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説我話:文中或許不意同,但文筆率直,我中意
發燒友的十大謬論 作者:琴俠
(五)古董器材一定靚聲:發燒友分黨分派,有原子粒黨、燈膽黨、新機派、古董派。我亦為古董派的一份子。但我對古董器材有一定的要求,一定的選擇性,如馬蘭士,麥景圖,JBL,ALTEC於上一個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名器,皆為我擁有及追求之物。除此之外,古董器材我不一定有興趣買,甚至不屑一顧。無他,古董器材不一定靚聲,合用,而且由於它們的年代久遠,百病叢生。人老了就要退休,機老了就要退役,此乃千古不易的道理。你叫一台七八十年的老機去營造一個爆炸的場面,就等於叫一個七八十旬的老者去參加世運,分分鐘死俾你睇。不過,如果你鍾情古董器材古雅的外表,用來作為家中的陳設,或者你是考古學家,我也沒有話說了。
(六)器材規格好,表現一定好,一定?聽:大家要知音響器材不同其他日用品。譬如汽車,你睇到他的馬力,扭力,車重,已粗略可知其性能表現。反之,一件器材的規格,未必顯露它們的性能,音色。何解?音響乃為一種抽象的藝術,由於各人不同的修為,涵養,品味,對音響,音樂的要求,就不一樣。因而有人聽古典樂,有人愛爵士,有人愛樂與怒,林林種種,不勝枚舉。不同的音樂,就有不同的樂器,發出不同的音色。譬如說,聽古典的樂迷,我會推薦美國,法國的揚聲,至於鍾情於樂與怒,爵士,藍調的人士,我希望他們用美國喇叭。所以說器材的規格,並不代表甚麼。大家亦知道,有些音響器材的生產商,例如日本的,對器材的規格甚為重視,要求甚高,於是乎他們千方百計,用盡精密的電子儀器,投入巨資的研究費用,目標只有一個:造出規格第一的產品。需知人耳不同器材,人耳是非線性的,可接受某程度的失真。日本的擴音機追求零失真,結果音色表現也是零!講規格作甚麼呢?
(七)細地方不可玩大喇叭:十多二十年前,有「前輩到訪」,聽完音樂之後,說了一句令我心如刀割的話:「細地方是不能玩大喇叭的,死梗!」其實我由發燒的第一天起,已經喜愛大喇叭的音色,表現,亦知道香港的居室面積何奇小。 一般發燒友的聆聽室,亦為家中的客廳,面積不外一二百呎,用大喇叭甚為礙眼。有家室的人,要用個廳來作聽音室,又要擺放一對大喇叭於其中,實在難過老婆這一關。但獨愛大喇叭的我,會排除萬難,打破傳統「細地方唔可以用大喇叭」之說。我覺得除非你的聆聽室的面積小於一百呎,擺放了一對大喇叭,出入行動不便之外,沒有甚麼理由唔用大喇叭。大喇叭有甚麼好?其他不說,祗說低頻方面,細喇叭能夠打破物理定律,嬴大喇叭嗎?至於講到聽音場地的大細,祗要你有功夫把大喇叭擺放得宜,加上其他器材,線材配合得其所,大喇叭的表現,一定比細喇叭優勝,大喇叭排山倒海,氣吞山河之氣勢,細喇叭難望其背。我二十多年來,無論身處香港,溫哥華,必有一對或兩對大JBL或ALTEC在聆聽室,細喇叭如ROGERS LS3/5a,JBL 4311,4312我亦有,不過都很少用。在所謂斗室用大喇叭,你不需要開太大音量,已經可以營造天崩地裂,氣勢如虹,身處其中的效果。反之,用細喇叭,大多要扭大音量,令喇叭聲嘶力竭,也不一定有這個效果。如果話你獨聽室樂,人聲,相信大喇叭也有其優勝過人之處。
(八)CD機直入後級,不用前級:我在溫哥華時認識了兩位不用前級的朋友,其中一位是懂電子的,他們的理論是前級是多餘的,不只要多花費,更會把音色加進味精。其實前級當然可以美化音色,一部好的前級在音響系統佔了一個重要的地位,其中以其十倍放大的角色,尤其是必須的。如果系統中沒有前級,訊號就沒有被十倍放大。當你聽陰柔的室樂,獨唱時,沒有前級,祗是音色沒有那潤圓甜美;但當播放氣勢如虹的大合奏,或是樂與怒的勁歌時,聲音就會無氣無力,好像三日無食飯一樣,手軟腳軟,提不起勁來,你話前級重唔重要呢?
(九)器材要放音響架:由於香港吋金呎土,發燒友對器材的擺放,都是一個難題,於是乎特製的音響架應運而生,近年來更是大行其道,大肆鼓吹音響器材一定要放於架中 靚聲,因為避震功夫做到加零一。我卻認為除了唱盤,CD機之外,最好安放於抗震的重木架中之外。其他如前級,後級等等,如果地方許可,最好擺放於地上,尤其是木地板,聲音一定更穩定,低頻不會鬆軟,信乎?
(十)器材越貴,聲音越好:我覺得此理論不可盡信,當然通常一件好的器材,起碼一萬幾千,你付得起錢,三五萬,甚至十萬,質素,表現應該會更好。但是,當你有錢俾得起更多,但聲音的回報不一定成正比。有時貴?祗係滿足有錢人的優越感,別無其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