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4-2-11 09:29:30
|
顯示全部樓層
先前我們在從Digital Drive Plus看Velodyne這篇文章中,已經從技術面來剖析Velodyne這個超低音喇叭領導品牌,接下來則藉由旗艦Digital Drive Plus系列的15吋產品,從使用面與實際的聆聽測試,體驗一下Velodyne倒底能為音響系統的低頻帶來的改變與提升。
高級家具般的精製作工
Digital Drive Plus是Velodyne的旗艦系列,產品定位與設計當然是以最高聲音表現為目標,因此系列的4款產品中,最小的就是從10吋起跳,另外還有12吋、15吋與最大的18吋,代理商送來評測的是Digital Drive Plus 15(以下簡稱DD-15+),也就是單體口徑為15吋的超低音喇叭。
這款DD-15+遠看像是黑色鋼琴烤漆塗裝,但其實是黑檀木實木貼皮再加高品質鋼烤處理,優異質感可比擬高級家具。除了黑檀木,原廠還提供櫻桃木紋的選擇。
DD-15+不愧為頂極品牌的頂級產品,光從外表就可感受到其精細的做工。送入社內的DD-15+遠看像是黑色鋼琴烤漆塗裝,但其實是黑檀木實木貼皮再加高品質鋼烤處理,搭配前寬厚窄兩側略帶弧形的箱體造型,破除了超低音只能是笨重木頭箱子的宿命,DD-15+也能擁有高級木做家具的優異質感。除了黑檀木,原廠還提供櫻桃木紋的選擇。
DD-15+的功能非常強大,某些操作必須透過面板進行,此時必須卸下防塵網罩,可以看到上方有一排插孔與旋鈕,從最左邊開始是Mini USB插孔,用於連接電腦,以方便進行系統的自動調校功能。接著是麥克風輸入孔,這就像是環繞擴大機,在調校時必須藉助麥克風拾取測試音,不過DD-15+隨附的麥克風可是高級太多了,看起來就是專業製品,而且連麥克風架都幫你準備好了。然後是遙控感應窗與數字顯示幕,DD-15+隨附一支功能齊全的遙控器,操控時顯示幕會以簡單字樣做相應的表示。
DD-15+防塵網罩的設計是把正面全部覆蓋住,因此如要使用面板的連接端子,必須先把網罩卸下,不過一般而言設定完成後這些端子便很少用到,因此網罩不會造成不便。
DD-15+的音量控制旋鈕是設計在面板上,但也可以透過遙控器操作。顯示幕上的音量數字只有在調整時才會出現,調整完過個幾秒便會自動關閉。
顯示幕右邊接著是音量控制旋鈕,可隨時微調超低音的輸出音量,此功能也可以用遙控操作。我覺得此一設計真是太好了!DD-15+並不像一般超低音把音量旋鈕放在背後,那種感覺像是音量調定了後就不必再更動,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每部電影、每首音樂的錄音都不一樣,是有其必要針對不同錄音來微調低頻的量感,才會聽得舒服、過癮。此外,DD-15+也把低通分頻點的調整旋鈕放在面板上,從40Hz至199Hz,1Hz為一階,調整時,頻率便會顯示在中央的數字螢幕上。最右邊還有AUTO EQ按鍵,壓住5秒即可啟動自動EQ功能。
可進行多部超低音連接
接著看到DD-15+的背面,這大概是我看過最複雜的超低音輸出、入界面了。DD-15+提供3種訊號輸入方式,包括XLR平衡輸入、Line輸入(RCA端子),以及Speaker訊號輸入(從擴大機的喇叭線連接)。其中XLR與Line輸入又各自有Input、Thru Out,與High-Pass Output三種插孔。另外RS232也有in和out。為何有這麼複雜的連接界面?因為DD+系列最厲害的地方是可以串接多部超低音,並且一起量測,一起進行低頻管理,此時就是由一部超低音做主控,透過Input輸入、Thru Out通過,以及RS232端子來串連其他超低音,設定時一起做設定就好了。有需要這麼多部超低音嗎?嘿嘿,只要你的空間夠大,調整得夠好,低頻永遠不嫌多啊!
DD-15+的音箱採用前寬厚窄設計,因此背面是狹長形。背板上布滿複雜的連接端子,顯示DD-15+的功能極為強大。
High-Pass Output又有什麼用處?它是將訊號加以高通分頻後,再輸出給其他擴大機,可用於建構2.1聲道系統。此一高通分頻訊號又可透過背板上的High-Pass Crossover切換開關,來決定分頻點是在80Hz還是100Hz,不過此一功能應該只在前級與後級分離的系統才能使用。背板上還有2個音量調整旋鈕:Line Level與Speaker Level。它並不是用來調整超低音的音量,剛剛說過,音量旋鈕位在面板上,或經由遙控器操作也可以。這2個音量旋鈕是為了調整Line輸入(RCA端子)或Speaker輸入的輸入音量。
為何2種輸入方式又各自需要音量調整旋鈕?這就是DD-15+厲害的地方了。因為DD-15+可以經由Line輸入與Speaker輸入同時連接兩個系統(Dual Systems),或是接上同一個系統(Dual Connections)。差別在哪?比方說,如果家中除了劇院多聲道外,還有一套只聽音樂的兩聲道系統,Dual Systems可以讓兩個系統共用DD-15+,此時就需要各自調整Line與Speaker的輸入音量,讓兩個系統的低頻維持各自的均衡。如果家裡只有一套系統,就可以用到Dual Connections:既用Line輸入,同時也用Speaker喇叭線輸入。Dual Connections可讓整體的中低頻變得更好,這是因為DD-15+雖然會消耗掉一些擴大機原本要輸送給主喇叭的電壓,但主喇叭的阻抗可以修正DD-15+,讓雙方更為融合,進而提升中低頻的表現,此時Line輸入的音量要調到最大,Speaker輸入的音量則要調到最小。
DD-15+提供3種訊號輸入方式,包括XLR平衡輸入、Line輸入(RCA端子),以及Speaker訊號輸入(從擴大機的喇叭線連接)。
輸入有Input、Thru Out,與High-Pass Output三種插孔,另外RS232也有in和out。為何如此複雜?因為DD+系列最厲害的地方是可以串接多部超低音,並且一起量測,一起進行低頻管理。
超低失真的超低音
說完了功能,來看內部。DD-15+的15吋單體使用玻璃纖維加Rohacell泡沫材質組成的三明治式振膜,配上雙層彈波與超寬、超厚實的懸邊,賦予超長衝程的穩固支撐。音圈部分使用口徑達到75mm的鋁質音圈筒,6層音圈可提供最強大的磁驅動力,而且4層繞在音圈筒外部,有2層卻繞在音圈筒內,這是為了提高散熱效果,防止劇烈運動時音圈過熱的問題。
這顆看起來、摸起來都極為紮實的15吋單體,由一部連續輸出功率高達1,250瓦的D類擴大機驅動,瞬間功率更可達3,000瓦。由於能源使用效率在95%以上,因此工作時並不會產生高熱。重要的是,DD-15+內含Velodyne的看家本領「數位伺服控制系統」(Digital High-gain Servo Control)系統,每秒鐘以將近16,000次的頻率監測並控制單體動作,讓失真可以維持在0.5%以下。此外,DD-15+音箱採用密閉式設計,也是能夠降低失真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式試聽前,正確的調校是必經過程,尤其是對聆聽如此重要的低頻。這個部分Velodyne已設計了一整套強大的低頻管理系統,可進行量測、自動調校、EQ等化等功能。依據用家需求的不同,又可分成Place & Play、Self-EQ、Auto-EQPlus,以及Manual-EQ四種方式,差別在於花費時間的長短、操作難易程度與調校效果的不同。
DD-15+的15吋單體使用玻璃纖維加Rohacell泡沫材質組成的三明治式振膜,配上雙層彈波與超寬、超厚實的懸邊,賦予超長衝程的穩固支撐。
方便的全自動低頻管理系統
如果你個性猴急,DD-15+擺好了就想聽,可以使用Place & Play,那就是完全不設定,只用DD-15+內建好的EQ模式聆聽,連麥克風都不必拿出來。難度高一點的是Self-EQ,但必須用到麥克風與PC電腦,如果家裡沒有電腦,則可透過DD-15+背後的S-Video端子外接至顯示器即可操作。用電腦進行設定可以讓過程更便利,但Velodyne的設定軟體只有PC版本,而且僅支援XP與Windows 7,Mac電腦不能使用。開始設定前請先將軟體安裝於電腦,並將DD-15+、電腦、麥克風都連接好,並將麥克風放置於主要聆聽位置。
設定Self-EQ不需使用隨附的測試音光碟,DD-15+就有內建的測試音,不過Self-EQ只會自動調整8段等化參數,這樣並不能發揮DD-15+的全部性能,因此原廠建議至少要使用Auto-EQPlus進行自動調校,而這也正是Digital Drive Plus系列的精華所在。
DD-15+隨附的量測麥克風看起來相當專業,比起一般環繞擴大機的麥克風可是好上太多了,精準度當然也不同。
設定Auto-EQPlus就要使用測試音光碟了。光碟內是一小段由低至高的測試音,不過它會重複無數次,所以只要一直播著就好。啟動Auto-EQPlus後,DD-15+一開始並不會發出聲音,只會聽到測試音的原音(從其他聲道播放出來),因為DD-15+要先量測系統與空間的原始頻率響應以做為基準,接著DD-15+便會開始自行調整。接下來的每一次測試音聽起來都不太一樣,那是因為Auto-EQPlus正在工作,它會自行改變測試音,然後再收音、再調整、再收音、再調整….直到完成程序。Auto-EQPlus整個過程約10分鐘,過程中除了量測主聲道喇叭的低頻響應,來決定超低音的分頻點與量感外,也會一併量測空間中的反射音與駐波狀況,看看是哪些頻段太多了,或是哪些頻段被空間吃掉了,然後進行調整,調整內容除了8段等化外,還包括音量、頻率響應、分頻參數以及輸出相位等,比Self-EQ完整多了。
Auto-EQPlus是符合大多數人聆聽習慣而得出的平均結果,但如果你是玩家等級,什麼都想要仔細手動調校,那就非Manual-EQ莫屬,讓你可以調依自己的口味做調整。不過,Manual-EQ是在Auto-EQPlus的基礎上再手動調整,必須先做完一次Auto-EQPlus,然後才能做Manual-EQ。
這是進行量測時的電腦操作界面,圖中是完成量測時的畫面。上方空白的地方,在量測過程中會不斷顯示出當時的頻率響應狀況,而下方則表示調校後的8段等化參數,用滑鼠拉動上頭的小小方塊,即可改變參數設定。
這是各項聆聽模式的參數設定,可以看到每種模式也都可以依自己的喜好做微調,一切都是活的。
與原系統完美融合
試聽過程在U-Audio聆聽室進行,搭配的器材為Integra DTR-30.2環繞擴大機,主聲道再多加上Linear Acoustic LAV-60 MKII綜擴,主聲道喇叭是CC的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與Submonitor MKIII,中置是一支KEF LS-50,環繞聲道則是天樂Kit-D小喇叭。設定時我只用Auto-EQPlus功能,並未手動調校,藉以瞭解Velodyne對於超低音角色的看法,結果我得到了一個感覺,就是非常自然而輕鬆的低頻表現,讓DD-15+幾乎化為無形。
無形?這樣是很好的意思嗎?花這麼多錢,難道買到的只是一個沒特別感覺的超低音?事實上,我所說的自然與無形,意思是說DD-15+經過自動調校後,頻段的接續竟是如此的平順,感覺不出有任何膨脹或凸起的頻段,DD-15+完全融入整個系統中,讓原有的5聲道變身為一個全頻段播放系統,所以超低音就像是消失了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更棒的是,就連空間也好像不見了,沒有駐波或是消化不了的頻段累積。這和我過去所有的超低音使用經驗大大不同。以前總是要把超低音的音量與分頻點調了又調位置搬了又搬,才能好好坐下來試聽,但DD-15+卻可以完全不用理它,自動調校完便可開始自在地看電影或聽音樂。
優異的低頻解析力
把低頻形容得很自然,是不是說另一面的意思是用DD-15+看電影其實不太過癮?非也。我覺得DD-15+已具備動靜皆自在的修為,無論輕重、強弱、多寡都拿捏得非常精準,例如DTS 2013年測試藍光片中,收錄的「超級戰艦」片段,當外星戰艦浮在海面上準備要發起攻擊時,在瀰漫成一片的渾厚低頻中,我仍可感受到隆隆震撼的極低頻抖動與變化,與極強時的強弱層次感。由此可見,DD-15+絕不只是擴大機的驅動力足、音箱結構極紮實、單體性能極優異而已,還包括了Velodyne數位伺服控制系統的完美整合與調控,讓低頻既充足,又清晰,速度又快,延伸又好。
但整齣電影並不是從頭震撼到尾,多半的時刻都不是音量滿載,不然一下子就讓人疲乏了。既然如此,像DD-15+這樣的高性能超低音,在大半時候不就無用武之地了嗎?事實上,電影中的音效無處不在,音樂在弱的樂段也有低頻,厲害的超低音就是要在這些看似平靜的時刻,也提供完整的音效與自然的低頻延伸,讓電影情境與音樂氣氛能被充分呈現,而DD-15+就能夠提供這樣的感受。例如DTS的2010年示範片中「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中,男主角在大街上穿上全副拆彈裝,步行去拆除炸彈的片段,亦或DTS 2013年測試片「普羅米修斯」中,探險隊深入異形巢穴的探勘片段,我都可以感受到在寂靜背景襯托下,完整且全面的音效呈現所帶來的詭譎氣氛,更加大了隨之而來高潮場面的震撼對比。
優質低頻帶來全面升級
又例如Queen樂團的「Rock Montreal」蒙特婁現場演唱會藍光片,我聽到的是厚實飽滿,具有衝擊力與沉著力量的低頻,腳踩大鼓乾淨俐落,速度感令人激賞。DD-15+的反應絕不落於被LAV-60 MKII綜擴驅使的Submonitor MKIII低音柱之後,除了力度與量感外,DD-15+再無縫接軌地補足了整體低頻的延伸性與層次變化,也讓這個重要且偉大的搖滾音樂會實況聽起來更過癮,卻也更輕鬆。
附帶一提的是,聆聽過程中我除了可以透過遙控器輕鬆微調DD-15+的音量,以適應不同聆聽內容外,DD-15+還內建多種聲音模式,例如爵士、搖滾、流行、遊戲…等,讓我可以立即切換而獲得不同的聽感,就連空間都變成活的了。擁有DD-15+,不僅是擁有了完整低頻,更是得到了極為優質的低頻與空間條件,因為它可以針對你的空間條件自行調整,完美融入原來的系統,這樣的方便性與整合度可不是換個更大的主聲道喇叭可比擬。對多數人來說,低頻往往是完整聆聽系統中的最後一塊拼圖,DD-15+或許可以幫助你提早湊成完整圖塊,而且省時又省力。
器材規格
型式:密閉式主動超低音喇叭
使用單體:15吋單體×1
擴大機功率:連續輸出1250瓦,瞬間3000瓦
尺寸:20×18.1×20.5 吋(H×W×D)
運輸重量:55k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