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鯉魚Jelawat」颱風躍過台灣海峽就變成了「杰拉華」颱風?氣象局最新公布的颱風命名表,事先未與港澳、中國協調,造成颱風來襲期間資訊混亂。氣象局長辛在勤坦言,颱風名字不一致確實造成困擾,氣象局將在九月份的氣象學會交流會議上提議建立「颱風名字通用表」。
辛在勤指出,颱風命名由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輪流命名,範圍從動植物、星象、人名等都是靈感,氣象局把現行一百四十個颱風名再更改卅八個新名字,並公布命名規則以意譯為主、音譯為輔。
今年下一個颱風就會遇到譯名風波,原本由南韓命名的颱風「Jebi」,台灣譯為「燕子」,中港澳地區譯為「飛燕」,差異還算小;但像馬來西亞命名「Rumbia」原意棕櫚樹,台灣稱「棕櫚」,中港澳叫「溫比亞」,屆時來往台灣及中港澳地區,就容易各說各話。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指出,令人擔心情況是一旦西北太平洋同時出現二到三個颱風時,名字不統一恐會造成資訊混亂。同時,各國也會比較颱風路徑,路徑圖上颱風名不同也很麻煩。
氣象局自訂命名規則 學者批不專業
文化大學大氣系教授劉廣英認為,颱風期間國內外媒體會密集重複颱風名字,不幸釀災的颱風還會編入教科書,要是連基本資訊都無法一致,恐造成因應措施及報導混亂。而且氣象局自行決定新命名規則,未諮詢其他國家及氣象學界意見,太不專業了。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建議,颱風會影響多個國家,若直接採用原文音譯,會較體貼使用不同語言的旅客。民航業者則指出,內部溝通及與機場聯繫,全都使用英文,譯名的差異,對航空公司不會有困擾。
氣象局表示,各界意見都會納入考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