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4271|回覆: 27

六合大槍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7-4 11:21: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此段影片為六合大槍,演示者是溫莊,為武術名家溫敬銘與劉玉華的小兒子,曾任曾擔任湖北省武術散手隊總教練,其兄為溫力,曾撰寫《六合大槍》一書,可謂武林世家。

此段影片不同於一般的花槍套路,較著重於實用與勁力的培養,動作樸實無華,是我所看過的大槍套路中,較為難得的傳統套路,推薦給武林同好一起欣賞。

[url=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3-7-4 11:32:02 | 顯示全部樓層
腕力,下盤功力, 冇十年都練5到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4 11:33:30 | 顯示全部樓層
2009021208570352.jpg
馬鳳圖(1888-1973)一生潛心於中國古典武藝精粹的繼承、挖掘和整理,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巨大心血。在所有的古典武藝遺存中,他最看重的是六合大槍,對之用心最多,用力最勤,成就也最突出。

他認為,我國古代的武藝經歷了漫長曲折的發展道路,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古代武藝往往因時因地消長起落,從而形成種類繁多、民族與地域差別很大的複雜結構,又經過近代以來武藝性質的劇烈變化,以至於後代的人們已經很難確切瞭解古代武藝的真實面貌了。進入現代,在品流龐雜的武術兵器群體中,許多雜兵及其演練形式,其實只是徒具兵器外觀的武術器械而已,只有極少數源淵有自、傳承嚴謹的兵器,還在一定程度上保存著古老的形式與內容,其中以大槍保存本色最多,傳統特點最豐富。究其原因,大致不外乎三點:

第一,古代大槍雖然也經過了漫長的演進過程,中間曾有過車戰、騎戰和步戰用槍的發展變化,但幾千年來,它的基本形制和作為刺兵的基本功用並無根本變化,因此它的實用特點相對穩定,技術訓練和應用結構保持較強的延續性。同時它長大梃直的形制也決定了技術不容易被「滿片花草,周旋左右」的虛花內容所浸染。當然,不能說一點浸染都沒有,是說相對於別的兵器來顯然要少得多。

第二,明清以來,馬戰用槍不多見了,槍成了步戰的主兵之一。與之同時,無論軍旅民間,逐步形成以「六合槍」為核心的步戰槍法枝術體系,產生了一批名家和著述,其中如唐順之、戚繼光、程宗猷、吳修齡諸家書,堪稱六合槍之經典,為後世槍家奉為圭臬。明清六合槍也有很多流派,有的此疆彼界,互相攻訐,但這些流派的主要差別主要在兩點上:一是槍桿的長短軟硬不同,隨之技術上亦不同;二是戰術指導思想不同,主靜主動,各執一詞。仔細分析起來,主要的功法與槍勢並無南轅北轍之別。至於一般民間傳習者,囿於見聞和知識水平,授受淺陋,一知半解,千差萬別,本不足怪。到了清末民初,雖然民間槍法傳派日見繁蕪,但尋根溯源,大多數都由六合槍派衍出來。在虛花之風和神秘主義已日益彌漫的形勢下,仍有不少拳家世守六合家法,傳授嚴,法度正,可以說,當時明清六合槍法還相當完整的傳存在民間。

第三,大致自元明代以來,我國古典武藝體系形成了「大槍獨尊」的傳統,槍被尊為「百兵之帥」、「長兵之祖」,槍法是一切武藝的至高點。大凡一位高品位的武藝家,總要在槍法上有些講究,下場演練要拿大槍,不是花槍,更不是一般雜兵,這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一個顯示學養、資歷和身份的標誌。直到建國之初,民間武術表演活動中,這一傳統仍然被繼續遵循著。對中國武術而言,這個傳統的形成有著很深的文化背景,代表了武人特有的人文精神,是武術史上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我們暫且不去討論。需要指出的是,這個傳統的形成與長期存在,使大槍成了並非任何一個「把勢」都有可以隨心擺弄的高品武藝,這對保持槍法系統的相對純正也起了很大作用。


馬鳳圖的槍法是舅氏吳懋堂先生給開的門。懋堂公是孟村「神槍」吳鍾的後裔,凡把位步勢,進退坐作,一尊吳氏六合法度。後隨鹽山黃林彪(偉村)先生習通備門世傳的奇槍,由此奠定了一生的槍法基礎。所謂「奇槍」,實際本名叫「戚槍」,就是戚繼光《紀效新書》卷十《長兵短用說篇》的廿四勢槍法。這是明代六合槍的主流派,號稱傳自宋代紅襖軍楊氏,其真實來路早在清代初年就已經說不清楚了。黃氏為敬重先賢,隱戚為「奇」。奇槍傳自鹽山李雲標(天漢),李、黃二公都擔任過北京暢春園綠營巡捕五營的總教習,曾經以奇槍訓練綠營官兵,所以奇槍無論單操對練,都具有簡潔洗練、質樸實用的軍旅武藝特點。

清末民初的滄州,武藝鼎盛,人材輩出。八極門羅曈張氏家族,世守「神槍」吳鍾(弘聲)傳下來的六合槍法,張同文(克明)、張拱辰(景星)父子並稱「神槍」;張拱辰的弟子李書文、韓會卿等,也以槍法馳名。特別是李書文,身軀短小,矯健多力,大槍用功極深,又勇捷善鬥,常在京津一帶以槍法會友,號為「神槍李」。羅曈槍法獨盛,與傳承嚴謹和勇於實踐的傳習特點分不開,第一是不重套子,偏重「行著」;第二是芟去繁章縟節,只存精要法勢。除了基本功法之外,到張拱辰一輩,緊要的行著不過十幾下而已,只要傳授正,功夫到,可以說著著精致可用。在孟村與羅曈之間已存芥蒂的形勢下,馬鳳圖不為流俗所限,主動向張拱辰請教槍法,並且具重禮,命弟弟英圖正式拜在張拱辰先生門下,於是,二叔英圖便成了張氏晚年最小的也是最後一個弟子。可以說馬鳳圖以他的通達和卓識,完成了當時滄州幾家主要六合槍傳派的融會整合工作。

說到李書文,聲名赫赫,大家耳熟能詳。但武林傳說往往誇張失實,不著邊際。馬鳳圖生前經常說到,李出身寒苦,幼年曾在戲班裏打戲,行當是武丑,故身手矯捷過於常人。他劄槍出手快,用著狠,「青龍獻爪」一著幾乎百發百中,往往造成傷害,不免遭人訾議,於是有了「矬爺」、「李狠子」等不雅的名號。宣統二年(1909)先父與葉雲表等同盟會成員,奉同盟會「燕支部」之命,在天津組織「中華武士會」,藉以團結武林人士,發展反清力量。籌備階段,得到天津太極名家李瑞東先生積極支援,李先生德高望重,在地方上一呼百應,諸事多所仰仗。不久,應葉雲表之邀,形意名家李存義先生也慨然參與,李先生率郝恩光等一大批弟子蒞津,聲勢蔚為壯觀。馬鳳圖折沖尊俎,協調歧議,請來李書文先生。李先生帶著張德忠、霍殿閣、崔長友、王忠全等一般高學弟子到來,氣派不亞于李存義。他的習慣是無論走到那裏,都有弟子扛著一對一丈多長的大杆子,到一個地方,先要給大杆子正位、上香、行禮。大杆子不能倒置,不能棄之地上,不能有絲毫輕慢。他每天都要抖杆子、涮杆子,早晚各一功,一年四季風雨不輟,故能長期保持膂力勁健,手法圓熟,應該說這就正是他戰勝攻取的不二法門!武士會成立之日,李下場先劄了幾趟槍,進進退退,四平八隱,看上去平平如也。接著,他與弟子演練六合八母對劄,硬攻硬守,勢同交鋒,觀者無不駭然。

毫無疑問,在六合大槍上,李書文是近代卓然一家,時論一般都在八極拳上竭力渲染他的功力,其實是本末倒置之談。殊不知他很少練拳,也不以練拳為能事,他本人大槍只外只練八極的六開八招和劈挂的幾個基本打手,對一般拳術雜兵不屑一顧。他是職業拳家,靠傳授武術吃飯,因此一向拿藝很緊,收授門徒頗有斟酌。有時也不得不練些他本人並不以為然的東西以應付環境,現在傳世的某些託名李書文的拳套,大抵都屬此類。創建武士會期間,李書文對馬鳳圖的態度有很大轉變,這除了他對馬鳳圖的人品學問有了真切的感知外,更主要的還是通過坦誠交藝,終於瞭解到馬鳳圖在槍法上高深造詣,知道馬鳳圖起點高,領悟深,非一般江湖人物可比,因此推心相交,談了不少他早年輾轉求藝的艱辛,也談了他對六合要法的獨到見解。他平時話少,不苟言笑,微醺時談鋒甚健,口無遮攔,縱論當時京津各家槍法的異同優劣,不時露出睥睨一世的英雄氣慨。先父常說,李書文在大槍上確有獨步之處,「擁銼、帶環」之法百煉精純,出手就有,可謂「下筆便到烏絲欄」。藝貴專精,李先生是一位典型。他吃虧在文化不高,久在江湖,不免於某些習氣,這也是舊時武林人物的通病,亦無可指議。這種人往往偏重實際,他們創造了經驗,也能總結和豐富經驗,卻不能使之上升為理論,於是,終於只是苦心孤詣的實幹家。馬鳳圖認為最可惜的是李書文在大槍上沒有深得堂奧的傳人,一生心法竟隨他而去了。
在這篇短文裏,我將著重談一下八極拳和六合大槍的關係。
我在前文中提到過,先父馬鳳圖有《八極拳三字經》之作,時在1953年11月。《三字經》一開頭就寫到:
「八極拳,吳鍾傳;槍中王,慶雲縣;莊科村,樹教範。師張公,禮超凡。」
這裏所謂「八極拳」,是一個綜合概念,也就是說它是一個武術流派和一種武術門派的代名詞,不能僅理解為拳術名稱。如同太極拳一樣,不能僅理解為徒手運動,我們說「太極」或「太極拳」時,往往指整個太極系列而言,除了拳術,還包括了太極槍和太極劍等。而八極拳有一個極其鮮明的特點,就是它與六合大槍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可以說八極六合珠聯璧合,相輔相承,缺一不可。所以先父寫《三字經》,開宗明義,一起筆就寫到六合槍在八極拳裏的位置,寫到吳鍾是以「槍中王」立名于慶雲縣的莊科村,以表明拳槍密不可分的關係。
六合槍是我國明代以來槍法的正脈,明代和明以後,天下槍法甚多,但究其本源,莫不出自六合。一句話,六合是槍法的大宗,其他各種槍法,有的是它的旁門別枝,有的是傳域不廣的一偏之技,還有些則是徒有「槍」名並無「槍」實的表演技藝而已,諸如當代花槍之類。六合槍歷史淵源基本清楚,明清間的傳承關係雖然很複雜,但也大體上有蹤跡可尋,自然這是一個相當專深的問題,我們暫且不多費筆墨。值得思索的是,八極拳什麼時候和六合槍如此緊密的結合到一起的,兩者相輔相承的關係是如何形成的?
八極拳在滄州地區的第一位傳人吳鍾就以大槍馳名,有「神槍吳鍾」之號。自吳氏以下,後來的八槍名家也莫不以槍法相標榜,以「神槍」立名當時。特別是羅曈一系,先後有「神槍」張克明,「神槍」李大忠,「神槍」張景星,直到威名赫赫的「神槍」李書文。同樣,我的父親馬鳳圖,師叔韓化臣,二叔馬英圖也都以槍法高自標持,都以槍法馳名當時。這點我在《馬鳳圖與六合大槍》一文中已有所表述,故不復論。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說,八極拳的大名是靠大槍扎出來的,不是靠頂肘頂出來的。舊時,八極拳家與人較藝,通常是用大槍,而不是「控拳而鬥」,因為八極拳家視拳牙相鬥為末技。於是乎論八極者,必論六合大槍,不論槍,或者論槍而無正傳者,徒以「蹦撼突擊」喋喋不休,實際上不過是捨本逐末的淺學者。
話回到本題上來。既然八極如此看重大槍,那麼六合大槍是何時與八極並軌的,這個問題,先父生前常常談起,做過多種推論,惜乎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原因是一直未能找到可靠的史料。根據他幼年在家鄉聽說到的情況,六合正法是岳山張氏傳給吳鍾的,吳鍾原本就熟諳槍法,但並不精通六合要法,特別是「起退合戰之法」,得到岳山張氏的六合正傳後,再加以刻苦研練,勇於實踐,於是曾經遨遊京津,屢挫名手,睥睨一時,遂有「神槍」之號。所以,先父在《三字經》中明確指出,岳山張氏傳八極給吳鍾,就包括把六合大槍傳給吳鍾,吳鍾以超凡的禮節對待張公,在慶雲縣莊科村建立起了傳授八極與六合的「教範」。
實際上,稍許用心便可發現,「六合」與「八極」這兩個來源甚古的名詞,同時出現在一個拳派裏,有著顯而易見的駢聯關係。也就是說,取「八極」為拳派名稱的人,事先考慮到了與「六合」的對應,因為作為武術術語的「六合」,出現得比八極要早,而且影響相當深廣。這樣,以一種理念方式確定八極與六合相輔相承、珠聯璧合的關係,這樣做是很高明的,他使得原本的技術用詞,上升到了理性的文化的層次上。八極拳的命名是如此,以後出現的太極、形意、通備、八卦概莫如此。這是中國武術發展歷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是一個帶有規律性的現象。需要指出,槍法所謂「六合」原本是指六個合戰之法,也就是六個帶有程式性質的技術訓練組合,以之與「八極」相對仗,有語義雙關之意,可以說用之甚妙。以手、肘、肩、腳、膝、胯的配合為「六合」之類的說法,在武術界不一而足,大致都是晚出的附會引伸之詞,與明代槍法的「六合」本義已經相去甚遠了。
八極與六合如同珠聯璧合,這不只是從理論上去理解,技術上也確實是如此,二者確實是一種相輔相承、相得益彰的關係。簡言之,練八極拳,追求八極拳法的勁道,接受八極拳「樁靠勁」勁法的訓練,等等,最有益於拿大槍,有益於靠近大槍勁道,直到悟解和掌握槍法的實際運用與某些臨戰變化之竅。所以,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先父生前最喜歡用「珠聯璧合」四個字來形容八極與六合的關係。他總是借用孔子教訓孔鯉「不學詩,無以言」的例子,來強調練八極的重要性,認為不練八極就不要談槍,練八極而不論大槍也是「跨著鞍子當馬騎」。他還常常談到,清末民初之間,他在京津兩地凡三次與李書文相會,李先生從來只談槍不談拳,儘管他也練拳,他的八大招和金剛八勢(李瑞東先生所傳)同樣打得極見功底,但他一般不向人演練八極拳,下場子從來只練大槍。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練八極拳是為了給練大槍創奠基礎的,是大槍入門最好的前期準備。
我們知道,作為一個保存了較多古典面目的傳統拳派,八極拳最大的特點是它的質樸無華。質樸主要表現在兩點上,其一,拳套的整體結構簡明,主要的套子只三個:小架,八極拳,對接,三者循序而進又互有所專,彼此關係很清楚。還有個六肘頭,是個基本操練之法,很有利於碰撞訓練,提高抗擊打能力。內場的六開、八招,也都簡潔明快,沒有多有技技杈杈的東西。其二,它的勁道同樣簡潔明快,動靜分明,虛實清晰,沒有多少歪歪扭扭的東西和說詞,棒小夥子只要肯下功夫練,就能掌握,就能長勁,不必為虛妄的神秘主義所困惑。晚近以來,中國武術總體上遭受了一場以淺薄浮華為發展目標的厄運,風氣之下,一些人出於一已之私,終於對八極拳這樣的古典武術珍品也下了手,添油加醋,添技加葉,理論上除來了從別的拳種那裏照搬照抄之外,一點屬於八極本體的有深度的東西都講不出來,只能在技術上使勁注水,使勁吹泡沫,楞是編造出了一大堆東西來冒稱「祖傳秘方」。孰不知質樸無華才是天地間的至美!何況像八極這樣的傳統武術精品,它本身的結構是數百年中逐步形成的,其間雖經過許多高明人物的闡釋演繹,或有這樣那樣的微小變化,但大家都把握一條原則,就是不能亂改,不能做畫蛇添足的蠢事。誰這樣做了,誰就對不住這份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對不住八極的列祖列宗,就應該受到指斥,並且載諸史冊。
八極正是在「質樸」兩個字的前提下,形成了與六合大槍的密切結合。
稍有武術知識的人都知道,大槍有一定的長度要求。槍桿過細腰必軟,不能挺拔自如,所以又有一定的粗度。在長度和粗度的要求下,於是也就有了一定的重量。這裏我就不介紹傳統大槍的製作標準,有興趣的讀者去查一下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程沖鬥的《長槍法選》等,自能明白。以八極拳家的傳統而言,過去下功夫用的大杆子通常不輕於四五斤,有些名家,如張拱辰先生,李書文先生,他們日常都用八斤的杆子練功;先父在七十歲左右時,所用的杆子還在五六斤上下。如此長大粗重的杆子,老實說沒有足夠的膂力拿著也吃力,何況還要攔、拿、圈、扎,要上下游場,進進退退。當然,真正用於演練較藝的杆子要輕很多,不輕則無巧,無巧便是古人所謂「拙漢砸夯,莊家劈柴」之類。但練功用的一定要重,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
八極是力量型拳法,是短打類型的拳法。長期練八極,配合上各種輔助訓練手段,最有利於增進人的膂力。特別是八極講爆發力,講短促而飽滿的突擊勁,還專講以猛攻硬闖克敵制勝,所有這些都有利於練槍,不但在力量上有利於練大槍,也有利於掌握槍的勁道,也有利於實戰用槍。大槍講究「勢長節短」,如弩之伏機射遠,如虎之蓄力待發,我想,不必多說,讀者自能從這些比擬中悟解到其中的蘊義。
八極一個鮮明的特點是喜歡打跺子,也叫「震腳」,這是八極最容易給人留下影響的地方。有些年輕人打得很凶,用勁又拙,於是常有人以此來指議八極,甚至說練八極會震壞了腦子。譬如,1934年徐震(哲東)先生為繆淦傑的《八極拳》所寫的序言中曾說:「吾常見演八極者,震步時用力太過,易於傷腦,謂宜去其震步之猛厲,繆君亦以為然,因采此意,列於凡例。」50年代徐先生在蘭州西北民族學院任教時,是我家的常客。民院離我家不遠,徐先生常喜歡晚飯後散步走過來,看我們弟兄和師兄弟們在寬敞的大院裏熱火朝天的練拳,他總是很興奮,講得很多,只是南方口音很重,我們很難聽懂他講得話。他也曾跟先父談起這個問題,先父笑而不答,只稍加解釋而已。事後對我講,徐先生是文人好武,太極是其長,但人太過瘦小,拿不起大槍來,所以不明白跺子的用場,講之何宜?徐先生學問好,長於考證,但身體確有弱不勝衣之感。其實,在很大程度上跺子是對扎大槍必不可少的一種訓練,也是某些六合精要槍點——如白牛轉角、白猿拖刀等,所必不可少的一種步態。講得淺顯些,某些情況下,跺子有助於突然改變力的方向,突然改變人我之間的態勢,並給對家造成心理衝擊。對大槍來說,這是致命的法門,一定要常練久練,使之隨機應變,應聲而出。古人說:千金難買一聲響,一聲響處見閻王!這話聽上去剌耳,但道理是絕對正確的。自然,有些練習者未得八極正解,在表演時為顯示強健有力,往往使拙勁打跺子,這顯然是錯的,我提醒練習者一定要加以糾正。
更重要的是,八極講究「慢拉架子快打拳」,架子是泛言一切架式,具體來講就指八極小架。小架動作不多,但結構極其嚴謹,練的時候要求必須做到沈著穩健,不急不躁,一手一勢交待得清清楚楚,需要含著力量耐著性子慢慢「拉」,把力量運足了,勢子做周正了,氣調順暢了,從頭到尾,氣完力勁,猶如天朗氣清,窗明几淨,準備好了筆墨紙,坐下來從從容容臨一篇柳公權的《神策軍碑》。毫無疑問,對槍法而言,這是極其重要的一種訓練,一種身心兩益的訓練。槍法訓練的要素很多,但最重要的莫過於一個「靜」字,單操要靜,兩人合戰要靜,實打實的對扎更要靜,不靜就要吃大虧。往者練槍,常見有人出槍就敗,再無還手之力,原因很多,但心躁氣浮、求勝心切是第一條。

From : http://tw.myblog.yahoo.com/jw!lJ ... DJwx/article?mid=88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4 11:57:56 | 顯示全部樓層
扎槍, 係意形拳特之一, 枝槍咁長仲要武到咁定好難, 呢段片有無十年, 而家中可唔可搵到一個九十後既武到枝咁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4 12:01:56 | 顯示全部樓層

條片一定超過廿年!
E+D後生邊有咁好耐性同恆心吖。唔係話冇,少囉。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4 12:35:34 | 顯示全部樓層
沉穩有力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4 12:40:12 | 顯示全部樓層
sickcat11 發表於 2013-7-4 11:21
此段影片為六合大槍,演示者是溫莊,為武術名家溫敬銘與劉玉華的小兒子,曾任曾擔任湖北省武術散手隊總教 ...

這套路都剛柔並濟. 節奏有快有慢. 感覺上好講求爆發性.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4 12:55:13 | 顯示全部樓層
sickcat11 發表於 2013-7-4 11:21
此段影片為六合大槍,演示者是溫莊,為武術名家溫敬銘與劉玉華的小兒子,曾任曾擔任湖北省武術散手隊總教 ...

十分实在
略觉变化不多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4 12:56:06 | 顯示全部樓層

功力深厚,尤其下盤功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4 12:57:41 | 顯示全部樓層
BT8 發表於 2013-7-4 12:55
十分实在
略觉变化不多

並不花巧,樸實無華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4 13:14:47 | 顯示全部樓層
sickcat11 發表於 2013-7-4 12:01
條片一定超過廿年!
E+D後生邊有咁好耐性同恆心吖。唔係話冇,少囉。

平心而論,中國武術好重視基本功,真係要玩三、幾年,先略見少成!
相對其他現代武術,好似 MMA、跆、泰拳,一年半載就見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4 13:22:16 | 顯示全部樓層
jackriderav 發表於 2013-7-4 13:14
平心而論,中國武術好重視基本功,真係要玩三、幾年,先略見少成!
相對其他現代武術,好似 MMA、跆、泰 ...

三、幾年略見少成已經算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4 13:28:56 | 顯示全部樓層
sickcat11 發表於 2013-7-4 13:22
三、幾年略見少成已經算快

都應該可以耍到套似樣既,
不過D功夫得唔得就睇個人資質....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4 13:30:16 | 顯示全部樓層
單操要靜,咁双操又系靜...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4 13:45:44 | 顯示全部樓層
唔識舞刀弄槍, 但糸都覺得好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4 14:08:59 | 顯示全部樓層
ban59 發表於 2013-7-4 13:49
同五郎八卦棍有冇分別呀

對比吓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4 17:34:55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淨係識六合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4 17:47:29 | 顯示全部樓層
勁, 其實一般可實戰的武術練習時都吾好看, 因為功夫係用吾係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4 18:42:57 | 顯示全部樓層
sickcat11 發表於 2013-7-4 11:21
此段影片為六合大槍,演示者是溫莊,為武術名家溫敬銘與劉玉華的小兒子,曾任曾擔任湖北省武術散手隊總教 ...

睇片d招式幾實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4 20:49:48 | 顯示全部樓層
六合大槍,北方傳統槍法,保留比較完整,北方幾個門派,都有留傳,
一般有六路,槍長13至15尺,由槍長度,可知六合大槍,無可能耍花槍,
耍花槍,一般叫六合槍,大家可以比較,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6 16: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