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說我話: Soulution - 一個絕對Hi-End名字,Soulution 720 + 700絕對值得有能力人事擁有
以往的家訪, 絕大部份都是真正的“家”訪, 但今次是另一個例外, 因為這裡並不是他的"家", 而是主人家李奧王的音樂宮殿, 為了玩音響和聽音樂而精心打造的發燒房。這間屋的實用面積大概四百呎左右, 把原來的間隔拆掉, 重新裝修變成了一間有16呎乘22呎, 近乎黃金比例的長方形HiFi房!
一入門口, 就看見音響器材和喇叭整齊地排列在前方, 剎那間彷如進入了高級音響店的試音大房; 皇帝椅的後面, 是一幅由唱片櫃和唱片架組成的牆, 架上放滿了CD和黑膠唱片, 相當宏偉!
我們也許會發現, 當唱片越來越多的時候, 自己有時甚至會遺忘手上到底有些什麼唱片, 主人家對於自己珍藏的黑膠唱片非常認真, 而且分類並整理成縮圖的冊子, 方便"點播", 只要你想聽那一張唱片, 主人家就可以在唱片架上找出來, 真令人佩服!
兩套截然不同的音響組合
一般的音響發燒友, 可以有一套理想的音響組合已經很不錯了, 但他並非一般發燒友, 他不但有能力打造一間專門用來聽音樂的HiFi房, 而且還擁有兩套截然不同的音響組合: 一套是用全膽機去推Magico Mini II, 另一套是soulution全套去駕馭大屏風Magnaplanar 20.1 ; 再加上相當大量的CD和黑膠名盤, 真是令我們發燒友羨慕不已!
* * *
不論那一套組合, 其中心都是這台Transrotor Tourbillon, 她是整套音響的主角, 位處全部器材的中間, 其寶座是CMS (Critical Mass Systems) 音響架, 可想而知她的地位何其重要了。
JR Transrotor Tourbillon 07
德國JR Transrotor的創辦人Jochen Rake最初是英國Transcriptor唱盤的代理, 後來他自己親自投入設計, 於1973成立了JR Transrotor。當年Rake用特殊的亞加力(Acrylic Glass)製造唱盤的底座, 而他這創新的設計更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另外JR Transrotor引以為傲的技術之一是磁力驅動技術, 名為Transrotor Magnet Drive (TMD), 而Tourbillion用的是更先進的Free Magnet Drive (FMD), 此技術只應用在JR Transrotor最頂級的唱盤身上, 包括旗艦Artus, Orion Reference, Tourbillon等等。
簡單來說, 整個TMD系統分為上下兩層, 下層的小轉盤由摩打經皮帶帶動旋轉, 小轉盤上裝嵌有10小塊圓形的釹磁(neodymium), 上層也有一相對的, 同樣裝嵌了10小塊圓形釹磁的小轉盤, 而小轉盤再承托放唱片的轉盤(platter); 由於磁力耦合(magnetic coupling)作用, 當下層的小轉盤旋轉時, 就會"驅動"上層的轉盤旋轉。在TMD系統上, 上下兩層的小轉盤的中軸仍有機械性接觸, 但FMD在兩層之間再加多一組結構, 利用精確的magnetic coupling技術, 令下層小轉盤在沒有機械性接觸的情況下, 驅動上層的轉盤旋轉。這樣, 由摩打轉動時所造成的振動就可以完全隔絕了。
從以下相片中可見, 上下兩個轉盤中間是完全沒有接觸的。
Tourbillon的開關制設計成好像汽車的"波桿", 真漂亮!
DaVinci Grand Reference Grandezza 12"唱臂搭載 Clearaudio Goldfinger Statement唱頭
把瑞士精湛的製表技術應用在唱臂上, 紅寶石的軸承設計, 金屬與木材的結合, 以及簡約的外型都好像一件藝術品; 臂管所用的木材是微凹黃檀(俗稱可可波羅, Cocobolo), 來自中美洲的熱帶硬木, 非常堅硬、紋理纖細及密度高,而且容易處理,能夠產生清澈的音調。
Goldfinger Statement, Clearaudio的旗艦MC唱頭!
這夥金光閃閃的唱頭, 外殼是用14K金鑄造, 唱頭前面更鑲嵌了一夥半卡重的鑽石, 線圈用上24K純金, 整個唱頭重量達16.5克, 當然, 最重要的仍然是Clearaudio的專利技術, 不少於十二夥磁石排列成圓圈, 令磁場密度更高。
聽古典音樂, 要重現當中的細節和動態, 我們都一致認為用Goldfinger最好, 但聽人聲歌曲, 我們會比較喜歡用另一組臂頭組合, SME V 9" 唱臂搭載 Phasemation PP1000 唱頭。
今趟又再一次領略玩兩支臂頭的好處了。
除了黑膠唱盤, 另一個訊源當然是CD機, 主人家既然用上全套瑞士soulution旗艦產品, 又怎會少了CD機呢!
soulution 745 SACD Player
Duel mono設計, 用上Esoteric頂級的UMK-5 Drive (安裝在一塊相當重的銅板上, 而銅板又有阻尼固定在機殼), 分體電源設計, 三組獨立供電給drive, digital and analogue stage, 內置Master Clock。
全膽推Magico Mini II
EAR 912 前級
由Tim de Paravicini這位天才設計師親自設計, 採用5支嚴格篩選配對的PCC88 (6DJ8) 真空管, 高電平放大, 內置MM/MC唱頭放大, MC放大更加用上升壓牛。
EAR 509 Mk II 後級
這對EAR mono block後級, 用2支PL509, 每聲道有100W輸出, 不過, 當日並沒有認真派上戰場, 只是在開頭的時候利用Bryston 10b電子分音玩一玩bi-amp分推兩對書架喇叭。
真正用來駕馭Magico Mini II的是同樣來自USA的...
KR Audio Kronzilla DX 後級
第一次親眼見那麼大的膽管呀! 每聲道用兩支T1610, 100W輸出, 屬純A類設計。
Magico Mini II 並非一般常見的書架喇叭, 以它的身價, 真的可以購買一對不錯的座地式喇叭了, 今年竟然在家訪中第二次遇見這對來自美國的重量級書架喇叭, 真的是很重, 每隻連腳架達90kg! 靈敏度只得87dB, 應該不算容易推的喇叭。上次試聽是用350W輸出功率的原子粒機, 而今次用的是100W功率的單聲道膽機 ── KR Audio Kronzilla DX, 真是一次很有意思的試聽經驗!
閉上眼去聆聽這套組合, 真的不敢相信是出自一對書架喇叭, 當然, 有理想的聆聽空間, 音埸表現自然比較出色, 無論深度和闊度都很好, 高低頻的伸展和動態都很強勁, 低音亦可以潛得很低, 此外, 主人家還可以開動超低Wilson Benesch Torus以加強最低那一浸呢! Magico Mini II 果然是一對很厲害的書架喇叭, 今次可以說是真正領略到它的威力!
上半場完結之前, 用Magico Mini II 聽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 然後外出用餐。
我們在附近的餐廳簡單地吃了午飯, 而且還在附近散步一會才回去發燒屋, 真是一趟寫意的家訪!
再次回到李奧王的音樂宮殿, 三人馬上動手重組音響系統, 先將Megico Mini II移開, 然後把屏風喇叭按照地上的標記擺好位置, (木地板上劃了好幾個標記, 原來是不同高人所喜愛的擺位, 當然, 我們是按照主人家平時聆聽的擺放位置,) 再小心地把接線轉換至soulution的器材上, 最後再一次檢查所有的接線, 前後花了半小時有多吧!
soulution全套推大屏風Magnaplanar 20.1
20.1是Magnaplanar最大的屏風喇叭, 尺寸跟普通的一道門差不多, 它也是三路設計, 高音是60寸長的ribbon, 中音是137平方寸的quasi-ribbon, 而低音的發聲面積達786平方寸, 靈敏度只有85dB。
全套soulution旗艦, 陣容強勁, 氣勢非凡!
前級 soulution 720 放置在CMS架的中間層, 下層的是唱放 soulution 750, 左右兩邊不用說就是單聲道後級 soulution 700了。
soulution 720 是dual mono設計, 內部線路左右聲道是分開的, 供電方面也分開兩部分: audio stage 和 digital circuits. 雖然720已有MC唱頭放大功能, 不過, 主人家有更高要求, 唱放是使用獨立的 soulution 750! 750是用純直流電的, 可以從720取電或者是使用獨立的外置電源供應, 當然, 主人家是選擇後者了。
單聲道後級 soulution 700 的功率輸出達860W (4 ohm), 雖然屏風喇叭在價格上相對傳統喇叭是比較平的, 但要完全發揮它的優點, 擴音機方面的要求就比較高了。
Speaker cable: Nordost Odin
Phono amp to preamp, preamp to power amp: Nordost Odin
* * *
Tourbillon唱盤上仍然放著先前用Magico來試聽的Viktoria Mullova柴協, 因為打算用來比較兩套不同組合的效果。
這是我第一次聽屏風喇叭, 心情竟然有點緊張, 有朋友說屏風喇叭非常適合我, 因為我喜歡聽古典音樂, 但我一直都未有機會親自聆聽它的表現。當唱針一落, 感覺非常新鮮, 房間中好像沒有喇叭, 只有音樂充滿整個空間, 你幾乎可以看見每種樂器的位置, 原來屏風喇叭的音效是這樣的!
雖然我們主要聽黑膠碟, 但亦有試聽CD, 用soulution 745播放CD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想不到主人家忽然又問我們想不想試聽一下玻璃CD, 那不用多說, 機會難逄, 當然要聽聽吧!
玻璃CD: Keiko Toyama / MOZART Piano Concertos No.20 & 21
從表面上看, 好像24K金CD, 但拿上手的感覺有點不同, 比一般CD略重, 質感上是玻璃, 當然, 這就是一片相當昂貴的玻璃CD, 這也是我第一次聽玻璃CD, 音效方面, 真的是比較晶瑩剔透, 鋼琴聲也彷彿特別鏗鏘。
三角帽: FALLA The Three Cornered Hat
發燒友必備的軟件之一, 音樂既好聽又可測試音場及定位, 用屏風喇叭聽, 更加過癮!
馬勒第二交響曲《復活》
原來主人家都喜歡聽馬勒的, 在一個放在皇帝位前面存放黑膠的箱子(應該是一些經常會聽的黑膠吧!)中隨便都可以找出兩三張馬勒的交響曲, 於是就選了比較"熱門"的馬二第一樂章; 馬勒的交響曲, 時而非常寧靜, 時而非常爆棚, 而且所用的樂器數量相當多, 而且會有人聲的合唱, 對音響自然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不過, 一如所料, 對李奧王的組合, 好像沒有什麼難度。
最貴的黑膠碟: Leonid Kogan /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主人家又問我們想不想聽一張他買得最貴的唱片, 當然, 我們異口同聲贊同; 於是, 他在唱片架上取出兩張唱片, 一看就知是著名的Kogan拉奏柴記了, 一張是最貴的頭版, 另一張是再版的; 那麼, 頭版是否真的很靚聲呢? 先播再版一小段, 然後再播頭版作比較, 沒有驚喜, 頭版果然是比較好, 無論在細緻和動態方面都比較優勝, 這也算是正常的吧! 否則頭版碟就不會賣到那麼貴了。
如何知道是頭版? 看一看唱片的標籤, 這稱為"水藍銀標" (Turquoise-Silver Label)
標籤的底色是水藍色, 邊緣和中間部份的音波線條為銀色, 製造地標註在6點鐘方向, 頭版編號是SAX2252-2539. (當然, 每間唱片公司的標籤和頭版編號都是不同的。)
淡淡幽情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張鄧麗君專輯, 讀中學的時間, 我買了這張黑膠唱片, 因為全部歌詞都是來自唐宋著名的詞, 歌曲動聽之餘, 意境更美!
盧冠廷1989
去到尾聲, 都是由主人家推薦的一些動人歌曲, 包括這張1989, 聽盧冠廷那特別的嗓音, 他的歌, 又再次把我帶回那些年, 可能當年自己正在讀大學, 感覺特別強烈, 心痛依然...
不知不覺, 已經由試聽音效, 投入至欣賞音樂與歌曲; 一整個下午的時間, 轉眼間就過去了, 雖然有點意猶未盡, 但各人都有飯局, 所以這次最長時間的家訪就在五點半結束了。
* * *
香港地寸金尺土, 很多人的家居都比較細, 雖然很多音響發燒友可以負擔得起昂貴的音響器材, 但礙於環境限制, 往往很難發揮器材的能耐, 要玩出靚聲, 更加艱難。相信多數發燒友都同意, 有一個理想的聆聽空間, 已經可以大大提高出到靚聲的機會, 今次家訪的主人翁就深明其中的道理, 不但擁有頂級器材和線材, 而且還給予一個可以讓它們發揮的環境, 再加上眾多的優質名碟, 就是玩出靚聲的solution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