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722|回覆: 50

[耳機/耳擴] 大耳機採購注意事項,戴得舒服、聽得滿意、CP 值高的耳機?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4-4 01:23: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耳機採購注意事項,戴得舒服、聽得滿意、CP 值高的耳機怎麼找?

01.jpg

最近耳機市場重新熱絡了起來,走在街頭不時可見到路人配戴著大耳機,這得歸功於行動手持裝置發展蓬勃。
如何挑選一個舒適、CP值又高的大耳機,就跟著我來了解大耳機挑選守則吧。


所有價格為新台幣

電腦王最近幾年音效類相關文章數量並不多,大家或許感到納悶,其中是否有什麼秘密呢?原因不外乎是市場趨勢轉變,
以致這些產品變得越來越小眾。就拿音效卡來說好了,早年產品從數百到上萬元都有,
近幾年市場卻逐漸被主機板內建音效功能鯨吞。

因為內建音效已非昔日吳下阿蒙,HD Audio具有接近入門音效卡的表現,多數使用者也不見得能夠分辨其中細微差異,
自然安於使用主機板內建的免費功能。不過追求音質派的族群並未沒落,大廠紛紛轉向耕耘這塊利多市場,
產品價格動輒5,000元起跳,商機甚至超越以往。簡而言之,現在當然還是買得到音效卡,只不過市場呈現M型化。


02.jpg
▲音效卡市場呈現兩極化發展,2,000元以內產品不大能夠吸引到消費者,但是超過5,000元以上的產品,
卻擁有令人趨之若鶩的魔力。USB音效裝置則是大幅崛起的一股新勢力,通常俗稱為USB DAC,
實體產品依功能性不同而有多種之分,價格高低落差更是相當驚人。


需求跟著潮流轉變

音效類產品難以科學量化分出高下,聲音好壞以及個人喜好相當主觀,由於絕大多數人的要求沒有那麼高,
自然而然是以堪用和便宜為最高採購原則。再加上新型態裝置與應用不斷冒出頭,挑戰人們既有喜好與使用習慣,
確實很容易吸引使用者目光,進而減少對既有產品的關注力。

基於以上種種因素,我們選擇冷處理音效類產品線,畢竟也不確定哪些類型與價位產品,各位會比較感到興趣。
相關文章數量雖然少,也還沒到完全放棄的程度,只是需要各位多一點回應互動,讓我們知道大家在想的是什麼。


玩大耳機首重舒適性

好的,前面這些閒話家常無關緊要,不過是想讓大家瞭解我們的初衷而已。這次選擇了耳機產品,我們有相當理由來說服大家,
耳機對電腦王刊物定位來說一點也不跳tone,端看產品類型如何選擇而已。


個人獨享音樂世界

不可否認,喇叭使用起來無拘無束,某些音響特性也比耳機來得理想。我們可以自由自在隨時走動,也沒有耳罩夾耳與悶熱,
或者耳塞入侵耳朵這些不適感。然而它需要良好的空間才能發揮最佳效果,未必每個人擺放電腦的地方都是理想環境,
這在現實生活中是項挑戰,因此普遍存在表現打折扣的問題。

耳機就沒有這方面限制,聲音變數全掌握在軟硬體搭配上,相對容易調整出理想表現。再者是喇叭系統需要相當程度音量,
才能完整表現出細節與低音氣勢,獨享型態的耳機就算在晚間使用,也不怕會因此招惹旁人白眼。而且距離耳朵近,
聲音得以在最小失真狀態下傳遞進耳朵,音質往往比幾倍身價的喇叭更令人滿意。


03.jpg
▲耳罩式耳機外觀基本組成結構

04.jpg
▲耳罩大小和配戴舒適性有直接關聯,從圖中可看出頭戴式與中大型耳罩的尺寸差別,礙於廠商通常不會標示尺寸規格資訊,
再加上每個人頭型不同,得親自配戴試用才能確定是否舒服。


省荷包的發燒方案

基於這些特性,有些人迷耳機更勝於傳統音響,入門門檻低又不占空間確實吸引人。不過筆者前面提到說服的理由,
轉眼間又扯了一堆,似乎還沒有出現。其實已經夾雜在內文當中,概略介紹耳機的好處,先讓大家建立起良好第一印象。
這時再回想耳機合適使用的地點,自然就能想通它也可以是電腦的良伴。

當然了,買副耳機不見得需要捨棄喇叭,2種裝置同時擁有也無妨。白天可以盡享喇叭帶來的震撼感,
夜深人靜時刻換上耳機細細品味音樂,是多麼不受限制的快活。筆者個人也有這樣的組合,只不過礙於用途與習慣,
耳機通常供奉在書櫃,日常還是以音響為主。


耳罩尺碼因人而異

用來搭配電腦,筆者個人推薦選擇耳罩式產品,而且尺寸越大越好。那麼怎樣才算「大」呢?這點從耳罩式耳機類型看起,
頭戴與耳罩式同質性很高,國外通常歸類在一起,只以尺寸來區分。台灣本地習慣或許可以這麼說,浮貼於耳朵上的產品歸屬於頭戴式,
至於耳罩襯墊能夠包覆耳朵多數區域,就屬於耳罩式產品。

無論這類型耳機如何定義與歸屬,可以肯定的是尺寸沒有統一標準,也和內部採用的單體尺寸沒有關聯。另外是每個人頭型大小不同,
配戴感自然也有別,建議還是親自試戴最為保險。而我們對於大的定義,就是以不會壓迫到耳朵的中大型耳罩產品為主。


05.jpg
▲將中(圖左)與大型(圖右)攤開來比較,可以發現耳廓包覆空間相差許多,其容積會影響到耳廓包覆舒適性,
像壓到耳朵或擁擠都是不好的結果。至於耳罩襯墊配置是和配戴夾合頭部的舒適感有關,往往和尺寸脫離不了關聯,
小耳罩採用的相對細小許多。


披覆材質攸關舒適度

耳罩襯墊材質配置,和配戴舒適性有直接關聯,常見外觀披覆材質為真皮與人造類型,各具有優缺點。真皮細緻而且透氣性佳,
普遍而言親膚性也最好,是合適多數人的理想材質。不過成本相對高出許多,因此只有少數高價產品,會用到小羊皮之類材質製作。
缺點是得定期清潔除去人體汗水夾帶的鹽分,才能確保皮革耐久性。

相較於真皮大多屬於高單價產品專屬,人造材質廣泛涵蓋中低價位產品線,而且有多種之分。低價產品質感就像塊塑膠皮,
論柔軟度、親膚性、透氣性等條件都是最差,優點就只有便宜而已。至於多數中高價位產品使用的仿皮革材質,
廠商行銷名目五花八門,大多標榜在天然與人造之間取得平衡點。隨等級的不同,觸感與透氣性也會有些差異,
礙於外人難以窺探真實成分,這邊就不深入細究。

最後一種人造材質,常見有俗稱天鵝絨的絨毛,以及類似編織網結構類型。共通特點是觸感與透氣性算好,
只不過會吸收汗水而且不容易清理,是無可避免的缺點。相較於真皮與人造皮材質,它的耐久性也頗佳,也甚少出現龜裂或破損等現象。
因此採用此類材質的耳機,價格涵蓋範圍不比人造皮革小,從數百到上萬元都能看到蹤跡。


06.jpg
07.jpg
08.jpg
▲上圖3種耳罩外層都披覆人工材質,仿皮革依產品價位不同,質感會有段明顯的落差。
絨毛類材質有點像安全牌,即便是入門產品的觸感,也普遍能夠讓人接受。


襯墊軟硬隨人喜好

至於外觀披覆材質底下,主要構成材質大多為發泡海綿,隨著品牌設計風格與產品定位差異,柔軟度會不盡相同。
柔軟與硬朗之間各有所長,鬆軟材質觸感固然柔和,就怕彈性疲乏失去支撐力,會像塌掉的枕頭那樣沒有舒適度可言。
至於偏數硬朗的觸感,也許不如柔軟材質那樣舒適,只要材料沒有變質,支撐度與耐久性會更好。

當然了,這只是就概觀而言,畢竟各家使用的組成材質不同,最終結果也許會出人意表。另外值得留意的是,
耳罩襯墊並非完全固定、黏死,有些廠商使用活動式配置。其用意不外乎是保留汰舊換新的彈性,
某些廠商則是為產品提供多組不同材質耳罩襯墊,讓使用者根據喜好自行換用。


耳罩並非絕對舒適

大家也別忽略各種尺寸耳罩式耳機,雖然不像耳塞與耳道式那樣具有侵略性,它同樣會貼合著皮膚,而且接觸面積更為廣大。
無論廠商如何從結構設計提升配戴舒適性,碰上千奇百怪的頭型,終究難逃重量落在頭頂、耳罩依不同夾力包住耳朵附近等,
這些無可避免的先天結構限制。

筆者提起這些看似無關緊要,屬於幼幼班等級的內容,是認為個人配戴舒適性的重要性勝過一切。一副聲音表現再好的耳機,
如果無法讓人久戴,無論是夾耳不舒服、悶熱難耐,或者是耳罩披覆材質引起皮膚搔癢不適,都會失去它應有的意義。
買來是短暫聽爽的,或者供奉著滿足虛榮心,還是真的想用來聆聽音樂,這點可得好好想清楚。


塑膠殼不等於廉價

延續前面章節提到的實用性話題,在不影響聲音特性表現前提下,廠商普遍從構成材質著手,致力於輕量化工程。
也許為了行銷噱頭,也許為了追求音響工程極致,廠商經常會標榜採用素材。特別是在耳罩外殼部分,
強調以鋁合金甚至是木材等堅固材料,打造出能夠讓發聲振膜盡情施展,但是又不會因共振而發出雜音的外殼。

事實上,絕大多數耳機都是混用塑膠與金屬材質,依其特性運用在不同部位上。像頭戴與耳罩轉軸部位,外殼普遍以塑膠材質構成,
即便是再高級的產品亦然。達到一定價位的產品,在內部頭戴伸縮調整與轉軸等核心結構,
會使用堅固可靠的不鏽鋼或鋁合金材質製做。

因為耳機輸出功率相較於喇叭是微小的,不需要多厚實的塑膠材質,就能做出理想的耳罩外殼。總和而言,
就是廠商會在堅固性、成本、產品定位,還有最重要的重量控制之間權衡,來決定構成產品的材質比例。所以動用特殊材質就是好,
這點未必能夠成立,肯定的是價格與質感絕非一般。


09.jpg
10.jpg
11.jpg
▲金屬與塑膠是耳機機構的主要素材,塑膠使用量多寡未必和產品價格成正比。圖例產品頭戴伸縮調整機構,
有純粹以塑膠構成,也有塑膠外殼搭配金屬強化堅固性,但兩者價格其實相近。


動圈結構和喇叭相似

接下來,我們將漸漸導向耳罩內部結構,來一窺究竟。耳罩式耳機依發聲結構原理,區分為動圈式與靜電式,
前者技術廣泛應用在各價位產品上,我們這次介紹的產品都屬於這類型。後者技術難度與成本相對高出許多,
因此投入製造的品牌不多,甚至說到靜電式就能讓人想起某些特定品牌。

這邊只針對動圈式結構做簡單介紹,它的結構和傳統喇叭相仿,都是由振膜、音圈、永磁材質、導線等組件構成,
一般將組裝完成品通稱為單體。兩者發聲原理也大同小異,電流訊號通過音圈形成電磁場,會與一旁的永磁材質相吸與互斥,
這股作用力能夠推動振膜,進而產生疏密波變成聲響。


大尺碼低音相對出色

雖然筆者不認為物大便是美,耳機卻是少數能排除在外之一,因為尺寸和低音表現有所關聯。不過尺寸並非一味加大就是好,
還得有相對應結構搭配,才能將振膜驅動好。經常能見到廠商標榜採用釹鐵硼,這就是指永磁物體的構成材質,
它具有輕盈與高密度磁性,因而能夠產生更強勁的振膜推動力道。

在中型尺寸耳罩上,常見振膜尺寸大多約為30~40mm,這尺寸泛用度相當高,40mm在大尺碼耳罩產品上也相當普遍。
大耳罩由於具有較多空間容納單體,50mm目前漸漸有成為主流的趨勢,有些廠商還動用到50~70mm之類規格。
基於物理原則,振膜尺寸越大,低音曲線越是能平坦而且具有更低的延伸性,白話的說就是更深沉有力。


振膜材質天曉得

耳罩耳機由於內部空間有限,想配置多個振膜甚至是單體具有相當難度,因此普遍以全音域振膜來製做,
附加特點是不再需要分音器。現代耳機振膜材質和喇叭相仿,都會使用多種材料組成,不像喇叭發展初期以紙漿纖維為主,
因此通稱為複合材料。

為了達成全音域發聲能力,耳機振膜需要兼具極輕薄與強韌等特性,所以常見採用PVC類材質。振膜上時常可見規律皺摺,
其用意是改善高頻響應與抑制分割振動,而有些廠商還會塗布或鍍上金屬材料,目的也是以提升高頻表現居多。
諸如此類設計手法,都是各家廠商的技術與經驗結晶,實際材質外人無從得知。


12.jpg
▲拔掉耳罩襯墊之後,可以窺探到振膜局布的樣貌,但是得留意並非每款產品的襯墊都具備活動式設計,小心一失足成千古恨!

開放與封閉結構之間

前面提到振膜尺寸和低頻表現有關,雖然是恆定物理定律,卻不代表組合成耳機成品,低頻輸出量感會和振膜尺寸成正比。
因為振膜低音表現能力除了取決於尺寸,還得視耳罩外殼結構設計而定,常聽人說的密閉、半開放與開放式,
就是指外殼結構差異,聲音特性也會截然不同。

耳罩式耳機配戴時會形成2個腔體,靠近耳朵的姑且稱為內腔,振膜背後至外殼之間稱為外腔。當振膜前後活塞運動時,
2個腔體的氣壓會呈現反向結果,即一個強、一個弱。這股相互作用力能夠讓振膜快速回復原始位置,亦會影響到聲學表現,
因此在耳罩外殼做些變化,像是開孔調整外腔氣壓,就能達到改變聲音特性的目的。

密閉式不會在外殼開孔,但是它也不全然百分之百密閉,因為外殼製造公差多少會留下縫隙。另外也有廠商刻意開了個小孔,
用以小量調節氣壓,以調校出想要的聲音。至於半開放式則是在外殼上開挖一些孔洞,廠商通常會貼合半透氣紙,
或是使用其他半透氣材質,控制開口的氣壓流通量。開放式外殼布滿孔洞,識別度與密密式一樣高,不像半開式有時還得猜一猜。


13.jpg
14.jpg
15.jpg
▲由上至下分別是密閉、半開放、開放式耳機,一般而言從外殼開孔程度,是能夠簡易辨識出耳機使用哪種結構設計。

結構差異影響特性

論這些結構的聲音特性差異,在概觀上密閉式的外殼能夠提供充足反射氣壓,不需要特別大尺寸振膜,就能得到充足的低頻表現。
密閉結構讓使它漏音量最小,也具有相當程度被動隔音效果,因此不容易吵到他人和被干擾到。但是空間感相對狹隘,
不容易提供開闊音場感,而且長時間配戴容易感到悶熱。

開放式則是密閉式的相反對比,很容易營造出寬鬆自然,沒有壓力的聆聽感。然而低頻清淡如水是一大罩門,
完全無法和配置相同單吋振膜的其他結構耳機相較,因此越來越多廠商往>50mm大尺寸發展。至於居中的半開放式,
猶如期他兩大類型耳機的優缺點眾合體,算是一種中庸的解決方案。

再次地說,音質評判這檔事相當主觀,因此各式耳罩結構設計,自然也就沒有絕對好壞之分。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3-4-4 01:23:48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1:37:31 | 顯示全部樓層
聽出耳油咪整污糟個耳機囉!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1:41:01 | 顯示全部樓層
123faifai 發表於 2013-4-4 01:37
聽出耳油咪整污糟個耳機囉!

耳油多到整污糟個耳機貢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1:50:19 | 顯示全部樓層
akg nice brand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1:57:24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月瞳 發表於 2013-4-4 01:41
耳油多到整污糟個耳機貢誇

部耳機太正喇,咁咪聽出好多耳油囉!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1:59:51 | 顯示全部樓層
禾刀係用 AKG601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2:01:01 | 顯示全部樓層
you have the whole world to yourself when wearing thi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2:05:17 | 顯示全部樓層
家用耳牛, 出街iem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2:05:41 | 顯示全部樓層
最緊要用舒服+聽得開心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2:21:14 | 顯示全部樓層
真係一門好深既學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3:12:50 | 顯示全部樓層
123faifai 發表於 2013-4-4 01:57
部耳機太正喇,咁咪聽出好多耳油囉!

但耳牛梨wor刀唔貼耳要整到米由耳仔射耳由出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3:14:31 | 顯示全部樓層
Rach 發表於 2013-4-4 02:05
家用耳牛, 出街iem

出街iem for surehk天氣下天完全唔色合耳牛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4:50:00 | 顯示全部樓層
呢個一定舒服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5:21:00 | 顯示全部樓層
要個人試清楚至可以買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6:16:22 | 顯示全部樓層
買啱 大耳機,確實好重要,因係貼身享受嚟嘛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6:30:33 | 顯示全部樓層
用D普通嘢算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7:03:39 | 顯示全部樓層
nice earphon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8:22:10 | 顯示全部樓層
啱晒, 正想換過個耳機, 呢個應是我嘅首選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4 08:22:24 | 顯示全部樓層
夜晚一個人時渾然自在. 邊聽音樂邊瀏覽 141.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5 12: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