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1685|回覆: 55

[陸上武器] 劃時代坦克--納粹虎1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6-13 21:50: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也許它是70年前的產品,但當時的設計顛覆了以前設計哲學,影響日後坦克的設計及生產。


虎Ⅰ戰車(德語: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Sd Kfz 181) Tiger I),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國防軍及武裝親衛隊所使用的戰車,正式名稱為六號戰車(Ⅵ號戰車)。由1942年下半年服役開始,直至1945年納粹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是活躍於第一線的重型戰車。一般稱為虎式戰車,而英文「Tiger」及中文「虎式」則為俗稱。在戰場出現後,德軍乘組員之間稱其為「無敵戰車」﹐到了現在更成了傳說中的戰車。

虎Ⅰ與早期的德國戰車相比,為完全顛覆了以前設計哲學。在此之前的德國戰車,是十分最視機動性、裝甲與火力的平衡。當時,德軍中擁有最強火力的戰車,為裝備50毫米砲的三號戰車,雖然在火力上不及敵方戰車,但是德軍的戰術優勢正好彌補了該缺陷。

在設計哲學上,虎Ⅰ捨棄了之前重視的平衡性,以犠牲機動性來換取裝甲及火力上強化的重型戰車。開發初期,六號戰車的前身原為1937年製作的DW I、翌年的DW II及再後來的VK 3001(H),到1941年為止一共試製了3輛。不過在後這個系列被停止,改為優先開發較大型的VK 3601(H)。VK 3601(H)為亨舍爾所進行開法的產物。其設計上的要求,需要有在1,400米外擊穿100毫米裝甲的能力,而防禦力則要求前方裝甲需要有100毫米。這個要求,與後來德軍遭遇T-34時的作戰經驗無關,而是在西方戰役時遇上雷諾B1與瑪蒂達II步兵戰車等盟軍的重型戰車。在了解到三號戰車及四號戰車所搭載的短砲身砲﹐其穿透能力無法擊毀英國與法國的戰車時,對此相當不滿的阿道夫·希特勒,於1941年5月26日下達開發新型戰車的命令。該新型戰車不但需要擁有較以往戰車強的主砲與裝甲,亦被要求能作為先頭部隊,突破敵方陣地。

原本亨舍爾正在研發準備搭載在VK3601(H)上的錐膛炮,但後來以製作彈頭的鎢不足為由而終止。而VK3601(H)為了達到要求,因此考慮搭載由8.8厘米高射砲改造而成的戰車砲,但要實行的話必須將砲塔增大,變相不得不進行加大車身等連串修改。亨舍爾將VK3601(H)的放大版﹐重新設計成VK 4501(H),並為後來的虎Ⅰ所採用。而砲塔部份,則是使用同時期由保時捷教授設計、克虜伯研發的VK4501(P)。這是為了趕及研發限期,迫於無奈下的做法。此後,VK4501(P)於1942年7月27日,在庫斯麥多夫與VK 4501(H)進行比較審査期間,由於性能上不合格﹐最後被終止研發。

虎Ⅰ的車體形狀與佈局雖然與四號戰車相似,但戰鬥重量卻是其2倍達57噸。增加的重量來自更厚重的裝甲及大口徑主砲,為此必然需要更大達540公升的油缸與92發砲彈存量的彈藥庫、馬力更強的引擎、更扎實的波箱以及懸掛系統。

四號戰車的初期型前方裝甲厚度為20毫米,而強化後的F型也不超過50毫米。而虎Ⅰ的車身前方裝甲厚度為100毫米、鑄裝砲塔前方為120毫米、側面與後方的裝甲為80毫米、側面下方為60毫米,而上方與底部的裝甲為25毫米。後來砲塔上的天蓋裝甲增加至40毫米。

虎I坦克對多數橋梁而言過重,因此它被設計可以涉水四米深。這要求特殊的機制來透氣和冷卻。潛水需有30分鐘準備。炮塔和槍必須被固定於前方位置並且密封。而且在坦克後部需高高昇起一隻大型呼吸管。只有初期495輛虎I坦克裝有潛水系統,所有的後期型虎I坦克都只能涉水兩米。車子的履帶則是史無前例的725mm寬,然而當鐵軌運輸有限尺寸大小時,於外側負重輪必須被卸下且更換成較狹窄的520mm履帶,但這程序即使是優良的坦克乘員也須花20分鐘來更換。

虎式坦克後部有個引擎室,兩個可對流隔艙置於兩側,每個隔艙都有油箱、散熱鰭片、散熱風扇。引擎配備方面,最初是設計使用一具21公升排量的梅巴赫HL210 P45 V-12汽油引擎,可輸出600ps馬力(一說為650ps馬力),雖然性能參數較為先進,但其提供的動力仍不敷使用。之後於1943年,升級到23公升排量的梅巴赫 HL230 P45,最大輸出功率提升到700ps馬力(一說為750ps馬力)。引擎為直列式汽缸,汽缸間角度約為60°,慣性啟動器安置在右側,也可穿過坦克後部的洞口透過鏈條驅動,引擎可透過車頂的艙口吊起。早期的虎式具有45km/h的理論極速,而實戰最大公路時速也能夠達到40km/h左右,但由於發動機負載率過大導致故障率增高,於1943年11月開始,虎式全面安裝了引擎調速器,最大時速便降至38km/h。這樣的速度表現,比其相稱的盟軍對手——蘇聯IS-2(37km/h)、美國M26潘興坦克(40km/h),也絲毫不落下風;但對比起以往對手的重型坦克——蘇聯KV-1(35km/h)、英國丘吉爾坦克(20-25km/h)來說,虎式的速度更勝一籌,考慮到57噸的車輛全重,其機動性可見一斑。

汽油引擎在後部下方並連結前方的齒輪箱,懸吊系統則使用了十六組扭力桿。為節省空間,負重輪擺臂一側向前而另一側向後,每隻負重輪擺臂裝有三個負重輪,提供更好的乘駕。乘載系統採複式路輪設計,負重輪直徑為800公釐並且相互交錯,這設計使其行駛起來十分舒適,特別是對於越野地形的適應性有着比以往德軍坦克更大的提升。但也因此帶來維修的困難,交錯的負重輪以致當要拆除內側損失橡皮胎的負重輪時(經常發生此事),得一併卸下數個外側負重輪。而這複雜系統尚有另一重大的缺點,負重輪間的間隙常因下雪或泥土導致兩輪子被凍結在一起且卡住履帶,而無法動彈;蘇聯偶然發現凌晨的虎式可能處於無法移動狀態,故常在此時發動突擊。為了解決這一設計缺陷,新的全鋼製負重輪被設計出來,最終全面取代過去的橡皮胎,但新負重輪仍無法克服原有負重輪自身沉重的缺點。

其它新特點是液壓控制可變速齒輪箱和半自動傳動系統。由於坦克的極端重量,意味著虎式需要新的操控系統來替代原先用於輕型車輛的離合器和煞車設計,而所使用的便是英國梅利特 ‧ 布朗(Merritt Brown)單齒輪系統的衍生型,並搭配梅巴赫的預選式變速齒輪箱。虎式坦克的操控系統是雙斜齒輪類型,意味著有兩個不同且固定的軸藉由不同斜齒輪相互扭動。坦克配有有八段速度齒輪箱,因而共有十六種斜齒輪運作。在必要情況下,最小半徑旋轉要透過單邊煞車來進行旋轉。相對而言,虎式的操控系統在它的時代來說算是容易使用的。

但是,虎式坦克的移動性能仍有待改進。當虎式坦克拖曳一隻拋錨的虎式坦克時,引擎經常過熱常導致引擎跟著故障或起火,因為這些原因,單獨一輛虎式坦克是被禁止用來拖另一隻拋錨的虎式坦克。但單輛得德國 Sdkfz9 Famo半履帶拖車並無法拖曳虎式坦克,需增加到三輛 Sdkfz9 Famo 半履帶拖車才能拖曳一輛虎式坦克。如果履帶真的有故障的情況,標準程序中要求使用兩輛虎式坦克拉拖動一輛。而故障的履帶對坦克自身也是很大的問題,由於履帶是高度繃緊的,經常都不能只單靠移除履帶插銷來拆除履帶,有時甚至需要用炸藥包來炸開幾段。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3-6-13 21:51:54 | 顯示全部樓層
武裝和其他


內部佈局是德國坦克的一個特點,虎式共搭載五名成員。前方是開放乘員組隔間,駕駛和無線電操作員分別坐於前方齒輪箱兩側。在他們後面地板區繞著砲塔底板圍攏了形成連續的平實表面,這讓裝彈手可檢查放在履帶上方隔間內的彈藥數。車長和射手二個人坐在炮塔內,射手在主砲的左側,車長在他之後,裝彈手有一個摺疊的位子在炮塔內。砲塔採垂直設計,且從砲塔底板到車頂有157公分高,可以算是寬敞;但在裝滿92發88mm的炮彈後,空間仍略顯不足。由於砲塔本身裝甲的重量及大型主炮的影響,導致這將近11噸的砲塔旋轉十分緩慢,平均自轉一圈需要一分鐘,其主要動力來源由引擎供給動力的液壓驅動系統推動;也因此當引擎熄火時,就得只能靠手來轉動了。

炮台有一個圓型的地板,主炮由一具裝置在炮塔左側得管裝強力彈簧所支撐。而其主炮的支撐及發射機制,則發展自德國著名的88毫米高射炮,其88mm Kwk 36 L/56衍生型是被用作虎I坦克的主炮,而在二戰時更有效率且可怕的虎II坦克88mm Kwk 43 L/71砲亦是衍生自該高射炮的。虎I的主砲所發射的炮彈能輕易貫穿1000公尺132mm的裝甲(按一千米實測對30度傾角的靶板射擊時穿深99mm推算得),且可以依一非常直的軌跡而飛行,並配置了極為精確的蔡司TFZ 9b 瞄準器。在一次試射時,坦克在1200碼的距離外發炮,而連續5發是落在一個16英吋x18英吋的目標上。而虎I坦克亦曾在大於1哩(約1600米)的距離外擊毀敵軍的坦克,然而實際作用並不太大,因為在二戰中的正常接戰距離通常小於一哩。

雖然虎I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當中一個重武裝和重裝甲的坦克,盟軍戰車的一名強大的對手,但設計過於保守且有一些缺點。垂直的鋼板設計明顯的沒有參考到T-34的傾斜鋼板的設計,使得其裝甲提供的保護相對重量未能飛躍。而過重的身軀使得通行性不如中型坦克,因負重輪故障導致的拋錨率也較高。

虎I坦克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它的高生產成本。對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了40,000輛美國M4雪曼和58,000輛蘇聯T-34系列,1,347輛的虎I坦克和484輛的虎II坦克則具有巨大的數量劣勢。它們的設計在時間、原材料和費用(帝國馬克)方面都是昂貴的。虎I坦克的成本相當於當時四號坦克的兩倍和三號突擊炮的四倍而且是T-34的三倍。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13 21:52:4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errychristmas 於 2013-6-14 07:11 編輯

歷史


雖然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的大量生產政策並沒改變,且以當時的情勢這兩型坦克皆能滿足任務需要,德軍參謀總部仍是在1937年提出製造30噸的重型坦克的要求。虎式坦克遂於1937年春季開始研發,開發過程幾經周折。到1941年亨謝爾和其他三家競爭對手(保時捷、MAN和戴姆勒·賓士) 分別提交上一款35噸左右,配備75mm火炮的坦克設計方案(VK30.01),

然而,蘇聯T-34型坦克的誕生宣告了這些設計的過時。據亨謝爾一位設計師埃爾溫·阿德勒講:「軍事專家深為震驚,他們發現當時德軍裝甲部隊竟無一款坦克能與T-34匹敵。」於是,定製標準立刻提高,包括車重增加到45噸、全方位旋轉炮台,並配備一款88毫米高初速炮。並要求新坦克的原型車必須在1942年4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的生日上亮相。由於研發時間有限,原先較輕的底盤設計被保留。所增加的重量使得一些部件需承受更大的壓力,因而該車可靠程度、穩定性相對降低了。不像豹式坦克,虎式坦克絲毫沒有借鑒T-34坦克的設計經驗:斜坡式裝甲在防穿透方面的力學優勢。但厚重、製造質量優良的直面裝甲被採用,實戰中表現亦是毫不遜色。

保時捷和亨謝爾提交了樣車(VK45.01),在面見希特勒之前於拉斯滕堡作了比較測試。設計上,亨舍爾採德軍的傳統設計風格,生產較為容易;而保時捷則走非傳統路線,特別是電傳動發動機的設計,較不被軍方所接受。最終採取了折衷方案,亨舍爾的底盤架構被採用,而圓弧型防彈設計、具有更大空間的保時捷炮塔則要求被安裝上去。虎式坦克正式定名為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六號裝甲戰車,E改型),並於1942年8月下旬開始批量生產。與此同時,軍方訂購了60輛保時捷設計的底盤,並在此基礎上改裝上了固定駕駛室,臨時命名為Panzerjäger Tiger (P),即人們常說的「斐迪南式」,1944年2月27日,在希特勒的命令下,被正式更名為象式坦克殲擊車。

虎I在1942年8月開始生產,並在1944年8月生產了1,355輛後停止。開始生產時平均每月25輛,而1944年4月已增長至每月104輛,增長的最頂峰在1944年7月1日的671輛。虎式坦克被匆忙投入實戰,使其最初的產品漏洞百出。因此,所有大小修改,都直接在生產環節上完成。最為顯著的是後期型號降低了炮塔高度,並為乘員提供更為安全、較易於逃生的駕駛艙。為降低成本,涉水系統和空調系統則被取消。和同期的德國坦克一樣,它總共分為兩次生產期(前期型及後期型)生產虎I(PzKpfw VI)。而當虎II(Tiger II Ausf B)開始在1944年1月生產時,虎I的生產開始逐步縮減,然而由於戰局的吃緊與攻防性能仍擁有一定優勢,虎I依然作為第一線裝備使用至戰爭結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13 22:03:4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errychristmas 於 2013-6-13 22:04 編輯

作戰歷史


虎式戰車原計畫部屬於軍或軍團司令部底下的直屬戰車營,並各由30輛戰車組成。但仍有些裝甲師擁有自己的虎式戰車營,特別是武裝親衛隊。

虎式戰車第一次參與作戰是在1942年9月的列寧格勒(今聖彼德堡)附近。因為來自希特勒的壓力,很多虎式戰車在比預期還要早的時間提早參與了戰鬥,也因此有很多早期型號被證明在機件上是不可靠的。在1942年9月23日的第一次戰鬥中, 很多虎式戰車毀壞了,其餘的虎式戰車則大多被藏在掩體的蘇軍反坦克炮擊毀,且有一輛虎式戰車在大部分完好無缺的情況下被蘇軍繳獲了,這給了蘇軍一個機會去研究虎式戰車以及預備遇到該戰車時的應變方法。 而在北非戰場的第一次戰鬥中,虎式擁有在開闊地形壓倒所有盟軍戰車的能力,但是機件上的不可靠使得虎式戰車很少參與戰鬥。在一次列寧格勒經驗的重演下,最少有一輛虎式戰車被英國人的牽引式6磅反坦克炮(QF 6 pounder)擊毀了。這兩次經驗很簡單地解釋了這一種「超級武器」在戰術層面上並非無敵的。

虎式坦克能夠在1600米內有效摧毀絕大多數對手,比如T-34、M4謝爾曼式坦克或是丘吉爾坦克(包括丘吉爾IV)。相對的,採用76.2mmF-34坦克炮的T-34使用APBC在任何距離上都不可能擊穿虎式的前裝甲,同樣任何距離也不能擊穿虎I坦克的側面。但如果使用HVAP(BR-350P型穿甲彈),可以勉強在近距離(大約300米內)擊穿側面。德軍實戰記錄的《The New Generation of Soviet Armor vs Tigers》一文指出,T-34/85 85mm火炮的APBC穿甲彈只能在800米擊穿虎I坦克的車體側面,並只能在600米擊穿虎I坦克的炮塔側面,也就是說即使是零距離也無法擊穿虎I坦克的正面裝甲。但如果是使用HVAP(BR365P型穿甲彈),估計可以在500米擊穿虎I的首上裝甲,並在300米擊穿炮盾裝甲。蘇聯另一型重型坦克IS-2其上的122毫米火炮,在理論上可在1000米左右無論擊中什麼位置(但角度必須剛好適合),就可能一發擊毀虎式坦克。但實戰中也有IS-2坦克在100米內開火但被虎I的首下裝甲彈開的記載(恰好有一傾斜角度)。

另一方面,美軍的M4謝爾曼式坦克75mm火炮只能在100米內擊穿虎I坦克的側面裝甲,在零距離時也無法擊穿正面。M4謝爾曼式坦克的76mm火炮理論上是可以在600米擊穿虎I坦克的首上裝甲,在300米處擊穿炮盾,或在1300米擊穿虎I坦克的側面。理論上如果發射HVAP彈藥(在戰場時經常短缺),甚至可能在1200米左右擊穿虎式的首上。但是由美國士兵撰寫的《死亡陷阱—M4坦克》一文中指出,M4/76也不能在正常距離擊穿虎I的正面,沒有任何M4坦克可在273米以外擊穿虎I坦克正面的記錄。英國人的雪曼螢火蟲所裝備的17-pounder炮,如果發射APDS彈,理論上可以在1500米的距離左右擊穿虎式的前裝甲,但是據傳英國的APDS遠距離射擊時精準度會嚴重下降,目前也沒有看到該火炮在遠距離正面擊毀虎I的實戰記錄。虎式坦克主炮擁有的強大穿甲能力意味着它能夠在大多數對手無還擊之力的距離擊毀對手,這是雙方一樣在開闊地型作戰時的主要戰術優勢。為了擊毀虎式坦克,對方的坦克有時被迫進行一次側擊以求得到擊毀虎式坦克的機會。

虎式戰車的重量限制了能通過的橋樑,而且當穿越具有地下室的建築物時,因為其重量,而可能有陷入地下室的危機。另一個缺點在於以液壓操作的砲塔機件轉動的十分緩慢,砲塔可以人工轉動,除了在對角度的微調外,極少在戰場上做如此的動作。在服役期間,虎式一直有可靠度上的問題,配有虎式的單位常常由於拋錨問題而在戰力不足的情況下投入戰鬥,而且,也沒有紀錄說有哪個配有虎式的單位在沒有拋錨損失一台虎式的情況下完成行軍轉進運動,同時,虎式也有着作戰半徑小的問題。令人驚訝的是,虎式居然配備了比虎式小的戰車還要小的負重軸承,最值得讓人注意的例外是蘇聯T-34。

然而,虎式的對手們還是因為虎式的裝甲及火力而畏懼著,在戰術上防禦來說,虎式極差的機動性並不會構成任何使用問題。盟軍與虎式接戰的戰術則是以團體戰為主,先以一輛坦克吸引其虎式乘員的注意,而其他的坦克則是攻擊虎式的側邊或後方。由於彈藥及油料配置於虎式的兩側,側邊的攻擊常常能成功擊毀虎式,然而,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戰術,而且常常導致損毀數輛盟軍車輛方能擊毀一輛虎式,故擊毀虎式仍需要極高超的戰術技巧。

虎式通常在陸軍將領的指揮下,會以不同的重裝甲營投入作戰,這些裝甲營不論是突圍行動或是更常見於反擊時,都會部署於關鍵區域。在當時有幾個表現突出的營隊,像是大德意志營和幾個低位數編號的黨衛軍裝甲營就編制有少量的虎式戰車。

超過十位以上的虎式戰車指揮官擁有超過100輛各式盟軍車輛的擊毀紀錄,包括:

約翰內斯·漢斯·鮑爾特(Johannes 'Hans' Bölte) 139輛以上擊毀
奧托·卡利烏斯(Otto Carius)170輛以上擊毀
坎特·柯尼斯佩爾(Kurt Knispel)168輛擊毀
米歇爾·魏特曼(Michael Wittmann)138輛擊毀

另外常與虎式戰車一並提及的人物:黨衛軍上校米歇爾·魏特曼(所屬第101 SS-重裝坦克部隊),他被後世譽為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傑出的戰車指揮官之一。他從基層做起,指揮過各式各樣的車輛,直到他成為一位專職的虎式戰車指揮員。1944年6月6日諾曼地登陸以後的一星期,6月13日由魏特曼領導的第101獨立重戰車營的第二連,在維萊博卡日鎮遭遇英軍,當時魏特曼為首的多輛虎式擊毀盟軍超過28輛坦克,其中當然包含20輛克倫威爾坦克、5輛M5斯圖亞特和3輛雪曼螢火蟲,以及相當數量的軍用運輸車和半履帶車,其結果導致了盟軍一次迅速結束諾曼地戰役嘗試的徹底流產;不過維萊博卡日戰鬥也證明了虎式並非所向無敵,包括魏特曼座車在內的數量虎式都在混亂的村內交戰中被擊毀(魏特曼本人以靠虎式的裝甲保護而毫髮無傷,但於8月8日死於英軍的螢火蟲或加軍的多輛謝爾曼坦克近距射擊。雖有說法稱是受空襲而死,但已被NO HOLDING BACK一書證偽)。

虎式坦克在二戰中的總戰績: 損失1,715   擊毀9850   戰損比5.74

1715輛虎式坦克並不算多,但是它們卻擊毀了約萬輛盟軍坦克,足見虎式坦克超群的攻擊力。

虎I坦克的原意是設計成攻擊武器,並帶領戰場中其他的裝甲部隊進行攻擊。但因時制宜,在虎式投入戰爭後,軍事形勢卻已經戲劇化的轉變了,所以除了小數例子,它都主要被當作驅逐坦克。

虎I坦克有一個相確的地方就是它比起其他德國坦克更高的殺敵率,其實有些豹式坦克所擊毀的盟軍坦克在數字上已和虎I坦克平手。總括來說在東部戰線和西部戰線上德國坦克都是成績優異,舉個例子,1400輛各式德國坦克就於1944年8月在諾曼第面對着粗略估計約6000輛於裝甲、機動力和武裝上都比德軍略遜的盟軍坦克,盟軍坦克單位錄得了約3:1的損失率,儘管他們已經動用了空中優勢阻止了德國坦克的集結來取得更佳戰果。

此外,為了對抗蘇聯和盟軍的生產數目,就算10:1的殺敵率都對虎I坦克都是仍然不足夠,雖然有些虎I坦克單位實際上已做出了超過 10: 1的殺敵率,包括 13. Kompanie / 大德意志 裝甲團(16.67:1),黨衛軍第103重戰車大隊 (12.82:1) 及 第502重戰車隊 (13.08:1),但在數字上,生產成本已然對昂貴的虎I坦克不利——當每一輛虎式被生產,其生產成本相等於四輛三號突擊炮;單純考量成本效率時,虎I坦克的殺敵率亦因此應該要有於三號突擊炮的四倍。但從火力、穿深等角度去分析,這樣的考量方式未免偏頗,特別是面對三號突擊炮無法擊穿的IS-2、M26潘興等戰車的時候,虎式的作用尤為凸顯。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13 22:1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裝甲及武器裝備


裝甲 前方100毫米
側面及後方80毫米
車頂35毫米
主要武器 8.8厘米Kwk 36 L/56砲(砲彈92發)
輔助武器 7.92毫米MG34機槍 ×2


技術數據


乘員 5人
車長、砲手、裝填手、駕駛、通訊員
長度 8.45米(全長)
6.316米(車身)
闊度 3.705米
高度 3米
重量 57噸(戰鬥重量)
發動機 梅巴赫HL230 P45
水冷4衝程V型12汽缸汽油引擎
功率 700匹
馬力重量比 12.3匹/噸
懸掛系統 扭力桿
最大速度 40公里/小時(平地)
20﹣25公里/小時(越野)
最大行程 100公里(平地)、60公里(越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13 22: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圖片,謝各位閱讀~~~~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14 09:47:12 | 顯示全部樓層
經典, 現代坦克的先驅~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14 10:30:57 | 顯示全部樓層
雖然舊...........但很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14 23:05:27 | 顯示全部樓層
當年既至強武器,非常有紀念價值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14 23:15:02 | 顯示全部樓層
The Battle Stalingrad Tiger tank Panzerkampfwagen VI Sd.Kfz 181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Tiger tank for Stalingrad war
Officially designated Panzerkampfwagen VI Sd.Kfz 181, Tiger Ausf. E, the Tiger tank was the first tank to use animal names by the German army (such as Panther, Tiger, Elephant) as a propaganda tool to draw attention. Production started in July 1942 with
the first Tigers delivered in August 1942. There is only one official production version for the Tiger 1, although several modifications had been made as suggested by battle experienced crews. These modifications began to be known as the early, mid and late production Tigers.

Tiger tank 131 @ Tankfest 2012, Panzer VI Tiger Ausf. E Sd. Kfz. 181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German Wehrmacht WW2 Panzerkampfwagen VI Tiger Ausf. E Sd. Kfz. 181.
tiger 131, captured in tunisia, moving around the arena at Tankfest 2012, Bovington Tank Museum, United Kingdom.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14 23:18:16 | 顯示全部樓層
德國佬d機械無可否認當時世界第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14 23:18:27 | 顯示全部樓層
唔色研究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14 23:34:13 | 顯示全部樓層
仲幾型仔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15 00:31:03 | 顯示全部樓層
當年既地上至強武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15 01:16:01 | 顯示全部樓層
tanks is man toy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15 03:58:46 | 顯示全部樓層
重巧型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15 06:23:47 | 顯示全部樓層
納粹德軍,叫浦貓汰先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15 08:10:07 | 顯示全部樓層
在坦克大決戰見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15 08:41:52 | 顯示全部樓層
師兄資料很詳細.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15 10:24:37 | 顯示全部樓層
納粹虎非常有紀念價值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1 23: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