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3-1-16 12:32:50
|
顯示全部樓層
(四) 關懷社會 家是香港
扶貧
政策理念
92. 香港社會整體富裕,但仍有不少人生活困難。我們要承認問題的存在和正視問題的本質,制定可行的扶貧政策措施。我們的目標是為社會上有能力工作的弱勢社群提供自力更生、改善生活的機會,並以公共資源照顧不能自助的人士。考慮到香港經濟結構和社會發展模式,我們不能採用以高稅率支持的福利政策。
扶貧委員會
93. 政府月前重設扶貧委員會,以三層架構推展扶貧工作:我會主持每年一度的扶貧高峯會議,訂立工作方針及強化策略;政務司司長出任扶貧委員會主席,統籌具體工作;委員會下設6個專責小組,深入探討特定範疇及制定適當的政策和措施,落實處理問題。
94. 扶貧委員會的工作重點是制定扶貧政策,包括檢討現行政策的成效,並制訂新政策,達致防貧、扶貧,並預防和減少社會孤立情況,同時促進社會低下階層向上流動。各專責小組的工作,不單着重支援有特別需要的弱勢社群,同時致力推動教育、就業和培訓,鼓勵自力更生,加強晉升機會以及促進社會參與,推動政府、商界及其他界別的跨界別合作。
制訂貧窮線
95. 扶貧委員會已確定其中一項首要工作,是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訂立「貧窮線」。「貧窮線」有三大功能:量化貧窮人口,以集中分析「貧窮線」以下各組群的情況;深入研究貧窮成因,作制訂政策的指引,令扶貧工作更到位;及按貧窮人口數量的變化,評估政府扶貧措施的成效。「貧窮線」的制訂,顯示本屆政府對改善貧窮問題的決心和承擔。
社會保障及退休保障
96. 社會保障和退休保障是探討貧窮問題經常遇到的兩個課題。在社會保障方面,有意見關注現時「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家庭中兒童的發展需要;亦有認為政府應檢討現時綜援在提供安全網及鼓勵有工作能力人士就業之間,是否取得適當平衡;及將「鼓勵就業交通津貼」改為低收入家庭補貼。這些都涉及重大政策考慮,對社會保障制度及公共財政均可能帶來深遠影響。扶貧委員會的社會保障及退休保障專責小組會仔細研究各界意見。
97. 在退休保障方面,我在政綱中提出研究人口老化對公共財政的影響,及早籌謀。政府會鞏固和優化現行制度下的三根支柱,即個人儲蓄和家庭資源、社會保障制度及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今年4月開始實施的「長者生活津貼」,在綜援和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之間,加入一層新的經濟支援。有意見認為,政府應檢討長者綜援、長者生活津貼及生果金三者之間的關係。我們亦注意到有意見要求實施全民退休保障。另一些意見則認為香港奉行低稅率政策,全民退休保障會大大加重長遠公共財政負擔,不加稅難以成事。僱主、僱員及政府三方供款的全民退休保障建議同樣富爭議性,而且也涉及負擔能力和可持續性等問題。專責小組會以開放、務實及審慎的態度,深入探討退休保障,客觀分析不同意見,就退休保障的路向建立共識。
98. 強制性公積金計劃(強積金)實施至今12年,需要不斷完善。不少市民對強積金的一些安排,尤其是收費水平,有強烈意見。我們會與強積金計劃管理局合力,多管齊下,促使收費下調。
關愛基金
99. 關愛基金至今推出了18個援助項目,成功識別未能受惠於現有社會安全網或政府短期紓困措施的群組,為他們提供適切支援,至今已有10多萬人受惠。檢討和評估顯示各個項目成效不一,基金會汲取實踐經驗和蒐集數據,研究需否修訂或繼續推行個別項目,或建議政府將確定有效的措施納入恆常資助之內。
100. 關愛基金推出「為居住環境惡劣的低收入人士提供津貼」計劃,資助居住於環境惡劣而並無領取綜援的低收入人士。合資格的申請者會按住戶人數獲發放3,000至8,000元的一次過津貼,至今已接到15 000多份申請。我相信這個識別機制能有效接觸到俗稱的「N無人士」,有助政府日後能更全面有效地推出紓解民困的措施。
101. 關愛基金的工作已納入扶貧委員會。我們會繼續利用關愛基金構思不同的援助項目和試驗計劃,發揮先導作用,為弱勢社群提供必要的援助。
商界參與
102. 近年不少商界人士除捐款扶貧外,也投身參與社會服務,協助組織社區活動,亦有伙拍福利機構共同推展計劃。扶貧委員會會借鏡這些成功經驗,推動更多商界參與。
居家安老
103. 居家安老是大部分長者的心願,亦與政府「以家庭為本」的福利服務政策一脈相承。我們會加強社區照顧服務,例如社會福利署將於今年9月推出首階段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採用「錢跟人走」的嶄新資助模式,讓合資格長者因應個人需要,使用服務券選擇合適的服務。我們亦會增加以傳統資助模式提供的日間護理服務名額,並延長新成立的日間護理中心及單位的服務時間。
院舍照顧
104. 政府會繼續多管齊下增加資助安老宿位。短期而言,我們透過「改善買位計劃」向私營院舍購買宿位,以及善用津助院舍的空間,提供更多資助宿位。中期而言,我們會興建新的合約安老院舍以增加資助宿位,特別是護養程度較高的宿位。長遠來說,我們會物色新院舍的選址,包括探討在重建項目加入安老院舍設施,以及將空置的建築物改建為安老院舍。由現在至2014-15年度,社會福利署會提供超過1 700個新增資助宿位,亦已在11個發展項目內預留地方興建新的合約院舍。
105. 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需要較長期的療養及康復護理。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將增設130張康復病床,並與私營機構探討合作模式,加強向公立醫院病人提供療養服務。此外,我們會研究把現時主要提供延續護理、復康和療養服務的黃竹坑醫院,轉型為療養及護養元素兼備的院舍,並提供更多宿位。
老有所為
106. 政府將建構便利長者的環境,鼓勵長者參與社區事務,活出豐盛人生。我們已從獎券基金撥出約9億元,分階段在6年內改善全港津助長者中心的設施和提高安全度,預計第一間完成工程的長者中心可於下月投入服務。我們亦會繼續透過「老有所為活動計劃」及「長者學苑計劃」等,推廣老有所為,促進長幼共融,鼓勵終身學習。
多元化選擇
107. 我們將會透過種種嶄新及較靈活的資助及服務模式,令長者有更多元化的選擇。現行的「長者醫療券」是例子。我們下一步會檢視「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並研究將服務券資助模式擴展至住宿照顧服務的可行性。在「長者生活津貼」,以及讓在廣東居住的香港長者領取高齡津貼的「廣東計劃」實施一段時間後,我們會研究向選擇在廣東養老的長者發放「長者生活津貼」的可行性。
助弱
殘疾人士服務
108. 康復服務政策的目標是協助殘疾人士發展能力,實現無障礙環境,讓殘疾人士在社交生活和個人成長方面,全面參與和享有平等機會,實踐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公約》)的精神和核心價值。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推行計劃時,需要充分考慮《公約》的規定。為更有效地協調各決策局和部門實踐《公約》,我們會檢討康復專員的職權範圍和職級,以及屬下的編制和人手。
109. 我在政綱提出容許單肢傷殘人士申領傷殘津貼。勞工及福利局正籌備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研究這課題。
110. 我在政綱中亦承諾加強對殘疾人士及有殘疾成員的家庭的支援。我們會增加日間訓練和住宿照顧服務名額,並盡早物色用地,增加供應。社會福利署正研究可否把屯門小欖醫院舊址與觀塘啓能庇護工場及宿舍舊址,重新發展作綜合康復服務大樓。視乎技術可行性研究結果,兩個項目共可提供約2 000個殘疾人士日間訓練和住宿照顧服務名額。我們亦會增加殘疾人士院舍及日間訓練中心的人手,以加強照顧和支援高齡人士。
111. 2011年3月,社會福利署推出為期3年的先導計劃,為居於社區並正在輪候資助住宿照顧服務的嚴重殘疾人士提供以家居為本的照顧服務。我們決定明年3月把服務常規化,同時將服務擴展至全港各區輪候院舍及非輪候院舍的嚴重殘疾人士。
112. 此外,關愛基金準備推出新措施,資助低收入家庭的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租用輔助呼吸醫療儀器。社會福利署及醫管局亦正探討推行個案管理模式的服務計劃的可行性,以支援需要經常護理照顧而沒有領取綜援的嚴重肢體傷殘人士,減輕醫療器材、消耗品及照顧等的負擔,讓他們可以留在社區生活。
113. 為幫助殘疾人士就業,從下一個年度開始,我們會提高殘疾人士在職培訓計劃及「陽光路上」培訓計劃下的就業見習津貼及在職試用工資補助金。我們亦會密切留意法定最低工資對殘疾人士就業的影響,有需要時會加強就業支援。
114. 我們致力建設無障礙社會,全速進行涉及13億元開支的大型改善工程計劃,為約3 500個現有政府處所和設施,以及約240個公共屋邨提升無障礙設施,其中90%的改善工程已如期在半年前完成,餘下的會在明年6月底完成。
115. 在2013-14年度,政府會進一步改善點到點的復康巴士服務,照顧殘疾人士的特別交通需要。此外,我們正研究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擴展至12歲以下合資格的殘疾兒童。
福利服務規劃
116. 在社會福利規劃方面,政府會採取務實靈活的方式,透過不同途徑,物色適合土地及協助提供所需人手,以配合福利服務現時及未來的需要。
117. 有關部門一直保持緊密聯繫,務求尋找適合的土地提供社福設施,亦會探討在適合的新發展或重建項目中,預留部分土地或建築物作福利服務設施之用。勞工及福利局正與社福機構探討如何更好利用非政府機構擁有的土地,通過重建或擴建,提供多元化的津助和自負盈虧設施。我們會積極考慮更靈活運用獎券基金,及如何更適切地為土地持有人在規劃或發展過程中提供協助。
118. 輔助醫療和前線照顧人員的人手緊張,長者和殘疾人士服務的情況尤為明顯。為此,我們已由本年度起的三個年度,撥款增加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的學額。有關決策局會與社福界和有關機構探討保留及吸引更多安老和殘疾人士照顧服務人手的可行方案。
119. 為支援青年人在經濟逆轉的情況下就業,政府自2008年起,通過非政府機構為15至29歲青年提供3 000個臨時工作職位,原定於今年3月完結,現時尚有約2 600名青年在職。我決定將有關臨時職位延續12個月,涉及開支約2億7千萬元,以便勞工及福利局與相關的非政府機構在這段期間,全力協助這些青年人覓得合適工作。
勞工政策
120. 我重視支援基層勞工,包括減輕交通費負擔。我上任後,要求勞工及福利局提早完成「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的中期檢討及落實優化安排,容許申請人因應情況選擇以住戶或個人為申請基礎;同時放寬入息及資產限額。
121. 勞工處透過全港12所就業中心,為求職人士提供免費就業服務。該處將於東涌設立就業中心,亦計劃加強對青年、中年及殘疾人士的就業支援,透過增加「展翅青見計劃」、「中年就業計劃」及「就業展才能計劃」向僱主發放的津貼,鼓勵僱主聘用尋找工作或轉業有困難的求職人士,並提供在職培訓。
122. 我在政綱中倡議設立男士侍產假制度。「勞工顧問委員會」支持立法訂立3天有薪男士侍產假,政府期望盡早完成立法。
標準工時
123. 香港僱員普遍工時較長。勞工處去年11月公布《標準工時政策研究報告》。勞工及福利局將於今年第一季按照我的政綱,成立由政府、僱主和僱員代表,以及學者和社會人士組成的「標準工時專責委員會」,跟進報告。政府希望社會各界在專責委員會的平台上,共同就標準工時進行知情和深入的討論,建立共識,找出未來路向。
僱員再培訓
124. 多年來,僱員再培訓局(再培訓局)致力提升本地工人的就業能力,維持香港的經濟競爭力。我肯定再培訓局的作用和貢獻,並認為應為該局提供持久而穩定的財政支持,為提升本地工人生產力作出長期承擔。我已責成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就再培訓局的長期財務安排,向財政司司長提交建議。與此同時,政府聽到社會人士對外籍家庭傭工僱主繳付的僱員再培訓徵款(「外傭徵款」)有不同意見。我決定豁免繳付「外傭徵款」的安排,於今年7月31日屆滿後,取消徵收「外傭徵款」,減輕僱用外傭家庭的負擔。這項決定將令政府的徵款收入每年減少約15億元。
社會動員
125. 我特別要感謝所有義工。香港的義工於2011年提供了逾2 200萬小時的服務,全港登記義工人數去年更已突破100萬,證明香港市民熱心助人,關愛社會。
126. 健全的社會福利制度和與時並進的政策措施,確保有需要的市民基本生活受到保障。但要改善民生,在政府的力量之外,更需要動員和凝聚社會力量,共同推動社會發展。
婦女發展
127. 婦女在香港社會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過去10年,擔任經理及行政人員和專業人員的女性比例,分別增加了6.5%和7.7%;在公共事務方面,女性參與政府諮詢及法定組織的比率,由2002年的約21%上升至2012年的約33%,可見婦女在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地位日益提升。
128. 婦女事務委員會(婦委會)積極提升婦女的技能和推行公眾教育,促進婦女的福祉和權益。為鼓勵婦女終身學習,政府在本年度開始把「自在人生自學計劃」常規化,並將會開辦以英語及普通話授課的課程,讓少數族裔及新來港婦女報讀。此外,婦委會在本年度推出「資助婦女發展計劃」,舉辦各項有助婦女身心發展的項目。我們會考慮加強與婦女團體和有關機構的溝通和協作,共同推展婦女事務。
青年發展
129. 青年代表我們的未來。我們的政策應聚焦青年的發展機會,提倡多元卓越文化,讓年青人在升學和就業方面有各種機會,發揮潛能。我們的政策亦應廣泛照顧不同背景的年青人,包括新來港和少數族裔年青人,讓他們充實自己,擴闊視野。青年事務委員會會繼續廣泛聯絡青少年,協助政府制訂有關青年發展的政策,統籌不同決策局的工作,令到各方面的政策能互相配合。此外,我們會與團體和院校合作,增撥資源,增加年青人到內地實習的機會,讓下一代增加閱歷,增強信心。
少數族裔
130. 不少少數族裔人士在香港土生土長,但不會讀寫中文,一直未能融入社會。我們將加強各種支援,為少數族裔學生提供更有效學好中文的機會,培養新一代香港人,不問原居地、不分族裔和宗教信仰,都以香港為家,融入社會。
不同性傾向人士
131. 立法會去年11月曾討論需否立法保障不同性傾向人士免受歧視。社會上對此課題有強烈的不同看法。有人從平權的角度看待議題,但也有人擔心展開相關諮詢已可能對家庭、宗教及教育造成衝擊。政府明白這是一個極富爭議性的課題,必須審慎處理。我們會繼續廣泛聽取不同的意見。政府目前並無任何諮詢計劃。
建立共融文化
132. 目前政府已在教育和培訓投入大量資源,但我深信就業才能確保包括殘疾人士和少數族裔這些有特別需要的組群融入社會。我呼籲各行各業的僱主給予這些人士更多機會,政府亦會以身作則,聯同商界和非政府機構進一步為他們提供就業,發揮他們的潛能,並鼓勵共融文化,建立關愛互助的社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