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解放軍報 31.1.2013
能源不僅是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命脈,也是軍事行動一刻都不能或缺的物質基礎。雖然世界各國軍隊都在向信息化邁進,但無論是信息化武器系統所需的電能還是機械化裝備所需的動能,目前主要還是由傳統的化石燃料直接或間接轉化而成的。
為改變軍事行動對傳統能源的過度依賴,前不久,美國海軍披露了一項神奇的研究——“水變油”。按照設想,該技術如果發展成熟,可從海水中提取二氧化碳和氫氣,然後采用一種特殊催化劑,直接轉化生成JP-5航空煤油。
而在此前,美軍已經將部分技術成熟的可替代能源運用於訓練和軍事行動。2012年7月,在美軍主導的22國太平洋聯合軍演中,數十架F/A-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加滿新型燃料——傳統的航空煤油、回收加工的地溝油及海藻油的混合物,從航空母艦上騰空而起。
新型燃料投入使用以及發展遠景,預示著西方發達國家正在開展新一輪的軍事能源保障變革。這一變革,也將極大改變未來戰爭的形態。
能源保障四面楚歌
50多億加侖,所需經費達132億美元。這一數據是2010年美軍在軍事行動中的油料消耗賬,比10年前增加了200%。
為實施能源保障付出的遠不止是金錢,還有更加沈重的代價。據美軍運輸司令部統計,僅在2010年,地面車隊就被攻擊1100多次,這還不包括在從前沿作戰基地到巡邏基地之間油料輸送車隊所受到的攻擊。
這些戰場教訓讓西方國家軍隊如坐針氈。他們深切感受到,在當今時代,能源就是戰鬥力。為應對能源安全挑戰和助力軍事轉型,近年來他們非常註重加強頂層設計,積極研發使用更加清潔、高效的可替代能源,以強力建設“綠色軍隊”,推動能源保障變革。
比如美國,就在2011年和2012年先後頒布首份《作戰能源戰略》以及配套實施計劃,明確提出:以更加聰明的方式利用各種能源,按照“戰鬥更多、能耗更少,選擇更多、風險更少,能力更強、成本更少”的原則實施能源保障模式變革。
依靠科技推進變革
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在軍事能源保障變革中發揮著加速劑和增效器的作用。近年來,發達國家軍隊積極運用先進理念和科技手段,為深化能源保障變革提供強勁動力。
推動能源節約“上檔次”。英國海軍近年來列裝的最大水面戰艦45型“勇敢級”驅逐艦,采用WR-21型燃氣渦輪發動機作為動力單元,與其上一代驅逐艦采用的單循環燃氣渦輪機系統相比,可節油25%-27%。近5年來,美軍也先後投入1.31億美元研發燃料系統、發動機等方面的節能技術。他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將海上行動所需能耗降低15%,飛行能源利用率提高10%,地面戰場上的能源利用率提高50%。
讓裝備少喝油“多吃素”。如果沒有石油,世界將會怎樣?裝備還能天上飛、地下跑、水中遊嗎?針對“石油依賴”,美軍在《作戰能源戰略》中提出,未來幾年內要確保飛機、艦船、車輛和各類保障裝備都能使用可替代燃料。2008年8月,美空軍F-15E“攻擊鷹”成為首架飛行測試合成燃料的戰鬥機。另外,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和南非等國家軍隊近年來還對電油混合驅動型戰車研發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探尋無處不在的新能源。地球上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如何將這些唾手可得的資源轉化成取之不盡的能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軍隊的新課題。比如美軍,近年來就制訂了頗具雄心的海洋熱能轉換計劃以及地熱、太陽能利用計劃。他們在加利福尼亞州歐文堡(美陸軍最大訓練基地)設計建造的500兆瓦電站,將是美軍最大的太陽能建設工程,可以滿足該基地所有的電力需求。
為現代化戰場勇士減負。隨著信息化含量日益增加,武器裝備的電能需求越來越大。美軍阿富汗戰場上的1名戰士要攜帶50多塊電池,重達8公斤多。為此,發達國家軍隊紛紛投入研發更加便攜高效的電池裝置。例如,北約軍隊采用的便攜式能量增強型背包系統,可通過一塊62瓦不反光且可靈活轉換角度的太陽能面板為電池充電,並可使用北約制式插座或點燃器為多國軍隊車輛供電。
變革之路並非坦途
雖然我們已經看到軍事能源保障變革的大幕已經拉開。但同時也應看到,這條路並不平坦,要想徹底擺脫油料制約、短缺之痛,還需要克服這樣那樣的困難。
從西方國家軍隊在這方面的經驗教訓來看,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新能源技術還不夠成熟,投入產出比有待提高。例如,美軍現在研發試用的混合燃料價格約為普通燃料的4倍,比使用石油產品昂貴得多。據統計,一畝大豆每年轉化的生物燃料,還不夠“超級大黃蜂”完成一次起飛。
盡管存有上述困難,但回眸科技驅動的軍事歷史,一支軍隊斷不敢對未來的任何可能性掉以輕心,因為意大利軍事家杜黑早就指出:“勝利只向那些能預見戰爭特性變化的人微笑,而不是向那些等待變化發生才去適應的人微笑。” (作者單位:後勤學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