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 1 同 5 之外,香港地少人多,其他方法都好空講理想,不實際!
【轉載】(星島日報報道)本港是繼東京之後,第二個引入「都市氣候規劃圖」的亞洲城市,而德國則是最先應用有關技術的國家,當地早於四十年已開始制定首張「都市氣候規劃圖」,因此本港的顧問團隊是次也特別邀請設計有關規劃圖的先驅人物、德國卡賽爾大學建築系的教授Lutz Katzschner,擔任主要研究人員。
Katzschner表示,位於德國南部的一些城市由於早年遇上一些城市發展問題,後來估計由天氣問題所引起,因而當地學者其後想到設計出「都市氣候規劃圖」作為一套「工具」,用作評估環境。他表示,香港不算起步太遲,「你所需要的是得到一套工具,幾時去做出這張圖,其實也是問題。」
吳恩融則指出,本港環境是複雜,尤其是因為山多,加上樓宇體態不同,都市內所出現的風向極為多變,因此德國原先所採用的一些方法,本港也不能直接採用,「東京平地多,風向圖的箭咀只有兩個方向,但香港的卻有幾百個方向,你即使在同一個區,只要走過三條街,風向也會不同。全世界看過我們那張圖,也覺得我們是最複雜。」
蘇震國表示,由於「都市氣候規劃圖」一般不會變化太大,可以每隔四至五年才更新一次,計畫往後設立一個平台,讓本港的「都市氣候規劃圖」可以持續更新,初步構思是由多個不同共同部門參與,以及結合有關方面的研究專才,繼續提供合作發展的渠道。
改善都市氣候的規劃「六招」
1 增加綠化空間減低熱負荷
落實方法:增加綠化空間,尤其是地面植樹;建立城市 綠洲;建立相連的綠化空間網絡
2 縮小建築體積,減低熱負荷,為城市降溫
落實方法:在高中密度發展的地區,應配合適當的建築 設計,以減低熱負荷
3 與開敞地區的距離和連繫,將風帶進城市
落實方法:指定「非建築用地」,方向應與海濱和植被山 坡成垂直關係;以風道連接綠化空間
4 減低地面覆蓋率,增加透風度
落實方法:沿狹窄街道兩旁的建築物要向後退;指定 「非建築用地」;減少建築物的臨街面積
5 增加建築通透度,增加透風度
落實方法:為建築物提供空隙和間隔
6 控制建築物高度,加城市空氣流通
落實方法:低或中密度發展區應控制建築物高度,促進 城市通風;中或高密度發展區內,需要同時加 大建築間距、提供風道、建築物後移作配合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