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3-1-4 14:46:49
|
顯示全部樓層
化學武器
化學武器指的是利用具有毒性的化學物質以造成敵人大量死亡或受傷為目的而使用的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逐漸發展起來的殺傷性武器。
美國M687型155毫米沙林毒氣榴彈
化學武器戰劑可以根據何種方式影響人體大致分成幾類:
1)神經性毒劑
G類毒劑:塔崩 (tabun) (GA),沙林 (Sarin) (GB),索曼 (Soman) (GD),環沙林 (Cyclosarin) (GF),GV
X類毒劑:EA-3148,VE,VG,VM,VR,VX,諾維喬克 (Novichok),某些殺蟲劑
作用方式
抑制乙醘膽鹼脢作用,阻止神經傳遞物質-乙醘膽鹼,在突觸的分解釋放而引發蕈毒鹼和
尼古丁一樣作用(導致肌肉一直處於興奮狀態而引起肌肉痙攣)
症狀
瞳孔放大(散瞳),視野模糊/眼前昏暗,頭痛,噁心、嘔吐、腹瀉,流鼻水,
四肢麻痺/肌肉震顫,呼吸困難,癲癇,意識低下
作用時間
蒸氣:數秒到幾分鐘;
皮膚接觸:2到18小時
沙林結構
2)血液性毒劑
大多數的砷化合物,氯化氰 (CK),氫氰酸 (AC)
作用方式
砷化合物: 造成溶血,可導致腎功能衰竭。
氯化氰/氫氰酸: 氰化物阻斷電子傳遞鏈,導致細胞無法利用氧氣。 迫使細胞進行厭氧呼吸,
產生過多乳酸而造成代謝性酸中毒。
症狀
皮膚、手指甲和嘴唇可能是粉紅色或櫻桃色,發紺,意識障礙,噁心,呼吸困難,代謝性酸中毒
作用時間
立即發作
液化諾維喬克
3)糜爛性毒劑
二氯乙基胂 (ED),二氯甲基胂 (MD),二氯苯基胂 (PD),路易斯毒氣 (L),光氣肟 (Phosgene oxime) (CX),芥子毒氣 (H/HD · HT/O-芥子氣 · HQ/倍半芥子氣 · HL),氮芥子氣 (Nitrogen mustard ) (HN-1, HN-2, HN-3)
作用方式
戰劑為酸性化合物損害皮膚和呼吸道系統,造成灼傷和呼吸困難。
症狀
嚴重的皮膚,眼睛和粘膜疼痛及紅腫,皮膚紅斑與產生水泡,癒合慢,並可能成為感染
結膜充血,角膜浮腫及潰瘍,輕度呼吸窘迫引發呼吸道損害
作用時間
芥子氣:蒸氣:4到6小時,經眼睛或肺部會更快;皮膚接觸:2到48小時
路易斯毒氣:即時
芥子氣中毒
4)窒息性毒劑
氯氣,氯化氫,光氣(CG),雙光氣 (DP),三氯硝基甲烷 (PS),某些氮氧化物
作用方式
類似糜爛性毒劑的機制,但較多作用於呼吸道系統,進而導致窒息;痊癒者往往會有慢性呼吸困難。
症狀
呼吸道的刺激,眼睛及皮膚得燒灼感,呼吸困難、咳嗽,喉嚨痛,胸悶,喘鳴,支氣管痙攣
作用時間
即時到3小時
5)刺激性毒劑:催淚性或催吐性
催淚性:催淚瓦斯,胡椒噴霧,鄰-氯代苯亞甲基丙二腈(CS),α-氯代苯乙酮(CN)
催吐性:亞當氏毒氣(DM),二苯氯砷(DA),二苯氰砷(DC)
作用方式
催淚性:造成嚴重眼睛刺痛及暫時性失明。
催吐性:造成噁心和持續嘔吐。
症狀
催淚瓦斯或胡椒噴霧:刺激眼睛造成不適
DM,DA,DC : 引發嘔吐
作用時間
即時
M18 催淚瓦斯
胡椒噴霧
6)失能性毒劑
二苯乙醇酸-3-奎寧環基酯 (BZ),羥基四氫甲基二苯吡喃 (DMHP),LSD,EA-3167,Kolokol-1
作用方式
暫使人的思維和運動機能發生障礙從而喪失戰鬥力,引起阿托品般乙醯膽鹼抑制,並造成與神經
性毒氣中毒不同的周圍神經系統問題。
症狀
引發明顯情緒變化、幻覺等精神障礙,體溫過高,運動失調(步伐不穩),瞳孔放大(散瞳),口渴
作用時間
吸入:30分鐘到20小時;
皮膚:皮膚接觸到BZ後36小時以上,期限通常是72到96個小時。
7)細胞毒蛋白
生物蛋白質,例如:蓖麻毒素 (Ricin),相思子毒素 (Abrin)
作用方式
藉水解rRNA抑制蛋白合成
症狀
潛伏期4到8小時,之後有類似感冒的症狀,
18到24小時後~ 吸入:噁心、咳嗽、呼吸困難、肺水腫,
飲食:胃腸道出血嘔吐和流血腹瀉,最終肝臟和腎臟衰竭。
作用時間
4到24小時
相思子
化學武器的使用情況
化學武器用於戰爭中已有多年歷史,最早記錄使用毒氣的戰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29年,在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和斯巴達之間。 斯巴達軍利用硫磺和松枝混合燃燒來製造毒氣對雅典城內的守軍進行攻擊。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人在戰爭中率先使用催淚瓦斯。 德國人則1915年1月在俄國邊境的波蘭小鎮Bolimów使用含有甲基溴化物 (xylyl bromide)的砲彈攻擊. 而第一次大規模的使用化學武器則是在1915年4月22日,在第二次伊普爾之役 (Second Battle of Ypres) 德國用氯氣攻擊法國,加拿大和阿爾及利亞聯軍.之後兩軍相互使用及研發新型的毒氣,其中以芥子氣、光氣、氯氣為主,估計至少有 50,965 噸用於戰爭中。 根據官方公佈數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化學武器戰劑而造成的非致命性傷亡約有1,176,500人、而至少有 85,000 人死亡。
日本軍在二戰中大量使用了毒氣。為防西方國家報復,日本並未對西方國家使用,而是僅僅針對了被日本軍看作「劣等民族」的東亞人。化學武器的使用均需日本天皇親自下達指令,如武漢會戰中天皇曾多次允許使用毒氣。
國共內戰的徐蚌會戰時,黃維率領的國軍第12兵團為了打破和解放軍交戰的僵局,曾授意下屬軍長楊伯濤發射催淚彈,一度使攻擊尖古堆的解放軍傷亡慘重。為此,解放軍在廣播及毛澤東的戰犯通告中皆為此提出抗議。中原野戰軍攻擊襄陽與樊城的時候,襄樊守將康澤曾調動化學炮彈,以黃磷彈砲轟擊來犯的解放軍。
在1980年到1988年的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至少對伊朗發動過200餘次化學武器襲擊,其中既包括塔崩、沙林等神經毒氣,也有以芥子氣為主的糜爛性毒劑。這些化學武器造成大約十萬名伊朗人中毒,其中約一萬人在沒有接受任何治療以前就已經死亡。
對於很多恐怖組織來說,化學武器是很理想的選擇,因為容易便宜取得及易運輸。在原料供應充足的情況下,一個熟練的化學家可輕易的合成大多數的化學毒劑。僅管如此,有一些政治評論家質疑將化學和生物武器作為恐怖襲擊方式的實用性,因為和爆炸物相比,這些武器難以有效使用,但這類武器可有效地造成大眾恐慌。較為被大眾所知悉的毒氣恐怖活動是發生在1995年於日本爆發的東京地鐵毒氣事件。
無論是生物或是化學武器,相比起其他的大殺傷力武器,對生命的威脅毫不遜色。一經施用,往往代表有大量的生命被摧毀,而且後遺禍害深遠,希望人類珍惜生命,不要再隨便研發及動用生化武器,以免作繭自縛,甚至禍延後代。
多謝欣賞 !!
|
|