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說我話: LP vs CD - 基本上無乜好講,打從一開始,LP贏就梗左,因紀錄的聲音細節會比CD多。發燒友常言不經調校的LP已勝CD,經調校後更具威力。保存"古董"(LP)確實花精神,在此開個玩笑,黑膠友不要介懷 正確收納免至碟面變曲、避免刮花、清理碟面免塵埃積聚、小心避免碟面坑道過熱變形。黑膠和CD理應共存,音質最終還看錄音如何,也就是GIGO的真諦。以下論點是筆者多年前以LP和CD兩者相較而言,並不單取CD而論,望看官注視此點。
個人從高中時代就開始接觸黑膠唱片.卡式錄音帶,及聽過盤式錄音帶.很了解它們的獨特音質音色 ;也常聆聽如Fisher,Sansui擴大機,及JBL喇叭.對其Hi-Fi超高音質更是無法忘懷.迄今一直廣泛閱讀中英日音樂音響雜誌及書籍;參觀多次音響大展.因此掌握音響軟硬體的發展趨勢.
20多年前CD剛問世時,一比較和黑膠唱片音質,可說是慘不忍聽,因為CD音質單薄生硬,高低音無法延伸,動態又差,很像是由黑膠唱片轉錄成低級卡式錄音帶後嚴重失真的音質,只是沒有Hiss的雜音.心想美好音樂品質從此一去不回了.
但是當時很多音樂評論家卻宣傳CD的音質完美無失真,理由是數位錄音,播放不會失真;S/N高於90db,高於黑膠唱片(60~70db),..等.不到幾年就將類比軟體黑膠唱片.卡式錄音帶打入冷宮.這是眾口鑠金的結果!.由於黑膠唱片將近絕跡,也不得不購買很多CD,坦白說,令人滿意的很少. 但仍抱著一絲希望CD音質能有所進步
6,7年前歐美國家突然興捲起一股強大黑膠唱片文藝復興的風潮,原因可能是對CD的音質無法大力提升,甚至是對SACD高規格的音質都不滿意,才轉而回去追求黑膠唱片的世界.這應不僅是懷舊而已;而是一種追求最高音樂品質的自然行為.
於是黑膠唱盤,唱片又開始在市場上出現,個人也把握此契機,購買黑膠唱盤,唱頭前級及前級擴大機,以及黑膠唱片.本篇是個人多年聆聽黑膠唱盤和CD的經驗,提出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先簡單介紹個人使用音響器材:
Power amplifier:McIntosh
Pre amplifier:Conrad-Jahnson
Phono amplifier:Clearaudio
Turntable: Project
Cartridge: Grado gold
CD Player: CEC
Loudspeaker: JBL C38
其中Turntable,CD Player ,Phono amplifier,Cartridge
僅是一般入門級,因此做比較黑膠唱片(LP)vs CD的差異,信賴度會比較高. 以下進入分析比較結果:
一 CD聲音平面化;黑膠唱片較立體
以Popular音樂分析,聆聽CD,尤其當聽vocal唱片時,,很難分清Vocal和伴奏樂器的相對位置,音場後縮;且聲音不凝聚,唱調呆板;音量轉大聲時,開始毛燥,似有破裂音及高頻噪音,無法長時間聆聽;相對黑膠唱片音場充分向前延伸,能深深感受vocal的熱情及充滿活力的表情,各種伴奏樂器各在適當位置,如在後方,或旁邊.聲音很凝聚,音量轉大聲時,Vocal和伴奏樂器相對位置仍然很牢固,可更享受vocal的厚實嗓音及清楚換氣,尾韻,長時間聆聽也不會疲倦.
再分析古典音樂,當聆聽黑膠唱片Handel;Water Music(laGrande Ecurie&La Chambered u Roy; Jean-Claude Malgoire)時,Violin在最前方細膩的演奏,木管在稍後方甜美的伴奏及當高潮時,可聽到定音鼓從最後方用力敲打鼓,及由清脆,富衝擊力的鼓皮向前方滾滾襲來的震撼及殘響,如身臨現場.充分享受樂團賣力精彩的演奏!
二.黑膠唱片較CD更溫暖(Warm)
一般音響迷最常提及此評語,但未加說明.在此我想深入分析.以Popular 黑膠唱片 John Davidson Album “A Kind of Hush”比較CD版的差異. CD版本比較Hi-Fi,頻寬較黑膠唱片大.Vocal音調較高,但缺乏轉音變化,厚度也差,因此聆聽後,只覺得音效還不錯,但就是無法引起共鳴,感動你/妳的心.
再聆聽黑膠唱片,哇 - 你能感受Davidson既溫暖,富磁性又厚實的嗓音,當他唱My Cup runneth over(愛溢滿杯)時,似乎讓你感受在一個寧靜,有月光的夜晚,聽到他滿溢的愛情向他的愛人不斷的唱出,傾訴濃情蜜意,以及伴隨著著口琴,小提琴和背後來優美的泛音…,當段落結尾時,微小但仍厚實,低沉,很溫馨綿長的低音共鳴呻吟著,讓你不禁也想跟著吟唱….,聆聽後,讓你回味無窮,餘音繞樑,深深撼動你的心靈. 不知這樣描述黑膠唱片的溫暖,你能了解嗎?音樂的特色很難清楚的加以類比.但如果音樂聽來只有溫暖,但缺乏共鳴,動態,尾韻,它仍然是沒有生命的.透過這樣的解釋,希望你能洞悉它的key point!
黑膠唱片能抓住現場音樂或母帶那種臨場,溫馨,柔軟,充滿共鳴,多層次音調的精髓,這難到不是音樂能帶給人類最高的慰藉嗎?我想也是為何音響迷要重回它的懷抱原因之一吧!
三.黑膠唱片的相對動態優於CD
大部份的人都受CD s/n比大於90db,大於黑膠唱片的教導, 誤以為CD的音樂動態一片定優於黑膠唱片;但經過很多音響迷比較的結果,反而是黑膠唱片活生感較明顯,動態也優於CD! Why?
CD的高s/n比,如100db僅表示在音樂高潮音壓達100db時,noise可低至0db.但這無法法代表音樂真正的動態.事實上我門聽音樂時,感受的是音樂各種頻率的相對動態, 相對動態越高,越活潑動聽.已 經有人做過仔細比較LP vs CD的相對動態,結果顯示在2K~10KHz範圍, 黑膠唱片的相對動態優於CD!
另外在s/n比,也已有科學研究顯示在小於500 Hz時, CD s/n確實大於黑膠唱片 ;但大於500 Hz時, 黑膠唱片 s/n卻反而大於CD. 此客觀科學數據正可以說明為何當聽CD時,中高頻粗糙,並有毛燥感,不耐久聽;而真正聆聽黑膠唱片中高頻不僅活潑,動態起伏大,真實,富衝擊性又細膩 ,平順延伸! 至於小於500 Hz時, CD s/n大於黑膠唱片的問題,因人耳對低頻較不敏感,因此聽音樂時,此低頻噪音通常被音樂訊號蓋住,較不影響聆聽品質.
另外我想提出一位國外錄音工程師曾經指出現今Popular music CD 有不少瑕疵,如不當降低母帶噪音,降低原音音質;另其中之一是有廠商為了行銷理由, 突顯自己廠牌CD音量高於其它廠商,錄音等化電平平均調高約12db!這樣聽感較飽滿,但會降低動態.而動態正是音樂生命的泉源!這些不當的做法其實是在遏止音樂的前途.
有些popular music,增加適當的punch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其掌控權應交給聆聽者;在最前端的軟體應是儘量提供原音品質給消費者, 再由他們視需要添加Loudness(如小音量)或增減某些頻率以符合特殊的環境 (如車上). 因CD如果加人工料理太多時,交到消費者手上,因有的錄音過強,想要修正時,後端的音響器材或其它材料就很難補救了 .
比較之下, 黑膠唱片錄音雖然有RIAA等化的影響,但大致提供很接近母帶或原音的品質.消費者可視需要添加Loudness(如小音量)或增減某些頻率以符合特殊的環境.
四. 黑膠唱片比CD更真實,自然
以弦樂器來說,如曾經聽過現場弦樂器的演奏,一定會對其一整片厚實,又有層次感,大動態的特色留下深刻印象;CD一般弦樂器的錄音較單薄,缺乏層次,不如黑膠唱片弦樂器現場演奏般的亮麗,充滿多層次的音色.
再比較我門所熟悉的人聲.聽黑膠唱片時,可明顯聽到那種充滿臨場感,多音階,高密度,又柔軟,多表情的活生歌韻,能將你帶去他/她唱歌的現場情境中 ;而CD一般人聲很生硬,聲音中間似乎是空心的,離你很遠,音調呆板沒有變化,有些像自唱自吟.另外有些宣傳是24bit或32 bit高數位規格母帶數位化的CD,很多人聲聽來更不自然,尤其過份強調子音,中低音也淡薄,給人一種假假的腔調,離真實,自然的情境更遠了!
真實的人聲就是最佳的樂器,充滿厚實,柔軟,多重音調及共鳴. 由於百萬年的演化,人類對人聲的辨別程度是極高的;每人的聲音不同,乃因人聲的頻率除了基音外,各有不同的泛音,此泛音如果在錄音過程受到破壞時,聲音就會失真 .黑膠唱片可能是純類比錄音的原音,能保存很多重要的泛音訊息,而顯得比CD真實多了. 總之人聲頻率範圍內失真很容易被人所查覺,於是當聽到失真的人聲時(或相關樂器),我們會感受到不真實,不自然,無法久聽,更不能引起共鳴!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