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說我話: 老外雜志亦曾提及業界升頻做法流行,但只輕描淡寫論及並不詳盡,如今網上再見文章,看看說法又如何
筆者認識一位身兼錄音、混音、後期處理的專業高手L君,自資成立私人混音及後期處理工作室,擁有不少一級古董膽咪及高效靚咪 (Neumann、DPA、Sennhiser),Oxford Solid State Logic AWS9000純模擬混音檯,Prism的24bit ADC編碼器,絕對是專業錄音工程師眼中,夢寐以求的極品銘器。 L君近年聲名大噪,尤其為香港管弦樂團 (Hong Kong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的音樂會進行現場實況錄音,亦為不少志願樂團 (SAR Philharmonic Orchestra)、學校及唱片公司(Naxos) 提供錄音服務,成績斐然,得到跨界別的讚譽,連本地的資深音晌發燒友鄺大俠對他的archiv recording成品亦豎起大姆指,亦指定是府上必播的示範碟。
L君的錄音資歷超過10年,甚麼多咪多軌PCM,多聲道DSD錄音,通通都玩過,亦自製不少24bit/96kHz及24bit/192kHz的高清檔案自娛娛人,因為他是一個己發燒40年的資深發燒友。 但見近年不少CAS/NAS玩家盲目追求高清高取樣率錄音,捨本逐末,而盲信24bit 192kHz一定靚聲過24bit 96kHz或16bit 48kHz的羊群心態,非常不以為然,以下是筆者與他透過對話中,所論述的理據 :
1) 每個錄音項目都視乎客戶的終極需要,我曽經玩過少咪少軌的DSD及24/192錄音,亦玩過12軌的24/192及20軌的DSD錄音,但我認為24/96的錄音可以容許更多聲軌的空間及自由度,由24軌至32軌亦可,若是24/48的錄音更可以容納最多48軌的錄音。為什麼呢?
因為對於多咪多軌錄音來說,可靠性 (Reliability) 乃整個錄音項目中最關鍵的要素,若數碼錄音機內的硬碟 (Harddisk) 未能同步應付多軌抄錄,錄音途中一定會「死機」,請記住,當我講緊32軌的多咪多軌錄音,數碼錄音機內的硬碟是同時間兼同步開了32個檔案,進行數據抄寫及紀錄。
2) 昔日的專業器材使用是SCSI硬碟,它能給予更高的I/O頻寬,多過以前的IDE硬碟,SCSI硬碟的容量只限於約72GB,SCSI 2的硬碟可至80GB/s,跟著是SCSI 3 (320Gb/s),但不少都只限於140GB,高頻寬硬碟的運作需要運轉的速度是10,000rpm,而民用的SCSI硬碟只需7200rpm,容量有限,由於有限的I/O速度及可靠性問題,決定了我們錄音工程師最後的抉擇,將多咪多軌錄音的取樣率限於24/96,按照此取樣率的硬碟抄錄速度,讓我們錄音時不會出現任何不可靠的問題。回首過去,對比現今的硬碟,就知道昔日硬碟是多麼的慢吞吞。
3) 今時今日,SSD硬碟出現之後便有極大的分別,多咪多軌的錄音速度可以達到6Gb/s (每秒) ,當如果谷得太盡亦會毫無先兆的「死機」,所以SSD硬碟內都都裝置了Raid Configuration作為保謢手段,防止SSD硬碟壽終正寢。
4) 當我們比較真正24軌的 24/96 vs 24/192多咪多軌的錄音,除非付錢的客戶要求最後成品是24/192,否則所謂Hi-Rez錄音於音質上的分別其實不大,但如杲要製成CD,我們無可避免要將高取樣錄音向下轉換至16bit/44.1kHz;
請注意 : 發燒友一定需要知道此有趣的論點,一個高質素的24軌24/96k錄音,當被混音成為立體聲,再向下轉換至 24 / 44.1k,比起那些用2軌或4軌錄製的24/192K立體聲錄音,更加靚聲可取。
我一直講了這論據幾年,真正錄音的「種」才是最重要,完全視乎錄音師如何灌錄,混音師如何混音,最關鍵的是母帶後期處理時,做Mastering的工程師才決定了成品最後的表達手法。 並非所有高清檔案都一定靚聲過那些質優稀少的CD,雖然高清確是優勝過低清,但大多數唱片公司及工程師捉到鹿都唔識脫角,沒有用盡此種高清錄音格式的優勢。
5) 當然,若錄音母帶個「種」是真正24軌的24/192,混音至24/192的立体聲版本,永遠比那些24/44.1或最差的 16/44.1更靚聲,因為24/192的訊息耗損量是最少。
請記住,每位錄音師於灌錄24/192的錄音時,都要承受風險,軌數越多會令到錄音棧的硬碟 I/O未能可靠地同步追上資料量流入的速度,就算硬碟仍有headroom餘額剩低。沒有一個錄音師可以承受得起錄音中途「死機」的風險,大多數錄音師都會選擇一個安全而保險的空間,留有餘地。
6) 所以當我提到業界鍾情於24軌的24/96錄音方式,可能在於此方式令錄音師有空間可以走盞,我亦可以將軌數減半剩下12軌,再在96k以升頻器升頻,讓錄音的取樣率上升至192k。歸根究底,「可靠性」是錄音師以任何方式錄音的癥結所在。
7) 我都是以純正模擬 (Pure Analogue)做混音 (多軌→立体聲 Stereo) ,數碼混音以DAW為基礎,少部份製品確是質優細節多,但其他製品則普普通通。
8). 真正的模擬混音 (Analogue Mixing)可以給予錄音師不少優點,若analog混音檯是高質素,效果遠勝由數碼混音檯 (Digital Mixing Console)所做的混音,因為analog混音的諧波泛音遠比digital混音多。此外,如果24/96的錄音是以24軌製成,立体聲的混音版本可以24/192或Surround多聲道收錄, 荷里活不少電影音樂的製作亦幾乎全以模擬(Analog)方式混音,而非數碼混音,因為analog聲的頻應是即時的,免除了digital混音所產生的延遲 (Latency ; 即是時基失真 [Jitter] ,乃數碼味的元兇) ,雖然今時今日,一張賣價成過百萬港元的數碼混音檯都可以好靚聲,己大幅改善上述的問題,當我認為analog混音檯才最靚聲。
9) 模擬混音 (analogue mixing)相比起終極質素的數碼混音 (Digital Mixing),確有犧牲了一點分析力的暗瘡 (Pimples),但analog混音帶出的豐富諧波感確是digital 混音所缺乏。
10) 為什麼某些錄音工程師討厭高清多軌錄音呢?
因為這些錄音師缺乏處理高清多軌錄音的經驗,錄音室內亦缺乏器材去處理多軌的錄音,而且將多軌錄音同步混音可謂曠日費時,對於錄音行業來說,時間就是金錢,要將一件成品於有限的時間內交付給客戶更是最大的問題。
(筆者註 : 不少唱片公司及本地大型錄音室都認為高清錄音是耗費精神及時間,以真正24/96或24/192處理更是稀有品種,因為成本高昂,不少大型錄音室是以小時計收費,據某些內幕告密者爆料,有無良Studio懶到用16bit/44.1k來「一條龍」做錄音、混音及後期Mastering處理,因為慳水慳力,再用升頻器(Upsampler) 搞到 “似” 高清檔案,賣給不知就裡的消費者,可謂呃錢,但專業資深的錄音師用Waveform analyzer就知高清檔案是真是假。 至於寄望唱片公司將高清母帶個「種」俾各位看官,市場上不缺貨真價實的正貨,但寥寥可數,試問連「種」都賣給了你,哪重覆再版又再版的商機又從可談起呢?)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