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SL888 於 2013-7-12 14:04 編輯
大提琴是近代管弦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樂器。在管弦樂曲中大提琴聲部經常演奏旋律性很強的樂句,也與低音提琴共同擔負和聲的低音聲部。它是甚為人們喜愛的獨奏樂器。作為獨奏樂器來說,它的地位僅次於鋼琴與小提琴。
大提琴是一種弓弦樂器。每條弦之間的音程為純五度。作為提琴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的樂器之一,大提琴除可擔當獨奏外,在室內樂、弦樂團及管弦樂團中多數負責低音弦樂的部份。
大提琴最初是兩腳夾住、演奏者坐着演奏,後來改良增加尾釘支撐琴體。演奏者持弓,水平劃過琴上的弦,或作撥奏、敲奏等其他奏法。
大提琴以五度定弦,4根琴弦由高音至低音稱為1弦至4弦:a─d─G─C(絕對音名)。通常使用低音譜號記譜;較高音域時會使用次中音譜號或高音譜號。
演奏中的大提琴家
大提琴與歐洲古典音樂關係密切。在管弦樂團、弦樂四重奏或室內樂團所演奏的音樂中,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此外也有許多由大提琴所擔任演出的協奏曲及奏鳴曲。大提琴有時候會在中樂團作為低音樂器以取代低胡,後有人發明琶琴、拉阮、革胡等低音樂器,但效果未如大提琴。
簡介
樂器名稱:大提琴(Cello)
應用譜號:低音譜號或中音譜號、次中音譜號。
結構組成:類似小提琴,但琴身大很多,琴弓稍粗且短,定弦比中提琴低八度。
大提琴
使用材質:琴身:木製結構,以槭木和雲杉為原材料配合製造的音色最佳;琴弦:金屬絲;琴弓:馬尾。
樂器特色:屬提琴族樂器裡的下中音樂器,音色渾厚豐滿,具有開朗的性格,擅長演奏抒情的旋律,表達深沉而復雜的感情。大提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是一種叫作“低音維奧爾琴”或“膝間維奧爾琴”的15世紀的樂器演變而來。維奧爾琴的體積不像大提琴那麼大,弧形也不那麼明顯,但演奏時可以夾在兩膝之間,像大提琴那樣用弓拉奏。
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語中被拼作Violoncello,後來逐漸簡寫為Cello。大提琴以其熱烈而豐富的音色著稱,是交響樂隊中最常見的樂器之一。適合扮演各種角色: 有時加入低音陣營,在低聲部發出沉重的嘆息;有時則以中間兩根弦起到節奏中堅的作用。
大提琴最為輝煌的時刻,要數作曲家賦予其表現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個大提琴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響樂隊中的任何其他樂器都相形見絀。
發展歷史
大提琴是由古代歐洲的膝琴(Viola de gamba)演變而來的,自16世紀以來即流行於世。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其樂器的大小一直未能固定下來,經過許多年的實踐與改革才算告一段落。
大提琴
大提琴和小提琴或其它弦樂器家族成員一樣,都有四根弦,音域約為四個八度,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C—G—d—a),樂譜通常用低音譜表,在較高音區有時用中音譜表。大提琴的第一根a弦發音華麗有力,富於歌唱性,第二根d弦,音色較朦朧,第三、四弦(G、C)低沉響亮,能夠承受樂隊的非常沉重的音響。它的發音原理雖然與中、小提琴相同,但其手指的把位在低音區與小提琴迥然不同,尤其是在高音區時能用拇指把位演奏。至於演奏技巧,由於大提琴在琴身大小、琴弦排列與琴弦長短等方面與小提琴均不相同,因而它的奏法與中、小提琴不同,是夾在兩腿之間演奏。演奏時,演奏家將琴身輕輕夾於兩膝間,底部以一根可調整高度的金屬棒支撐。演奏方式則計有用弓毛拉弦、手指撥弦和用弓桿敲弦。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 原網址。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 原網址。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 原網址。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