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8816|回覆: 33

過去5年,大陸、台灣、香港,正形成一種糾結的三角關係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8-27 17:17: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國愈是想抓住香港,香港人就愈想逃開。

近年來,香港人來台灣慢活、逛小店、吃小吃、學烘焙,甚至學不悲情的「快樂抗爭」。香港人的台灣情,背後反映了什麼?北京當初承諾香港的一國兩制,正在變調中。香港學者認為,比起台灣,香港更讓北京頭疼。

中國買不到的心

在過去5年,大陸、台灣、香港,正形成一種糾結的三角關係。

2008年起,香港人一年比一年瘋台灣,同時港人的香港認同攀高,中國認同卻快速走低。根據香港大學的政府信任度淨值民調,透過「信任政府」減去「不信任政府」的比例淨值,來衡量一國政府推動政策的社會資產。去年,回答不信任大陸政府的香港人,比例第一次超過信任者,12年來首度轉負。

2003年,北京政府送出「陸客自由行救香港經濟」的大紅包,讓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任度逐步回升。2012年,陸客到港人次近3,500萬,是2003年的4倍,香港人口不過700萬。香港卻陷入經濟愈好,失業率愈低,衝突愈多,對台灣好感也愈多的「巧合」。

大陸與台灣倡導的是兩個恰恰相反的價值:富國強兵與生活人文。

「當大陸忙著宣傳『神舟五號』上太空,台灣在宣傳台灣的生活小情調。五月天的香港歌迷比香港歌手的歌迷還多,」遊走在政治人、媒體人之間的香港《主場新聞》創辦人劉細良說,「現在是30年來,香港人最愛台灣的時刻。」

「移民台灣」是劉細良上週的電台節目話題。聽眾在電台留言:香港已經不是以前「我們」的香港,很多東西變了,又說不出未來會如何。「應該說,是看到未來的方向,但不接受、不認同『那樣』融入中國,」劉細良道破。

而記者此趟香港行,最多的採訪結尾,是受訪者重心長地對記者說:你們台灣要守住啊!
香港寓言  台灣啟示

在中港文化衝突上,隨著陸客自由行的人愈來愈多,矛盾愈來愈大,香港人會愈來愈覺得被侵犯。「香港人有一種焦慮,覺得北京有個中港融合的陰謀,」香港老牌雜誌《號外》台灣總編張鐵志說。

過去10年,共有50萬大陸人移民變成香港人。這還不包含2001年來,父母親都不是香港公民、在香港出生的20萬「雙非嬰兒」。目前,香港人口700萬,港府預估,2030年香港會有920萬人。

一位香港社會觀察者憂心地說,「97之後,香港照理講應該去殖民化。但現在,北京將人送入香港,決定香港事務,形成另一種再殖民。」

隨著2017年特首選舉辦法需提早一到兩年立法,佔領中環運動持續升溫,未來一年,香港社會將處於超級緊繃的狀態。佔領中環發起人、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不諱言,自己的策略是透過對抗,來產生一種張力,讓大家回到談判裡。「我提出佔中,是為了不佔中,」戴耀廷說。

但一年後,對抗情緒會蔓延到勢不兩立,或走向妥協、達成共識?2017年是否能夠普選特首?他無法預測,他形容佔中的結局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香港人的台灣情愫背後,並不輕鬆。香港寓言,不言而喻。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3-8-27 20:06:0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載]香港專輯,源起於我與同事S七月底的香港行。

從小就喜歡到香港玩的S,熟門熟路知道那裏可以喝涼茶、那裏可以買玩具、買肉鬆蛋卷,有天突然跟我說,下次不喜歡到香港了。我問為什麼?S講起那天在地鐵上的遭遇。原來,她在地鐵站不小心碰到了人,這一個再微小不過的疏忽,S趕忙輕聲的致歉,沒想到,香港朋友的肢體語言反應很強烈,肩膀一縮跳開,之後惡狠狠地瞪了她一眼。S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女性,外表看來絕非惡類。她感觸很深,現在香港人防禦心好強。

一直不懂這個肢體語言,直到一位朋友用了「侵犯」一詞,才讓我赫然頓悟。

是,就是被侵犯。

這是我第3次寫香港專題,2006年時,香港人會跟我抱怨灣仔洋紫荊廣場,大陸旅行團席地而坐、而蹲,但起碼不去那些地方就好。同步他們也檢討自己低價搶團客,擔心陸客不愛來香港了。但今年再去香港,陸客人數一年近3,500萬人次,是2006年的2.25倍。整個香港人口其實才700萬,氣氛很不同。

因為無所遁逃,香港人覺得被侵犯。

為了完成這個專題,8月9日我與攝影記者再度赴港,訂不到旅館的我們住到了沙田。沙田是英國人在香港規劃的第一個新市鎮,完全是住宅區。但地處通往深圳羅湖、上水的東鐵線上,讓原本提供當地人生活所需的沙田新城市購物廣場,現在幾乎都是國際大品牌。

一位香港朋友告訴我們,如果真的要看香港人的生活,可以到下兩站大埔墟或大和,他有時會開車到那買海鮮、買菜與吃飯。為什麼是這兩站?他說,陸客如果要買平價生活用品,搭東鐵線到上水與粉嶺就好,如果要買貴的就會到沙田,大埔墟與大和在這兩個站中間,「意外」地因禍得福,保有香港傳統的街市。

香港人熟悉的香港,只能存在於陸客購物的空檔,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問香港人可不可以不要讓那麼多人來?香港人憤怒地說,這些事都不是香港人決定的。陸客與香港衝突的爆發點,源自2009年起的往深圳居民赴港多次簽,這些開放政策都是北京決定的。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27 20:08:29 | 顯示全部樓層
北京當初承諾香港的一國兩制,正在變調中。香港學者認為,比起台灣,香港更讓北京頭疼。

中國買不到的心

「香港現在讓中南海很頭疼啊,」著名社會學者,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授丁學良憂心地說,香港變得不耐煩,變得政治化。讓人聯想到二十世紀幾次大革命,基本指標就是愈來愈不耐煩。對北京而言,香港恐怕比台灣更棘手。

在過去五年,大陸、台灣、香港,正形成一種糾結的三角關係。

○八年起,香港人一年比一年瘋台灣,同時港人的香港認同攀高,中國認同卻快速走低。根據香港大學的政府信任度淨值民調,透過「信任政府」減去「不信任政府」的比例淨值,來衡量一國政府推動政策的社會資產。去年,回答不信任大陸政府的香港人,比例第一次超過信任者,十二年來首度轉負。

○三年,北京政府送出「陸客自由行救香港經濟」的大紅包,讓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任度逐步回升。一二年,陸客到港人次近三千五百萬,是○三年的四倍,香港人口不過七百萬。香港卻陷入經濟愈好,失業率愈低,衝突愈多,對台灣好感也愈多的「巧合」。

大陸與台灣倡導的是兩個恰恰相反的價值:富國強兵與生活人文。

「當大陸忙著宣傳『神舟五號』上太空,台灣在宣傳台灣的生活小情調。五月天的香港歌迷比香港歌手的歌迷還多,」遊走在政治人、媒體人之間的《主場新聞》創辦人劉細良說,「現在是三十年來,香港人最愛台灣的時刻。」

香港寓言  台灣啟示

過去十年,屢屢使出「絕食」手段方得收場的香港社運,現在社運人士卑微的期待是「不再悲情」。但不論是讓香港老牌雜誌《號外》復活的台灣總編張鐵志、香港文化局長提名人黃英琦或多位香港人,對於香港不耐煩的現狀、對公民社會的未來,均不樂觀。

台大時期就是嘴念馬克思、頭綁布條、腳踏涼鞋的社運與愛樂青年,有過嚴謹學院政治學訓練的張鐵志觀察,政治層面也許會有微弱的希望。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27 20:11:09 | 顯示全部樓層
說不出為什麼,採訪佔領中環運動發起人戴耀廷時,總覺得這人的路數,嗯,很特別。

今年1月16日,他在信報專欄中拋出「要爭取香港落實真普選,可能要準備「殺傷力」更大的武器——佔領中環」。3月27日,他與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陳健民、牧師朱耀明正式發布「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信念書,目標是爭取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今年中起到明年中有長達一年的非暴力抗爭運動。至於會不會佔領象徵香港的金融中心—中環,尚未決定。

多位香港社運界人士認為,未來一年,佔中將是聚攏所有香港反對運動能量的代表性活動。

像路人的運動者

戴耀廷是港大法律系副教授,在此之前,雖然不是默默無名,但也絕非大名鼎鼎。他在信報的專欄寫的是法治,文字理性而乾澀。

跟戴耀廷的訪談約在購物商場的咖啡店。天氣很熱,他沒繫領帶,襯衫沒塞進褲腰裡,孤身一人揹著重重的後肩背包,手上還提著趁空去逛街,買了點東西的黑色購物袋出現。

他既沒有紅衫軍總指揮施明德一看就知的街頭野性;也沒有大律師出身,香港民主派大老李柱銘的精緻英式派頭。

他像是個路人,一個脾氣可能不錯的鄰家爸爸、一個不太會say no,對學生可能還不錯的老師。

採訪完後拍照時,商場裡,好幾個香港學生認出他,記者得先幫忙拍粉絲照。輪到我們拍照,他不太會擺姿勢,笑容有點僵。跟他開玩笑:「笑得有點無奈喔!」他回答:「是啊!事情一路走到現在,很多事都很無奈。」

採訪那一天,署名港大學生家長投書,質疑他那有時間好好上課、研究。反撲勢力,一波一波正在壓向戴耀廷。

「我把佔中生出來,但這個運動已經有自己的生命力,他一直在演進。不過,我對他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引導性,」戴耀廷說。

佔中是為了不佔中

記者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佔中這件事到底會怎麼發展?」

戴耀廷說,佔中的企圖是「用運動帶動政治文化的轉變」,一年後的事很難說。因為他提出公民抗命的主張,表面上是對抗;但他重視的是民主的商討,透過討論的過程,希望找到解決紛爭的方法。「佔中是為了不佔中,就是要透過對抗產生一種張力,佔中是未來的緊張,讓大家回到談判裡,」他說。

不像傳統街頭運動,一系列的醞釀,通常以群眾大遊行收場,佔中運動迄今近5個月,卻沒有發動過任何一次遊行,這令許多人摸不清路數,卻絲毫不敢輕忽。

戴耀廷3月信念書一發布,中共派在香港的中央聯合辦公室網站立刻刊登—中共人大法工委主任喬曉陽與香港親共議員的會談,認為必須有條件普選。過去5個月,包括:民主派大老李柱銘、香港作家陳冠中、天主教前香港主教陸續表態支持佔中。8月,以反佔中為主訴求的幫港出聲,甫成立就在十一報刊登反佔中廣告,對戴耀廷等發起人下戰帖。

當過香港前特首曾蔭權7年幕僚的主場新聞創辦人劉細良認為,戴耀廷製造社會張力的企圖已經成功一半。去年特首普選,民主派因為與北京協商普選遊戲規則,被外界惡評為黑箱,導致民主派分裂。現在佔中搭建了一個平台,討論透明化處理。「佔中起碼把大家拉在一起,」戴耀廷說。

戴耀廷第2個令人摸不清的路數是,當政治場域為了「佔中」風風火火,甚至拳腳相向。他卻舉辦了個安靜的活動叫做「商討日」。700多個來自各個不同團體的群眾,加上200位義工,分組討論7大議題。戴耀廷把700人分為40個小組,除了主辦單位,沒有任何人致詞,不分階級做小組討論,家庭主婦的身邊坐的可能是立法會議員,也可能是商人或小學老師。

6月第1次,10月他還要辦第2次,還會設計一套模式,讓各民間、社區組織自行舉辦「商討日」。他理想性格很高,在學校教參與式民主的他,希望能夠藉這次活動,讓香港人學習參與式民主。

這時的他,像個老師。在港大,他的確教的是參與式民主。

佔中運動有個社運少見的設計,戴耀廷希望能募集一萬人,願意簽下「誓約」,對外宣布自己支持非暴力佔中。如果最後真的必須走上街頭,40歲以上的人要走在前面,結束之後,這一萬人要負起責任,一起走到警察局去投案,聽從警方的處理。「我們這一代願意為下一代付出代價,」他說。

他的話突然讓人想起殉道者。

戴耀廷第3個讓人摸不清楚的路數是,他的語言像個傳教士,勝過一個政治人物。

「搞政治不是我的目標,我想做的是人心文化的改變,人心改了,制度才能改,」戴耀廷斬釘截鐵地說。

1987到1989年港大法律系畢業,李炷銘剛進香港立法會,戴耀廷在李柱銘辦公室擔任法案助理,參與香港基本法起草。他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裡,兩位學生代表之一。但他沒有從政,到英國倫敦大學唸書,回國就一直待在學校裡教書,他研究的主題是神學、法律與宗教、人權、中國憲政與參與式民主。

「這不算是個政治活動,對我自己而言,這是一個宗教活動,我在傳道。我把我一生所教都放進去了。」他說:「因為聖經裡說,要行公義(Do justice),重點是要行動。」

戴耀廷坦言,他最喜歡的還是做研究,而現在佔中的發展早已超出他1月中寫文章時的意料,是宗教信念支持他繼續走下去。連他太太都捲進來,在秘書處當義工。

採訪最後問他,佔中看過場地沒有?他有點搞笑回答:「有!有!有!我去看了廁所。因為我兒子問我,一萬人去佔中,上廁所怎麼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27 20:13:35 | 顯示全部樓層
2011年,我進入百年歷史的港大文學院,成為作家張愛玲的學妹。自幼生活在單純的台灣,我冀求瞭解這世界更豐富的樣貌。進入大學前,我有一個香港夢,「香港,是世界都會,我要藉由香港,觸及更廣大的世界,」我篤定地對所有人說。

我期望,在東西交會的社會裡,背景不同的人可以通達無阻地交流;我預期,在這繁華似錦的城市裡,見到文化兼容並蓄的迷人風貌。港大兩年,在課堂中我的確與受人敬重的教授問答思辨,也結識在台灣難以遇見的國際友人,他們來自緬甸邊區、斯里蘭卡、科威特、埃及、希臘,我依舊慶幸到香港讀書。

然而,我也發覺,在香港,你需要時刻惦記你是什麼人、看出別人是哪裡人,才知道別人會怎麼對待你,你要怎麼待人。

校園裡,8成學生是講著粵語的香港本地生,儘管香港的官方語言是中英並行,學校標榜全英文教學的國際化環境,粵語講得不好,很難在課後打入本地學生的生活圈。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在香港,我作為一個旅人,當我尚無法完全掌握當地人使用的粵語,而需要以國語或英語溝通時,就要先做好心理的防備,以抵禦時常接踵而至的輕視和不耐。有幾次在香港店裡遇到服務員,以為我來自大陸內地,在得知我的台灣人身份之後,驟然撇下輕忽的眼神,轉為熱絡的和顏悅色。這強烈的反差讓人疑惑,同樣是人,為何得到迥然不同的對待?

很難體會,在一個多數人都有移民背景的社會裡,為什麼對於後到的外來者,沒法寬容以對?

相較之下,在我因國際交換學生前往的英國愛丁堡,我記憶猶新,街上行人和超市店員,對於一位提著大件行李、英語還說得不太流利的交換生,親切地伸出援手,給予極大的包容和耐心。在愛丁堡大學的社團裡,我和一群英國同學相談甚歡,一直到臨別時,我才得知其中也有幾位瑞典人、波蘭人和立陶宛人。原來,在這裡,因為興趣就可以聚在一起,不需要知道你來自哪裡。

台灣人總是羨慕香港的富裕,但我在香港第一次隨港大志工隊探訪住在公屋(公共住宅)的長者,卻令我難以想像。在30層樓的老舊公寓裡,每層樓住著近10戶人家。昏暗的迴廊上,一道簡陋的柵欄就是一個家庭的大門,門外的灰塵可以透過柵欄下的縫隙進入屋內。   僅容側身的空間,住著一位老婆婆和她的照顧者。

婆婆患喘哮病,走動時需要機器協助呼吸,沒錢租輕便的機器,她已經很多年沒下樓散步了。婆婆認為低樓層空氣不好,希望按照醫生建議換到更高的樓層,但是分配公屋的委員會並未批准,因為還有更多人在排隊等待住進公屋。

乘巴士離開之前,我回頭環顧這座山丘,矗立了20~30棟相同的建築。一根根生鏽的曬衣架從狹小的公寓中伸出窗外,凌亂地掛著褪色的衣物。整個香港特別行政區,還有無數山丘,蓋滿了同樣的公屋。

香港人口700萬,只能擠在台北市大小的可居住地,公屋,是港府致力讓所有人都有地方住的福利政策。香港,是大批大批的大陸移民客,所欣羨的福利城市。但,想起因為病痛無法下樓的婆婆、那些活在摩天大樓陰影下的人,我不禁懷疑,在一個人口快速膨脹的小地方,維持一個幸福城邦,是否真的可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27 20:13:49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人的問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27 21:30:52 | 顯示全部樓層
大陸建設成一個適合人住的地方
不要窮就蠻橫富就霸道
還怕人們不想去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27 22:33:3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27 22:55:04 | 顯示全部樓層
三角形相對穩定一點。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28 00:46:25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覺得只有兩邊關係,以台灣海峽為分界,沒有三角關係。若香港人2017年能全民普選特首,我終身就不搵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28 04:19:56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28 12:37:19 | 顯示全部樓層
too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28 20:51:32 | 顯示全部樓層
大陸人其實有個原罪

共產黨竊據中國大陸後
讓中國經濟發展整整晚了30年

這30年
讓中國大陸窮了整整30年

資本主義
是笑貧不笑娼

窮人變有錢
比過去有錢人還有錢
已經讓人不爽

更糟糕的是
經濟發展
人文素養沒跟著提昇
暴發富的囂張
更加令人不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29 16:43:54 | 顯示全部樓層
講真, 台灣都頭痛緊陸客, 但起碼, 台灣可決定有幾多陸客到, 我地香港卻無得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8-29 18:02:3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baba520 #14 的帖子

講的好 香港目前卻無得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30 17:06:51 | 顯示全部樓層
二岸分治數十年,只有語言相同,
早已沒有相同的文化與生活方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1-1 22:28:27 | 顯示全部樓層
They are connected but not related anymore, they don't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and the way they write are all different too. But I wonder what the future hold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2-7 22:00:3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蔡元培 #2 的帖子

版主很瞭解香港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3-21 11:56:20 | 顯示全部樓層
baba520 發表於 2013-8-29 16:43
講真, 台灣都頭痛緊陸客, 但起碼, 台灣可決定有幾多陸客到, 我地香港卻無得揀

所以台灣依家都驚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3-25 09:45:21 | 顯示全部樓層
生活环境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决定每个人的认知.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7 07: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