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黑額蜓 (Planaeschna shanxiensis), 是北京山區最常見的蜓科種類之一。 該種在北京各個山區都有分佈,且有較大的種群。成蟲發生期為8~10月。 雄性成蟲會在小溪的一小部分來回巡飛,而雌性則會在水邊的苔蘚等地產卵。
該種幼蟲期長達三年,喜歡棲息於小溪中石頭下面。 幼蟲密度較大,一塊石頭下常常有5只左右的不同齡期的稚蟲。 稚蟲性情兇猛,對周圍任何活動的物體都感興趣。 常常能見到離得較近的兩隻稚蟲中一隻稍稍一動,另一隻立刻扭頭看來,形成“面面相覷”的局面。 稚蟲食譜較廣,從蟌的稚蟲到小魚再到紅蟲,都來著不拒。 稚蟲在受驚嚇時會抱緊六足,翹起腹部。 除此之外,稚蟲在夜裡還有爬出水活動的習慣。
三年的稚蟲期過後,稚蟲會在八月初進行羽化。 在進入絕食期後,稚蟲會攀附在石頭或挺水植物上倒立(但是在野外發現的即將羽化的稚蟲沒有這個現象,仍然棲息於石頭底下。原因尚不明確),一段時間後改為正立。 正立的稚蟲最開始會全身待在水中,幾天后露出頭部和一部分合胸,在羽化當天會只留腹部末端浸在水中。
羽化後的成蟲在飼養條件下並不會立即飛走,而是停在原地直至天亮。 雄性成蟲蟲體長6.8cm,翅展9cm。
該種與模式標本產自日本的Planaeschna milnei 角斑黑額蜓類似,不同之處在於P. shanxiensis 腹部背面的黃綠色橫紋不連接。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