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晴報專訊】三十歲前結婚買樓是很多人的夢想,但樓價連連升,多少人能在限時前圓夢?林梓鴻是幸運兒之一,廿九而立已上車換樓兼成家;同樣廿九歲,劍橋大學畢業的企業管理顧問Anthony,因錯過時機,至今仍為首期努力。
住公屋 二十五歲上車 CASE 1
林梓鴻(Victor)出身草根家庭,家住屯門公屋,父母學歷不高,他自小告訴自己要努力上游。
小子對人生充滿部署,大學時同學借學生貸款玩樂,他卻摃起多份兼職交學費;畢業後入職電訊公司當見習行政人員,加入較冷門的銷售部門,「我相信藍海理論。紅海這麼多人爭,你還跟別人分一杯羹,何不嘗試到無人到過的藍海?可能得到更多。」兩年後他如願升職。即使月入不多,Victor仍省吃儉用儲錢,供自己讀碩士;閒時積極參與青年商會活動,擴闊圈子,為往後事業鋪路。
女友夾首期 升值百萬即換樓
零九年是他的人生里程碑,首先他遇上畢生至愛、任職護士的女友;同年底,他倆果斷在金融海嘯後的樓市低位,各掏十多萬元首期,合資買下二百四十多萬元的港灣豪庭單位。Victor笑說:「未結婚前兩個男女朋友去買樓,都幾冒險。感情好還可以,不好的話有機會鬧上法庭。幸好我們對這段感情都有信心,這份信心亦帶來財富增長。」
Victor身邊的朋友不少渴望置業,但真正行動卻只有他:「朋友很多只停留在講的層面,一說去睇樓、要『拍板』買就不敢。我太太最初都是,但我跟她說怕甚麼?我們有錢買,人工撑得住,按揭又做到,何不試試?」廿五歲榮升業主,一年後物業升值百萬,準夫婦即轉手買入西營盤一望海單位,「那時終信買樓可致富!」同年Victor看準機會,轉職一跨國企業工作,人工大躍進,現時兩口子月入六萬多元,供樓綽綽有餘。
英國回流 創業失置業時機
CASE 2
另邊廂的Anthony,原於英國生活,兩年前祖母身體轉差,決定回流返港。「香港是家,我在這裏出世、長大,朋友親人都在這裏,從沒想過不回來。」回港後更籌謀買樓結婚。
劍橋大學商學院碩士畢業,Anthony回港後很快覓得管理顧問工作,現時月入數萬元,有能力供五百萬元的物業,問題是首期,「其實開口問家人,他們也可能幫手,但我最想靠自己。」
如果一年多前,Anthony沒嘗試創業,可能已做業主。當時他儲下一筆錢,在創業與首期中掙扎,最後選擇前者,「覺得還年輕,輸得起,應趁後生做不後悔的事。」他與朋友合資開教育中心,生意很快賺錢,但收入微薄,要靠積蓄補貼,Anthony預視距離致富還有漫漫長路,今年初決定重投職場。
樓價升三成 延遲結婚儲首期
據美聯物業資料,去年一月,平均住宅建築呎價約為五千六百元,相隔一年半,上月呎價已升至近七千二百元,升幅達三成。Anthony七月參觀過西營盤一實用面積三百多呎的單位,業主索價四百三十萬,以一成半首期計算,先要繳付六十多萬元,「太貴,惟有退讓遲一、兩年結婚。」
若Anthony安份打工,或許就不會錯過買樓時機,問他有否後悔,他意外地答得積極:「現在的境況未必如自己所願,但一定要想辦法去改變,主動出擊,方可驅動一些達至成功。」他說現正努力節省開支,旅行、外出用膳可免則免,冀將薪金五成儲起,在兩年內圓上車夢。
學者:事業前途 比買樓重要
同樣是月入數萬元的專業人士,時機之差,造就兩者不同境況。城大商學院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勉勵年輕人,不要視買樓為結局:「現時無樓不要緊,可租住先,反應着眼比房子更重要的事業和前途,尋求新出路,累積財富再買樓。」他舉例二、三十年前的加拿大一樣物價高、人工低,很多人打一世工只為買車買樓,不敢冒險;反觀當時香港人很多創業家,靠一番拼勁成功增值財富,可見買樓毋須急於一時:「現才在二十幾歲,如六十五歲退休,還有四十年搵錢,無可能買不到樓。」
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現時樓價高水,不宜入市,認為跌價兩成方宜考慮,建議年輕人現先儲首期,待價入市。
缺安全感 中產上游靠自己
社會上很多中產與二人一樣,不求政府及家人幫忙,靠自己闢出小天地。Victor承認他的積極源於悲觀:「可能真係無乜安全感,但安全感係自己畀自己。」為勝過別人,無論讀書工作,他習慣觀察別人優點作自我改善,以勤力換取成績,「都辛苦㗎,但想跑快兩年,縮窄與別人距離。」
Anthony亦然,父母雖有積蓄,卻沒想過「攤大手板」,寧可延遲人生大計,「我不介意每周工作五十小時,工作融入生活,最希望辛苦賺取金錢能滿足生活所需。」雖香港比他居住多時英國擠迫、空氣差,但勝在有家人,正因視港為家,才想置業生根。
時勢做英雄....到底應該讀書/創業先定係買樓先呢....好多人可能都會揀case 2 讀書/創業先....但我就會揀1...人生有幾多個10年....有得搵就搵左$$先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