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6406|回覆: 104

[魚] 天才小釣手 ~ 躄魚

   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6-29 20: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才小釣手 ~ 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躄魚 (Anglerfish/ Frog fish) 別名五腳虎或蛙蛙魚。樣子儘管有點奇怪,但身體顏色艷麗多變,以紅色,黃色及橙色較為常見,常常雜有青色,藍色及褐色的斑紋。擁有狀似手臂的胸鰭,足以用作支撐及爬行。有時躄魚停留在礁石間靜止不動,形態似石塊,等待獵物經過捕食。常見種類例如毛躄魚(Antennarius hispidus)、眼斑躄魚(A. ocellatus)或條紋躄魚(A. striatus)。

條紋躄魚 (Antennarius striatus)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         鮟鱇目 Lophiiformes
亞目:     躄魚亞目 Antennarioidei
科:         躄魚科 Antennariidae


躄魚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躄魚是鮟鱇目躄魚科躄魚屬魚類的通稱。有24種,中國產5種。體稍側扁,腹部膨大。頭大,額部常具一凹窩,或無凹窩。眼小,上側位。口較大,上位,下頜突出。兩頜牙尖銳,排列呈梳狀。鰓孔為一小圓孔,位於胸鰭基部下方或後方。鰓耙退化。頭、體和尾部裸露或被小鱗,或被絨毛狀小棘,還常具肉質須狀突起。尾鰭圓形。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躄魚為暖水性近岸底層小型魚類,主要產于印度-西太平洋,北起中國、日本、南至澳大利亞,大西洋西側亦較東側多。為熱帶和亞熱帶海魚類,常潛伏于海灣灘塗、淺海地區岩礁及珊瑚叢中,以假臂狀胸鰭在海底匍匐爬行,常擺動吻觸手誘食小魚及底棲甲殼動物,遇敵害時腹部即充滿空氣漂浮于水面。大都產浮性卵。有時個別個體隨暖流達高緯度海域。有些種類體色隨環境變異。中國產5種,即三齒躄魚、毛躄魚、錢斑躄魚、駝背躄魚、黑躄魚。躄魚個體小,皮膚粗糙,不作食用,多作肥料。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躄魚科下分14個屬,如下:

   異躄魚屬(Allenichthys)
        格氏異躄魚(Allenichthys glauerti)
   躄魚屬(Antennarius)
        珊瑚躄魚(Antennarius analis)
        粗頜躄魚(Antennarius avalonis)
        百慕達躄魚(Antennarius bermudensis)
        雙斑躄魚(Antennarius biocellatus)
        細斑躄魚(Antennarius coccineus)
        康氏躄魚(Antennarius commerson)
        新幾內亞躄魚(Antennarius dorehensis):又稱駝背躄魚。
         臀斑躄魚(Antennarius duescus)
        鞭竿躄魚(Antennarius flagellatus)
        毛躄魚(Antennarius hispidus)
        印度躄魚(Antennarius indicus)
        大斑躄魚(Antennarius maculatus)
        多斑躄魚(Antennarius multiocellatus)
        背眼躄魚(Antennarius notophthalmus)
        錢斑躄魚(Antennarius nummifer)
        眼斑躄魚(Antennarius ocellatus)
        豹紋躄魚(Antennarius pardalis)
        巴哈馬躄魚(Antennarius pauciradiatus)
        白斑躄魚(Antennarius pictus)
        單斑躄魚(Antennarius radiosus)
        藍道氏躄魚(Antennarius randalli)
        長桿躄魚(Antennarius rosaceus)
        加州躄魚(Antennarius sanguineus)
        暗紋躄魚(Antennarius sarasa)
        歧胸躄魚(Antennarius scriptissimus)
        塞內加爾躄魚(Antennarius senegalensis)
        條紋躄魚(Antennarius striatus):又稱帶紋躄魚。
         蟲紋躄魚(Antennarius trisignatus)
    手躄魚屬(Antennatus)
        長竿手躄魚(Antennatus flagellatus)
        雲斑手躄魚(Antennatus strigatus)
        網紋手躄魚(Antennatus tuberosus)
    刺躄魚屬(Echinophryne)
        刺躄魚(Echinophryne crassispina)
        南澳洲刺躄魚(Echinophryne reynoldsi)
    薄躄魚屬(Histiophryne)
        雙駝薄躄魚(Histiophryne bigibbus)
        鮑氏薄躄魚(Histiophryne bougainvilli)
        隱棘躄魚(Histiophryne cryptacanthus):又稱隱刺薄躄魚。
    裸躄魚屬(Histrio)
        裸躄魚(Histrio histrio):又稱斑紋光躄魚。
    糙躄魚屬(Kuiterichthys)
        塔斯馬尼亞糙躄魚(Kuiterichthys furcipilis)
    鮟躄魚屬(Lophichthys)
        波氏鮟躄魚(Lophichthys boschmai)
    絨冠躄魚屬(Lophiocharon)
        藻瓣絨冠躄魚(Lophiocharon lithinostomus)
        蟲紋絨冠躄魚(Lophiocharon trisignatus)
    裸身躄魚屬(Nudiantennarius)
        黑紋裸身躄魚(Nudiantennarius subteres)
    葉蟾躄魚屬(Phyllophryne)
        西澳大利亞葉蟾躄魚(Phyllophryne scortea)
    穗躄魚屬(Rhycherus)
        穗躄魚(Rhycherus filamentosus)
    腕躄魚屬(Tathicarpus)
        腕躄魚(Tathicarpus butleri)
    隆背躄魚屬(Tetrabrachium)
        隆背躄魚(Tetrabrachium ocellatum)
    髯躄魚屬(Trichophryne)
        米氏髯躄魚(Trichophryne mitchelli)

躄魚屬

躄魚屬 (Antennarius):鮟鱇目躄魚科的1屬,有24種,通稱躄魚。體稍側扁,腹部膨大。頭大,額部常具一凹窩,或無凹窩。眼小,上側位。口較大,上位,下頜突出。兩頜牙尖銳,排列呈梳狀。鰓孔為一小圓孔,位於胸鰭基部下方或後方。鰓耙退化。頭、體和尾部裸露或被小鱗,或被絨毛狀小棘,還常具肉質須狀突起。背鰭具3鰭棘,第一和第二鰭棘互相靠近,位於吻部,第一鰭棘又叫吻觸手,第三鰭棘在眼後頭部,鰭條部具12~14鰭條;臀鰭具6~8鰭條,鰭條全部或部分分支;胸鰭較長,具假臂;腹鰭5,近喉位,具4或5不分支鰭條;尾鰭圓形。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3-6-29 20:18:29 | 顯示全部樓層
生態特點

躄,在漢語字典裡作「跛腳」解,故躄魚又名「跛腳魚」。躄魚生活在熱帶的珊瑚礁或海藻繁茂的海底。與鮟鱇同類,體形和顏色會隨周圍環境改變,很難辨認。躄魚有和鮟鱇相似的觸角,前端有餌樣的皮膚,用它呈8字形搖動,引誘小魚上鉤而一口吞下。躄魚不大會游水,常使用胸鰭和腹鰭在珊瑚及海床行走。

Frog fish walking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躄魚科魚類之所以別名稱為「青蛙魚」(Frogfish),是因為牠的胸鰭延長具柄,前端呈趾狀,就像是青蛙的腳一樣,可以支撐身體。一般來說,牠們的體型短,大致呈球形,身體表面光滑無鱗,有些有小棘和突起;口大並布滿絨毛狀細齒;躄魚的第一根背鰭棘已特化成 "吻觸手",細細長長的,頂端有一塊假餌像是片海藻或蠕蟲,抖動時更像蠕動的多毛類、彈跳中的端腳類,或是正在遊動的小魚。當有獵物被誘引上當游過來時,躄魚會不動聲色地只移動它的雙眼盯著獵物,直到游進攻擊範圍時,才快如閃電(約百分之一秒)般地將獵物吞下。

躄魚分布在溫帶及熱帶三大洋(除地中海以外)的珊瑚礁區,台灣的珊瑚礁海域亦偶爾可以發現。其中,以條紋躄魚的分布較廣,其體色多變,擬態功夫一流,而且是「釣魚」高手之一。


偽裝高手

躄魚的第二根背鰭被皮膚覆蓋住,但它第三根卻特別明顯突出,長在頭頂,看來好像是戴了一頂妖怪的帽子,再配上它那擁腫如球,皮膚松垮的外貌,實在不容易認出來竟是條魚。躄魚的第二根背鰭被皮膚覆蓋住,但它第三根卻特別明顯突出,長在頭頂,看來好像是帶了一頂妖怪的帽子,再配上它那擁腫如球,皮膚松垮的外貌,實在不容易認出來竟是條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捕食方式 ~ 神乎其技的釣術

躄魚看到可以一口吞下的魚兒游過時,就會開始展現高超的釣技。牠會把像釣竿一般的「吻觸手」(illicium)豎直不動,只舞動「餌球」(esca),舞動的方式則隨著餌球所模擬的生物游泳姿勢而有所不同,像是多毛類的蠕蟲、海藻或是小魚等。躄魚也可以把「釣竿」,正好甩在口部上方,讓餌球靜止不動,靜待獵物上門;或是把釣竿前後不斷的快速揮動,好像人們在河流裏釣鱒魚所常用的抽竿法一樣。更有趣的是,牠揮竿的速度和餌球舞動的頻率各有不同,甚至在夜間也有不同的釣法。條紋躄魚的餌球會膨大,甚至會釋出特殊的化學物質來誘引獵物;角鮟鱇的餌球則是靠發光來引誘獵物;而長角鮟鱇最近則被發現竟是倒著游,原來牠將餌球置於底床上,推測可能是為了探測或引誘躲在泥沙地中的獵物之故。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Frogfish esca 吻觸手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躄魚慣於模仿珊瑚礁區的海綿、水生植物、珊瑚礁石或碎礫等,不論是顏色、斑塊、鬚瓣或表面粗糙的程度都與牠棲息的環境或生物的形態一模一樣,難以分辨。像是惟一的非底棲性躄魚──斑紋光躄魚(裸躄魚),平常即隨著馬尾藻在海面上四處漂流,牠的體色形態就和馬尾藻殊無二致!躄魚的這套化妝術,比起石狗公、比目魚等魚類的擬態更見高明之處,在於牠並非只單純靜止不動、守株待兔,而是利用胸鰭緩慢爬行,潛近獵物身旁再快速地吞食(只需0.6秒!)。當然除了掠食之外,牠的偽裝本領也可以減少被其他掠食者吞食的機會,增加自身的存活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毛躄魚捕食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9 20:18:30 | 顯示全部樓層
躄魚的品種介紹

毛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ntennarius hispidus。別稱:五腳虎,跛腳魚。產地及產期:分佈于印度和太平洋。在中國僅見於南海。體側扁,腹部突出。體被細絨毛狀小棘。頭大。鰓孔小,位於臀狀胸鰭基部下方。背鰭第一鰭棘頂端為一球狀穗,形成吻觸手;末端有一個肉質突起,酷似蝦或蠕蟲。當獵物受到迷惑靠近時,毛躄魚會突然發動襲擊吞掉獵物。第二鰭棘後方的額上有凹窩。臀鰭鰭條7根。體及各鰭具不規則深色斜紋。暖水性底層魚類。體長一般在110毫米下。棲息于深水中達900米。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毛躄魚很少遊動。它們將水攝入口中,再從鰓孔噴射出,借助這股推力促使自己移動。毛躄魚背鰭棘刺有毒。它體色鮮豔,與周圍的珊瑚礁融為一體。它常潛伏于海灘灣塗淺海地區岩礁及珊瑚叢中。



斑紋光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Histrio histrio,又稱裸躄魚,生活在馬尾藻叢中的花,又稱斑紋光躄魚。帶紋躄魚的條紋看來很像斑馬。體呈扁球狀,表皮裸出光滑,有些衍生出毛狀的皮瓣。體色多變,但以黃褐色最多見,口大並布滿細齒。第一背鰭棘特化為短棒狀。胸鰭特化似臂部,用以支撐爬行。喜棲息於1~11公尺海域的馬尾藻叢中,藉以隱藏行蹤。肉食性,以小魚為主。產黏著卵,卵團具膠質保護,稱做卵筏。常分布於東大西洋、印度洋至西太平洋的亞熱帶,包括台灣南部、北部及東部等海域。


迷幻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Histiophryne psychedelica。是一種黃褐色或桃紅色的躄魚,因其全身遍佈迷幻般的粉色和白色條紋而得名。發現地點在印尼安汶島和巴厘島附近的水域中。 它的奇特之處在于它不僅僅善於隱藏,還可以通過噴射推動力來逃避危險。迷幻躄魚的皮膚呈膠狀,顯現肥胖、肉質厚而鬆軟,它的皮膚上覆蓋著白色條紋,這些白色條紋是從眼睛呈放射狀向身體蔓延。這種白色素可以使它的皮膚色彩更加絢爛多彩,更便於混入海底五顏六色有毒的珊瑚叢中尋求庇護。迷幻躄魚在其面部的外輪廓可能有一種感官結構,就如同貓鬍鬚一樣具有靈敏的感知能力,這種魚通過面部外輪廓感官結構能夠感觸到一些海底洞穴內部石壁的狀況,便於在珊瑚礁之間狹小的空間進行探索。這種魚的下顎長著2-4排不對稱的小牙齒,可用於咀嚼更小的魚類,蝦以及其他海洋生物。


粗體澳洲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粗體澳洲躄魚 Brachionichthys hirsutus。分佈於西南太平洋: 塔斯曼尼亞,澳洲的特有種。曾經幾乎枯竭藉著捕食的一個被引入的海星,它的卵聚集。出現於大陸棚與近岸水域。出現於粗糙的到在深度 5-40 公尺中的細砂棲息地。(最通常 5-10 公尺) 時常發現於淺灘,滿佈貝類的凹窪或者在生淺浮雕的岩石的附近從底部伸出。雜食性,體長最大15公分。


大斑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大斑躄魚 Antennarius maculatus。全長15釐米,皮膚具有很多的瘤狀突起。餌球大。 誘餌杆的長度大約兩倍長於第二背棘。體色變異很大,範圍從乳黃色、黃色、褐色甚至到黑色,其間散佈圓形的深色斑點和鞍狀斑塊,斑塊白色到粉紅、赭色甚至紅色。通常各鰭均有紅色或者橘色的邊緣,而且橫過身體的第一個條紋指向眼的後緣。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誘餌的骨質部份有很多的交叉條紋。分佈于印度至西太平洋區。棲息于熱帶(北緯30度~南緯24度)岩礁區,深度0~11米。成魚通常躲藏在岩礁和海綿中。稚魚暴露在礁石上,看起來像蝌蚪。常作觀賞魚。具商業性。



黑斑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黑斑躄魚 Antennarius pictus。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地區。主要特徵為背鰭、臀鰭及尾鰭具有相當多的黑色圓斑,第二背鰭棘末端略為尖細,第二背鰭棘後膜具棘。如同其他的躄魚,黑斑躄魚生活在珊瑚礁區,具有擬態,因此體色變化相當大,部分個體甚至表面全黑。台灣所採獲的標本呈現較常見的色澤,黃色底,具有相當多的黑色圓斑以及鮮紅色的不規則色塊。


眼斑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ntennarius nummifer。身長可達13釐米,誘餌長度大約與第二背棘相等。凸起的餌球有絲狀的觸鬚。腹鰭的最後鰭條分叉。有尾柄。體色可變,黃色、粉紅、紅色、褐色或黑色。在背鰭基底後方有一個深色眼形斑(黑色的階段,胸鰭鰭條頂端也出現白色)。眼周圍通常有從瞳孔放射的條紋。分佈于印度-西太平洋、東大西洋。棲息于亞熱帶(北緯40度~南緯50度,西經1度~西經147度)瀉湖和潮間帶岩礁區到深海,深度0~293米。常作觀賞魚。具商業性。


康氏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ntennarius commersonii。全長38釐米,餌球為一個平附肢的小簇。 體有黃色、橘色、綠色、褐色和黑色等多種顏色。分佈于印度-太平洋和東太平洋,範圍廣泛。棲息于熱帶(北緯32度~南緯32度)潟湖和臨海岩礁附近,深度0~70米。 魚體似扁球狀,表皮粗糙,具小棘。體色隨環境變化,口大,並布滿細齒。塞孔在胸鰭腋下。第一背鰭棘特化為吻觸手,位於上頷縫合部後,有類似釣竿的功能;胸鰭特化似臂部,用以支撐爬行,具有11枚軟條;臀鰭具軟條8枚。背鰭具硬棘4枚,軟條13枚。體長可達35公分。體色與環境相似,長於海綿或礁石間隙中靜止不動,等獵物經過再驟然張口吞食,可以吞下比自己大的獵物。肉食性,以小魚為食。產附著卵,卵團呈帶狀並聚膠質保護。


豹紋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ntennarius pardalis。體紅色,帶黑斑,分佈於東大西洋: 塞內加爾到剛果,包括維德角。棲息於沿岸水域。吃魚與蝦。肉食性,體長最大10.2公分。


多班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ntennarius multiocellatus。分佈於西大西洋: 百慕達群島到巴哈馬,在加勒比海各處,而且沿著中美洲到哥倫比亞的海岸,委內瑞拉與巴西向南遠至薩爾瓦多。安地列斯群島東大西洋: 阿森松島。棲息於淺水礁區。普遍地棲息於區域與海綿在一起; 魚的背景色在區域中符合優勢海綿的,而且假眼斑在海綿中狀似開口。主要捕食魚, 也吃甲殼動物。一個狼吞虎嚥的掠食者,有許多用來偽裝的色相。卵生的,卵是黏在絲帶狀的鞘或者凝膠黏液團被稱為"卵筏"或"卵罩"。在西印度群島的最常見襞魚科魚類。肉食性,體長最大20公分。


藍道氏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ntennarius randalli。分佈於太平洋: 台灣,菲律賓,模里西斯,斐濟,馬紹爾群島與復活島。辨識特徵為三個白色的斑點了。誘餌的骨質部份大約 1/2 第二背鰭棘的長度;餌球凸起的有 8-10 個棒狀的觸鬚。棲息於外礁斜坡。肉食性,體長最大8公分。


歧胸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ntennarius scriptissimus。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棲息於沿岸區域的岩礁。肉食性,體長最大28公分。


雲班手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ntennarius strigatus。分佈於中太平洋東部:加州灣到厄瓜多。發現於在岩礁上的小凹處了而且尤其沿著牆壁。他們幾乎完全地以背景混合,他們時常帶管蟲蝸牛的斑紋或者狀似有硬外殼的海綿。底棲。發現在對15公尺深的表面之間了; 很少地直到38公尺。肉食性,體長最大8公分。


百慕達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ntennarius bermudensis。分佈於西大西洋: 百慕達群島,巴哈馬,海地,波多黎各, 外海的哥倫比亞與委內瑞拉。棲息於珊瑚礁。肉食性,體長最大 7.5公分。


灰澳洲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Brachionichthys politus。灰澳洲躄魚分佈於西南太平洋: 塔斯曼尼亞的特有哈種。出現於近岸水域。雜食性,體長最大10公分。


藻瓣絨冠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Lophiocharon lithinostomus。絨冠躄魚屬主要特徵為尾鰭鰭條間的膜具有許多透明圓斑;吻觸手(第一背鰭特化而成)相對較長;背鰭及臀鰭鰭條街分岔;背鰭及尾鰭末端與臀鰭機不相連,不具尾柄;胸鰭鰭條為9。絨冠躄魚屬共有3種,分別為產於菲律賓地區的藻瓣絨冠躄魚,產於菲律賓-澳洲的蟲紋絨冠躄魚(L. trisignatus)以及產於澳洲北部的哈氏絨冠躄魚(L. hutchinsi)。藻瓣絨冠躄魚與其他本屬的兩種主要差異在於吻觸手相對較長(21.6-36.4% SL)以及吻觸手表面覆蓋有相當多的細棘。本種在背鰭前方基部具有一對相當大的皮瓣,為前人所未曾描述者,或許可以用來當成鑑別的特徵之一。


巨大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巨大躄魚是躄魚品種中最大的一種,屬於 Antennaridae家族,這個品種和 Commerson's躄魚,還有大躄魚非常相似。巨大躄魚比較為人所知出現在熱帶的西太平洋,還有分佈區域從紅海到南非,一直到巴拿馬,北從日本南部到夏威夷群島,南從Lord Howe島到社會島。這個品種被發現的顏色包含黃、橘、紅、綠、棕和黑色,然而,也常發現身體有混合的體色。巨大躄魚通常居住在珊瑚礁區和潟湖,還有像是人工造礁的沉船和碼頭柱子旁,用牠完美的偽裝來隱藏自己,藉機捕食可能的獵物。最大可生長到38公分長。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巨大躄魚攻擊潛水員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巴哈馬躄魚 (Antennarius pauciradiatus)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雙斑躄魚(Antennarius biocellatus)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9 20:18:31 | 顯示全部樓層
母系大女人的社會

角鮟鱇亞目的雌雄魚不僅體型懸殊,相差達五十倍之多,而且形態差異也很大。有許多科的雄魚體型甚小,被稱為「矮雄魚」,會寄生在雌魚身上,例如角鮟鱇、樹鬚鮟鱇的「矮雄魚」一旦寄生後,只有生殖腺會發育成熟,其他器官則逐漸退化,而此時雌魚的卵巢也會發育成熟,這種形式稱為「義務性寄生」。但也有些科如長角鮟鱇,就不一定須要這樣的寄生關係,雄魚及雌魚均可達到性成熟,只有在產卵期可能會有暫時性的寄生,但不需要組織上的結合,如此則稱為「兼性寄生」facultative parasitism。

躄魚繁殖行為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大部分鮟鱇魚類產卵時,會將卵包覆在膠狀物質中,稱為卵筏 (egg raft),有紀錄中躄魚所產的卵筏最常可達90公分長,孕卵數量高達30萬顆。躄魚在繁殖前的八小時到數天,母魚的腹部會明顯膨大,此時公魚開始有張鰭、觸碰和輕咬母魚的求偶動作,母魚一旦接受,即會豎鰭,劇烈抖動身體,然後與公魚雙雙竄入水層中排精排卵。

卵中可見小躄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母魚所生產的卵並非一般常見分散的卵粒,部分種類會產生像海蛞蝓一樣的卵塊,被一層像蛋捲的卵鞘包覆起來,其大小因種類而異,伸展開的卵塊大多不長,但也有長達2.7公尺,寬達16公分的紀錄。卵塊會漂浮水層中,孵化期約2~5天,仔魚經1~2個月的離岸漂流,再回到岸邊,變態為稚魚後,即在珊瑚礁區沉降並定居下來。亦有部分種類會將卵附著在魚背上,有類似孵卵的親魚照顧行為,此類卵數極少,但卵徑較大。

Frogfishes mating part 1 of 3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Frogfishes mating part 2 of 3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Frogfishes mating part 3 of 3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躄魚護卵行為

紋絨冠躄魚及迷幻躄魚同樣被認為有護卵的行為,雄魚會將雌魚所產的卵背在背上,直到小魚孵出為止,這與一般的躄魚屬魚類會產出卵筏,並任其隨波逐流完全不同,也是魚類中少數由雄魚護卵的例子。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水族箱中的躄魚

近年在水族界中逐漸流行飼養躄魚。而因為躄魚具有類似觸手或足狀的鰭肢,因此在水族界多以「五腳虎」稱呼,同時隨不同種類、型態或色彩不同,還有著各種逗趣傳神的特殊名稱;例如外形極似顏色鮮豔的海綿,便被冠以「卡通五腳虎」或「玩具五腳虎」等可愛名稱。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大多數的躄魚都經常保持長時間的靜止不動,牠們藉由模仿海藻、海綿或礁岩的擬態行為,掩飾及保護自己,巧妙地隱藏於環境中,好讓那些粗心大意的小魚蝦們,逐步陷入精心布置的捕食陷阱中。部份品種的躄魚不但在攝食偏好上呈現專一的動物食性(carnivorous),同時僅對活生狀態的餌料有興趣,因此對投餵管理,往往需要飼養者分外費心,為其準備諸如活蝦、小魚或是其他小型甲殼類為活餌。

由於照顧「五腳虎」頗費心思,反而吸引了更多的水族友,除了視為對飼養技術的磨練以外,其趣緻及色彩繽紛的外形亦著實討人歡喜;難怪越來越多大型的海水魚水族箱都會看見牠們的踨影。


橘色珊瑚斑紋躄魚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多謝欣賞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9 20:27:20 | 顯示全部樓層
[size=寶龍兄,你真係見聞廣博,一個字 6]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9 20:27:29 用手機發表 | 顯示全部樓層
怪形怪相的魚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9 20:30:39 | 顯示全部樓層
個樣巧得人驚, 巧似怪物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9 20:32:34 | 顯示全部樓層
d魚顏色好靚 但個樣有d恐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9 20:34:09 | 顯示全部樓層
可以叫漁夫魚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9 20:39:1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Wanbaolung #1 的帖子

師兄, 你係寫愽士論文呀 ! 真係茅塞頓開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9 20:45:16 | 顯示全部樓層

禾刀係貢話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9 20:45:23 | 顯示全部樓層
寶龍哥哥講躄魚
之琳豎起大拇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9 20:49:49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膠魚2013 發表於 2013-6-29 20:45
禾刀係貢話

5到我5服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9 20:52:33 | 顯示全部樓層
之琳 發表於 2013-6-29 20:45
寶龍哥哥講躄魚
之琳豎起大拇指

之琳妹妹,咁幾時带我去食靚魚魚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9 20:56:20 | 顯示全部樓層
uncle7 發表於 2013-6-29 20:52
之琳妹妹,咁幾時带我去食靚魚魚呢

琳琳已經好魚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9 20:59:18 | 顯示全部樓層

乜水講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9 21:00:46 | 顯示全部樓層

自家角得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9 21:01:57 | 顯示全部樓層

真係多魚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9 21:03:46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舊魚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9 21:14:20 | 顯示全部樓層
D魚好特別,真係好靚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8 10: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