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源遠流長的中國酒文化中,酒名也乃一大特色。由於不同酒品在品質、成分、功能、品牌等各方面各有特征,決定了酒品名稱的星光燦爛,繁花似錦。此外,酒還有別名、雅號,酒鄉常客,又豈能不知。時值現代,酒的命名更為名目繁多,舉不勝舉,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酒的很多綽號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在詩詞、小說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詞。這也是中國酒俗文化的一個特色。 比如:黃流、歡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墮、凍醪、壺觴、壺中物、酌、酤、醑、醍醐、黃封、清酌、昔酒、縹酒、青州從事、平原督郵、曲生、曲秀才、曲道士、曲居士、曲蘗、春、茅柴、香蟻、浮蟻、綠蟻、碧蟻、天祿、椒漿、忘憂物、掃愁帚、釣詩鉤、狂藥、酒兵、般若湯、清聖、濁賢。我國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產生之日開始,就受到先民歡迎。人們在飲酒贊酒的時候,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繹而成,或者根據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等等而定。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就是賣酒之處的泛稱。在我國古代,賣酒和飲酒的地方往往同在一處,其名稱也較多,如“酒樓”、“酒家”、“酒店”、“酒肆”等。
“茱萸灣頭舊路賒,願公且宿黃公家。”“黃公”是晉代酒店的代稱。在西晉,王戎曾與嵇康、阮籍在黃公酒壚飲酒,以後黃公就成了酒的代稱。漢代劉琨《胡姬年十五》詩:“如何十五少,含笑酒壚前。”“酒戶”,又指賣酒之家,即酒家。《宋史·範子奇傳》:“刪酒戶苛禁及奴婢告主給賞法。”“酒舍”,即酒店。劉禹錫詩:“春堤繚繞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開。”“酤坊”、“酤肆”、“酤家”,皆為酒店的稱呼。漢代賈誼《新書·春秋》:“酤家不售其酒,屠者罷烈而歸。”“壚邸”、“壚肆”,酒店的故稱。南朝梁武帝《移檄京邑》中有“酣歌壚邸”的描寫。
古時候的酒店酒家,門前都懸掛招牌。“望子”,又叫“幌子”,就是古時店鋪懸掛的用布做的招牌。《東京夢華錄·中秋》裏,有這樣的記載:“至午末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閃閃酒簾招醉客,深深綠樹隱啼鶯。”“酒簾”也俗稱“望子”,舊時酒家用布綴於竿頭,懸在店門前,招引顧客。“酒旗”,也就是酒簾。唐代張籍詩曰:“長幹五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懸江口。”“酒望”,即酒簾。馬致遠在《呂洞賓醉嶽陽樓》中寫道:“今日早晨間,我將這旋鍋燒的熱了,將酒望挑起來,招過客。”“我家酒鋪十分高,誓罰無賒掛酒標。”“酒標”,酒家的標誌,即酒旗。“青簾”,古時酒店掛的幌子,也就是酒簾。宋代楊萬裏在詩中寫道:“饑望炊煙眼欲穿,可人最是一青簾。”“草稕”,即酒招,懸掛於酒店門前作標誌。元曲《李逵負荊》:“曲律竿頭懸草稕,綠陽影裏撥琵琶。高陽公子休空過,不比尋常賣酒家。”“酒幟”、“酒斾(音配)子”,皆為酒簾。宋代張翥的《行香子·山水扇面》詞中道:“佛寺雲邊,茅舍山前。樹陰中,酒斾低懸。”“青旗”也就是青簾,即酒簾。辛棄疾詞:“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風簾”、“風旗”都是酒簾的別稱。因酒簾懸於竿頭,隨風飄動,故稱。金代張建詩:“風簾搖曳橋南酒,煙樹溟蒙渭北天。”“招旗”、“招簾”,分別為酒簾的別稱。《水滸傳》二十三回:“望見前面有一個店,挑著一面招旗在門前,上頭寫著五個字道‘三碗不過崗’!”
是酒店,自然有賣酒者。而這些賣酒者,其名稱也很不少。“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胡姬”,指西域出生的少女,古人在詩中常泛指賣酒的女子。“當壚”,也寫作“當盧”,賣酒的代稱。古時的酒店,壘土為壚,放置就甕,賣酒者坐在壚邊,叫當壚。《漢書·司馬相如傳》:“盡賣車騎,買酒舍,乃令文君當壚。”“酒保”、“酒家保”、“酒家傭”都是酒店裏的夥計。陸遊詩:“酒保殷勤邀瀹茗,道翁傴僂出迎門。”“酒博士”,即酒保。據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稱,宋代茶坊、酒坊的侍應都稱博士。“堂倌”,又寫作“堂官”,舊時稱茶樓、酒館、飯店等招待顧客的人。《儒林外史》:“堂官上來問菜。”“酒家胡”即酒家當壚的胡女,也就是胡姬。漢代辛延年有詩曰:“依仗將軍勢,調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酒生”稱賣酒的人。《醒世姻緣傳》:“走堂的過賣,提壺的酒生,站住了腳,在店後邊聽。”黃肅秋註:“酒生,賣酒的堂倌。”
“涼從荷葉風邊起,暖向梅花月裏生。”——談完百余個與酒有關的別稱,不免有身在廬山而不識其面目之慨。樊噲解厄鴻門,關公刀砍華雄。武松先打猛虎而再打蔣門神,與酒密不可分。陶淵明“悠悠迷所留”,不知今夕何夕。李白、蘇軾等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也與酒息息相關。而蔣幹盜書、曹植失寵、孔融掉腦袋以至於西門慶勾引潘金蓮皆與酒有極大關系。那麽,酒究竟是“毒腸之藥”還是“釣詩之鉤”?是酒極必生亂還是君當恕醉人?是“酒損精神破喪家”還是“唯有飲者留其名”?為此,古往今來諸家辯士爭得面紅耳赤,終無下文,可見掌握其中的“度”不無一定難度。只是作為國粹之一的酒文化一定會被弘揚光大,中華民族一定會在美酒的芳香中步入更高的文明是無可置疑的。
1。十旬
一旬十天,十旬百天,一種釀制百天的清酒稱“十旬”,後泛制稱酒。
2。三酉
“酒”字是由“三點水”加“酉”字而成,故稱。
3。大辣酥
蒙古人稱酒為“大辣酥”。亦名“打剌孫”、“答剌孫”。
4。千日酒
亦稱“中山酒”,本為一種酒名,後泛稱酒。傳飲此酒,醉後千日不醒。
5。五雲漿
比喻酒好似五彩之雲可變色,故美稱之。
6。五酘
酒再釀名酘。原為酒名,後代稱酒。
7。火春
燒酒度數高,飲之火辣辣的,故稱。
8。太和湯
古代對酒的美稱。宋邵雍《無名公傳》:“生喜飲酒,嘗命之曰‘太和湯’。”
9。雲液
古代對酒的美稱。
10。天祿
古人認為酒是天賜的福祿,故稱。這是酒的別稱。語出《漢書·食貨誌》下,“酒者,天子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相傳,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對諸臣說,“酒能輔和氣,宜封天祿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稱為“天祿大夫”。
11。天祿大夫
對酒的擬人稱謂。傳隋末王世充對諸臣說:“酒能輔和氣,宜封天祿大夫。”
12。玉友
好酒者以酒為友,常飲之,故美稱為“玉友”。亦泛指美酒。
13。玉東西
本指酒杯,亦代稱酒。
14。玉蟻
本指酒上浮起的酒沫,代稱酒。
15。玉酒
古稱醇美的酒為“玉酒”。亦指仙酒、禦酒。
16。玉浮梁
酒未發酵成熟稱“玉浮梁”,代稱酒。
17。玉蛆
本指浮在酒面上的白色泡沫,亦代指酒。
18。玉漿
原指仙人飲用的甜美泉水,後喻美酒。
19。玉液
指甘美的漿汁或美酒。。也稱“玉液瓊漿”、“玉液金波”。白居易《效陶潛體》詩:“開瓶瀉尊中,玉液黃金脂。”其中玉液指的是酒。至今仍以玉液作為酒名,歷久不衰。
20。玉醞
對酒的美稱。
21。玉斝
本為對酒器的美稱,亦代指酒。
22。玉尊
指玉制的酒器,亦代指酒。
23。玉觴
玉酒杯,亦代指酒。
24。玉膏
玉的脂膏,食之不死,代稱美酒。
25。玉醅
對酒的美稱。
26。玉醑
對酒的美稱。
27。玉醴
好似甘甜泉水的美酒,故稱。
28。玉露
對酒的美稱。
29。玉髓
原指服之可成仙的玉膏,後代稱美酒。
30。儀狄
傳說是夏禹時發明釀酒的人,故代稱酒。
31。玄醴
原指黑黍釀制的酒,後泛指酒。
32。甘波
對酒的美稱。唐楊夔《溺賦》:“且酒不可甘,甘之則沈。吾命酒曰甘波。”
33。甘醪
對酒的美稱。
34。甘醴
古代把甜酒稱為“甘醴”。
35。甘液
對酒的擬人稱謂。宋秦觀《清和先生傳》:“清和先生姓甘名液,字子美。”後代稱酒。
36。平原都郵
對酒的擬人戲稱。《世說新語。術解》:“桓公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上住」。”
37。白墮
酒的別稱。這是一個善釀者的名字。據北魏《洛陽伽藍記·城西法雲寺》中記載,“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羲,以罌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逾於千裏。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曰騎驢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鴻賓賫酒之藩,路逢盜賊,飲之即醉,皆被擒。時人語曰,‘不畏張弓撥刀,唯畏白墮春醪’”。因此,後人便以“白墮”作為酒的代稱。蘇轍在《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中寫道,“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38。歡伯
酒的別稱。因為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所以就被稱之為歡伯。這個別號最早出在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他說,“酒為歡伯,除憂來樂”。其後,許多人便以此為典,作詩撰文。如宋代楊萬裏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詩之四中寫道:“貧難聘歡伯,病敢跨連錢”。又,金代元好問在《留月軒》詩中寫道,“三人成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39。百藥長
古人認為酒可作藥治百病,故稱。《漢書。食貨誌》“夫鹽,食肴之將;酒,百藥之長,嘉會之好。”
40。掃愁帚
古人認為喝酒可以消憂解愁,故喻稱。宋代大文豪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要當立名字,未用問升鬥。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因酒能掃除憂愁,且能鉤起詩興,使人產生靈感,所以蘇軾就這樣稱呼它。後來就以“掃愁帚”、“釣詩鉤”作為酒的代稱。元代喬吉在《金錢記》中也寫道,“在了這掃愁帚、釣詩鉤”。
41。紅友
古人自己釀酒,招待朋友,故稱酒為紅友。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八道,“常州宜興縣黃土村,東坡(蘇軾)南遷北歸。嘗與單秀才步田至其地,地主攜酒來餉曰:此紅友也”。這裏的紅友也指酒。古人酒以紅為惡,白為美,酒紅則濁,白則清,故稱薄酒為紅友。
42。曲生、曲秀才
酒的擬人稱謂。唐鄭啟《開天傳信記》載:“唐代道士葉法善,居玄真觀。有朝客十余人來訪,解帶淹留,滿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稱曲秀才,吭聲談論,一座皆驚。良久暫起,如風旋轉。法善以為是妖魅,俟曲生復至,密以小劍擊之,隨手墜於階下,化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飲之,其味甚佳”。後來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為酒的別稱。明代清雪居士有“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詩句。清代北軒主人寫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館難忘曲秀才”的詩句。蒲松齡在《聊齋誌異·八大王》一節中,也寫有“故曲生頻來,則騷客之金蘭友”的詞句。
43。曲居士
酒的擬人稱謂,對酒的戲稱。宋代陸遊在《初夏幽居》詩中寫道,“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黃庭堅在《雜詩》之五中寫道,“萬事盡還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
44。曲道人
酒的擬人稱謂。
45。曲部尚書
酒的擬人稱謂。
46。狂水
醉酒使人發狂,故稱。
47。狂藥
因酒能亂性,飲後輒能使人狂放下羈而得名。唐代房玄齡在《晉書·裴楷傳》有這樣的記載,“長水校尉孫季舒嘗與崇(石崇)酣宴,慢傲過度,崇欲表免之。楷聞之,謂崇曰,‘足下飲人狂藥,責人正禮,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詩中也寫到了“廉外春風正落梅,須求狂藥解愁回”的涉及酒的詩句。
48。杜康
相傳酒是周朝杜康發明的,故稱。古代文獻中,有“儀狄、杜康造酒”的說法。據考證,杜康亦名少康,為夏代第五代君王。《說文解字》載“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故後人傳稱酒為杜康。曹操《短歌行》中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此杜康即指酒。
49。含春王
對酒的美稱。
50。君子觴
古代士大夫對酒的愛稱。
51。忘憂君
古人以為飲酒可以忘憂解愁。唐施肩吾:“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
亦名“忘憂物”。
52。拋青春
飲酒使人低沈喪誌,虛度光陰,故稱。
53。芳樽
本指精美酒器,代稱美酒。
54。芳醴
香甜的美酒。
55。金波
酒色似金,在杯中浮動似波,故稱。
56。釣詩鉤
飲酒可激發人的靈感和詩興,故稱。宋代大文豪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要當立名字,未用問升鬥。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因酒能掃除憂愁,且能鉤起詩興,使人產生靈感,所以蘇軾就這樣稱呼它。後來就以“掃愁帚”、“釣詩鉤”作為酒的代稱。元代喬吉在《金錢記》中也寫道,“在了這掃愁帚、釣詩鉤”。
57。杯中物
酒的代稱。 因飲酒時,大都用杯盛著而得名。始於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滿,樽(杯)中酒不空”。陶潛在《責子》詩中寫道,“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杜甫在《戲題寄上漢中王》詩中寫道,“忍斷杯中物,眠看座右銘”。
58。青州從事
酒的擬人稱謂。例見“平原都郵”。“青州從事”是美酒的隱語。“平原督郵”是壞酒的隱語。據南朝宋國劉義慶編的《世說新語·術解》記載,“桓公(桓溫)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上住”。“從事”、“督郵”,原為官名。宋代蘇軾在《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中,寫有“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的詩句。
59。甕頭春
指初熟的酒,後泛指好酒。甕頭即缸面,春指酒,為唐宋時語。張彥遠《法書要錄》卷,“江東雲面缸,猶河北稱甕頭,謂初熟酒也”。
60。甕醅
酒的代稱。甕,盛酒器;醅,未過濾的酒。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