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35|回覆: 5

懷舊動畫メガゾーン23(無限地帶23)之啟示錄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6-9 17:44: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shumanto 於 2013-6-9 18:15 編輯

1.jpg

■《無限地帶 23》(メガゾーン23,Megazone 23)是個三部曲(Trilogy)

◎PART I 發售於1985年3月9日,同年3月23日於影院上映
◎PART II 《告訴我你的秘密》(秘密く·だ·さ·い, Project Card) 則先是於1986年4月26日在影院上映,而後才于同年5月30日發售了OVA(這還叫不叫OVA!?)
◎PART III 則被拆成了兩部分,《夏娃的覺醒》(イヴの目覚め,Awakening of EVE)和《解放日》(解放の日,The Day of Liberation),先是於1989年9月28日發售了影片前半部分《夏娃的覺醒》,之後才于同年11月25日在影院上映了完整影片,最後才在同年12月22日上市發售了影片的後半部分《解放日》。

  《Megazone 23》這種獨特的配給模式,有點像美劇新季開始前在網路上出現的搶先版(PreAir),可以說是種強勢的宣傳手段,先看看群衆反應如何,然後再決定後續的宣傳模式。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它並不以 TVA / OVA / 劇場版 來區分質量,對於它來說不管是何種配給方式,也都不過是一種行銷的途徑劃分而已──但這絕對是一個需要被認真看待,且必須真心投入才能産生出來的東西,而這種精神則是中國動畫從業者們所需要借鑒和學習的。與其整天嘮叨著沒錢,國家政策限制什麽的,不如學習大友克洋徒手狂畫不止以感動投資者的那股精神,有那股勁頭還有什麽奇迹是不能創造的?最怕的仍是沒有製造怪物的信念,最怕的是心中沒有怪物,最怕的是明明勤奮地用食指頂著自己的額頭叫囂著觀衆開槍,卻仍然不能成就妖孽。不過,這種情況可能正是現在多數中國動畫從業者的現狀──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過去,現在以及將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個人可能有很多的想法,卻沒法靜下心來總結的打算或者說無從打算,想法變不成故事板,於是一直不知道自己打算生出個什麽樣的怪胎來。

  這個世界如果不存在畸形的話,那麽這個世界本身就是畸形的 ……


◎PS.《PART I 》於1985年3月23日影院上映,言外之意是,再怎樣也要跟23扯上點關係,因爲這是Megazone「23」……

■PART I 一種範本:具有典型性的世界觀‧不止一個經典的始作俑者

  《Megazone 23》(1985/1986/1989)的故事大致上會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1998),《黑客帝國》(the Matrix,1999/2003),《移魂都市》(Dark City,1998),《變形金剛》(Transformers G1,1984)……

2.jpg

        首先,這是早期的“機械變形”題材之一,《Megazone 23》中的變形設定只有一種( 名爲格蘭度Garland的摩托車 ),所以它不像變形金剛那樣什麽交通工具都來,也不像《超時空要塞》中那樣整艘太空船艦都能變成個巨無霸擺設,然後在綠毛和女王的飈歌串燒中進行人蟲大戰。
  《Megazone 23》推出的時間比《變形金剛》系列和《超時空要塞》系列都要晚個幾年,也沒能形成一個龐大的系列 TVA / OVA / 劇場版 / 真人電影滿天飛(雖然它完全有這個資質)。雖然不能說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互爲影響,還是有承前啓後的關係,但《Megazone 23》與《變形金剛》和《超時空要塞》的變形設定還是存在著不同的定位。《變形金剛》的變形完全是爲了娛樂性,《超時空要塞》的持續變形則完全歸功於「河森正治」的執念。而Garland的變形設定更像是高橋良輔《Flag》中的變形坦克HAVWC(強化裝甲服,High Agility Versatile Weapon Carrier)這種類型——當然還是要比後者要花俏的多,但還是有一種現實化的傾向,特別是把它置身於它的整體世界觀下時。不過,相比起《戰鬥妖精雪風》,《Megazone 23》的變形設定與世界觀的結合度仍然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按照我的看法,Garland的設定對劇情也並非十分必要,只不過是爲了增加一點場面的激情度而做的努力。
  正是因爲以上種種“變形並非重點”的假娛樂行爲,讓《Megazone 23》的變形光輝被他同時期的兄弟們給淹沒了,而IMDB上那不過半百多一點的評分人數便是佐證。不過也幸好如此,如果讓Garland喧賓奪主,《Megazone 23》就會變成大雜燴,那麽它的地位就尷尬了,雖然這樣極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人注意它。


3.jpg
■遊戲版Garland的設計圖

       其次,《Megazone 23》無疑是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題材的元祖之一,充滿了各種激情的賽朋克(Cyberpunk)元素。這是一個「世界觀以及更多的細節設定」遠比「故事」本身要來得重要的樣本式存在(這也是爲什麽我不打算recap一遍故事情節的主要原因了,因爲故事本身並不是重點),而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也正是它的世界觀以及諸多細節設定。
  如果說《變形金剛》和《超時空要塞》我們還不能確定它們是否與《Megazone 23》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係,那麽《the Matrix 駭客任務》,《Dark City》……不管是從設定還是立意上,多少都存在著從《Megazone 23》身上借鑒,甚至是抄襲的影子。
  《The Truman Show》是其中與《Megazone 23》聯繫最弱的,但虛擬現實的立意還是有點雷同,只不過是前者的故事發生在地球,而後者的故事既發生在太空(前兩部)又發生在地球(第三部,伊甸城的設定)。因此,相比起來還是 Alex Proyas 的電影《Dark City》與《Megazone 23》來的有聯繫性。
  《Dark City》被圈養的懸念式設定以及懸念的發生地設定與《Megazone 23》如出一轍,甚至氛圍的營造比後者來的更爲出色─→ cyberpunk 通常都會透著一點反烏托邦的氣息,叫人著迷。事實上,押井守的宗教故事《天使之卵》中的世界觀設定也與此相當類似,這是個1985年的OVA,與《Megazone 23》PART I 是同期的作品,押井守1987年的《迷宮物件 File 538》也表達了相似的對存在産生困惑的主題。這種雷同的點子在同一時期集體浮出水面的現象非常像二十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初期的“Cyberpunk & Virtual Reality ”狂潮→the Matrix 駭客任務、Dark City、eXistenZ,The Thirteenth Floor,The Cell,Avalon,鈴音,灰羽連盟,攻殼系列……
  對《the Matrix 駭客任務》的好感度一直都不怎麽樣,不知道爲什麽,大概是因爲導演講故事的風格不感冒的緣故,相對來說我更喜歡同時期的The 13th Floor、Avalon、eXistenZ 這樣的作品;看過《Megazone 23》的人,恐怕還可以加上這麽一點:那兩兄弟拼湊(貼金行爲)實在是太讓人不恥了!


4.jpg

      如果說《the Matrix 駭客任務》的三部曲節奏是“1、1、2”拍,那麽《Megazone 23》三部曲的節奏就接近於“1、2、1”拍。Wachowski兄弟(不對,現在是姐弟了)拍三部曲的初衷肯定是因爲受了《Megazone 23》莫大影響,你看,他們甚至都是前後花了四年時間才完成(指的是第一部與最後一部影片的上映時間間隔)。
  當然那只是個巧合,但你應該看一下以下的巧合,就是前頭說到的所謂“1、1、2”和“1、2、1”結構的意思。衆所周知,《the Matrix 駭客任務》的後兩部《Reloaded》和《Revolutions》分別於同一年的年首、年底上映,劇情聯繫的緊密度甚至可以把Matrix Trilogy變成二部曲。而《Megazone 23》的前兩部也同樣是緊密相關的,相同的主角,故事都發生在重返地球的太空船裏,時間跨度不過五年;到PART III的時候故事則發生在千年後的烏托邦之城“伊甸”中。離一下題,這樣的城市設定,男球(manglobe)的TVA第二作Ergo Proxy中的蒼穹城市不能說完全沒借鑒過該作,而在Matrix裏,那無數的機械和鋼鐵管道糾纏起來的陰鬱蕭瑟的現實未來也幾乎是照搬自《Megazone 23》的。《Megazone 23》有點像是一部被截取了三個片斷的史詩的一部分,而Matrix首部曲與後兩部的關係則更加像Batman Begins和The Dark Knight的關係,都是先把世界觀引出來,然後放肆地講刺激的故事,當然Wachowski姐弟玩的遠沒Christopher Nolan那麽盡興、出色。
  Matrix的本意是子宮、母體、孕育生命的地方,同時,在數學名詞中,是指矩陣,用來表示統計資料等方面的各種有關聯的資料;而在《Megazone 23》裏,控制Megazone 23的電腦BOSS叫巴哈姆特(Bahamut或Bahamuth)。幸虧Wachowski姐弟找到了Matrix這個詞,不然我們現在知道的可能就是Bahamut三部曲了。


5.jpg
■《Megazone 23》中的巴哈姆特(Bahamut),截圖取自PART III。

《Megazone 23》中的巴哈姆特(Bahamut)的典故到底源自哪裡,有什麽意思呢?以下這段是可以從網上找到的:
  「Behemoth(貝希摩斯,聖經中一種類似於河馬的巨獸、龐然大物)的複數形式“Bahamoh”在流傳到阿拉伯之後被誤寫爲“Bahamut”,關於它的傳說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巴哈姆特的傳說代表著阿拉伯人的宇宙觀,巴哈姆特形似巨魚,飄浮在一片沒有泡沫的汪洋大海上,在它的背上是一頭巨牛,牛背上扛著一座紅寶石山,山上有一天使,天使頭上是六重地獄,地獄之上是地球,地球上面是七重天堂。在巴哈姆特的身下是一望無際的海洋,海洋下面是黑暗的深淵,再下面是火的海洋,最下面爬著一條巨蛇,如果不是因爲懼怕真主阿拉,這條蛇會把所有的創造物都吞入肚中。巴哈姆特是如此之大,人的視線根本無法達到,《天方夜譚》第496夜的故事說,耶穌在看過巴哈姆特之後,曾經昏倒在地三天三夜不省人事。」
  博爾赫斯於《想像中的動物》中也有一段關於巴哈姆特的描述,基本上跟上面的敍述沒有什麽出入:
  「他們把它從一隻河馬(原文就是Behemoth)或大象的形象變爲一條漂浮在一片深不可測的汪洋上的魚;他們在魚上面放了一隻公牛,公牛之上是一座紅寶石山,山之上是個天使,天使之上是六層地獄,地獄之上是大地,大地之上是七重天堂。某種穆斯林傳統在這裏起著作用:神創造了大地,但大地沒有根基,所以他在大地之下創造了一個天使。但天使沒有立足之處,所以他又在天使腳下創造了一座紅寶石峭壁。但這座峭壁沒有根基,所以他在峭壁之下創造了一頭天生四千隻眼睛、耳朵、鼻孔、嘴巴、舌頭和腳的公牛。但這公牛沒有立足之處,所以他在公牛腳下創造了一條名爲巴哈姆特的魚,在這條魚之下是水,在水之下是黑暗,而人類的認知無法到達黑暗之外。
我們得知伊撒(耶穌)有幸看到了巴哈姆特,伊撒暈倒在地上,直到三天三夜之後才恢復知覺。
故事繼續講述道,在這條不可以凡間尺寸衡量的魚之下是一片大海,海之下是天空的巨大裂口,再下面是火焰,火焰之下,則是一條名喚法拉克的大蛇,它的口中裝著六層地獄。」
  紅寶石山在公牛之上,公牛在巴哈姆特之上,巴哈姆特又在其他什麽東西之上,這種概念看起來像是對證明神存在的宇宙論的圖解。這種論證認爲所有的因都由更前的因所引起,而爲了避免推究到無窮無盡,第一因是必要的。我們可以認爲Cyberpunk是一種變質的“神控論”,因爲“cyber”一詞來自希臘語“kubernetes”,意爲“舵手”——指的就是一艘船,一個系統或一個世界的控制者,Bahamut就是Megazone 23的舵手,再加上Bahamut它本身所蘊含的意義:一個世界建立在另一個世界上,另一個世界又建立在別的世界上,而最上面的世界也將是別的世界被建立的基礎。“巴哈姆特”所體現的世界觀其實就是對《Megazone 23》世界觀的一個暗示以及補充,而Wachowski姐弟則只不過是把這種概念延展開來了——也許他們還真的看過某些博爾赫斯的小說,比如說上面提到的《想像中的動物》,比如說《沙之書》,比如說《環形廢墟》。
  總之,你瞧,就算是Matrix那最迷人的哲學部分,現實和虛擬現實和虛擬現實層層相套的概念其實也是受此啓發。因此,Matrix 真的不是什麽哲學教科書,它不過是本借鑒了許多別人的點子裝幀華麗並且非常厚的娛樂小說而已。
  此外,另外一些衆所周知的事實:像腦後資料插槽(先不說攻殼也玩過了)、被電子烏賊一樣的敵人追殺,觸手系的機器殺手(這種東西在AIC社的“AD POLICE”系列中也有出現,這是在所難免的,因爲他們的機械設定同爲荒牧伸志,就是後來監督CG大作Appleseed系列的那位)等等在Matrix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元素,其實都在《Megazone 23》中早用濫了。


6.jpg
■雖然不能說這個敵艦的設定到底有多像烏賊

7.jpg
■人體插座以及其他

8.jpg
■和下面的H場景一起,完全是梅津泰臣的style,很黃很暴力

所以,說穿了Matrix也就一致敬之作,你看人家用的“錫安”也不過是《Megazone 23》中一個劫網者(黑客)的名字。
(這部分最後來討論,很難說,大友克洋的《Akira》是不是也有向《Megazone 23》致敬的意思?不說它的整體風格,說個細節,在《Megazone 23》中有一個很不起眼的配角就叫Akira。當然,也不排除這個名字在日本擁有張三李四的地位。)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3-6-9 18:00:2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shumanto 於 2013-6-9 18:03 編輯

■PART II 雜談·繼續離題萬里的狂想

       譚校長的《愛情陷阱》疑似翻唱於《Megazone 23》 PART I 中的一首插曲→宮裏久美的《越過悲傷的背面》(背中ごしにセンチメンタル),兩者作曲皆爲芹澤廣明。我沒有特意去找來對比過,不過據知情人事的說法,真相是這樣的,這兩首歌主歌旋律大致,但副歌大相徑庭。大致的意思就是說芹澤廣明吃兩家茶禮,把同一個調子放入兩首不同的歌裏,分別賣給了譚詠麟與《Megazone 23》。
  太無恥了。
  日曲的港台風改編想來從那時候起就暗潮洶湧了。像譚校長最出名的《酒紅色的心》、《忘不了你》等都是玉置浩二、五輪眞弓的原曲,而本人最喜歡的一個創作型才女中島美雪(中島みゆき,不是那個中島美嘉),甚至被稱作日本國寶的,我稱之爲阿姨歌手,像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以及《容易受傷的女人》、《原來你也在這裏》、《人間》、《美麗心情》、《最初的夢想》,這些頗具“內涵”的經典歌曲都出自她之手,更不用說九十年代任賢齊紅遍大江南北的《傷心太平洋》、《天涯》那些近乎口水歌的流行金曲了。中島的曲風帶著點大和演歌式的古典韻味以及氣勢恢宏感,給人一種史詩的感覺。


9.jpg
這張李翊君的中島美雪翻唱專輯《重生》是李在生完女兒香奈兒後出的,非常經典。

10.jpg
■梅津泰臣的人設,特別是搭配他的用色,讓人有一種強烈的懷舊感。

《Megazone 23》 PART II,梅津泰臣擔任了人設(與系列的人設美樹本晴彥一同)、story board以及總作畫監督,因此烙下了強烈的《梅毒風格》,特別是絕美的H場景,當然,尺度可能並不是你們想象的那麽大,只露了兩點,與後期九十年代的《MEZZO FORTE》、《A KITE》比起來,不管是從場面還是持續時間上來說都差遠了。縱觀整個系列的《Megazone 23》,PART I 中也有H場面(梅津泰臣也應該有參與其中,分鏡與原畫中都有他的名字),而且還有“不跟我性交就算了”(大概是如此的)這樣雷的臺詞。而到了PART III 時,雖然沒有非常H的場景,但親親嘴還是有的。80年代某些帶著歐美背景的出口轉內銷傾向的動畫大作,諸如“骷髏13 ”系列1983年的劇場《The Professional: Golgo 13》等等作品都有類似很黃很暴力的場面。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我儘量地把沒露點的都放上來了。連H都H那麽美感那才叫H。
  整個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的日本動畫,諸如大友克洋、川尻善昭、押井守這一批老妖怪對好萊塢的cult以及B級片事業發展有著莫大的貢獻。他們的作品都能極大地促進另一批妖怪的創作欲,這與吉卜力那群人創造的“娛樂專門”的東西是完全不同的;後者的想象力還是欠一點,太普通了。


20.jpg

21.jpg

《Megazone 23》 PART III 的音樂擔當由前面兩部分的鷺巣詩郎換成了浦田恵司。鷺巢詩郎應該是大名鼎鼎了,EVA、BLEACH的音樂都是他,而浦田恵司算是比較陌生,他在《 創聖のアクエリオン》片中作爲某些歌曲的“Programming”與菅野洋子算是有過合作,在《Cowboy Bebop》中也以“演奏者”這種職位掛過名,總之,這樣的老傢夥(浦田恵司)在幕後似乎更活躍一些。
PART III 裏的聲優,我們可以看到山寺宏一,以及戲份很少的林原惠;不介意的話,我用Spike和Faye來替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9 18:10:31 | 顯示全部樓層
■PART III 看圖繼續說

22.jpg

23.jpg
■左下的圖來自PART II 結尾,就是上面帶著衆人與巴哈姆特一起逃生的不明飛行物降落地球後形成的(像個墳頭),而右下的圖則來自於PART III 的結尾,在巴哈姆特的控制下不斷成長起來的伊甸之城;最後巴哈姆特又飛上了天(前面已經放過一張圖了),算是與PART II 結尾有個對照。

24.jpg
■《Vexille 2077日本鎖國》中也有類似的場景。不過這關卡並非來自於Vexille,但因爲曽利文彥的關係,從而有了某種親緣關係,沒錯此人就是荒牧伸志監督的APPLESEED的製片,而荒牧伸志正是《Megazone 23》全系列的機械設定,以及PART III的原作、故事板以及聯合監督(另一個是八穀賢一,不認識)。這中間不存在邏輯關係。沒查到Vexille的機械設定是誰,先猜一個,難道是荒牧伸志?

25.jpg
■地下的建築升起……這當然不會是第三東京。這不是EVA(EVER RE-TAKE!)。

26.jpg
■縱然有一堆人在向《Megazone 23》致敬,但《Megazone 23》同時也有向別人致敬的例子。關於上面的截圖對比。一個來自於PART I,一群男男女女在電影院中看電影;另一個則來自于現實中的電影。

27.jpg
■因爲《蒂凡尼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順便說到早餐問題)中雨中接吻的經典場景以致於我以爲會是那部電影,但發現女人的髮型不對。原來這是來自於1984年Walter Hill導演的電影《狠將奇兵》(Streets of Fire)中的一個場景,電影院外的海報都甚至是重新設計過的,我估計這主意肯定來自梅津泰臣(PART I 的分鏡以及原畫),這傢夥經常會在自己的作品中弄幾張自己喜歡的好萊塢電影海報,比如說《Mezzo forte》裏的《辣手神探奪命槍8》和《虎膽龍威7》以及《Kite Liberator》裏的《血鑽石》等等。

28.jpg
■兩根老(煙)槍,其實還是滿神似的(注意Breakfast at Tiffany's海報的右上角,就是那個雨中接吻的場景)

29.jpg
■來自於《Mezzo forte》的海報

30.jpg
■來自於《Kite Liberator》的海報

31.jpg

      根據《Megazone 23》的設定曾經推出過一款遊戲,這次的主角正是在動畫裏沒得成的Garland,遊戲就叫《メガゾーン23 青いガーランド》(Megazone 23: Blue Garland) 。另,Garland這個取名也許來自于阿茲特克神話,如下:
  對阿茲特克人來說,“太陽”是最重要的存在。他們相信世界曾經四度被創造、四度遭到毀滅。每一次創造時,都會産生新的太陽,照亮全世界。所以阿茲特克人相信,目前的世界是“第五太陽世界”。他們爲了讓太陽繼續照耀人類,於是産生了定期向太陽祭祀人血與心臟的習俗。爲了持續補充活體祭祀的祭品,阿茲特克人必須不斷地打仗,以取得俘虜,作爲祭典中的供品。也因爲這個緣故,各城市之間經常發生戰爭,歷史上成爲“榮冠戰爭”(Garland Wars)。他們一旦取得了各自所需的俘虜數量,就會開始定停戰協定。
  爲了獲得光明而必要的犧牲。有點這樣共同的意思。當然,這是我瞎扯的。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9 19:21:31 | 顯示全部樓層
Wow...have a lot of good memories on this cartoon!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10 00:47:4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想當年的恩物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3 01:28:29 | 顯示全部樓層
果時戲院睇 part II,唔知佢 up 乜春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8 19: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