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小雁塔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 原網址。
小雁塔建於唐代景龍年間(707年—710年),因低於大雁塔而稱小雁塔。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一位自稱「山谷迂叟」的信士發願修繕小雁塔,將風化嚴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飾,至今塔身可見白土粉刷的痕迹。明清時期對薦福寺和小雁塔進行過多次修繕。明成化末年(1487年)西安地區發生地震,小雁塔的塔身震裂。後來重修時在塔的底部砌了一層包磚,但沒有修復塔身的裂縫,至1965年又經過一次整修,才修復了裂縫。
小雁塔屬於密檐式磚構建築,塔形秀麗,被認為是精美的建築藝術遺產。
小雁塔原有15層,約高45.8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的嘉靖大地震,使塔身中部縱裂,上2層震毀,現存13層。塔平面為正方形,基座為磚方台,原來在小雁塔底層環繞塔身有磚木結構的大檐棚,被稱為「纏腰」。在金元交戰的年代,「纏腰」毀沒。基座上為塔身,單壁中空。底層較高,二層以上逐層高度遞減,故塔的輪廓呈現出秀麗的卷殺。每層之間有疊澀磚檐,15層得塔身上為疊澀挑檐。每層南北正中開券洞,塔內中空,可由磚木結構的樓梯登臨。1989年測定塔的總高度是43.395米。塔基座南側有清代石門坊,南額刻有「萬匯沾恩」,北額刻有「不二法門」。基座下有地宮,為豎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