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名宿 ~ 袁榭珊先生
民國以來素有「南袁北韋」盛譽的兩位星相命學大師—袁樹珊和韋千里,加上徐樂吾先生,並稱為舊日上海命學三大家。
袁樹珊,周恩來及馬連良合照
家學淵源
袁樹珊,名阜,晚號江上老人。據《命理探原》記載,先生生於清光緒七年閏七月十五日(1881年9月8日)。袁家世居揚州南鄉袁巷,本是醫卜世家,家學頗有淵源。其父開昌,字昌齡,除深諳經術,更旁通諸子百家,尤精醫術,後寓鎮江城西,以醫為業,著有《醫門集要》、《養生三要》等,並輯有《中國歷代卜人傳》一書。據《中國歷代卜人傳》序中所載,此書本是袁開昌所輯,後由袁樹珊校訂,可見其父袁開昌亦精通卜筮之術。叔父開存,字春芳,亦精醫術。堂兄桂生,名焯,是民國著名醫學家和醫學教育家,不僅是我國開辦中醫教育的先驅者之一,還是我國實行中西醫結合最早宣導者之一,清末曾與同仁創辦《醫學扶輪報》,並著有《桂生叢堂醫案》。袁樹珊幼承庭訓,學究岐黃,尤精命理,是聞名海內的醫學家、星相家。
袁先生早年隨父寓居鎮江,以醫為業,兼以算命卜卦。袁樹珊後就學於北京大學,並曾赴日本留學,在東京帝大攻讀社會學。學成歸來後,袁樹珊受到當時行政院長譚延闓賞識,極欲網羅於門下。但袁樹珊對於功名利祿,其實並不熱衷,堅辭其邀,返鄉後專心於星相學術的研究,繼續以醫卜行世。雖然先生也算是一個職業的卜人,但他並不迷信,也並無四處宣揚星相學之神異。他曾幽默地說:「來向星相家請教的不外三種人:一是受重大刺激;二是迷於名利;三是真的走投無路,所以不得不察言辨色,善為指點。」[載於盛巽昌、朱守芬編撰《學林散葉》第304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
哲人格物
據時人回憶,先生終年穿著一襲灰色長衫,秋冬束一腰帶,左側吊著羅盤玉佩,右側插著煙管,走路時習慣兩手負於背後,儒雅瀟灑,落落大方。先生雖以醫卜名世,但熟讀經史,精通國學,好與士大夫往來,「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談吐磊落大方,雅人深致,聽者忘倦。診室懸有一副自書楹聯,上聯云:「十畝栽桑,十畝種田」;下聯曰:「半日診病,半日讀書。」可見其心境淡泊,非時人所能忖。
據當時著名學者羅振常為《大六壬探原》一書寫的序言記載,1925年仲冬,他已經久聞袁氏大名而一直無緣見面。直到翌年春,經友人鮑扶九介紹,方於京口(鎮江)得識袁樹珊。對袁樹珊的學問和著作,羅振常作了高度評價,稱其命理著作「辭旨明暢,可與俞曲園遊藝諸錄相擷頏」,「非術士之所能為也」。對袁樹珊「賣卜所入,恒以瞻親族,濟貧困,不事私蓄」的風儀尤加稱讚,羅振常說:「余重君之人,較之多君之術,為尤深且摯也。」
袁樹珊先生認為,卜筮星相命學等術本是中國的國粹,幾乎是和中國文化史同步而生,源自上古,顯于殷商,於今為盛。安陽出土的甲骨文,大量都是卜辭。西周時,管蔡作亂,君臣戰慄,周公卜得大吉,眾人方敢出兵平叛。孔子周遊列國,始得人生真諦,故有「五十而學易」之說。當今之世,人有所惑,最先想到的也是占卜之事。可見,對卜筮之學視而不見,無異於掩耳盜鈴。當然,出必問,行必占,更是問道於盲。只有精研此術,破除神秘,直得本原,方可去除迷信,而得術數玄學之本來面目。
占無不驗
三十年代,袁先生學問已成,遂不再行醫,正式投身星相界。因勤於鑽研,學問廣博,已然鎮江星相學界的佼佼者。各地社會名流,慕其高名,紛至遝來,求卜問命。最先前來的是民國大員何應欽,求得批命後,何非常欽佩,並向蔣介石力薦。蔣公也是深信命相學之人,也欣然前往。袁樹珊先生不卑不亢,大方地接待了蔣公,直言批述,甚得蔣公欣賞。消息傳開後,上至政界顯要,下至富商巨賈,均以手持袁先生所批的命書為榮。據說北洋軍閥吳佩孚亦曾派專人往求一卦,對袁先生所批的命單推崇備至,以至派出一黃姓軍官作為專使持其手書趕赴鎮江,面見袁樹珊,重金請其出山,作為自己的幕僚。袁先生並不肯趨炎附勢,得書後淡然處之,並書「吳威喜則樹珊榮,吳威怒則樹珊恐」十四字回復,婉拒了吳佩孚的邀請。對於其厚禮重金,袁先生分文不取,未開封便交來使帶回。
幾年之後,袁先生的「潤德堂」從三仙巷遷入江上里,一時來人如織,門庭若市,幾乎是「門限三易」,來求他看八字、批命的人絡繹不絕。連當時少年得志的江蘇省民政廳廳長繆斌,也親臨請批命書。當時命書中寫其,少年中年,富而且貴,自然一無差錯。但最末一句,有「受累於吳」的話,眾人不解,繆斌本人亦未有詳加請教。
抗戰伊始,繆斌就投靠汪偽政府,作了漢奸。抗戰勝利後,自然淪為階下之囚。無奈之下,繆斌請夫人找無錫同鄉國民黨元老吳稚輝作說客,向蔣委員長求情。由於吳稚輝過於認真,一再通過多方面向蔣介石遊說,反而使蔣介石起了疑心。當時有一種說法,繆斌之投汪逆,本是受蔣介石之秘令潛伏敵後,且代表重慶方面赴日與日酋秘密談和。如此隱情,若有外泄,領袖顏面何存?國民政府於是下令立即槍決,以正視聽。相比其他免於一死的大漢奸們,確實應驗了袁樹珊先生的「受累於吳」之讖矣!
抗日戰爭期間,鎮江淪陷後,袁樹珊為避兵亂,赴上海英租界同福里避難。英國人哈同在抗日戰爭爆發後,逃離了上海。其代理人袁希廉將哈同原來的住宅——同福里哈同花園12號的洋房,做價10根金條,賣給袁先生。因仰慕袁先生的聲名及為人,贈以全部家俱及日用物品。略事整頓後,「潤德堂」命館在哈同花園掛牌開課。一時,滬上聞人聽得消息後,紛紛前來求課。因來人甚多,只得一一預先登記,面談後約期交付命單,再加以述釋。當地的小混混們,見命館生意甚好,意欲分點紅利,不斷前來尋釁滋事,搞亂排隊秩序,袁先生為此甚為煩惱。恰當此時,上海青幫黃金榮也前來求卜,聽聞此事後,便精製一幅《英雄獨立》的圖軸,派出一位金姓弟子,帥四人軍樂隊,乘坐吉普車,吹吹打打,前往潤德堂奉贈。小混混們見了大混混,皆驚惶不安,遂一一前往潤德堂請罪,祈求原諒。袁先生並無惡言,反而贈每人兩元大洋作為酒資。此事不日傳遍整個上海灘,潤德堂從此再無門戶之擾。
1938年,國民黨軍官睢團長夫婦、營長郭岐、宗副官等一行四人,于南京兵敗後,輾轉來到上海,避居於法租界內,四處設法尋找機會逃離上海,歸隊繼續抗日。四人中,睢團長一向非常相信星相之學,認為當此危機存亡之時,理當就近拜訪袁樹珊先生,以期得到指點。郭岐其時正當壯年,認為命運乃是自己奮鬥創造而得之,算命看相,只不過是事後附會,沒有意義。但其他三人堅持要前去一試,郭岐不便峻拒,只好一同前往。當為其他三人看完相後,袁樹珊先生將郭岐雙手仔細端詳,繼而略窺面相後,說道:「郭先生是軍人,到四十歲時可升少將師長。後在沙漠中作戰,因此戰失敗,將有性命之憂。不過,你最後仍能順利脫險歸隊,從此一帆風順,後福可羨。」袁先生的斷語,郭岐並不相信,認為預知未來乃是一件不可思議之事,並沒有放在心上。
後來,四人順利逃離上海,經香港到武漢歸隊,不時升調,果於四十歲時升為四十五師少將師長,戍守伊犁區精河縣。1945年上半年,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區叛亂。1945年下半年,三區的軍隊向精河、烏蘇進攻。自9月3日起,不明國籍的飛機轟炸烏蘇、精河,叛軍以重炮、燃燒彈等不分晝夜集中攻擊,四十五師兵力全軍覆沒。戰事發生之地,正是沙漠之中。因為缺水,郭岐渴至昏死,後為敵人救活,於戰後交換戰俘時,始又歸隊。後郭岐赴台,一生順利,子女多有所成就。至此,袁樹珊之言一一應驗。郭岐晚年,回憶其事,甚為感慨,在其著作中特辟專章以紀其事。[載於《陷都血淚錄》,郭岐著,2005年7月第1版,第169頁。]
興辦義學
袁樹珊先生既然名滿江湖,來往的又都是達官貴人,自然收入不菲,但他既不愛財,也不聚財。先生晚年,雖然影響力巨大,卻常自謙為「薄負時譽,饘粥有資」,對於資財,並不為意。略有所得,甚至還準備重修漢朝司馬季主之墓和嚴君平之宅,「一以發潛德之幽光,一以保固有之國粹」。
袁樹珊平生最崇拜的就是武訓和伏羲。
[武訓先生(1838~1896年),行七,字蒙正,自號義學症,諡號義學正。山東省堂邑縣(今冠縣柳林鎮)武莊人。中國近代群眾辦學的先驅者,享譽中外的貧民教育家、慈善家,名訓則是清廷嘉獎他行乞興學時所賜。]
[伏羲,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早期,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繩紀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駕辨》曲子,他的活動,標誌著中華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而袁先生的理想就是興辦一所義學和建一座伏羲廟。在積聚了一筆金錢後,他便效發武訓,在家鄉小袁巷,以袁家祠堂的房屋作為校舍,興辦義學。
為了激勵學生們刻苦求學,袁樹珊取「袁安臥雪」的典故,命名為「臥雪小學」。這所義學是一個六年制的完全小學,原有的四年制初小畢業的學生均有繼續升學的機會。學校無收取學費,還免費發給學生們筆墨紙硯等學習用品。為了讓孩子們上學免遭風雨之苦,每人還發一隻竹斗蓬。入學兒童並不僅限於本村,附近各鄉村兒童均可申請入學就讀。為了使學校經費有長期保證,袁先生還出資購買了20畝地作為校產。其中,16畝地租給附近農民耕種,所得租金充作學校日常經費。為了使學生不忘耕作,學校向每個學生發了一冊《農家副業》的參考書,並把另外4畝地則作為學生的實驗園地,供學生栽種、養殖等實習使用。
義學的舉辦在當地影響很大,各界均非常歡迎和支援,群眾和學生家長們紛紛自發前往義務施工,修整道路和校舍。可惜後來由於日寇侵華,鎮江百業蕭條,學校於第三年的暑假後被迫停辦,但學校對於學生們的成才,仍起了重大作用,至今為當地民眾所樂道。
袁先生本想在鎮江雲門山門外的小碼頭東側建一座伏羲廟,但在臥雪小學停辦之後,他改變了初衷。1941年,他把建好的伏羲廟的廟房改為校舍,創辦了「伏羲小學」。由於日寇侵華後,社會經濟崩潰,袁樹珊財力不濟,難以獨力支援學校的開支,伏羲小學不得不向學生們收取一定的學雜費用。為此,袁樹珊非常愧疚,特地為學校做了一塊匾額,親書「不如武訓」四字,以表自責之意。歲月滄桑,此學校雖幾度易名,惟至今仍存。
學究天人
在民國的命理學著作中,第一要數袁先生所編著的《命理探原》一書。原書出版于1916年,一時洛陽紙貴。1952年,作者又重加整理,以《新命理探原》的書名,再版於香港。在原序中,作者寫道:夫唐以前之命書、吾不得而見之矣。唐以後之命書、如徐子平、徐大升、劉青田、萬騏、王銓、張神峰、萬育吾、陳素庵、沈孝瞻、沈塗山諸先賢之著述吾得而見之讀之矣。然其中有有起例而無議論者、有有議論而無起例者、有失之繁蕪而不精確者、有失之簡略而不賅博者、非惟初學難以入門、即久於此道者、亦多不明其奧義。余之所作、由淺入深、分門別類、採擷眾長、屏除諸短、間有古人義理未明、起例未備者、則妄參管見以補足之、非敢謂羽翼先賢、要不過為知命之君子、盡忠告焉耳矣。
在這裡,作者申明寫作此書的目的是「由淺入深,分門別類」,是為一般民眾入門而作。原書共分八卷,前五卷以本原、起例、強弱、神煞、宜忌、用神、化合沖刑、評斷、六親、婦幼、雜說等為綱領,而將古代命理典籍中的有關論述,一一擇要而收錄其間。間有古人未有論及或不易理解之處,則加以按語,予以說明,既表現了作者尊崇先賢的嚴肅學術態度,又為初學者提供了明白的進階途徑。第六卷為先賢命論,第七卷為潤德堂存稿,收錄包括作者自己在內的三十多則命例,詳加解說,以便得初學。第八卷為星家十要、星家事實叢談。八卷之外,尚有補遺事實叢談。此書是近代第一本有價值的命理通論性著作。
民國十七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有意取締星相醫卜之業。先生得知後,著《中西相人探原》一書。此書引經據典,尋流探原,列舉各國星相學之書目,並詳細解析各國星相之學,備受社會各方之贊許。時任行政院長的譚組安非常推崇此書,袁先生遂有機會為星相界人士辯白,挽回了星相業被取締的噩運。此舉為星相界人士傳為美談,奠定了先生在星相學界的地位。
袁先生既精術數命理,一時名滿江湖,但為人正直,不蓄私財,每有所得,往往傾囊資助族中貧苦,故多為時人所稱讚。其得意之作《命譜》出版時,清末狀元陳夔龍為之題詩,陳陶遺、沈恩孚、高萬吹等名士為之題辭作序。書中共評論了歷代64個命造,上自春秋時代的孔子,下至清末人物,既有帝王將相,也有乞丐寒士。作者在每個命例後,又附錄了相關的大量史實、詩文、嘉言、楹聯、軼事、醫藥秘方,引證書目竟達176種,充分表現了他對中國古代文化所具有的深厚根基,也說明了大師之所以是大師,並非沒有緣由的。
袁先生一生勤於著述,傳世頗豐,命理著作有《命理探原》、《六壬探原》、《選吉探原》、《歷代卜人傳》、《中西相人探原》以及《命譜》、《標準萬年曆》等;醫學著作有《婦科準繩》、《生理衛生》、《診斷匯要》、《行醫良方》、《圖翼治法》、《針灸治療方法》、《中醫序跋擷英》、《本草萬方擷英》和《十二經動脈表》。
1948年底,袁樹珊旅居香港,香港各界,紛紛慕名而登門造訪。甚至不時有台灣政要、富商巨賈專請他赴台指點迷津。先生後遷台灣,於1952年仙逝,終年71歲。其子德謙,字福儒,早年留學日本,後僑居美國紐約,開設中國醫院,著有《婦科精華》、《中國針灸醫藥準繩》,1979年11月11日病逝,終年66歲。
袁樹珊、韋千里、徐樂吾三人齊名,而且都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公開批算自己的八字,可見君子坦蕩蕩。
袁樹珊在其最重要的作品——《命理探源》一書之《卷七-潤德堂存稿》的末尾提到自己的生辰八字:
出生西曆:1881年9月8日4時,星期四。
出生農曆:辛巳年 閏七月 十五日 寅時。
才 日元 食 殺
乾造 戊 乙 丁 辛 (日空寅、卯)
寅 巳 酉 已
傷 比 劫 梟 印 殺 官 財
大運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歲數 1 11 21 31 41 51 61 71
年份 1881 1891 1901 1911 1921 1931 1941 1951
乙木日元,生於酉月,七殺透干,而且財旺助殺,秋氣肅殺,乙木凋零。「秋乙逢金,非貧即夭」,不壽之象。好在時支寅木,《滴天髓》所謂「藤蘿系甲,可春可秋」,藤蘿附喬木,不畏斫伐也。而且干支都有火星,足以與七殺抗衡。袁樹珊之生卒年月不詳,但他于1948年底離開大陸,旅居香港(南方火地),是年68歲,不無木火之功。
《滴天髓》云:「乙木者,生於春如桃李,夏如禾稼,秋如桐桂,冬如奇葩」。乙木柔弱,三秋金神司令,木入絕地,必須用印化煞。而袁樹珊生於1881年9月8日,按節氣來講,是在白露之後,秋分之前。白露過後,桂蕊未開,專用癸水以滋桂枝。可惜袁樹珊的八字偏偏缺少了癸水。
巧的是,袁樹珊提到自己在「未出生之時,月明星朗;將要出生時,密雲大雨;出生之後,雲雨忽散,星月仍在,而天剛破曉」。袁樹珊之父據此認為袁的八字「雖然五行缺水,但能得天時的水來補救,終究聊勝於無。因此為人雖然愚笨,但學可以小有成就;名聲雖不顯揚,品德尚無缺陷。如果能讀書安命,擇交治生,一定不致於墜敗家聲而為餓鬼」。癸水,即雨露之水也。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