drum solo鼓舌搖臀, 每下收放 自如,Punch感懾人心魄,氣氛及ambience一絕,色士風和小號均有超乎尋常的活生感,每下即興變奏及分句可謂不難辨析,筆者間不容息地覺得自已彷如置身於東京六本木的Pit Inn爵士俱樂部內,說幻覺亦不為過,反正Hi-Fi始終都是以假亂真,但Jason & Medea +卻如食生菜般做到了,幹得真漂亮啊!
據聞Weiss Asia負責人Kent Poon上次赴曰於名古屋為 Weiss Jason & Medea +舉行全球首次產品發表試聽會, 兼有現場爵士樂表演,由Kent Poon即場收錄,再由Weiss Jason & Medea+即場重播出來,這種Live vs Recording的 危險示範騒「既可載舟,亦可覆舟」,靚聲當然可以推銷產 品,衰聲則是自已倒自己米,趕客不特止,還要冒着醜事傳千里的風險啊!最後Kent Poon當然是馬到功成,有5位與會者還即場落order購入,若效果不濟,試問一個聽過現場演奏 vs即場錄音這種殘酷AB大戰,發燒友會否笨到自掏腰包三十多萬港元落訂迎聚嗎?除非腦袋被門夾壞了 !
這是2011年筆者聽過最引人垂涎三尺的高級CD組合、 有Jason & Medea +在,我完全覺得那些近日於網上宣揚, 謂唱片公司將於2012年停止生產CD之流言斐語的人皆為無的放矢,是腦殘兼人云亦云之輩才會信到十足十!
配搭建議:筆者今次試聽* Weiss的代理商方浪並無一併送上最近於曰本熱賣的法國Viard訊號線,實在令人遺憾萬分, 聽聞性價比超高的Viard Audio Design的Unbalanced Line (RCA)訊號線有着高度平衡,音質純淨圓潤,音色creamy 兼有音樂味,相信配合Jason & Medea+將會更相得益彰, 不信乎?請移玉步,去聽清楚便知Jason & Medea +是龍定是蟲。
Jason轉盤
Medea + 解碼器
建議零售僩:HKS18萬(Jason轉盤)
HK$18萬(Medea + 解碼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