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8779|回覆: 40

[蟲] 轉載: 昆蟲的保育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1-16 15:59: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有人靜雞雞返左來!!
我當然要來踩場賀一賀老友記~

cats.jpg


(原文主要講述台灣情況, 我加以修改配合整體情況)
1. 為什麼要保育
               
地球的土地面積不多,卻蘊藏著無以計數的自然資源。同時具有海洋生態系,河口生態系,沼澤生態系,湖泊生態系,溪流生態系,森林生態系,農田生態系,島嶼生態系。不同的生態系代表了不同的地形、氣候與植被。因為海拔高度落差大,有溫帶、亞熱帶及熱帶氣候,使環境與棲地產生多樣性,植物種類因此眾多,可以提供許多不同的昆蟲取食。食物豐富加上環境歧異度大,昆蟲演化出許多種類。
               
cls-05-01-01.jpg
森林蘊藏了無數的自然資源。

cls-05-01-02.jpg
昆蟲演化出許多獨特的種類,圖片中的是大紫蛺蝶。


談到保育,一般人最常想到的是大型的哺乳類動物,如黑熊、梅花鹿、雲豹等,體積較小的昆蟲通常較無法引起民眾的注意。然而從生態的角度來看,一頭重達百公斤的黑熊 與輕僅數克的毛蟲 在自然界中卻佔有相同的地位,環境中不能缺少位於食物鏈頂端的黑熊,也需要埋葬蟲來分解其他動物的屍體,將養分還回大自然中。兩種一樣重要,也一樣不可缺乏。
               
cls-05-01-03.jpg
哺乳動物的體型比較大,在保育工作上,比較容易得到大眾的注目。
               
cls-05-01-04.jpg
埋葬蟲的體型雖小,但是在生態系中扮演的角色和大型的哺乳動物 一樣重要。


然而近年來,林地急遽開發,美麗的山林成了高樓大廈,悅耳的蟬聲轉為車輛的嘶吼,許多的生物失去了原本的環境,一步步走向滅絕的命運。而人類過度重視物質享受的結果,竟是將自己推入萬劫不復的火坑。對於野生動植物保育的推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cls-05-01-05.jpg
因為林地急遽開發,美麗的山林成了高樓大廈,許多生物失去了生活的環境。
               
cls-05-01-06.jpg
許多生物因為人類的開發破壞而失去了家園,如果再不重視保育工作,有一天,我們的子女將看不到這些美麗的生物。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15:59:30 | 顯示全部樓層
2. 昆蟲在生態系扮演的角色
               
昆蟲是生態系中的一員,在維持生態平衡與食物鏈中發揮了極大的功能。昆蟲是其他昆蟲、鳥類、兩棲爬蟲類以及哺乳類動物的食物來源之一。大部分的鳥類在幼鳥時期,昆蟲是最主要的食物來源;某些昆蟲以動物的糞便或屍體為食,對於生態系的營養循環有很大的幫助。
               

1.jpg
昆蟲是很多鳥類的主要食物來源。
                 
2.jpg
某些昆蟲會分解動物的糞便,幫助自然界營養的循環,如蒼蠅。


昆蟲與其他生物的關係十分複雜,在生態系中,昆蟲扮演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分解者和清除者等多重角色,與其他生物有很多互動。這些生物,有些是昆蟲的食物、有些是昆蟲的好鄰居、還有些以昆蟲為食。俗話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傳神的描繪大自然中,環環相扣的生態食物網。昆蟲與各種生物間的關係,大致可分為下列幾種:

共生
共生在生物界是一項很特殊的現象,不同種的生物為彼此利益共同生活在一起,呈現生物界祥和的一面。昆蟲最有名的共生現象是白蟻與腹部內鞭毛蟲的關係,鞭毛蟲在白蟻的消化道內分泌酵素消化白蟻啃食含纖維質的食物,在分解的過程中雙方都得到養分。

蚜虫、介殼蟲和某些小灰蝶的幼蟲會分泌蜜露吸引螞蟻取食而得到螞蟻的保護,形成共生的現象,對彼此都有利益,不過分開後仍能獨立生活,這種共生現象,和白蟻與鞭毛蟲的共生方式不同。

另外,螞蟻或白蟻巢中,常有其他昆蟲,取食螞蟻或白蟻殘餘食物,有些甲蟲的幼蟲 (如隱翅蟲),甚至會分泌類似螞蟻幼蟲的分泌物,讓工蟻餵養這也是另一種共生方式。
               
3.jpg
白蟻依靠體內的鞭毛蟲幫忙消化吃進去的木頭纖維。
               
4.jpg
蚜蟲分泌蜜露吸引螞蟻,得到螞蟻的保護。


寄生與被寄生
昆蟲世界裡,隨時都上演著寄生與被寄生的戲碼,例如小繭蜂、姬蜂可以產卵寄生在毛毛蟲體內;昆蟲也會被其他生物寄生,像是真菌、細菌、病毒等;這些被寄生的昆蟲都會死亡,因此聰明的人類,就利用這些生物來對付害蟲,以寄生性昆蟲來降低害蟲的數量。利用這類生物防治中,以利用赤眼卵寄生蜂來寄生防治五大甘蔗螟蟲的實例最有名。
               
5.jpg
被病毒寄生死亡的蝶蛹。       
               
6.jpg
真菌也會感染昆蟲,造成昆蟲的死亡。


捕食與被捕食
在生態系中,昆蟲是很多動物的食物,如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蜘蛛、魚類,甚至其他肉食性的昆蟲,這些都是昆蟲的天敵。有些肉食性昆蟲,也會捕食小型動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極為複雜的食物網關係。

這種關係,也常被人類用來對付害蟲。澳洲瓢蟲捕食吹棉介殼蟲,是昆蟲生物防治中,利用捕食現象成功抑制害蟲最有名的例子。目前被廣泛使用的天敵性昆蟲有:基徵草蛉和安平草蛉,主要用於網室木瓜栽培,防治介殼蟲類、蚜蟲、木蝨和粉蝨。
               
7.jpg
食蚜蠅的幼蟲捕食蚜蟲。       
               
8.jpg
捕食性昆蟲也可以用在害蟲防治上,例如草蛉。


競爭
每個地區的食物和生活空間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生活在其中的各種生物,為了爭奪這些資源,就會有競爭的現象發生;同種生物之間,雄蟲會競爭雌蟲的交配權,雌蟲也會競爭產卵的資源。所以,自然界中,處處都看得到競爭,這樣的結果,勝利者才有機會活下來,失敗的就會被消滅或被驅逐。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15:59:31 | 顯示全部樓層
3. 昆蟲與環境污染
               
昆蟲在地球上已存活了幾億年,對於環境變遷的適應能力非常強。但是近年來人類對環境的開發及破壞,使很多昆蟲的數量減少。雖然在惡劣的環境中,還是有昆蟲能夠生存,但是大部分的昆蟲卻無法存活,所以可以依昆蟲所存在的環境來區別環境污染的程度。

最常見的是在水域環境監測上。水中有許多肉眼可見的大小生物,這些生物對水質的喜好不同,有些必須生活在乾淨的水中,但有些卻喜歡生活在污染骯髒的水中,因此這些生物就成了判斷水質污染程度的一項依據,稱做「生物指標」。使用生物指標可以簡易的判斷河川的水質。而水棲昆蟲也可以當作判斷水質污染程度的生物指標。
               
1.jpg
近年來人類對環境的開發及破壞,使很多昆蟲的數量減少。
               
2.jpg
水棲昆蟲可以當作判斷水質污染程度的生物指標。


未受污染之水源:石蠅、長鬚石蠶、流石蠶、網蚊、扁蜉蝣
輕度污染之水源:縞石蠶、網石蠶、扁泥蟲、水蠆、小裳蜉蝣、雙尾小蜉蝣、石蛉
中度污染之水源:水蛭、姬蜉蝣
嚴重污染之水源:紅蟲、顫蚓、管尾蟲
               
3.jpg
蜉蝣生活在比較乾淨的水域中。       
               
4.jpg
水蠆可以生活在輕度污染的水源中。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15:59:32 | 顯示全部樓層
4. 如何保育昆蟲
               
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世上萬物在生態系中都有自己的角色與功能,各種生物扮演好自己角色的結果,讓這環環相扣的生態系達到和諧平衡的狀態,所以我們才能在這裡生活。為了讓地球上各種生物都能生存,達到生態的平衡,維持生物的多樣性,所以我們要做保育工作。保育是為了保護自然界的各種生物,並不是為了保育而保育,如此才能提供人類永續生存的重要資源。

但是要如何進行保育的工作呢?我們可以依以下幾方面來進行:

制訂法律
利用法令規範,使保育工作順利的推動。目前臺灣與昆蟲保育的相關法令有「文化資產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

保護棲地
破壞昆蟲的棲息地,就是毀掉昆蟲的家,讓所有的昆蟲都不能生存,這對昆蟲來說,是最恐怖的一件事。現在山上很多地方都有果園、菜園、茶園,這些都是破壞昆蟲生活環境的兇手。我們不應該鼓勵這些行為,而要保護昆蟲的棲息地,留給牠們一個家園,這樣我們才有機會欣賞美麗的昆蟲,這也是保育工作最有效的一種方式。

加強教育
要讓每個人都有保育的觀念,對大眾進行環境教育是最好的方法。進行環境教育的對象是不分年齡的,不管是大人或小孩,我們都可以利用各種不同的教育方式來達到這個目的。如果每個人都有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的觀念,那麼在進行各種保育工作的時候,很容易就能得到大眾的支持,推展保育工作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留給後代一個美麗的生存環境,讓他們也能欣賞我們現在所見美好的自然環境與多樣而吸引人的生物,是我們最重要的責任。而保育工作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在進行努力,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進自己最大的力量來做好這項工作。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15:59:33 | 顯示全部樓層
5. 部份保育類昆蟲
               
黃裳鳳蝶 Troides aeacus kaguya (Rothschild, 1899)
1.jpg
外部形態:展翅達9-11.5公分,翅底色黑色,前翅翅脈兩側有灰白色鱗片,後翅中央翅脈黑色,其餘部分金黃色。雄蟲前翅狹長,後翅內緣反折,內藏灰白色性毛。雌蟲前翅則較寬闊,外緣略呈波狀,後翅翅形頗圓,外緣明顯呈波浪狀。

生活史研究:成蟲出現在3-4月及7-8月,幼蟲取食馬兜鈴。雄蟲常於樹冠上盤旋飛舞,雌蝶棲息於樹林間較陰暗的場所。卵橙黃色球形,幼蟲紅褐色,體表有細長的突起。終齡幼蟲為黃褐色而帶黑色斑紋。

珠光鳳蝶 Troides magellanus Felder & Felder, 1862
2.jpg
外部形態:珠光鳳蝶與黃裳鳳蝶有些類似,但腹部背面黃褐色,不是黑色,且珠光鳳蝶的光澤與黃裳鳳蝶大不相同,翅上的金黃色斑隨著角度不同,會反射出不同的鮮豔光澤來,所以稱為珠光黃裳。

生活史研究:成蟲全年可見,幼蟲取食港口馬兜玲,蟲體上有圓錐狀肉質突起,體色暗褐色。終齡幼蟲黃褐色,有模糊的黑斑。幼蟲在寄主植物或附近植物的莖上化蛹。

曙鳳蝶 Atrophaneura horishana (Matsumura, 1910)
3.jpg
外部形態:展翅達 9-12 公分,雌雄皆無尾,翅膀背面黑色,最大特徵是後翅腹面靠外緣處桃紅色。雌蟲體型較大,斑紋色彩類似雄蟲,但顏色較淡。

生活史研究:本種成蝶常在樹冠層滑翔,或出現於路邊的蜜源植物上。幼蟲取食異葉馬兜鈴及大葉馬兜鈴,體色灰黑或淡黑色,體表有細長的圓錐狀突起。曙鳳蝶以幼蟲狀態越冬,在春季時化蛹,蛹通常見於附近植物或寄主植物的枝幹上。

大紫蛺蝶 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               
4.jpg
外部形態:展翅達 8.5-10 公分,雄蟲翅黑褐色,有白褐色斑,前後翅中央有紫色金屬光澤,內有白斑,肛角有紅色斑。雌蟲翅較雄蟲為大,但無金屬光澤。

生活史研究:成蟲出現於五至八月,有高度的領域性。寄主植物為沙朴(Celtis sinensis),卵綠色圓形。幼蟲頭部具有褐色的角狀突起,幼蟲五齡時,開始向沙朴根部移動,在落葉堆中越冬,待來年春天時重回樹上,取食一段時間後化蛹。

長角大鍬形蟲 Dorcus schenklingi Mollenkamp, 1913
5.jpg
外部形態:雄蟲體長約 3.6-9 公分,雌蟲體長約 3.4-5 公分,是台灣最大型的鍬形蟲之一,雄蟲大顎彎曲程度較台灣大鍬形蟲為小,大顎基部沒有突起,中央內齒位於前端近二分之一處,翅鞘表面霧狀具微弱金屬光澤,外緣有數條縱向條紋。雌蟲形態類似雄蟲,但體型較小,沒有發達的大顎,且翅鞘中央光澤較雄蟲強烈。

生活史研究:成蟲於四月至九月出現,具趨光性。雌蟲在朽木中產下淡黃色的卵粒,幼蟲在朽木中鑽食。終齡幼蟲會在朽木建築蛹室,靜待羽化。

虹彩叩頭蟲 Campsosternus gemma Candeze
6.jpg
外部形態:前胸背面藍綠色,具兩條紅色縱紋,翅鞘亦呈藍綠色,全身具金屬光澤。

生活史研究:本種尚未有科學性之研究報告,對生活史所知甚少,僅知成蟲常於林冠層飛行,或在地面爬行。一般為日行性,偶而亦可於夜間誘集。

霧社血斑天牛 Aeolesthes oenochrous Fairmaire, 1889               
7.jpg
外部形態:體長約 4-6 公分,體呈紡錘形,體色黑色,頭部及翅鞘具紅色天鵝絨狀細毛,鮮豔如血,所以叫血斑天牛。雄蟲觸角極長,約為身體的 1.5 倍,雌蟲觸角較短,約與身體等長。腹部呈黑色。

生活史研究:成蟲出現於四月至六月,在白天活動,常出現於寄主植物山櫻花附近。雌蟲咬破寄主植物的樹皮,產下卵粒。幼蟲蛀食山櫻花莖幹。幼蟲期據推測可能為兩年,但並無研究報告或有力證據支持。

無霸鉤蜓 Anotogaster sieboldii (Selys, 1854)
8.jpg
外部形態:台灣最大的蜻蜓之一,體長達十公分。具一對綠色大型複眼,胸部黑色,合胸前方具兩條黃斑,側面具明顯黃斑,腹部黑色,亦具黃斑。雌蟲體型較雄蟲為大,腹部黃斑發達。

生活史研究:成蟲具領域行為,常在水域附近來回飛行,捕食附近的昆蟲。雌蟲產卵在水中,蜻蜓幼期稱為水蠆,捕食水中生物或掉落水面的昆蟲維生。無霸鉤蜓的水蠆體型較一般水蠆大,也會捕食其他種類的水蠆。

渡邊氏長吻白臘蟲 Pyrops watanabei (Matsumura, 1913)
9.jpg
外部形態:展翅約 5-7 公分。頭部相當長,末端球狀。前翅黃綠色,上有黑色及褐色斑點,腹部末端稍呈白色。全身覆有白色蠟粉,故名白蠟蟲。

生活史研究:本種於夏季至秋季時,出現於中低海拔的山區。成蟲常棲息於烏臼的枝幹上,但若蟲的生態與棲地則尚未得知。

津田氏大頭竹節蟲 Megacrania tsudai Shiraki, 1932
10.jpg
外部形態:體長約 12 公分,體色深綠,翅膀黃褐色,約到腹部的三分之一。腿節褐綠色,具有明顯的刺,但脛節則無刺突。尾毛扁平,末端圓。

生活史研究:本種產於南部恆春半島及東南部離島海岸林投灌叢中,成蟲於清晨及傍晚活動,白天藏在葉中,主要寄主植物為林投。本種可行孤雌生殖,成蟲約於秋季產卵,經三個月的卵期後孵化而出,若蟲共有六個齡期。成蟲具翅,能飛翔,遇到危險時,會由前胸腺噴出防禦性物質。

蘭嶼大葉螽蟴 Phyllophorina kotoshoensis Shiraki, 1930
11.jpg
外部形態:成蟲長約 10 公分,背板十分發達,近似菱形,兩側有明顯角狀突起。雌蟲具尖銳的產卵器,上彎呈刀狀。由側面觀察,翅膀的形狀猶如一片大樹葉,所以稱為大葉螽蟴。

生活史研究:本種在離島終年可見,但以春夏季較多。若蟲與成蟲常生活於森林邊緣或灌木叢中,較偏好之寄主植物有葡萄藤、火筒樹、無患子科等植物。未有詳細的科學報告,生活史不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16 16:03:35 | 顯示全部樓層
恭喜7 poor~~~
保育好重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16 16:05:20 | 顯示全部樓層
恭喜維尼。~~~~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16 16:05:50 | 顯示全部樓層
D蝴蝶巧令令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16 16:06:40 | 顯示全部樓層
A Quick Guide to Establishing Wildflower Planting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Beneficial Insects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This video was submitted to the Outreach category of the 2011 ESA YouTube Your Entomology Contest by Brett Blaauw,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who writes, "Due to the loss of natural habitats, there has been an observable decrease in beneficial insects over the years. This loss of insects may lead to a decrease in the ecosystem services they provided. By reintegrating wildflowers back into the landscape, many beneficial insects will be able to have access to the floral resources they need to survive. This video is a quick introductory guide to help people establish wildflower plantings on their ow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beneficial insect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16 16:06:56 | 顯示全部樓層
靜雞雞刀比你發現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16 16:07:24 | 顯示全部樓層
這是一個很值得重視及但往往被忽視的課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16 16:09:35 | 顯示全部樓層
東東養虫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16:10:4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16 16:12:23 | 顯示全部樓層
tung1871 發表於 2013-1-16 15:59
5. 部份保育類昆蟲
               
黃裳鳳蝶 Troides aeacus kaguya (Rothschild, 1899)

其實人類真係好多時不自覺破壞自然生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16 16:18:4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糖糖 於 2013-1-16 16:21 編輯

昆蟲館 
網站名稱 :台北動物園全球資訊網
網址:http://www.zoo.gov.tw/index_reptile

內容:
昆蟲是地球上種類與數量最多的動物,不論是森林或草原、都市或鄉村,不同的生態棲地蘊涵了各式各樣的昆蟲,非常容易觀察,是最易呈現生物多樣性的一種生物。
原本台北市立動物園的蝴蝶館及蝴蝶公園全年都可以觀察到昆蟲活體,但因蝴蝶館已於90年11月封館,原址將改建為昆蟲館,致昆蟲展示無法繼續。 為了讓民眾仍舊有機會認識多采多姿的昆蟲、瞭解昆蟲有趣的行為與習性、以及昆蟲在台灣不同生態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別將台灣區夜行館開闢為「蟲蟲特區」,以台灣的昆蟲生態為主題,在昆蟲館完工啟用前,繼續服務喜愛昆蟲的您...
昆蟲是地球上種類與數量最多的動物,不論是森林或草原、都市或鄉村,不同的生態棲地蘊涵了各式各樣的昆蟲,非常容易觀察,是最易呈現生物多樣性的一種生物。
原本台北市立動物園的蝴蝶館及蝴蝶公園全年都可以觀察到昆蟲活體,但因蝴蝶館已於90年11月封館,原址將改建為昆蟲館,致昆蟲展示無法繼續。 為了讓民眾仍舊有機會認識多采多姿的昆蟲、瞭解昆蟲有趣的行為與習性、以及昆蟲在台灣不同生態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別將台灣區夜行館開闢為「蟲蟲特區」,以台灣的昆蟲生態為主題,在昆蟲館完工啟用前,繼續服務喜愛昆蟲的您...
展示內容
昆蟲以外的無脊椎動物→台灣的無脊椎動物。(蜘蛛、蠍子、蝸牛馬陸、蝦子、螺類等)  
森林生態系中的昆蟲→森林中所分布的昆蟲種類及特殊習性。(步行蟲、鍬形蟲、蝴蝶之幼蟲、蜚蠊等)  
草原生態系中的昆蟲→草地中所分布的昆蟲種類及特殊習性。(螳螂、螽蟴、蟋蟀、蝗蟲、竹節蟲等)  
水域生態系中的昆蟲→水域中所分布的昆蟲種類及特殊習性。(水螳螂、龍蝨、負子蟲、豉、水黽、仰泳等)  
常見生態系中的昆蟲→以大空間的空間展示方式,展示以蝴蝶為主的昆蟲種類。(各式蝴蝶、水蠆)   
蟲蟲危機→介紹台灣昆蟲所面臨的危機及保育保育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16 16:31:05 | 顯示全部樓層
昆蟲資源產業
昆蟲資源產業


一般人對於昆蟲的直覺,認為大多數是害蟲,會直接或間接為害人畜、經濟作物、屋舍和各種倉儲物,因此大家對昆蟲多半沒有好感。事實上在全世界已知的昆蟲中,害蟲僅占少數,多數不只是各種動物的食物,扮演顯花植物的授粉者,或擔任分解者,在維繫生態系中食物鏈和食物網的穩定上,也居於重要的地位。而昆蟲又是動物界中種類和數量最多的類群,在生態系、經濟利用、科學研究、教育、宗教、文學、藝術和娛樂各方面,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對於臺灣原生昆蟲資源的研究,始自西元 1684 年的方志,而科學性的描述則起於 1850 年代。在 1850 ~ 1900 年間,從事臺灣昆蟲資源研究的多以歐美人士為主,如英人 R. Swinhoe、H.E. Hobson 和加拿大籍醫生 G.L. Mackay。自日人據臺至 1945 年光復期間,則以日人投入這方面的研究較多,如三宅恆方、松村松年、三輪勇士郎、鹿野忠雄、素木得一、江崎悌三、加藤正世等,這些學者為臺灣昆蟲資源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近 50 年來社會發展迅速,人口日益增多,農藥、土地開發和人為捕捉對昆蟲的生態造成很大的衝擊。以臺灣的蝶類為例,早年有兩萬人以捕蝶和蝶加工業為生,但因大量捕殺,造成多種蝴蝶面臨滅絕的危機。近年來,昆蟲加工業雖不景氣,但部分昆蟲的活體和標本買賣仍相當活躍,而有關昆蟲資源和利用的研究卻不多,如何進行臺灣昆蟲多樣性的研究,並對昆蟲的永續利用提出建議,應是當務之急。

昆蟲的商業性利用

活體及標本

臺灣昆蟲的商業性利用,以昆蟲的加工業發展最早。據朱耀沂、楊平世和葛信彥的報告,1906年日人朝倉在埔里經營蝶類標本;1918 ~ 1920 年間和河村合設「埔里社特產株式會社」,販賣昆蟲標本和當地特產。光復後,臺灣的蝶類加工甚至成為全球之冠。這榮景一直到 1975 年之後,因國人環保意識抬頭才開始走下坡,成為「黃昏工業」。

其實臺灣專營昆蟲的商家已有轉型的趨勢,除了原有的標本販售外,已開始販賣活體昆蟲做為寵物,或經營蝴蝶牧場,以販賣蝶蛹和提供休閒活動為主。這也為臺灣昆蟲的商業性利用,開創了另一轉型經營的管道。

以目前臺灣在活體昆蟲飼養技術上的能力,應可朝 3 方面發展:飼育寵物昆蟲供內、外銷,以開拓新的財源;建立專有試驗用品系或創設品牌,提供國內外科學試驗研究使用;選擇可食用的種類,供人和動物食用,如臺灣大蟋蟀等 30 種昆蟲可供人類食用,在動物食用部分,如養鳥的麵包蟲、養魚和爬蟲類的黑蟋蟀等。

此外,在原有的標本販售方面,應以合法進口或人工飼養個體為主,若需野生物種,也應合法採集。主要的發展方向仍應和產業結合,在製作方式方面,則朝向精緻化和具地區特色的方向進行。 惟自 2000 年以來,受日本活體昆蟲飼養盛行的影響,臺灣在活體甲蟲,尤其是外國產昆蟲利用上極為活絡。據羅友徹的研究發現,臺灣進口活體昆蟲的產值估計可達 12 億元,至於昆蟲飼養相關裝備,產值達 17 億元之多。但進口的昆蟲目前已出現逸放野外等弊端,如何有效管制是當務之急。

目前年輕一代的業者為求合法經營,擬組織臺灣資源昆蟲協會,由業者自治並建立回收制度。同時藉由推動修法或擬訂管理辦法,使這產業能永續經營。

非標本產品

昆蟲非標本產品也是可開發的重點。如參考昆蟲的形態、色彩及構造上的多樣性,所設計的手工藝品、藝術品、卡片、衣物、文具用品等,或記錄昆蟲生態、音效的 VCD、書籍等,都是熱門的商品。

為因應學校自然教育課程的昆蟲飼養和觀察產品的需求,針對特定的昆蟲設計、開發相關商品,也是現今在昆蟲的商業利用上可進行的重點。尤其政府正提倡文化創意產業,如何把昆蟲資源應用在這新興產業上,是教育學者、藝術家和資訊業者有待努力的目標。

昆蟲資源的應用

賞蟲步道

現今社會大眾對本土生態的興趣和環境保育的意識已愈來愈高,但人類活動造成的棲地孤立和零碎化,卻使昆蟲或蝴蝶的歧異度日益惡化。因此除了設立保護區之外,可針對已被人類干擾的區域或昆蟲棲地經營管理,以維持高歧異度的蝴蝶或昆蟲相,再輔以自然的步道,便可成為賞蟲的去處。

例如臺北市立動物園的蝴蝶公園,便是在已遭人為干擾的棲地上,種植本土的寄主和蜜源植物,以提供適宜的蝴蝶棲地,現在已成為大臺北都會區中甚佳的賞蝶地方。此外,臺北市建設局和筆者在臺北的虎山溪營造了螢火蟲的棲地和賞螢步道,成功地把黃緣螢重新帶回虎山地區,目前每年都會舉辦賞螢活動,提供了都會地區另一個親近自然和觀察昆蟲的好地方。而楊平世、陳燦榮和何健鎔也標示出台灣各地賞螢步道七十餘處,為民眾提供正當又具教育性的休閒場所。

若能藉由觀賞螢、蝶、鳴蟲、甲蟲等而成立同好會,並結合社區人文、自然發展出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必能為昆蟲永續利用提供多方面的效益。

此外,因應臺灣出現的「瘋甲蟲」現象,林務局可以結合種香菇、蕈類業者和當地居民,在「社區林業」政策下鼓勵或獎勵發展本土活體甲蟲行業,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

生態園

配合休閒產業,發展具教育、休憩、遊憩功能的開放式或密閉式生態教育據點,已成為許多農場在面臨加入 WTO 和政府實施周休二日後所採取的對策。

一個昆蟲生態園的規畫和一般的園藝花園不同,它是以大自然的原始風貌為主要景觀,再輔以生態飼養的昆蟲或其他的動植物為展示重點,重現自然生態之美,如蝴蝶生態園、螢火蟲生態園、甲蟲生態園等。

依設計的不同,生態園可分為開放式和封閉式二大類。經營的方式,除了有現場植栽和場地的維護人員之外,還應備有解說導覽人員,為現場參觀民眾解說和回答問題,也可和民間生態保育社團合作,訓練義工以服務學校及一般民眾。這類生態園除可提供市民休閒、教育、遊憩之外,還可提供中、小學進行校外教學,以落實臺灣的生態教育。

在臺灣,具規模的「蝴蝶園」或「昆蟲園」已達二十餘個,這些地方已成為當地校外教學和民眾遊憩的景點,惟未來應朝向精緻化經營。如政府能介入輔導,或許可在北、中、南、東等地區各輔導出一個國際級的園區。

學校科學教育

因為生活期短、繁殖力強、形態變化大、採集容易等優勢,昆蟲一直是學校科學教育良好的試驗題材。但是現今都市化日益嚴重,許多以往常見的昆蟲已不復見,因此小學多以家蠶、紋白蝶或蟋蟀為教育試驗材料。

其實若能使昆蟲的棲地重新回復,大多數的昆蟲都會重回到我們的周遭。而以人工飼育的方式進行昆蟲試驗材料的繁殖,如紅娘華、龍蝨、負子蟲、蟋蟀、蝗蟲、竹節蟲、鱗翅目的幼蟲等,都非常適合做為中、小學對於大自然的觀察和臺灣本土生態教育研究的對象和材料。未來教育部、國科會和科教館應多鼓勵學校教師、學生,利用臺灣昆蟲資源或棲地生態做為進修或科學展覽的素材,讓具有特色的昆蟲資源在本土落實,並推向國際。

益蟲資源

臺灣早在 1934 年就利用赤眼卵寄生蜂防治甘蔗害蟲——黃螟、條螟和二點螟,成效卓著。目前在農委會的研究和推廣下,已採用以玉米卵寄生蜂防治玉米螟、亮腹釉小蜂防治柑桔木蝨、紅胸葉蟲釉小蜂防治紅胸葉蟲等措施。此外,在捕食性天敵方面,以寬腹螳螂、赤星瓢蟲、基徵草蛉等防治田間害蟲;在昆蟲病原方面,則以蘇力菌為主。

這些結合高科技的經營管理,可使天敵和昆蟲病原成為防治害蟲的利器。未來應全力發展使天敵產業成為台灣生技產業的主力之一,尤其是利用病原菌的天敵農藥(生物農藥),亟待政府政策上的重視和研發。

養蠶及養蜂是臺灣較有系統利用昆蟲的產業,根據臺灣省農林廳的年報,蜂蜜及蜂王漿產值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再加上近來熱門的蜂膠產品,都是昆蟲資源利用的良好典範。現今更有養蜂生態農場的成立,也使養蜂業在養蜂之餘,同時提供了民眾休閒及生態教育的功能。而在養蠶方面,雖然產值有下降的趨勢,但可加強下游產業如紡織品的加工及開發,或導向中藥殭蠶、冬蟲夏草的利用,以及生物技術開發的方向發展。

在中藥昆蟲中,以冬蟲夏草、蟬蛻、五倍子、螵蛸、蠶蛻、白殭蠶、蠶沙、蜂蜜,以及非昆蟲的金蠍、地龍乾(水蛭)和蜈蚣較常利用,這些產品目前都來自中國。其實這些產品在臺灣都可自行生產,未來市場應頗具潛力,但必須開發大量飼養技術以供應用。

此外,鳴蟲如螽斯、蟋蟀,食用昆蟲如胡蜂等的產品,寵物昆蟲如獨角仙、鍬形蟲,也是台灣在有用昆蟲的利用上亟待發展的標的。近年來,在行政院農委會支持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正極力開發本土授粉性昆蟲的利用。

高科技

在高科技的應用方面,昆蟲也占有一席之地。機器昆蟲的開發是現今許多科學家努力的方向,一種以舞蠅為對象所設計的小型助聽器,正在進行模擬實驗。此外,還有仿昆蟲結構工業材料的開發,如太空中衛星的設計,是仿甲蟲的翅膀可收摺的功能,美國國防部甚至訓練蜜蜂執行搜尋地雷的任務。

另外,特殊昆蟲物質在蟲害防治和生化方面,例如性費洛蒙的應用,特殊昆蟲基因的開發和利用,都是昆蟲在高科技應用上的發展趨勢。而這方面的發展有待跨領域的合作,包括化學、物理、資訊、電機等學者、專家的合作,以形成研發團隊。

生物多樣性研究

臺灣因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不僅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也有多樣的生態系。對於臺灣昆蟲的調查研究,雖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歷史,但目前所記錄的種類卻不到兩萬種,已命名的僅占 7%,因此臺灣昆蟲資源的全面性調查,有待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在做法上,應以分區方式全面採集,並透過國際合作,儘速發表臺灣昆蟲名錄,出版專論性研究和鑑定手冊。有了基礎的昆蟲資源資料,並結合各學術、研究單位的學者、專家所蒐集的資訊,才能更進一步發展臺灣昆蟲資源的永續利用。

多數的昆蟲不只是多種動物的食物,也扮演顯花植物授粉者的角色,如榕果小蜂是榕樹賴以繁殖的重要關鍵;或擔任自然界的分解者,如糞金龜、埋葬蟲可分解糞便、動物屍體等。因此,昆蟲在維繫生態系中食物鏈和食物網的穩定方面,居重要的地位。昆蟲又是動物界中種類和數量最多的類群,每一種昆蟲在臺灣本土生態系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昆蟲的多樣性在維持環境中生態的穩定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於昆蟲生存棲地的多樣性,昆蟲和環境的關係極為密切,不同的昆蟲都有適存的環境,因此昆蟲也成為監測環境變化的最佳工具。生態學家可以利用昆蟲出現與否、出現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寡,做為評定環境品質的依據,例如由蝶類的種類和數量,可評斷環境開發的程度,以水棲昆蟲的種類和數量,可做為水質汙染的指標。

在臺灣的昆蟲資源中,許多昆蟲有滅絕的危機。昆蟲面臨最大的滅絕壓力是棲地破壞,如寬尾鳳蝶現僅存於臺灣擦樹保護區,臺灣爺蟬僅分布在高雄六龜、美濃一帶,蘭嶼大葉螽斯和津田氏大頭竹節蟲僅分布在蘭嶼地區和恆春半島,這些地區都應儘速保護。此外,臺灣有多處的「蝴蝶谷」,這是蝶類大量出現的特殊棲地,如屏東茂林、瑪家的紫蝶幽谷,六龜、美濃的黃蝶翠谷等,都應儘速討論是否立法保護,以維護臺灣特殊的昆蟲資源。

臺灣素有「蝴蝶王國」、「昆蟲寶庫」之稱,擁有如此多樣和豐富的昆蟲資源,可說是臺灣得天獨厚之處。在知識經濟時代,如何結合社區,把特色的昆蟲資源應用在教育、農業、食用、藥用、休閒產業和生物產業上,並把豐富的昆蟲資源融入地方產業的發展,以加強社區互動或和企業利益結合,進而落實臺灣昆蟲資源的永續利用和保育工作,就成為生物多樣性研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唯有使當地民眾和企業獲益,才能使具特色的昆蟲和棲地受到更好的保護,並有效、永續利用昆蟲資源,也才能使科學研究工作獲得更廣泛的支持和認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16 16:33:00 | 顯示全部樓層
在大自然食物鏈中,昆蟲佔有非常重要角色,保育佢地非常重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16 16:49:3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tung1871 #14 的帖子

咩蟲....識游水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16:50:41 | 顯示全部樓層
韋小寶. 發表於 2013-1-16 16:49
回復 tung1871 #14 的帖子

咩蟲....識游水嗎

識力爭上游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16 17:00:09 | 顯示全部樓層
小窮維尼 發表於 2013-1-16 16:07
這是一個很值得重視及但往往被忽視的課題。

歡迎Poor爺歸位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8 16: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