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563|回覆: 66

數碼相機.... 附靚女相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1-9 17:05: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數碼相機日漸流行,
相機行業已由以往純光學器材行業
而續漸變成一半半的數碼科技行業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17:06:25 | 顯示全部樓層
或者, 大家也有興趣了解一下數碼相機的構造: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基本上,一台數碼相機就像傳統相機,它具有一個使光線聚焦的鏡頭,把一個場景創造成影象, 然後投射到相機特定部位, 傳統相機是這光聚焦到一塊膜(菲林)上,數碼相機則投射到一個記錄光的半導體電子器件。然後用微處理器把這種電子信息轉換成數字數據。數碼相機所有的樂趣和有趣的功能是這個過程的直接結果。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17:07:21 | 顯示全部樓層
A CMOS SENSOR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CCD SENSOR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17:08:36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多數數字相機的圖像傳感器是一個電荷耦合器件(CCD)。有些相機使用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技術。 二者都是將光轉換成電子。如果你讀了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你可以理解這些傳感器 為十萬或上百萬的微小的太陽能電池的2-D陣列

當光子射到傳感器上,傳感器上的單元會將光轉換成電子,只要讀出圖像中的每個單元的值(累積電荷), 就可以重組成整幅影象。

CCD及 CMOS 分別:  

*CCD在整個芯片中的每個單元電荷,都被傳輸到陣列的一個角落由單一感應讀取。然後,一個模擬/數字轉換器(ADC),將每個像素的值轉換成一個二進制數字值, 然後傳輸到至微處理器。

* CMOS器件則在每個像素使用一個惑光二極管及多個晶體管放大,然後透過電路陣列移動各單元的數值至微處理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17: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這兩種類型的傳感器之間的差異導致了許多的優點和缺點:

* CCD傳感器,打造高品質,低噪聲的圖像。

* CMOS傳感器通常對噪聲更敏感。由於每個像素的CMOS傳感器上有幾個位於它旁邊的晶體管,許多光子擊 中光電二極管旁的晶體管,  使光電二極管能接收到的光度較低。

* CMOS傳感器通常只佔用很少的功率。另一方面 的CCD在使用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功率。 CCD的消秏比同等的CMOS傳感器高達100倍以上的功率。

* CCD傳感器已經大量生產的一段較長的時間,所以他們更成熟。它們往往具有更高質量的像素,市面上有較大的市場佔有率。


雖然兩個傳感器之間存在許多差異,他們在相機內都扮演同樣的角色 – 他們把光能轉化為電能。然後經微處理器處理成影像檔案後儲存到記憶卡上.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17:10:55 | 顯示全部樓層
捕捉色彩

每個感光單元是色盲。只跟踪撞擊其表面上的光的總強度。為了得到一個完整的彩色圖像,大多數傳感器使用過濾來看看它的三原色的光。一旦相機記錄所有三種顏色,它就結合了他們 來創建完整的光譜。


有幾種方法可以記錄在數碼相機中的三種顏色。

最高品質的相機使用三個獨立的傳感器,每一個不同的過濾器。相機利用分束器,將像分割成三個不同的管道的水相同的金額。每個傳感器因此在圖像中得到相同的外觀,只是因為過濾器,每個傳感器光度不同。

不幸的是,使用這種方法的相機往往是笨重和昂貴。

另一種方法是旋轉了一系列的紅色,藍色和綠色的前面的過濾器在一個單一的傳感器。傳感器記錄快速的連續三個獨立的圖像。相機和照片的目標必須保持靜止,才可以用齊三個讀數。對於電影或手持相機,這是不實際的。

這兩種方法都有用在專業錄影室攝像機,但他們不一定是實用的休閒快照。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17:13:09 | 顯示全部樓層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有什么過濾方法更適合於小型,高效的相機。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一個更經濟,更實用的方式是,永久放置一個微彩色濾波鏡陣列( MICRO-LENS ARRRAY) 在每個單獨的感光單元上。傳感器檢測出的信息, 將會是一點紅色,一點藍色,和一點綠色相隔的像素,傳回處理器之後,
處理器( CPU ) 使用一個叫插值的運算方法, 猜測及補回欠缺了的顏色值, 得出整幅照片.


過濾器是最常見的模式Bayer濾波器模式。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這種模式可以一排紅色和綠色的一排藍色和綠色的過濾器的過濾器。像素不平分秋色 ,是因為人的眼睛對三種顏色有不同樣敏感。這是必要的,眼睛會察覺 包括從綠色像素的詳細信息,而生成“真彩色的圖像,。”

此方法的優點是,只有一個傳感器,所有的顏色信息(紅色,綠色和藍色),被記錄在相同的時刻。這意味著相機可以更小,更便宜,並且在更廣泛的各種情況下有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17:20:28 | 顯示全部樓層
IT工作者, 在現代數碼相機中, 佔著一個愈來愈重要地位,
CPU編程,怎樣插值, 及修正SENSOR傳回的數據, 都是PROGRAMMER工作,
程式寫得好與壞, 直接影响相片質數.

而既有CPU存在, CPU功能更可擴大至控制相機其他部件,
我會在跟著來的日子, 分開討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17:26:33 | 顯示全部樓層
一如其他POST, 冇靚女相會俾師兄柴台,
咁大家就研究下呢張數碼相,出了什么問題 ?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9 17:51:43 | 顯示全部樓層
馬後砲 發表於 2013-1-9 17:26
一如其他POST, 冇靚女相會俾師兄柴台,
咁大家就研究下呢張數碼相,出了什么問題 ?
...

禾完全汰唔到有問題⋯視線冇離開過一點⋯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9 17:51:56 | 顯示全部樓層
hahahaah~~~the camera is gd~~~~the girls are good too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9 17:52:12 | 顯示全部樓層
E十D數碼機, 重有用 Android, wifi (4G), GPS

影完記低位置時間, 重可似直上 facebook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9 17:54:12 | 顯示全部樓層
馬後砲 發表於 2013-1-9 17:26
一如其他POST, 冇靚女相會俾師兄柴台,
咁大家就研究下呢張數碼相,出了什么問題 ?
...

女仔好正,冇問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9 17:54:26 | 顯示全部樓層
菲林已成為歷史~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9 17:55:35 | 顯示全部樓層
馬後砲 發表於 2013-1-9 17:26
一如其他POST, 冇靚女相會俾師兄柴台,
咁大家就研究下呢張數碼相,出了什么問題 ?
...

多咗个 Bra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9 17:58:16 | 顯示全部樓層
馬後砲 發表於 2013-1-9 17:05
數碼相機日漸流行,
相機行業已由以往純光學器材行業
而續漸變成一半半的數碼科技行業了.

幅靚女渣ball相同相雞有乜姦系?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9 18:00:19 | 顯示全部樓層
CMOS vs CCD Cameras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youtubeHD=640,420]4lHlzRw_Oek[/youtubeHD]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9 18:02: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有靚女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9 18: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馬後砲 #9 的帖子

張相唔夠大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9 18:05:13 | 顯示全部樓層
要睇到咁低先見到女^_^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1 18: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